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肾功能衰竭.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97859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肾功能衰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十三章、肾功能衰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十三章、肾功能衰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十三章、肾功能衰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十三章、肾功能衰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肾功能衰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肾功能衰竭.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肾 功 能 衰 竭 RENAL INSUFFICIENCY,肾脏功能,1、泌尿功能:排出代谢废物 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内分泌功能:分泌肾素、前列腺素、 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维生素D3等 物质。,概念,任何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障碍,使代 谢废物及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以致 产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 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综合症。 分急性和慢性,但都以尿毒症告终。,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定义 是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 内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恒 定,从而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症。,二、病因和分类,肾前因素 肾前性急性

2、肾功能衰竭 肾性因素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后因素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前因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心输出量下降 肾血管收缩,肾灌流不足,GFR,肾性因素,广泛性肾小球损伤 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缺血、肾毒物 肾间质疾患,肾后性因素,见于从肾盂到尿道的尿路急性梗阻。,三、发病机制,少尿的发生机制的关键环节是肾小球滤 过率(GFR)下降。,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超滤液的量。(125ml/min,180L/day) GFR超滤系数KF 有效滤过压 KF对水的通透性滤膜面积,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压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一)肾缺血的损伤作用,目前认为肾缺血是ARF初期的主要发病机理

3、 1、肾灌注压下降,BP 80160 mmHg,BP80 mmHg,2. 肾血管收缩的机制,体内儿茶酚胺增多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前列腺素产生减少 肾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作用,3. 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4. 肾脏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血液黏度升高 白细胞黏附、阻塞微血管 微血管痉挛、增厚,肾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二)肾小管阻塞,肾缺血、肾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脱落细胞及碎片,溶血、挤压综合征,Hb、Mb,肾小管阻塞,药物结晶等,管腔沉积,原尿排出受阻,少 尿,管腔内压升高,GFR,肾小管 注射丽丝胺绿染料 肾间质中出现染料,(三)肾小管原尿反流,一方面引起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加重肾小管阻

4、塞;压迫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加重肾缺血。 另一方面使终尿减少。,(四)肾组织细胞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损伤,细胞损伤的机制,1、ATP合成减少 2、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增多 钙超载,3、磷脂酶激活,细胞内Ca2增加,磷脂酶A2激活,膜磷脂分解,细胞骨架破坏,肾缺血、肾中毒,肾血液灌流量,入球小动脉收缩,肾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上皮受损,肾小管重吸收钠盐,远曲小管尿钠,致密班受体受刺激,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肾小管上皮坏死,原尿回漏,肾间质水肿,管型形成,肾小管阻塞,少尿、氮质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示意图,四、临床经过和表现, 少尿型 非少尿型,(一)少尿型急性肾

5、功能衰竭,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尿的改变 氮质血症 水钠潴留 电解质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1、少尿期,持续7-14天,短者1-2天,长者3-4周 (1)尿的变化 少尿(尿量少于400ml/日)或无尿(尿量 少于100ml/日) 低比重尿:常固定于1.0101.012 尿钠含量高于40mmol/L 血尿、蛋白尿、管形尿。,两种急性肾衰少尿期尿液变化比较,(2)氮质血症(azotemia),由于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其代谢产物不 能从肾脏充分排出,致使血中非蛋白质含 氮化合物大量增高,称为氮质血症。 肾功能障碍时,尿素、尿酸、肌酐在血液 中浓度增高,其中以尿素增高为主。BUN 增加提示肾功能已严重受

6、损。,常用指标: 血浆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 血浆肌酐(serum crearance rate, Scr) 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尿肌酐浓度每分钟尿量,血肌酐浓度,Ccr,(3)代谢性酸中毒,分解代谢增强,酸性代谢产物生成增多 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 GFR严重降低使固定酸排出减少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4)水中毒,原因:肾排水; ADH分泌;分解代 谢 内生水。 影响:细胞水肿、稀释性低钠血症。 注意:应密切观察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和输液量,(5)高钾血症,原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排钾减少; 组织分

7、解代谢增强,钾释放增多; 酸中毒钾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低血钠原尿中钠远曲小管 K+-Na+交换 “死亡三角”:酸中毒、低血钠、高血钾,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2、多尿期,(1)特点:尿量增多,每天可达35升, 低比重尿(1.0051.006)。此期可 因多尿引起脱水、低钾和低钠。 持续约2周左右。 (2)多尿的机制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 新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浓缩功能尚未恢复 少尿期滞留的尿素等的渗透性利尿作用 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解除,3、恢复期,半年1年,少数转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二)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特点: 尿量不减少,每日尿量可在1000ml以上, 但GR

8、F及尿浓缩功能低下,因此血 NPN 升 高,尿比重低下(1.020),尿钠量较低, 尿沉渣检查时细胞及管型较少,预后较好。 少尿型和非少尿型ARF可相互转化,五、防治原则,(一)治疗原发病 (二)对症治疗 1、严格控制入液量 2、处理高钾血症 3、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4、控制氮质血症 5、透析疗法,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RI),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使肾单位发生进行性破坏,造成: 代谢废物潴留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肾内分泌功能障碍,一、病因,(一)肾疾患:最常见的是 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肾血管疾患:如高血 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等。

