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命科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9769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6.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生命科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八章生命科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八章生命科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八章生命科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八章生命科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生命科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生命科学.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细胞核(核膜、核仁、染色体、核孔;DNA,RNA) 2.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流动镶嵌模型、一定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3. 线粒体 4.内质网 5.高尔基体 6.溶酶体 7.叶绿体 8.细胞液,I、细胞的结构与组成,一.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1.结构特征-氨基酸是含有NH2的有机酸 NH2 NH3+ R C COOH R C COO- H H 特点:(1)是-氨基酸; (2)具有酸性的-COOH基及碱性的-NH2基,为两性电解质; (3)除甘氨酸(R基是H原子)外,都是L-型氨基酸,具有旋光性;,II、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性质,氨基酸的构型与旋光性,COOH H C NH2 R D-

2、型氨基酸 氨基酸的构型和旋光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COOH N H2 C H R L-型氨基酸 构型:D-型,L-型 旋光性:左旋(-) 右旋(+),2.氨基酸的种类及其结构,(1)常见的20种氨基酸 甘氨酸Gly(G) 丙氨酸Ala(A) 缬氨酸Val(V) 亮氨酸Leu(L) 异亮氨酸Ile(I) 苯丙氨酸Phe(F) 酪氨酸Tyr(Y) 色氨酸Trp(W) 丝氨酸Ser(S) 苏氨酸Thy(T) 半胱氨酸Cys(C) 甲硫氨酸Met(M) 天门冬氨酸Asp(D) 谷氨酸Glu(E) 赖氨酸Lys(K) 天门冬酰胺Asn(N) 谷氨酰胺Gln(Q) 脯氨Pro(P) 精氨酸Arg(R) 组

3、氨酸His(H) (2)稀有氨基酸 羟脯氨酸(Hyp) 羟赖氨酸(Hyly) 胱氨酸(Cys),根据R基团的结构或性质特点,巧记20种氨基酸的口诀: 甘、丙、缬、亮、异脂链,(脂肪链R基团的5种) 丝、苏、半、蛋羟硫添。(含-OH,-S者共4种) 天、谷、精、赖、组酸碱;(酸性碱性者5种) 脯、酪、苯、色杂芳环(芳香环和杂环R集团者4种) 门冬酰胺、谷酰胺两种酰胺 都有密码属“常见”。(常见氨基酸都有特异的遗传密码),巧记20种氨基酸的口诀,1.根据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分类,(1)中性氨基酸:15种,最简单为Gly; (2)酸性氨基酸:Asp,Glu; (3)碱性氨基酸:Lys、Arg、His;

4、2.根据R基团的化学结构分类 (1)脂肪族氨基酸:Gly,Ala,Val,Leu,IleSer,Thr,Cys,Met,Asn,Gln,Asp,Glu,Lys,Arg; (2)芳香族氨基酸:Phe,Tyr,Try; (3)杂环氨基酸:His; (4)杂环亚氨基酸:Pro;,二 .氨基酸的分类,3.根据R基团的极性分类,(1)非极性氨基酸 脂肪烃侧链Ala,Val,Leu,Ile;芳香环Phe,Try; 含硫氨基酸:Met;亚氨基酸:Pro (2)极性氨基酸 极性不带电氨基酸7种:Ser,Thr,Tyr;Asn,Gln;Cys; 极性带正电荷的氨基酸3种:Lys,Arg,His; 极性带负电荷的

5、氨基酸2种:Asp、Glu;,4.根据营养功能分类,(1)必需氨基酸 人体和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中供给的氨基酸; 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 (3)半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儿童必需的氨基酸),(二)非蛋白质氨基酸,重要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有: -丙氨酸:泛酸及辅酶A的组成成分; 鸟氨酸、瓜氨酸:尿素循环的中间体; D-谷氨酸、D-丙氨酸:参与细菌细胞壁组成的肽聚糖; D-苯丙氨酸:组成抗生素短杆菌肽;,三 .氨基酸的性质,(一)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1.氨基酸均为无色结晶体或粉末,可用于鉴定; 2.氨

