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8.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3001989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WPS 页数:10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8.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8.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8.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8.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8.wps(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大名一中 2018-2019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 第 I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545小题,共 90.090.0 分) 我市某校学生在 2017年暑假期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 动,下图为本次活动中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读 图,完成 1-3题。 1. 地在地的() A. 西北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南 2. 下列四处,小河流速最快的是() A. B. C. D. 3.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20 米 B. 40 米 C. 60 米 D. 80 米 “”读 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 (阴影部 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

2、),完成 46 题。 4.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盆地边缘地区 河流头地区 盆地中央 绿洲地区 A. B. C. D. 5. 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 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6. 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 沙禁牧 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 1 - A. B. C. D. “海绵城市是

3、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弹 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图,回答 7-9 题。 7.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 减少大气降水 B. 减少植物蒸腾 C. 减少地表径流 D. 减少地下径流 8. 图中生物滞留设施不具有的作用是 A.在雨水排放到接雨水管渠系统后对峰值流 量、 径流污染等进行控制 B. 进行渗滤、滞蓄处理 C. 发挥径流污染控制、峰值流量削减、水文生态修复等 D. 将径流雨水用于补充地下水 9. 生物滞留设施 A. 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较低 B. 不适于城市 道路绿化带 C. 不适于停车场的

4、周边绿地 D. 适于土壤渗 透性能差的绿地 河西走廊是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 东。因位于兰州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得名,读图回答 1011题。 10. “”图中甲河被该地区誉为 母亲河 ,该流域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可能导致 A. 整个流域地下水位上升 B. 下游湖泊湖水富营养化 C. 下游湖泊面积逐渐缩小 D. 河流改道东北流向西南 11.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与最大的玉米生产基地东北相比,其优势是 A. 地势低平 B. 育种条件优越 C. 降水丰富 D. 光照时间长 读甘肃省简图,完成 12-14题。 12. 甘肃省 A. 全部

5、属于内流区域 - 2 - B. 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C. 全部属于外流区域 D. 地跨我国的四个干湿地区 13. 从图中可能看出,甘肃省城镇的分布特点是 A. 多沿河流分布 B. 多沿山麓分布 C. 多沿等高线分布 D. 多分布于高原内部 14. 甘肃省的河西走廊重工业发达,但酸雨危害却很小,其原因主要有 企业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政府环保措施得力,环保投入力度大 多大风天气,有利于酸性气体扩散 A. B. C. D. 图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 15-16题 15. 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大气污染加剧 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污染严重 水

6、污染严重 A. B. C. D. 16. 改善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营建速生薪炭林 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大力发展畜牧业 加强交通建设 A. B. C. D. 大数据中心一度被认为是超清洁的行业之一,但高能耗(主要是机房冷却)是数据中心产业 向大型化、高密化、绿色化和自动化演进的一大障碍。截至 2016年底,中国数据中心保有量 约为 5.6万个,总面积约为 1650万平方米,其中以贵州贵阳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深受垂青,三 大运营商、BAT、苹果、华为纷纷入驻。阅读材料,回答 17-19 题。 17. 大数据中心运转过程中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7、 排放废水 B. 放射性污染 C. 噪声污染 D. 加剧热岛效应 - 3 - 18.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贵阳建成我国大数据中心的突出优势在于 A. 人才技术 B. 市场 C. 资源与环境 D. 政策 19. 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对贵阳首先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B. 促进高技术人才集聚 C.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D.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藏木水电站是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其 主要功能为发电,同样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无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2015 年 10 月 13日,藏木水电站开始全面运行。下图示意藏木水电站住 置,据此

8、完成 22-24题。 20. 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 5 级电站的-第 4 级,该河段规划多级电站的主要原因为 A. 降水丰富 B. 南亚市场广 C. 地势落差大 D.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1. 藏木水电站在一侧留出一个弯曲型的水泥通道,其主要考虑 A. 能保证下游供水 B. 持续输通泥沙 C. 上下游鱼类洄游 D. 保障库区不冻 22. 该电站建成后,对图示区域的影响有 A. 恒河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B. 国际互信增加 C. 电站上游传统文明发生变化 D. 恒河下游地区气候改善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将近 70,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却每年进口大量木材,特别是一次

9、 “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还成立了 树木银行”“,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砍伐的树必须存入 银 ”行 ,等工程完工后,再种植至少等量的树木,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据此回答 25-26 题。 23. 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A. 日本木材消费量大,国内无法提供那么多木材 B. 日本的林木质量太次,不能利用 C. 一次性筷子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日本不能大量生产 D. 日本是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24. 日本的一次性筷子使用后,最可能的处理方式是() A. 卫生填埋 B. 烧掉 C. 做为造纸原料 D. 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 4 - 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

