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76.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9378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WPS 页数:14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76.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76.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76.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76.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50802176.wps(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2018-2019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0 世纪 60“”“年代初 生态觉醒 运动使人们意识到 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 “们渴望 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 生态旅游”应具备 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 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

2、地保护旅 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 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 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 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 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 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生态

3、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 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 “”独特的自然资源、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 丝绸之路 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 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 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 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 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 部地区的交

4、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 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 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 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 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 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 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

5、生 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助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 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 1 -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1.“”下列对 生态旅游 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生态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 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 生 ”态觉醒 运动。 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 持续发展。 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 极性。 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

6、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的 悲剧再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列举了 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 了重点阐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 生态旅游 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 供一定资金。 C.“”文章列举 丝绸之路经济带 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 区位劣势等问题。 D.“”针对 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 最后表明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7、一项是( )(3 分) 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 造成负面影响。 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再现 生态侵略悲剧。 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推进为之带 来改变的契机。 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 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14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46 6 题。 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 谢素军 - 2 - 我坐班车回老家,经

8、过石砚湾的时候,车停了下来,司机把门打开,我看见路边有一个邮筒, 但却没有一个要上下车的人。 师傅,怎么不开车呢?师傅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 后才关门,启动班车,奔跑在这片交通仍不便利的山间马路上。 但比起二十年前,这条路已经便利多了。师傅终于开口,告诉我,所有的班车都会在这儿停 靠,尽管到如今,邮筒已经生锈,荒草已然茂盛。 为什么?令所有路过的车辆,不约而同停靠并为之鸣笛的竟只是一个年轻人。80 年代那会 儿,年轻人流行南下打工,去广州、东莞、深圳、上海,总之没几个人留在老家。但有一个年轻 人留了下来。 他绝不是害怕出门,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县里邮局要将一

9、批信件送去百里外的乡下,公路 不通,村落不熟,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送完再坐火车南下。结果,当年轻人把一 封封信件送到各家各户,老人们感激涕零的样子,一下子触动了他。 信件都是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寄来的平安信,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 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们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 年轻人说干就干,县邮局更是求之不得。就是从那天起,年轻人每天都会背着一大包的信件, 先送完路过的几个村庄,因为老家隔着几座荒凉的大山,他总会在石砚湾的一个拐角处等车,等 路过的拖拉机、摩托车,甚至牛马车。而那些赶车的人,得知年轻人是一位邮递员,也总愿意搭 他一程。 送的次数多了,所

10、有赶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邮递员,每天中午时分,会站在石砚湾等 车,乡亲们知道他辛苦,放弃了南下打工的大好时光留下送信,便都敬着他,觉得他是一位平安 信使,有时时间对不上,也会故意把车停在石砚湾,等到年轻人上车才走。 这一等便是二十年,开车人都在口口相传,在经过石砚湾的时候,一定要等一个送信的年轻 人,直到县里的马路修通到每个乡村,直到每天开通了固定的班次汽车,直到年轻人在一个大雨 滂沱的下午,不慎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倒。 开车的人再也没能等到年轻人,他走了,全身被摔得伤痕累累,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 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 但那些写信和收信的人,至今从未忘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乡亲们特意去县

11、邮局申请了一 个邮筒,安放在石砚湾那个年轻人等车的地方,里面塞满了各种信,那都是外出打工的人寄给年 轻人的感谢信。 人走了,但信还在。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 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 我想问,年轻人叫什么名字?刚开口,却已泣不成声,终究是没有问成。有些遗憾,但又有些 许安慰,至少我知道,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如果可以,我想再加 两个字,邮递员哥哥。(有删改) - 3 - 4.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面对 我 的询问,“司机师

12、傅只是 看我一眼,”没有作声 ,“”因为他认为 我 作为 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 我”。 B.“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这一细节描写凸显出年轻人的责 任意识,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C.文中的年轻人是一位不知名的乡村邮递员,80 年代主动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留在交通闭塞 的家乡送信,给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和欢乐,其事迹可谓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D.文章结尾表达了对这位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感激之情,“并由年轻人而想到 像他这样 ”的年轻人 ,“他们 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 ,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奉献给这些绿衣使

13、者 的一曲赞歌。 5.文章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6.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探究。(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14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79 9 题 材料一: 采用所有数据而不是样本数据,增加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甚至挽救或者延长了 人的生命,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数据的最大弊端就是隐私。Google、Yahoo!、微软搜索以及其他 许多搜索引擎,使得所有人仅在搜索框中键入一两个关键字就能访问这些网页。然而在不经意 间,搜索引擎记住了许多,比网