6、基酸的熔点较高,一般都大于200; 3.光吸收性质芳香族氨基酸具有特征紫外吸收,280nm吸光值测定蛋白质含量; 4.溶解性质溶于水,在稀酸、稀碱中溶解度好,不溶于有机溶剂; 5.旋光性质-比旋光值Dt,旋光性物质的特征常数;,(二)氨基酸的化学性质,1.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NH2 NH3+ R C COOH R C COO- H H 兼性离子 两性离子是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放出质子的-NH3+正离子和能接受质子的COO-负离子,NH3+ NH3+ NH2 OH- OH- R CH COOH R CH COO- R CH COO H + H + 在酸性溶液中 晶体或水溶液中 在碱性溶液中

7、正离子pHpI,等电点,等电点:当调节氨基酸溶液pH值,是氨基酸分子上的-NH3+基和COO-基的解离度完全相等时,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所处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用pI表示。 特点:溶解度最小。 应用:谷氨酸的生产; 电泳法、离子交换法分离氨基酸;,2.由-氨基参加的反应,与亚硝酸反应(-氨基特有的反应):Van Slyke氏氨基氮测定的理论基础; 与甲醛反应甲醛滴定法; 与2,4-二硝基氟苯的反应:氨基酸+DNFBDNP-氨基酸,鉴定氨基酸或蛋白质结构测定; 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的反应-Edman法测氨基酸序列的原理; 酰

8、化反应; 成盐反应 ; 形成西夫碱-羰胺反应(美拉德反应),食品褐变; 脱氨基反应形成-酮酸;,3.由-羧基参与的反应,成盐反应 成酯反应 酰化反应 脱羧基反应 叠氮反应,4.由-氨基和-羧基共同参加的反应,与茚三酮的反应 蛋白质中凡含有-氨基均与茚三酮在pH=56,t=100条件下反应。 应用小结: (1)定性作为分离氨基酸的层析图谱上的显色剂; (2)定量比色(570nm)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3)通过测定气体CO2的量间接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定量); 成肽反应,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组成; 二级结构:多肽链本身的折叠方式; 三级结构:螺旋肽链结构盘绕、折叠成复杂的空间结构; 四级结构:蛋白质亚

9、基聚合成大分子蛋白质的方式;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III、蛋白质的结构,一 .蛋白质的肽链结构一级结构,1.肽的一般概念 肽:是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之间脱去一分子水而通过肽键连接成的化合物。 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缩合失去水而形成的酰胺键。 R1 R2 R3 R4 Rn H2NCHCONHCHCONHCHCONHCHCONHCHCOOH 肽链,氨基酸残基 N末端:含有自由氨基的一端,书写用H表示; C末端:含有自由羧基的一端,书写用OH表示;,2.肽的命名及表达式,例如:H.Tyr.Gly.Gly.Phe.M

10、et.OH(甲硫氨酸型脑啡肽) (1)用结构式来表示; (2)用氨基酸中文名称的字头表示; (3)用氨基酸英文名称的三字符或单字符表示;,NH2-酪氨酸-甘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COOH,3.生物活性肽,(1)谷胱甘肽GSH (2)神经肽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 H.Tyr.Gly.Gly.Phe.Met.OH(甲硫氨酸型脑啡肽) H.Tyr.Gly.Gly.Phe.Leu.OH(亮氨酸型脑啡肽) (3)抗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稳定一级结构的化学键:肽键;,除一级结构外,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都属于空间结构,即构象(conf

11、ormation)。 蛋白质构象通常由非共价键(次级键)维系。,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化学键,维系蛋白质分子构象的非共价键,H,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于存在数目众多的氢键,故氢键在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氢键的键能较低(12kJ/mol),易被破坏,1. 氢键: 氢键(hydrogen bond)的形成常见于连接在一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上的氢原子,与另一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如 C=O H-N。,2. 疏水键: 非极性物质在含水的极性环境中存在时,会产生一种相互聚集的力,这种力称为疏水键或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 interaction)。,蛋白质

