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颅骨-(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99941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颅骨-(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体解剖学》--颅骨-(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体解剖学》--颅骨-(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体解剖学》--颅骨-(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体解剖学》--颅骨-(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颅骨-(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颅骨-(1).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学 颅骨,颅骨 23块 (不包括6块听小骨)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 将颅骨分为 脑颅骨 面颅骨,一、脑颅骨 (8块),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颞骨,顶骨,额骨,蝶骨,枕骨,颅底内面,成对:顶骨、颞骨,1.额骨 位于颅的前上份。额鳞、眶部、鼻部,额骨,2、筛骨 ethmoid bone,2) 分部,1) 形态:“巾”字形,3、颞骨 temporal bone,4、蝶骨 sphenoid bone,上面,后面,颅底内面,“一体两翼”,二、面颅骨,(15块),下颌骨,腭骨,1、上颌骨 maxilla,“一体四突”,2、下颌骨 mandible,“一体二支”,3、舌骨 hy

2、oid bone,蹄铁形,三、颅的整体观,(一)颅顶面观,外 面,内 面,(三条缝),(二)后面观,人字缝 枕外隆凸 上项线,(三)颅侧面观,在颅的侧面颞窝内, 由额、顶、颞、蝶骨 汇合处,构成“H”形 的缝,称翼点。此处 骨质最为薄弱,其内 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 通过。此处骨折易损 伤该动脉导致颅内出 血。,翼点 pterion area,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颅底内面观,(1)颅前窝 (2)颅中窝 (3)颅后窝,(上颌N),(下颌N),(脑膜中A),(嗅N),(颈内A),(颈内V,舌咽N,迷走N,副N),(三叉N节),“一窝 一裂 三沟 十孔”,“一窝 三突 九孔”,(五)颅底外面观

3、,歌诀-颅底内面,内观颅底结构多,分为前中后颅窝;高高低低象阶梯,从前向后依次说: 前窝中部有筛板,鸡冠下对鼻中隔;筛板有孔眶板薄,颅部外伤易骨折; 眼窝出现瘀血斑,“血脊”鼻漏莫堵塞; 中窝中部有蝶鞍,上面有个垂体窝;窝内容纳脑垂体,颈动脉沟两侧过; 两侧孔裂共六对,位置对称莫记错: 蝶鞍前方有“两个”,都与眼眶连通着; 卵圆棘孔加破裂,蝶鞍两侧各一个;中窝易折有特点,血脊耳漏破鼓膜; 岩部后为颅后窝,枕骨大孔居中坐;大孔外侧有三洞,门孔加管各一个; 枕内隆凸两侧看,横连“乙”状象条河。 注:血液和脑脊液。指视神经孔和眶上裂。乙状窦沟。,鼻前孔,眉弓,眉间,(六)颅前面观,1.眶 orbit

4、s,(上颌N),(眶下N),(眶下N),(眶上N),上壁,骨性鼻腔 位置:位于面颅中央,介于两眶和上颌面骨之间,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半。,鼻腔顶主要由筛骨板构成,有筛孔通颅前窝。底由骨腭构成,前端有切牙管通口腔。外侧壁由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弯曲的骨片,称上、中、下鼻甲,每个鼻甲下方为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中、下鼻道。,2. 骨性鼻腔,:犁骨、筛骨垂直板,:上、中、下鼻甲 z :上、中、下鼻道 ;蝶筛隐窝,犁骨,骨性鼻中隔,顶,底,外 侧 壁,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3. 鼻旁窦,额窦,上颌窦,筛窦前、中、后群,蝶窦,3. 鼻旁窦,鼻窦炎 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

5、鼻窦炎,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慢性鼻窦炎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晨轻晚重,晨重晚轻,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急性鼻窦炎病程12周,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较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鼻堵、脓涕、头痛等。慢性鼻窦炎的病程12周。,1.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常见细菌菌群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多种化脓性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属,后者常见于儿童。其

6、他的致病菌还有链球菌类、厌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由牙病引起者多属厌氧菌感染,脓液常带恶臭。真菌及过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素。 急性鼻窦炎的感染常来自于:窦源性感染、鼻腔源性感染、邻近组织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创伤源性感染,还有全身因素和中毒因素导致的。,四、新生儿颅的特征,1.脑颅:面颅 = 8:1(成人4:1),2.颅囟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新生儿颅特征和生后变化,新生儿面颅占全颅1/8,成人占1/4。故而,新生儿颅脑颅大于面颅。 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前囟 (额囟),最大,呈菱形,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后囟(枕囱),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呈三角形。另外,还有项骨前下角的蝶囱和顶骨后下角的乳突囱。前囱在生后l2岁时闭合,其余各囟都在生后不久闭合。,歌诀新生儿颅骨 新生颅骨有特点,头大脸小颊饱满; 额顶骨间有前囟,闭合约在一岁半; 哭闹生病细观察,高低变化很明显。,总附: 颅骨歌诀,颅骨二十三块整,脑颅面颅要分清; 脑颅八块围颅腔,腔内藏脑很适应; 额枕筛蝶各一块,成对有二颞和顶; 面颅十五居前下,上颌位居正当中; 上方鼻骨各一对,两侧颧骨连颧弓; 后腭内甲各一块,犁骨隔于鼻腔中; 下颌舌骨各一块,全部颅骨均有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