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纳陈及新,精练活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0168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6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纳陈及新,精练活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纳陈及新,精练活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纳陈及新,精练活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纳陈及新,精练活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纳陈及新,精练活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纳陈及新,精练活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纳陈及新,精练活用》.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纳陈及新,精练活用,用高考题排查知识点,探寻知识考查之精要,纵观近两年高考真题,把握知识训练之诀窍 关于三轮复习的几点建议,(山东0729).(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分封制、税制改革、儒家思想) (山东090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宗法制) (山东100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墨家),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 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小农经济的建立 文化:儒学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 诸子百家

2、 (墨家、道家、法家),先秦时期,高 考 题,主 要 知 识,(山东0827)(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小农经济、儒家思想) (山东1029).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那些管理措施?这些管理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郡县制) (山东1110). 图四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精耕细作),政治:始皇帝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推恩令 刺史制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时期,高 考 题,主要知识,(山东07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诗中的描述反映了(小农

3、经济) (山东080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三省六部制) (山东110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制度是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国之统治”这个制度是(科举制),政治: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经济:城市发展:坊市制 商品经济活跃,唐朝时期,高 考 题,主 要 知 识,(山东080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手工业、商业) (山东10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二府三司制),政治:二府三司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城市经济发展,“商业革命” 思想:理学

4、文化:文人山水画 词,宋代时期,高 考 题,主 要 知 识,(山东0709)图5到图7(略)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冒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君主专制强化) (山东08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绘画) (山东0927).(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儒家思想) (山东09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经济) (山东1127)(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5、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儒家思想),政治:废丞相 内阁制 军机处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儒学批判(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文化:小说 文人画,明清时期,高 考 题,主要知识,高考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其特 点和本质特征的把握(0711)(0808)(0909)(1009)(1010)(1109),用高考题排查知识点,探寻知识考查之精要,高考习惯把知识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考查,关注其阶段 特征和时代主题(0709)(0809)(0810)(0910)(1029)(1110)(1127),高考重于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0729

6、)(0827)(0927),高考关注现实,重视对热点特别是长效热点的联系(1029),高考紧扣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能力,选择题部分,材料类型:A文字材料 B曲线图 C图 D表格 E笔记 考查角度:是什么 反映 原因,纵观近两年高考真题,把握知识训练之诀窍,从材料类型看: 以文字材料为主,基本保持在5题左右;题干文字最多限在 百字之内,但主题鲜明,题选简洁明了;保留了曲线图题; 运用不同形式材料,把知识放在新材料情境下进行考查。 增加图和表格题,形式更加多样。,选择题呈现的形式有如下特点:,从考查的角度看:考查角度基本保持不变,都呈现出: 特别重视对材料的解读与运用 情景创设指向明确,命题设问比

7、较直接。 考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突出。 很好地体现 “命题以能 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原则。 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认识理解和阶段特征的考查,(10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

8、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相遇,2010年第27题材料,(1127)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

9、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论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011年第27题材料, 材料运用的都是文字材料,都把中西文明放在了一起。,2010年和2011年主观题材料呈现的特点, 但从材料立意的角度看,出现了创新,由问题呈现式变为历史研究式,给学生

10、以突兀的感觉;材料的难度加大。,材料字数有增多,约增百字左右,材料的难度加大。,(1027)(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2010、2011年第27题问题设计对比,(1127)(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11、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从题目设计来看,既保持了2010年的稳定,又出现了新变化: 都注重对史实的运用,史论结合; 由选择观点到观点确定;(1027)和(1127)的第1问 由对史观内涵的考查到对史观运用的考查;(1027)第2问和(1127)第3问 由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的考查到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运用 增加了对历史评价方法的考查,2010年和2011年主观题问题呈现的特点,1、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山东卷的试题,提高高三教与学的

12、实效性。,三轮复习的几点建议,2、注重对历史概念、阶段特征、主干知识的教学和训练。,3、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介绍,注重历史研究基本方法、历史史观的学习和渗透。切实加强新史观的教学特别是以文明史观统领全局。,4、认真研究2011年高考题,各地试题特别是济南试题,5、注意考试说明中示例的指导作用,结合近两年新课标地区高考题,适当训练新题型。,1、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山东卷的试题,提高高三教与学的实效性。,三轮复习的几点建议,2、注重对历史概念、阶段特征、主干知识的教学和训练。,3、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介绍,注重历史研究基本方法、历史史观的学习和渗透。切实加强新史观的教学特别是以文明史观统领全

13、局。,4、认真研究2011年高考题,各地试题特别是济南试题,5、注意考试说明中示例的指导作用,结合近两年新课标地区高考题,适当训练新题型。,6、通读教材,理解主干知识,不同版本相同的内容,尽可能按照人教版的表述,7、注重现实热点问题和重大周年问题的专题教学。2012年(周年),谢谢指导,(2011.41全国)(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

14、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