12、分子中的许多氨基酸残基侧链也是非极性的,这些非极性的基团在水中也可相互聚集,形成疏水键,如Leu,Ile,Val,Phe,Ala等的侧链基团。,(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原子局部的空间结构,但与侧链R的构象无关,仅限于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 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氢键。,蛋白质立体结构原则:,1. 由于C=O双键中的电子云与N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发生“电子共振”,使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2. 与肽键相连的六个原子构成刚性平面结构。但由于-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均形成单键,因此相邻的平面结构可

13、以作相对旋转。,肽键平面由于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使参与肽键构成的六个原子被束缚在同一平面上,称为肽键平面(酰胺平面,肽单位)。 肽链中从一个-碳原子到相邻-碳原子之间的结构称为肽单位,即肽链主链上的重复结构。,肽键平面(肽单位),肽键平面的形成,肽键平面示意图,1. -螺旋(-helix):,左手和右手螺旋,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螺旋,-折叠,-转角及无规卷曲等几种类型。,-螺旋结构特征: (1)右手螺旋,类似棒状的结构,侧链R伸向外; (2)一个螺旋3.6个AA残基,螺距为0.54nm,每个AA残基沿轴上升0.15nm沿轴旋转100; (3)螺旋结构主要靠氢键

14、稳定; O H C (NH CH CO)3 N R -螺旋结构常用SN表示,3.613,-螺旋(-helix),影响-螺旋形成和稳定的因素:,(1)氨基酸R基所带电荷性质; 多聚赖氨酸在pH7时以无规卷曲形式存在,在pH12时,赖氨酸即自发形成-螺旋结构。 (2)R基的大小 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Ile、Val、Leu,大R基,不易形成螺旋;(空间位阻) 连续的几个Ser或Thr,会破坏-螺旋; 多肽链存在脯氨酸,-螺旋即被中断,形成一个“节结”;,又称为-片层结构,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多肽链侧向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扇面状片层构象; 相邻肽链主链上的氨基和羰基之间形成有规则的氢键,维持这种片层

15、结构的稳定性。,2. -折叠(-pleated sheet),-折叠结构特点: 肽链几乎是完全伸展的,呈锯齿状; 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轴心距为0.35nm; 相邻肽链或肽段上的CO和NH形成氢键,氢键几乎垂直与肽键; R侧链基团在肽平面上、下交替出现; 平行和反平行式;,-折叠的平行式与反平行式排列,3. -转角(-turn),-转角是多肽链180回折部分所形成的二级结构,约占转角结构的75。 主链骨架本身以大约180回折; 回折部分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构象依靠第一残基的-CO基与第四残基的-NH基之间形成氢键来维系。,-转角( -turn)的结构特征,4. 无规卷曲(random coi

16、l),无规卷曲(自由回转结构)为没有一定规律的松散肽链的转角结构,约占25%。 对于特定的蛋白质分子而言,其无规卷曲部分的构象则是特异的。,核糖核酸酶分子中的二级结构,(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及结构域的基础上,由于侧链基团间相互作用而进一步盘旋或折叠形成的空间构象。 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内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也就是一条多肽链的完整的三维结构。 维系三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非共价键(次级键),如疏水键、氢键、盐键、范氏引力、配位键等,但也有共价键,如二硫键等。,胰岛素分子的三级结构,溶菌酶分子的三级结构,磷酸丙糖异构酶

17、和丙酮酸激酶的三级结构,(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在由多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亚单位(亚基)彼此通过次级键相互连接聚合起来形成的空间构象。 就是指蛋白质分子中亚基的种类、数量以及各个亚基在寡聚蛋白质中的空间排布,亚基间的相互作用与接触部位的布局。,亚基(subunit)就是指参与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每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是盐键、疏水键、氢键、范氏引力等非共价键。,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四级结构,小结: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

18、构,小结: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亚基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氨基酸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螺旋、-折叠、-转角、无规卷曲) 超二级结构(二级结构单位的集合) 结构域(在空间上可以明显区分的区域) 三级结构(球状蛋白质中所有原子的空间位置) 四级结构(复合蛋白质的结构特征,亚基的聚集体),a 盐键(离子键 ) b氢键 c疏水相互作用力 d 范德华力 e二硫键 f 酯键,小结:稳定蛋白质结构的化学键,维系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肽键、二硫键 维系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氢键 维系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疏水键、氢键、范德华力、盐键 维系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范德华力、

