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95535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构成的奥秘.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质构成的奥秘,龙 口 十 中 康 玮,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新课程标准,本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物质构成的奥秘,新课程标准,本主题的

2、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的理象和简单的实验人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物质构成的奥秘,新课程标准,(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新课程标准,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干冰的形成和升华 金刚石、石墨和C60 海水的主要成分 铁的几种氧化物,(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新课程标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

3、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 地 向空间扩散。分子运动的更快,分子间隔变大。,液态水分子运动,固态水分子运动,气态水分子运动,液态水分子运动,固态水分子运动,气态水分子运动,液态水分子运动,固态水分子运动,气态水分子运动,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氧化物 酸 碱 盐,纯净物 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特点:组成固定,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物质,有专门的化学符号。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没有化学式。无固定组成和性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将所含物

4、质加以分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易混淆: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如O2;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但一定不是化合物。,区别定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活动与探究,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活动与探究,水通电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微观:通电后水分子被破坏,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分解),两个氢原子重新组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重新组成一个氧分子(重组),许多氢分子聚集在一起为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在一起为氧气(聚集)。,水的电解

5、,活动与探究,碘遇热升华。溶解在溶剂中的碘是不会升华的。升华的温度即沸点为179到183摄氏度。而蒸发是随时随地的进行的。,碘的升华与凝华,活动与探究,1.溶解:用药匙取盐加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是否浑浊。 2.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玻璃棒蘸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盛放待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重新过滤。 3.蒸发 :

6、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然后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出来。,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活动与探究,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 和压强为6079.8千帕压力下,把二氧 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 迅速蒸发,便凝结成一块块压紧的冰雪状固体物质,其温度是零下78.5,这便是干冰。干冰吸收热量后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无任何残留、无毒性、无异味,有灭菌作用。它受热后不经液化,而直接升华。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由于干冰的温度非常低,因此经常用于保持物体维持冷冻或低温状态。 干冰

7、可用作人工降雨,放在空气中能迅速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快速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从而降雨的目的。另外,碘化银AgI等物质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多识一点,金刚石、石墨、C60、纳米碳管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晶体。经加工后,会呈现出璀璨夺目的光泽,又称为钻石。金刚石是目前所发现的所有自然矿产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以用于切割玻璃、大理石。金刚石不导电,但导热性能良好,熔点和沸点都很高。在常温下,金刚石化学性质很稳定。 石墨晶体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固体。是天然矿产中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在纸上摩擦,能留下深灰色的划痕,故可作铅笔芯。在常温下几乎不溶于任意通常的

8、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各种电极;石墨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制造各种坩埚;石墨软且有滑腻感,加之熔沸点很高, 还可以还可用作高温润滑剂。 C60,由于其结构与足球形状类似,因此也称之为“足球烯”或“巴基球”。C60是新发展的一种碳元素的单质,其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这种结构性质稳定。,多识一点,纳米碳管也是近几年新发现的 碳元素的单质,是由单层或多层石 墨晶体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 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 木炭是由木材干馏所得的固体产物,活性炭是由特殊的木炭经加工后所得,都是由微小的石墨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因此,木炭、活性炭等应归为石墨一类,不是碳元素的另一种类的单

9、质。 木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炭黑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是由于它们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可用活性炭来脱色、去味,还可装在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害气体。 在生产和生活中,这些物质也有比较广泛的用途。木炭燃烧时无烟无焰,是烧烤食品的良好燃料,以前制造黑火药时用到的也是木炭粉。炭黑是黑色粉末,可用于制造墨汁、墨水、油漆,将炭黑加到橡胶中,可提高橡胶的耐磨性能。活性炭主要用于吸附。如防毒面具,工业脱色、除味,也可用于水的净化等。焦炭是冶金工业中的主要燃料。,多识一点,铁的氧化物有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 氧化亚铁是一种黑色粉末,它不稳定,在空气里

10、加热,即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 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它可用作油漆的颜料等。 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在四氧化三铁晶体里存在着铁的两种不同价态的离子,其中13是Fe2+,2/3是Fe3+,因此,四氧化三铁可以看成是氧化亚铁跟氧化铁组成的化合物。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起反应。,多识一点,(二)微粒构成物质,新课程标准,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布朗运动 “桂花十里飘香” STM(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 原子结构模型,(二)微粒构成物质,新课程标准,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元素、分子、离子、原子的比较,分子、

11、原子的性质: 分子、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用分子、原子的理论去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1)“桂花十里飘香”、衣服变干、热胀冷缩、温度计测量体温、救生犬救生等; (2)电解水的化学反应等。,原子结构的发现过程: (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汤姆森的西瓜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象西瓜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4)19

12、11年卢瑟福的有核原子学说。 (5)1913年玻尔原子学说: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6)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提出的电子云。,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核外电子 分层排布: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失去电子,得到电子,Na,Na+,Na+,N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1)金属原子:,(2)非金属原子:,(3)稀有气体原子:(氦He、氖Ne、氩Ar等),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个(氦为2个),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电子,也