14、上发布的信息多得多。Google 能识别出我们每个人在什么时候 搜索了什么的,以及我们可能觉得足够准确并点击进去的搜索结果是什么。毫不夸张的 说,Google 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自己能够记住的还要多。 他们得到了我们如此之多的隐私(并非我们自愿给予的),我们完全处于赤裸的状态(虽然 Google 等都对他们存储的信息进行定期的删除)。我们的隐私不再隐私。大数据为我们带来便 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埋下了巨大隐患。 (摘编自张坤芳论大数据时代的利与弊) 材料二: 在当下中国,对个人信息的各种商业利用已远远走在了隐私保护前面。登录电商网站,推荐 - 4 - 商品多是依据浏览痕迹;打开微博微信,广告投放定

15、向植入;打开理财客户端,首页也因人而 异通过对浏览记录、点击频次的统计分析,从中挖掘出性别、职业、喜好、消费能力等信 息,被不少企业视为理所当然的商机,然而在隐私保护方面鲜有人投入同等的关注,这无疑潜藏 着巨大的风险。 隐私保护的粗放滞后,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显然是不匹配的。目前,中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智慧物流、移动支付等垂直 领域全球领跑,如果任由信息流像脱缰野马一样,迟早会对公民个人生活产生破坏性影响。 个人信息保护不能纯粹指望约定俗成的自律,而要通过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之变成一项 “”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目前流行的 个人许可 监管模

16、式,搜集者的责任仅限于征得所有人的 同意,并告知用途,而许可者无法确认信息的最终流向,权利和责任是失衡的。政府部门联合开 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在具体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更 重要的是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在个人生活、商业利益、社会治理之间寻求可能的平衡。 (摘编自让隐私保护跟上大数据时代2017 年 8 月 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360 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指出,大数据时代可以不断采集数据,当看起来是碎片的数据汇总起 来,“每个人就变成了透明人,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他据此提出了大数 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的三原则。第一,虽然这些信息储存在

17、不同的服务器上,但你们觉得这些数 据的拥有权究竟属于这些公司还是属于用户自己?在他看来,这些数据应该是用户的资产,这是 必须明确的,就像财产所有权一样,以后个人隐私数据也会有所有权。第二,利用万物互联技术 给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司,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这是企业的责任 和义务。第三,如果要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所谓 平等交换、授 ”权使用 ,泄露用户数据甚至牟利,不仅要被视作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非法行为。 (摘编自白雪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2014年 9 月 25 日中国青年报) 7.下列关于大数据时代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8、)(3 分) A.大数据的魅力在于它采用的是所有数据而非样本数据,这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和能力, 甚至挽救或者延长了人的生命。 B.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与隐私保护的发展进程并不同步, 其中 隐私保护相对粗放滞后。 C.中国在智慧物流、移动支付等垂直领域全球领先,是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 类 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D.约定俗成的自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没有用处,只能依靠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个人信息保 护变成一项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 分) A.大数据最大的弊端在于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运营商高

19、度重视,其中 Google 已采取措施对 - 5 - 用户的隐私进行了有效保护。 B.很多企业重视通过对人们浏览记录、点击频次的统计分析,从中挖掘出性别、职业、喜好、 消费能力等商机信息,然而对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却缺乏关注。 C.在具体政策层面上要进一步明确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要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要 在个人生活、商业利益、社会治理之间寻求可能的平衡。 D.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埋下了个人隐私透明化的巨大隐患,每个人在 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 E.如果企业要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要“ ”平等交换、授权使用 , 不能泄露用户数据,也不能

20、用之谋利。 9.你认为怎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保护个人隐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0101313 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 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 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 非我莫 ”能为 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21、思而作离 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 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 矣。信而见疑 , 忠而被谤 , 能无怨乎 ? 屈平之作 离骚 , 盖自怨生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 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 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 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

22、汉中地。怀王乃悉发 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 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 - 6 - 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 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 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

23、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

24、去张仪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治乱,“”是指安定与动乱。文中说屈原 明于治乱 , 是指屈原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B.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歌,诗中含有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 现实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 骚体 诗歌形式,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C.绌,有不足、不够的意思,如相形见绌;文中同 “”黜 ,指罢免、革除。 D.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髙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员,其执掌国柄, 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25、,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屈原见闻广博,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 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 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而成行。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5 分) (2)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5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8 8 分) -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41515题。 对雪 杜甫 战哭

26、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 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 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 作 咄咄怪事 四字而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用 多”“写 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 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 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 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 艰苦。 C.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

27、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 形象。 15.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6.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每空 1 分) 诗经卫风“氓中,用比兴的手法在内容上写出女子容颜的润泽和女主人公与 氓”之 间情意浓密的两句是 , 。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 “坚定的表示: ,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明