19、盐键、疏水键、氢键,氢键、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力、盐键,均为次级键 氢键、范德华力虽然键能小,但数量大 疏水相互作用力对维持三级结构特别重要 盐键数量小 二硫键对稳定蛋白质构象很重要,二硫键越多,蛋白质构象越稳定,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力,小结:稳定蛋白质结构的化学键,一、酶的概念,(一)酶的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球状蛋白质,IV、酶,(二)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2)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平衡点,反 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3)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例: 2H2O22H2O+O2,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殊点,(1)高的催

20、化效率,以摩尔为单位进行比较,酶的催化效率比化学催化剂高1071013倍,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例 2H2O22H2O+O2,1mole H2O2酶能催化 5106mole H2O2的分解,1mole Fe3+ 只能催化610-4mole H2O2的分解,(2)高的专一性,(3)温和的反应条件,(4)酶在体内受到严格调控,如酶浓度的调节、激素调节、反馈调节、抑制剂和激活剂的调节、别构调节、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酶原活化等。,(5)酶的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有关,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 RNA主要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运核

21、糖核酸(tRNA)、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RNA和DNA都是以单核苷酸(nucleotide)为基本单位所组成的多核苷酸长链。,V、核酸,一、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核酸的组成,核酸,DNA,RNA,多聚脱氧核苷酸,多聚核苷酸,磷酸基,核苷,核糖,碱基:A,U,G,C,碱基:A,T,G ,C,脱氧核苷酸,磷酸基,脱氧核苷,核糖,(1). 嘧啶碱,1、碱基的组成,(2). 嘌呤碱,2、戊糖与核苷,(1)戊糖(pentose):,(2)核苷,核苷是由戊糖与含氮碱基经脱水缩合而生成的

22、化合物。 在大多数情况下,核苷是由核糖或脱氧核糖的C1-羟基与嘧啶碱N1或嘌呤碱N9进行缩合,故生成的化学键称为,N糖苷键。,碱基和核糖的缩合物,以N-糖苷键相连; 成苷位置: 核糖C-1与嘧啶N-1; 核糖C-1与嘌呤N-9。 核苷: 腺苷A,鸟苷G,胞苷C,尿苷U; 脱氧核苷: 脱氧腺苷dA,脱氧鸟苷dG,脱氧胞苷dC,脱氧胸苷dT;,糖苷键,5 -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 (monosacchride) 寡糖 (oligosacchride) 多糖 (p

23、olysacchride) 结合糖 (glycoconjugate),VI、糖,单糖,寡糖,多糖,淀粉的分子结构,糖原的分子结构,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结合糖,糖脂 (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 (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葡萄糖,二、糖代谢概况,定义: 脂类(lipids)是脂肪(fat)和类脂(lipoid)的总称,即生物体中的脂肪、类似脂肪及能够被有机溶剂抽提出来的化合物统称脂质类。 特点: 具有脂溶性(能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VII、脂,二、脂质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组分,可分三大类: 1.单纯脂质: (1)

24、脂肪(脂肪酸甘油酯) (2)蜡(脂肪酸高级一元醇酯) 2.复合脂质: (1)磷脂(甘油磷脂和神经鞘磷脂) (2)糖苷脂(脂肪酸与鞘氨醇糖苷所成的脂) 3.异戊二烯系的脂质: (1)多萜类 (2)固醇和类固醇,三、油脂的化学结构及种类,(一)结构通式 CH2OCOR1 R2OCOCH CH2OCOR3 L-脂肪(甘油三酯),(二)种类,单纯甘油酯R相同(甘油三单脂) 混合甘油酯R不同(甘油三杂脂) (三)油脂的分子组成特点及营养价值 1. 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70% 动物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 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的脂肪一般营养价值较高,(三)油脂的分子组成特点及营养价值 2、必需脂肪酸(