13、不易得电子相对稳定结构,水压缩气泡,潜水衣中的气泡 被压缩后,活动与探究,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互相在空气接触,形成白烟。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和浓氨水挥发出来的NH3反应生成的NH4Cl固体小颗粒漂浮在空气中产生白烟。,浓盐酸和浓氨水的反应,活动与探究,在原子的空间结构中,可以想像,最为神奇的应该是“电子云”,它是构成原子空间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云里面的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说明原子核对电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众所周知,由于世界上很多现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它应该和太阳系里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吧!由于不同的原子核引力也不同,因此电子云的形态

14、肯定会多姿多彩,里面有“椭圆形或者纺锤形的云雾”,有“霓虹灯似”的美景,还有“变幻莫测”的运行轨道,电子在这些轨道中,编排好秩序,以一定的规律在电子“云”里自由翱翔!或许电子与电子之间就像我们人类之间充满复杂的竞争与合作一样,是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也未尝不可啊!所以我认为“电子云”里面的世界具有无限的遐想空间!,科普小论文: 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 原子家族的一员,活动与探究,所谓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流体 中的微粒受到流体分子与粒子的碰撞 而发生的不停息的随机运动。 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随机撞击悬浮微粒。悬浮的微粒足够小时

15、,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运动。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简单的说,就是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以及分子之间有一定的作用力,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布朗运动,多识一点,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与原子的操纵技术 50年代,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米曾说:“如果有一天可以按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原子,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这在当时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已将这一美梦变为现实。 1981年,30多岁的德裔物理学家葛宾尼希与他的发须全白

16、的老师海罗雷尔发明了一种新型显微镜,就是扫描隧道显微镜,英文缩写STM。是集精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图像处理等技术于一身的高技术分析仪器,其应用领域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学、微电子学和纳米科学,是一个前沿的交叉学科领域。 STM的工作原理是把非常细小的针尖(针尖最尖端只有一个原子)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表面跟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时(一般小于1个纳米,l纳米=10-9米=10埃),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即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层(一般为空气或液体之类)流向另一个电极,这种现象在量子力学上被称为隧道效应,产生的电流则称为隧道电流。隧道电流的强度对针尖与样品表面的距离非

17、常敏感,通过电子反馈回路可以控制隧道电流不变,再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运动的轨迹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屏幕或者记录纸上显示出来。这样,就获得了样品表面状态密度分布或者原子排列的图像。因此,这种显微镜被称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多识一点,有了STM,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真实“长像”。下一步,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的想法,能不能去“摸一摸,动一动”原子呢? 1990年,美国IBM公司的两位科学家发现,在用STM观察金属表面的氙原子时,探针作怎样的移动,靠近探针的氙原子也作同样的移动。由此他们得到启发:如果让原子按照我们设想的方案移动,不久可以随意摆布原子

18、的排列顺序了吗?于是,科学家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原子书法”棗即用原子写字。经过了22个小时的操作,他们把几十个氙原子排成了“IBM”字样,这几个字母的高度大约是一般印刷用字母的二百万分一,STM在硅单晶表面上直接提走硅原子的方法,形成“毛泽东”、“100”字样,这是迄今为止在硅表面“写”出的最小字体,平均每个字的面积仅百万分之二平方厘米。 依赖于STM这种能够操纵原子的工具,诞生了一门在01100纳米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高技术学科棗纳米科学技术,它的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产品。已有科学家利用这种控制原子的技术,制成了世

19、界上最小的开关棗“原子开关”。这种开关就是利用单个原子在有目的的控制下,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接通或断开电路,从而起到开关作用。运用这种技术,人类对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切割已取得成功。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不同种属个体的基因任意重组传递,设计合成新的蛋白质,制造出新的物种。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材料在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方面有一些奇异的特征,被美国材料科学学会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纳米科学技术已取得的成果和它巨大的发展潜力将使它成为下世纪科学技术的前沿和核心学科。,多识一点,我国在STM技术上也有新的发展。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获奖者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

20、究员,博士。1985年起在访美期间即从事此领域的研究,研制成功了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并用其首次观察到半导体化合物二硫化钼的表面形貌,在原子级水平上揭示了这类层状化物表面结构的新特点。1981年回国后主持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计算机控制的STM、激光AFM、低温STM等仪器,这些仪器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应用研究方面,为拓宽STM和AFM的应用领域做出了贡献。 1988年4月12日17时12分,中国第一台由计算机控制、达到原子级高分辨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由副研究员白春礼带领的研究组研制成功。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了石墨表面那均匀排列的、像起伏丘陵似的原子结构的

21、清晰图像。 白春礼及其助手们不满足于只是观察原子,他们发出了“改造原子”的宣言。依靠这样的技术,拥有数十万字的红楼梦全书可写在一颗大头针的针头上。,多识一点,多识一点,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多识一点,(三)认识化学元素,新课程标准,(三)认识化学元素,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化学元素 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元素的定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 H、 He、Li、 Be、B、 C、 N、 O、 氟、氖、钠、镁、铝、硅、磷、硫、 F、 Ne、 Na、Mg、Al、Si、P