28、明如月, ?(曹操短歌行)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潜归园田居) 第 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7171919 题。 人工智能是 20 世纪以来最为深刻、最有影响的技术革命。阿尔法狗战胜围棋冠军李世石, 象征着计算机技术已进入人工智能的新信息技术,其特征是大数据,大计算,大决策,三位一体。 人工智能的智慧已能和人类_。2010 年左右,大数据时代宣告到来,超级运算技术的 广泛应用,新式算法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让人_,甚至始料不及。 虽然当前的人工智能还不具备自我升级,自主创造的能力,但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 了

29、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未来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无视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功能,这意味着,新一轮的 创新运动必被强势激发,人们可能面对新的冲击和挑战_。 人工智能对于国家治理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需要国家在治理上提供宽松的 环境和强力的支持,而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在人类社会运用时 , 治理主体的缺失、 治理能力的强弱就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泥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如何建立人工智能时代精 准治理的原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难题。 在当下,人类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对于人工智能,( )。未雨绸缪,_总 是对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30、A.相提并论 应接不暇 不知所措 防微杜渐 B.同日而语 目不暇接 莫衷一是 防微杜渐 C.相提并论 应接不暇 不知所措 防患未然 D.同日而语 目不暇接 莫衷一是 防患未然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当技术逐渐成熟并蓄势待发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能力的低弱就 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后果。 B.当技术逐渐成熟并蓄势待发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能力的强弱就可 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后果 C.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能力的低弱就

31、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 D.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在人类社会应用时,治理主体的缺位、治理能力的强弱就 可能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权责不清道德忧虑等。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要低估它的风险与威胁,也不要高估它的能力和发展 B.不要低估它的风险和发展,也不要高估它的能力与威胁 C.不要低估它的能力和威胁,也不要高估它的风险与发展 D.不要低估它的能力和发展,也不要高估它的风险与威胁 20.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 9 - A.对于有兴趣投资乡村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B.你

32、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余爷爷,获悉您老病了,家父让我登门探望,未能见面。现敬献鲜 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D.明日是我的 16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21.“”下面是关于 微信对生活的影响 的调查表,请据此写出调查结论,并对微信用户提出一条 具体建议。(结论和建议均不超过 25 字)(6 分) 四、写作(60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氓中女子最后的决绝,是认清了丈夫的丑恶嘴脸;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的 以死抗争,是认清了他们自己的处境;归园田居表达

33、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是因为他认 清了官场的黑暗现实 “”认清 是对事物的性质、特点的一种识别,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有 认清 的能力,帮助我们成长。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个人体验,“以 认清 ”为题,写一篇正能量文章。 要求:补全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与套作;卷面分 10 分。 - 10 - 高 2018级 2019 年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B A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见原文第一段第一句;C 项 “參与旅游”无中生有,“原文是说 旅 ”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D项“防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的方法有多种,不仅仅 “有 提供-”定的资金

34、 ,见原文第二段三四五句。 2.C “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是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现状并非 “论证”。 3.D “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说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 ”决 4.A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 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 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 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 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 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因为他认为 我 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 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

35、火,”懒得理 我 错误,其一,“”文章并没有说 我 是石砚湾人,只 是说路过此处;其二,司机师傅没有说话是因为他在缅怀年轻的邮递员。故选 A 项。 5.文章塑造了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形象。他为人热心 , 乐于助人 , 县里邮局送信下乡 , 公路不通 , 村 落不熟 , 他主动帮衬 ; 他心怀家乡 , 关爱他人 , 为了让老家的人们能够收到家书 , 他放弃南下打工 的机会在家乡为人送信 ; 他恪尽职守 , 尽职尽责 , 始终坚守在邮递员的岗位上 , 直到生命的最后 一刻。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 题“文章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

36、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 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 特点。本题中,首先要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文中塑造的是一位邮递员形象,然后根据人物所 做的事情概括其特点,“如 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 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们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主要从热心、 关爱他人、尽职尽责等方面概括即可。 6.从情节上来看 , 前后呼应 , 并照应标题。文章开头写班车路过石砚湾停靠鸣笛 , 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 , 引出下文 , 后文写每一辆汽车路过时都要停靠一会儿与上文形成呼应 ,

37、 同时又照应标题 , 首 尾圆合 , 浑然一体。从形象上来看 , 所有班车路过石砚湾停靠鸣笛侧面衬托年轻人的形象。从主 旨上来看 , 借助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间接表达了对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用意是什么?请 ”结合文本探究 ,然后到文中圈出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内容,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 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用。如“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每 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

38、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 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 ,作者开头和后文写这些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 前后内容之间形成呼应,“”同时与标题 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 呼应,这是情节上的作用;从形象 上来看,文中的主人公的年轻的邮递员,而班车停靠鸣笛体现了人们对邮递员的敬仰和怀念,也 是对人物形象的侧面衬托。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 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 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 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