25、Essential Fatty Acid) 哺乳动物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要靠食物提供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有: 亚油酸(18:2) 亚麻酸(18:3) 花生四烯酸(20:4) 二十碳五烯酸(20:5) 二十二碳六烯酸(22:6),(四)脂肪酸,1、饱和脂肪酸 棕榈酸(软脂酸):C16; 硬脂酸:C18; 花生酸:C20; 2、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C18:1(9)或C18:19; 亚油酸:C18:2(9,12)或C18:29,12 亚麻酸:C18:3(9,12,15)或C18:39,12,15 花生四烯酸:C20:4(5,8,11,14)或C20:45,8,11,14,(四)脂肪酸,3、

26、天然脂肪酸的特点: (1)多为偶数碳; 奶油中脂肪酸种类多且低碳脂肪酸多(半固态) 陆地动、植物脂肪较多16、18碳 水产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占绝大多数,其中淡水18碳多,海水20、22多。 (2)一般都是顺式结构cis; (3)双键一般在9-10,12-13,15-16。,五、油脂的理化性质,(一)物理性质 1. 气味与色泽无色无味 2. 溶解性脂溶性 3. 比重小于1 4. 熔点与凝固点与脂肪酸组成有关,熔 点高于凝固点 5. 具有折光性和多晶现象 6. 油腻性和粘度较大,(二)化学反应 1、脂肪的水解在酸、脂酶或蒸汽作用下水解产 生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 2、脂肪的碱水解皂化,脂肪与碱作用产

27、生甘油 和脂肪酸盐(皂)。 皂化价皂化一克脂肪所需KOH的毫克数 3、乳化作用 肥皂去污是脂肪的乳化作用 4、脂肪与碘加成-100克脂肪吸收碘的克数称碘价 5、氢化或硬化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加氢成为饱和 脂肪酸。 6、氧化反应脂类的干化 7、油脂的酸败自动氧化为主,六、磷脂,(一)甘油磷脂结构 磷脂酸的衍生物,(二)神经鞘磷脂结构 非甘油磷脂,含有磷酸、胆碱、神经鞘氨醇、二氢神经鞘氨醇及脂肪酸。,七、糖脂,(一)糖脂含有糖基的脂质化合物。 1.鞘糖脂 脂酰鞘氨醇的糖苷,包括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 结构 2.甘油糖脂 为二脂酰基甘油的糖苷。 (二)糖脂的主要生物功能 主要行使细胞膜的受体、识别、特异性及

28、细胞的生长分化有关的功能。,八、萜类和固醇,(一)萜类 由二个以上异戊二烯构成的化合物。如胡萝卜素、叶绿醇。 (二)固醇 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如胆固醇(动物固醇)和麦角固醇(植物固醇)。为激素和维生素D的前体物。 (三)类固醇 氧化程度较高的固醇。如胆酸、甾类激素(如一些性激素和皮质激素)、蜕皮激素等。,定义: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需要量很小, 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 需由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既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主要原料物质,也不是供能物质,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物质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 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的疾病(维生素缺乏症)。,VIII、维生素,维

29、生素种类很多,化学结构上无共同性,通常按溶解性质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B1、B2、泛酸、维生素PP、B6、生物素、叶酸,B12)和维生素C等,:维生素A、D、E、K等,维生素分类:,多数作为辅酶或辅基的成分, 参与体内代谢 过程,少数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VA、VD等,有些本身即是辅酶,如硫辛酸、抗坏血酸等,维生素功能体现:,肝、胆疾病可阻碍维生素的吸收。,长期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肠道菌生长,引起Vk、生物素、叶酸、泛酸等的缺乏。,妊娠、哺乳、强体力劳动、高温操作,维生素B1和B2的需要量相应增加。,生物对维生素的需要情况取决于: 1.在代谢过程中是否需要;2.自身能否合成。,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会引起中毒; 维生素B1用量过多会引起周围神经痛觉缺失; 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B12会引起红细胞过多; 口服维生素C过多可破坏膳食中维生素B12而引 起贫血。,医疗上用维生素防治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作业,4、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