22、、 S、 氯、氩、钾、钙、铜、银、铁、锌 Cl、Ar、K、 Ca、Cu、Ag、Fe、Zn,元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例如:“H” 表示氢元素 表示一个氢原子,例如:“Fe”表示铁元素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铁单质,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周期,族,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分布并不均匀。例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则富产钨、锌、汞、锡、铅和锑。从整个宇宙来看,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和氦,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3、 氦约占2

23、7, 其它元素占2。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氧,几乎占了地壳质量的一半,它广泛分布于江海、河流、土壤岩石等中。硅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元素,它大量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活动与探究,大多数元素在自然界中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可以以游离态存在,如“沙里淘金”说明金在自然界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 元素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单质中元素的存在形态。 例:H2、N2、Au、He 化合态:化合物中元素的存在形态。 例:H2O、CO2、CaCO3,活动与探究,人体是由80多种元素组成,按其在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常量元素共11种,分别是:氧 65.00%、碳 18.

24、00%、氢 10.00%、氮 3.00%、钙 2.00%、磷 1.00%、钾 0.35%、硫 0.25%、 钠 0.15% 、 氯 0.15%、 镁 0.05%、 此外,构成人体的元素还有40多种,它们的总量不足人体质量的0.05%。,人体中的元素含量,活动与探究,(1)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8种,包括碘、锌、硒、铜、钼、铬、钴及铁。 (2)人体可能必需的元素,共5种,包括锰、硅、硼、钒及镍。(3)具有潜在的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可能具有人体必需功能的元素,包括氟、铅、镉、汞、砷、铝及锡,共7种。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溶融在人体的血液里。如果缺少了这样那样的微量元素,人就会得病,甚至导致死亡。微量元素

25、虽然在人体中需求量很低,但其作用却非常大。如:“锰”能刺激免疫器官的细胞增值,大大提高具有吞噬、杀菌、抑癌、溶瘤作用的巨噬细胞的生存率。“锌”是直接参与免疫功能的重要生命相关元素,因为锌有免疫功能,故白血球中的锌含量比红血球高25倍。“锶、铬”可预防高血压,防治糖尿病、高血脂胆石。“碘”能治甲状腺肿、动脉硬化,提高智力和性功能。“硒”是免疫系统里抗癌的主要元素,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人体中的微量元素,活动与探究,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依据: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

26、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成熟: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多识一点,(四)物质组成的表示,新课程标准,(四)物质组成的表示,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药品、食品标签上相应物质的成分及含量 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新课程标准,纯净物的化学式唯一,化学式既表示一种物质和物质组成,又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和分子的构成。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组成。化学式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

27、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化学式,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ZnO读作“氧化锌”,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氨气”。 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 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如:

28、CaCO3读作“碳酸钙”,Cu(NO3)2读作“硝酸铜”;但注意,H2CO3就读作“碳酸”,H2SO4就读作“硫酸”等。 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如: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H2O2读作“过氧化氢”等,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化合价。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 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Fe(铁)、Na(钠);固体非金属

29、:S(硫)、P(磷)等;稀有气体:He(氦)、Ne(氖)等;氧气等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下标,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多少个该原子。如:O2(氧气)、O3(臭氧)。,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一般是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 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呈负价;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 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1)标注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务必要写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标电性,后标数目 +2 如 CuO +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呈+2价 (2)某些元素具有可变价态,它们表示在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

30、化合物时,会出现多种可能;特别:Fe 在命名时,+3价就是铁,而在+2价时要被称为亚铁。,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口诀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 二三铁,二四碳, 铜汞正二最常见, 单质元素价为零, 正价、负价要分明。,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莫忘单质价为零。,化合价,化合价,(一)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如计算氯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316=122.5 如计算 2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 2 (39+35.5+316)=2 122.5 = 24

31、5 (二)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 如计算Fe2O3中铁、氧元素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 56 2 ) : ( 16 3 ) =7 : 3 (三)计算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计算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35%,有关化学式计算,1、44g二氧化碳中含有多少g碳元素? 2、多少g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2.4g碳元素? 3、多少g四氧化三铁(Fe3O4)和16g三氧化二铁( Fe2O3)所含铁元素的质量相等? 4、200g含有杂质20%的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中含有多少g铁元素?,有关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活动与探究,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H2O KOH Mg(OH)2 Al(OH)3,活动与探究,已知下列化学式,求其中红色的元素符号的化合价. NO2 FeO WO3,K2CO3 Na2SO4 Ca(NO3)2,活动与探究,某尿素样品,宣传“本尿素含氮量50%,全球最高”,请你判断广告的真伪。 某硝酸铵样品50kg,已知含氮量是34.5%,求该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活动与探究,多识一点,多识一点,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多识一点,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多识一点,多识一点,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多识一点,多识一点,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多识一点,谢 谢 大 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