39、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 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 - 11 - 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 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7.D “”“范围扩大材料二原文是 不能纯粹指望 并非 没有用处”。 8.CD A 材料一中说 Google定期删除用户存储的信息但没有说达到了有效保护个人隐私。B 材料二_“原文是 鲜有人投入同等的关注并非

40、缺乏关注”。 E“偷换概念原文是 牟利”“”“”,指非法经营获利而 谋利 是 合法经营获利 9.政府明确保护个人隐私数据的所有权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明确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安全存储和传输用户数据。 二、文言文阅读 10.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抓住句中的人物 靳尚怀王郑 袖”“张仪”,把握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用事者”是“臣靳尚”的定语,两者不能断开, 由此可排除 A、C“两项。 复释去张仪”“的主语应是 怀王”,“前面的 郑袖”“应是 听”的宾 语,据此可排除 B 项。故选 D。; 11.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

41、能力。B 项,“”现实主义精神 说法错误, 应为“”浪漫主义精神 。平常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 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12.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 “”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 。 13.(1)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写 离骚,大概是由怨恨而生 发出来的吧。 (2)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啊,本来就是古代圣人所推崇的。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族。任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 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 道理,擅长辞令。入朝就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

42、外接待宾客,应对各国诸侯。楚 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等,和他争宠而心里嫉妒他的才能。楚怀王让屈原制定国 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 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俛就进谗言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 没人不知道,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 ”认为 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 楚怀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谗言、谄媚蒙蔽了楚怀王的圣明,邪恶的小人陷害 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容纳,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 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顿中就会追念本源,所

43、以到了极其劳 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呼喊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唤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 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而谗邪的小人从中挑拨离间,可以说困窘到了极点了。诚信 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写离骚,大慨是由怨恨而生发出来的吧。 屈原已被罢官,这以后秦国想攻打齐国,而当时齐国和楚国订立了合纵的盟约,秦惠王以为 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财物进献楚怀王,表示愿意侍奉楚怀王,说:“秦 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 带六百里的地方。”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派

44、使者到秦国接 受(秦国所允许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的地方, 没听说 是六百里。”楚国使者生气地离开了,回来稟告楚怀王。楚怀王大怒,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攻打 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 在丹水、淅水大败楚军,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将屈匄,于是夺取 了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了这消息, 发兵偷袭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害怕了,就从秦国撤回。但是齐国终因愦怒,不援救楚国,楚 国处境十分困难。 - 12 -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满足 ”了。 张仪听说了,就说:“以我张

45、仪一人就能抵得上汉中的土地,”臣请求前去楚国。 到楚国 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出国当权的大臣靳尚,并设诡计笼络了怀王的宠姬郑袖。怀王竟 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 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却没有追上。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大破楚军,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眛。 当时秦昭王和楚怀王结为姻亲,想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 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 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 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

46、怀王来求得楚国割让 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 被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做国君,任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 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到 秦国去而最终不得生还。 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14.A “”用 独 写自己的处境 15.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 k 雪的状态表现诗 “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 对雪 ” 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 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诗经卫风“氓中,用

47、比兴的手法在内容上写出女子容颜的润泽和女主人公与 氓”之 间情意浓密在结构上又起过渡作用的两句是 桑之未落 , 其叶沃 若 。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 罪名,但他 “坚定的表示: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古诗十九首)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 (曹操短歌行)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陶潜 归园田居) 17.C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能力。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者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 “”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时间谈论。根据语境应用 相提并论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

48、 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根据语 “”境这里重点突出应付不过来应为 应接不暇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莫衷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根据语境,这里应用 不知所措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 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根据语境这 “”里应为 防患未然 。 18.A 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这句话有三处错误,一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语序不当 按逻辑顺序技术应先逐渐成熟再蓄势待发。二是治理能力的强弱为与导致的后果在语意上搭配 “”不当。三是宾语缺失。导致应该有宾语 后果 。 19.D

4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从选项看此处填写的是一个并列复句表现 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两方面的认识一一能力不可限量风险整体可控。从前文看,前文在语意上是 先谈优势再谈挑战故而应注重延续前文的表达逻辑同时归类清晰。 20. C 解 析:A“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B“斧正”是用于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D“华诞”是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 21.结论:微信对生活的影响各有利弊,其中利大于弊。 建议合理使用微信,不要沉迷其中与朋友微信热聊的同时,不要忽视身边人 - 13 -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题目,解答时,分析出来主要内容是核心。本题涉及到两 个题目,一是结论,一是建议。结论从表格中来,建议是针对结轮而提出的。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 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