10、水 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浅层 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 埋藏越深温度越高。图 65 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 27-29 题。 25. 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 A. 集中分布在断层线两侧 B. 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 C. 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 D. 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 26. 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市场需求不足 B. 资源不易再生 C. 基础设施薄弱 D. 埋藏深,开采难 27. 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可能导致( ) A. 地下水位下降 B. 开采区

11、地表水污染 C. 全球气候变暖 D. 地下水生生物减少 读下列表格,完成 30-32题。 地区 水土流失 寒潮 土地荒漠化 酸雨 28. 下列四地与表格中四类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 浙江 B. 内蒙古 C. 广东 D. 重庆 29. 下列措施中对治理类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积极作用的是 A. 沿海防护林工程 B. 南水北调 C. 西电东送 D. 青藏铁路 30.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5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12、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 的天气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 作用下。表是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的数据(单位: 平方千米),据此完成,33-34 题。 城市 武汉 上海 广州 北京 哈尔滨 水域面积 248 192 125 91 96 31. 清洁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形成对流净化空气 B. 方便居民生活用水 C. 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D. 释放热量调节温度 32.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 蓝化效应 ,其原因可能是 A. 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B.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 城市内涝灾害严重 D.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13、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具有处理污水效果好、出水水质 稳定、氮和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 强、适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污水等主要特点。读人工湿地示意图,回答 35-36题。 33. 下列不适宜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的污水是() A. 矿山废水 B. 城市污水 C. 农业废水 D. 电厂冷却水 34. 人工湿地主要位于城市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工湿地作用的是() A. 美化城市 B. 调节气候 C. 促进生态旅游 D. 降低噪音 “莱茵河曾因汇集大量工业废水,水质恶化,成了 欧洲下水道”,鱼虾几乎绝迹,1963 年 “沿岸国家成

14、立 莱茵河国际管理委员会”,签订了严格的合作公约,要求工业废水必须无害化 排放,严禁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等。治理后的莱茵河又恢复了勃勃生机。据此完成下列 37-38 题。 35. 莱茵河水质曾恶化,主要是因为排入了大量 - 6 - A. 生产污水 B. 生活污水 C. 河运污染物 D. 固体污染物 36. 沿岸国家实施合作公约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 崇拜自然 B. 改造自然 C. 征服自然 D. 人地协调发展 2015 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 霾加重的原因之一。据调查,秸秆还田 需 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 高 了农民的种田成

15、本。下图为某农业区 秸 秆利用示意图。回答 39-41题。 37. 图中分别表示 A. 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 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 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 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38. 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A. 原料不足 B. 冬季寒冷漫长 C. 日照不足 D. 科技水平较低 39. 易于雾霾天气形成的条件有 雨雪天气空气中尘埃颗粒多冷空气过境 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汽车数量增长、尾气污染严重 A. B. C. D. 洞庭湖原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现已退居第二。明清时期,洞庭湖面积最大可达 6000km2,现 在的洞庭湖面积为 2820km2。据此完成

16、 42-44题。 40. 导致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采地下水 B. 围湖造田 C.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D. 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41. 洞庭湖面积缩小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其原因是 A. 水资源减少 B.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C. 水土流失加剧 D.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42. 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 7 - 人湖河流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烷行洪 洞庭湖区开挖湖泊,扩 大湖盆面积 人湖河流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堤坝 A. B. C. D. 江苏兴化垛田镇位于兴化市东部,地面平均海拔不足 2 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先民们为了 抵御洪水

17、,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 种,形成了垛田。垛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大的两三亩,小 的只有几分、几厘,垛与垛之间互不相连,四面环水。下图为垛 田镇垛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3. 垛田镇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低洼 B. 河网密布 C. 气候湿润 D. 地狭人稠 44. 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作用有 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 水量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 A. B. C. D. 45. 以下做法不利于垛田镇生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是() A. 沟渠变鱼塘,饲养多种

18、鱼类 B. 沟渠变藕塘,发展莲藕业 C. 垂钓,划船,发展观光农业 D. 农田变别墅,开发水乡住宅区 第 IIII 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 10.010.0 分) 46.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 3000m以上的地区,其采挖的高峰时节正是夏至前后。 图所示为青藏高原当地居民采挖冬虫夏草的场景。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 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 8 -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 9 - 高二地理周测答案 47.47. 选择题(9090分) 1-5CABDB1-5CABDB 6-10BCAAC6-10BCAAC 11-15DDADA11-15DDADA 16-20ADCBC 21-25CCDCB 26-30CADCB16-20ADCBC 21-25CCDCB 26-30CADCB 31-35CDDDA31-35CDDDA 36-40DBBCB36-40DBBCB 41-45DCABD41-45DCABD 48.48. 综合题(1010分) B.B. 【答案】 生态环境脆弱,易遭受破坏,恢复难; 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 水旱灾害发生频繁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