9、(三)尿路慢性阻塞:如尿路结石,二、慢性肾衰的发展过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阶段,GFR 内生肌酐 氮质血症 临床表现 (ml/min) 清除率 肾脏贮 正常值的 肾排泄和调节功能正常 备能力 3060 30%以上 无 未出现任何症状, 丧失期 肾功能 25 25%30% 轻度或 可有酸中毒,肾浓缩功 不全期 中度 轻度损害(夜尿或多尿) 轻度贫血 肾衰竭 1015 20%25% 较重 等张尿,代酸明显,水、 期 钠潴留,低钙、高磷,严 重贫血,轻度的胃肠道症 状和精神神经症状 尿毒症 10 20% 严重 有全身性中毒症状,继发 期 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明显水、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紊乱,三、

10、发病机制,1、健存肾单位学说 (Intact nephron Hypothesis),疾病,肾单位受损 丧失功能,GFR,健存肾单位代偿,GFR,GFR,血中某物质(P),(矫枉) 浓度正常,某因子(PTH),机体损害 (失衡),(促进排泄),2. 矫枉失衡学说 (Trade-off hypothesis),3.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 (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 hypothesis),健存肾单位长期 代偿性肥大和功能增强,肾小球纤维化和硬化,四、对机体的影响,(一) 泌尿功能障碍 (二) 体液内环境的改变 (三) 其他病理生理变化 肾性高血压 肾性贫血 肾性骨营养不良

11、,(一) 泌尿功能障碍,1、尿量的变化 (1)夜尿:夜间排尿增多。 (2)多尿:每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l (3)晚期出现少尿。,2、尿比重和渗透压的变化,低渗尿,等渗尿,尿浓缩功能障碍稀释功能正常,尿浓缩、稀释功能均丧失,早期,晚期,3、尿液成分的变化,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1) 蛋白尿 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重吸收蛋白减少 (2) 血尿:尿中有红细胞 脓尿:尿中有白细胞,(二)体液内环境的变化,1、氮质血症 2、酸中毒 3、电解质紊乱,1. 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含氮的代谢终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在体内蓄积,因而血中非蛋白氮(NPN)的含量增加( 28.6

12、mmol/L,相当于40mg/dl),称为氮质血症。,(1) 血浆尿素氮(BUN) (2)血浆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和仍具功能的肾单位的数目。 尿中肌酐浓度每分钟尿量 血浆肌酐浓度 (3)血浆尿酸氮:,肌酐清除率 =,2.酸中毒,早、中期:肾小管上皮细胞泌氨、 泌H+减少NaHCO3重吸 收减少,高氯血性代谢 性酸中毒。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20%时,非挥发性酸 性代谢产物排泄障碍,发生 AG增大型代 谢性酸中毒,血 氯降低。,3.电解质代谢紊乱,(1)水代谢障碍 水潴留(水摄入增加) 脱水(限制水的摄入),(2)钠代谢障碍,“失盐性肾”,尿钠含量高。 机制: 健存肾单位原尿流速加

13、快,重吸收 。 尿中溶质 ,渗透性利尿。 甲基胍蓄积,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3)钾代谢障碍,CRI肾排钾与尿量密切相关,若尿量不减少,血钾可维持正常,但肾对血钾的调节功能大大降低,易出现高钾,低钾,晚期发生高钾血症,(4)钙磷代谢异常,高血磷,低血钙,高血磷:GFR 低血钙:高血磷 (磷酸钙,降钙素) VitD3代谢障碍 毒性物质使肠道吸收障碍,GFR,高血磷,低血钙,PTH,肾排磷增加,血磷正常,(三)、其他病理生理变化,1、肾性高血压 2、肾性贫血 3、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高血压(renal hypertension),2.肾性贫血(Renal anemia),97%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14、患者常伴有贫血。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血液中的毒性物质抑制造血或引起溶血 3、红细胞破坏速度加快 4、出血,出血倾向 17%20%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血小板质的变化而非数量减少引起,如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下降、血小板第三因子释放减少等。,肾性骨病,四、防治原则 总体上应强调早防早治的基本原则,加强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减少和防止慢性肾衰病人向尿毒症的发展。 1.治疗原发病 及时诊断和治疗引起CRI的原发病是延缓CRF进展的关键。 2.防止加重肾负荷的因素 控制高血压;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透析疗法 4.肾移植,第三节 尿毒症 Ure

15、mia,一 、概念: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 阶段,内源性毒物在体内潴留,引起一 系列自体中毒症状。,二、发病机制 尿毒症毒素的种类和作用 甲状旁腺素(PTH) 胍类化合物(guanidine compound) 尿素(urea) 胺类(amines) 中分子毒性物质 其它,三、机能代谢变化,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尿毒症性脑病 周围神经病变 机制:毒物引起神经细胞变性;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肾性高血压,消化系统:食欲不正,厌食,恶心,呕吐或腹泻 机制:产NH3增多; 胃肠道溃疡,心血管系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紊乱 尿毒症性心包炎,呼吸系统:深大呼吸 尿毒症性肺炎;肺水肿;纤维素性胸

16、膜炎,免疫系统:细胞免疫异常,体液免疫正常,皮肤:皮肤瘙痒,干燥,脱屑和颜色改变,尿素霜,透析疗法 hemodialysis (人工肾) peritoneal dialysis(腹膜透析),四、防治 原发病,对症,透析,肾移植,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 给肾衰竭的患者换上能有效工作的肾脏称肾移植。 1. 1年尸肾存活率已达90%,5年肾存活率达70%; 而远期效果仍不甚理想。 2. 移植物慢性病变、感染、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影响了长期效果。移植后36个月内的亚临床 排斥反应 3. 新型免疫抑制剂: rapamycin;抗CD25抗体; FTY-720等。,肾移植,思 考 题,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机体有哪些主要代 谢变化,为什么? 2. 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发生多尿的机制。 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性骨营养不良是 如何发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