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1-恢复与重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9626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6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日本经济1-恢复与重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战后日本经济1-恢复与重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战后日本经济1-恢复与重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战后日本经济1-恢复与重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战后日本经济1-恢复与重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日本经济1-恢复与重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日本经济1-恢复与重建.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战后日本经济,第一节 (1945-1955)战后初期改革与重建 第二节 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 第三节 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调整与泡沫,第一节 战后初期(1945-1955) 改革与重建,阶段:战后初期(1945-1955) 1945-1950 缓慢恢复 三大改革 倾斜式生产方式 1950-1955 加速重建 美国对日政策转变 侵朝战争特需刺激,1945-1950 缓慢恢复期,背景:战后的日本 国民财富丧失38%。 工业生产能力只相当于战前(193436年)的31%,农业只相当60%。 因空袭而流离失所者900万,海外遣送回国的600万,因军事工业和部分重工业拆除造成的失业人口400万。

2、 农业歉收,粮食奇缺,城市每人每天粮食定量仅297克,30%为白薯、大豆或豆饼。 视频:日本被轰炸城市战后惨状,一、三大改革 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代表的同盟军占领当局认为,日本发动战争与战前日本经济体制密切相关。为铲除旧有体制,在美国占领当局的督促下,日本进行了“三大改革”。 1、农地改革 战前日本沿袭明治维新以来的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与工业发展严重脱节,农村矛盾尖锐,成为产生侵略扩张的温床。 1945年底第一次土地改革,不成功。 在美国占领当局干预下,1947年初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 到1949年底,日本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二次土改时,国家统一征购不在村地主出租的土地和在村地

3、主超过1町步(约15亩)的土地,对一般农户超过3町步的土地也予以征购,然后低价卖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影响: 较彻底地摧毁了原来寄生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制,确立了自耕农个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2、解散财阀 財閥(、plutocrat): 日本战前金融资本集团的通称,主要指日本19至20世纪的4大企业集团:三井商社、住友商社、三菱商社、安田商社。 大财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城市经济中的基础, 与旧日本政治勾结,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是日本发动战争的最大潜在力量。,具体措施: 1946年始,在占领当局压力下,日本政府公布一系列法律,冻结财阀资产

4、,解散作为财阀总公司的持股公司,切断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大批罢免财阀家族成员重要职务。 *194647年,以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为首,15个财阀的28家控股公司被解散,56个家族的股份被迫卖给职员和一般居民,56个财阀家族及其所属2500多家公司的领导人被勒令辞职,并禁止其在10年内重新任职。 1947年4月,颁布“禁止垄断法”。 所有这些解散财阀的措施为企业间的自由竞争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3、劳动民主化 战前,日本资本家和雇主忽视对工人人格的尊重,工人经济上受到残酷剥削,政治上受到压制。 战后初期,工人运动兴起,于19461947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劳动立法。 194

5、5.12,工会法、1946-47年,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标准法、补偿工人灾害保险法和失业保险法。 日本工人阶级取得了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确立了8小时劳动日制,提高了工人社会地位,保护了劳动者基本权利,实现了劳资关系民主化。,上述三大改革涉及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就经济方面而言,其中心目的是铲除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经济基础。所有这些改革,对日本克服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和以后的经济腾飞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二、 成立“经济安定本部”, 实行“倾斜式生产方式” (Priority Production System),针对战后初期所处的经济瘫痪、混乱、物资奇缺的状况,1946年5月

6、,日本政府成立指导整个经济的“经济安定本部”,对金融、物资、物价和外汇、外贸重又实行全面统制。 为拯救已崩溃的经济,政府还召集经济学家、产业界知名人士共同讨论对策。1946年秋,日本政府采纳东京大学教授有泽广己提出的“倾斜式生产方式”建议。,“倾斜式生产方式”: 政府把有限资源集中投入煤炭、钢铁两大生产部门,使其首先恢复发展,然后再扩大到电力、化肥、运输等重要工业部门,并依次带动整个工矿业生产的全面恢复。 效果: 1947年,日本煤炭产量达2932万吨,比上年增长28%,钢铁、化肥、电力也快速增长,整个工矿业比上年增长20%,为整个经济复兴,转入正轨,迈出重要一步。,总的来看,从战争结束到19

7、50年这段时期,国民经济虽有恢复,但步履维艰,速度缓慢。,1951-1955 加速重建期,1951年始,由于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和侵朝战争的特需刺激,日本战后经济恢复重建步伐加快。 1、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 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形成和侵朝战争的发生,促使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将对日政策由打击改为扶持。 A,减少直至放弃索赔要求,使日本的850个大军需工厂基本上被保留下来; B,对日提供直接援助(1945.951年共21.28亿美元),放宽对日贸易限制,供给其急需的棉花、煤、铁矿石、橡胶、粮食等, 1951年9月又与日签定媾和条约和美日安全保障条约。,C,“道奇路线”(Dodge Plan) (Jos

8、eph Dodge,美国经济学家。1945-46年曾参与德国货币改革的筹划,后担任底特律银行董事长, 1949.2月被作为总统特使派往日本充当同盟占领军最高司令的财政顾问) “道奇路线”: 指在道奇指导下制定的、旨在稳定日本经济的范围广泛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实行严格的紧缩财政政策,停止复兴金融金库贷款,削减财政补贴,确定日元对美元的单一汇率,以出售美援物资为基金,支持重要产业设备投资,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等。,2、侵朝战争的特需采购 侵朝战争爆发后,美在日进行大批战争特需军用物资采购,3年间特需采购一项便使日获得24亿美元,使日本出口猛增,相关企业获得大量利润,以致出现所谓“特需景气”。 同时日本政府也紧抓机遇,因势利导,提出“贸易立国”的经济自立战略,实行“经济民主化和技术高度化”方针,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私人企业为中心的官民合作体制,并为此制定了经济立法,如:工业标准化法、企业合理化法、出口交易法、进口交易法、外资法等。,效果: 日本恢复重建的后五年发展速度大为加快,到1955年底,除外贸进出口总额以外,日本经济已全面恢复并超过战前水平。工矿业高出战前90%,农业方面的大米产量比1935年增加44%,已能自给。 1956年日本经济白书正式宣布:“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今后经济赖以增长的将是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