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节肢动物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5189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节肢动物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七章节肢动物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七章节肢动物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七章节肢动物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七章节肢动物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节肢动物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节肢动物门.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节肢动物门,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三叶虫纲 第三节 介甲目 第四节 介形亚纲 第五节 昆虫纲,第一节 概 述,一、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1.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生活领域广阔;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在已知的100多万种动物中,它约占85%左右 2.具分节的几丁质或矿化了的几丁质外壳,附肢成对排列于身体腹面两侧,附肢亦分节 3.身体两侧对称,动物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以高度分化,不同部位的体节分别组成头部、胸部和腹部 4.生长过程中,必须借助与周期性的脱皮逐次生长,直到成虫为止,二、节肢动物的分类,分类依据: 呼吸器官的性质与位置、身体分节特征、附肢数目及构造,第二节 三叶虫纲,一

2、、概述 三叶虫类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生活于古生代的海洋中,最早出现于寒武纪早期,在寒武纪、奥陶纪最为繁盛,是划分与对比寒武系、奥陶系的重要化石门类。志留纪开始显著衰落,最终于二叠纪末期绝灭。,二、三叶虫的形态特征 三叶虫的背壳多为卵形或椭圆形,背壳上有两条纵沟称为背沟或轴沟,将背壳纵分为三部分,即中央的轴叶和两侧的肋叶。其壳体纵分三叶,是区别于其它节肢动物的稳定而独特的构造,因而得名三叶虫。,三、三叶虫硬体构造 三叶虫的外壳分为背、腹两面。背壳坚硬,由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及尾三部分,通常由几丁质或由碳酸钙、磷酸钙等矿物质进一步硬化而成。腹面除由背壳向下延伸的腹边缘外,节肢是比较柔软的几丁质构

3、成,而其它部分均为柔软的薄膜所覆盖。,三、三叶虫硬体构造 1.头甲构造,三、三叶虫硬体构造 2.胸甲构造,三、三叶虫硬体构造 3.尾甲构造,按 面 线 类 型 划 分,后颊类,无 面 线 类,角颊类,前颊类,四、三叶虫纲的目级分类,四、三叶虫纲的目级分类,2-D3,O1-D3,O1-D3,1-P2,1-3,1-2,1-O3,头鞍后部最宽,颊部后侧部与颈环融合,颈环具颈刺或瘤,眼位于中部,活动颊边缘有一列短刺,后颊类面线。胸部8-10节。尾部短,近三角形。,头鞍宽伸至前边缘;头鞍沟引长成纵沟,鞍叶与颈环可融合;后颊类面线。胸节较多。尾部大,具三对成叶状肋叶。,头鞍形状不一,多向前扩张或收缩;内边

4、缘狭或缺失;面线多为前颊类或角颊类。胸部8-19节。尾部大或中等。,头鞍一般向前收缩,头鞍沟形状不一;多具内边缘;面线大多为后颊类,少数为前颊类。胸节多。尾部小,头鞍长,两侧平行,内边缘不发育,面线后颊类。胸部5-11节。中至大尾型,多具边缘刺。,头部半圆形,头鞍沟发育,眼叶长呈新月形,后颊类面线或面线融合。胸节多。尾部小。,壳体均很小,头鞍近柱形或锥形,大多数无眼及面线。胸部2或3节。尾部与头部近等大。,齿肋虫目 Odotopleurida,裂肋虫目 Lichida,镜眼虫目 Phacopida,褶颊虫目 Ptychopariida,耸棒头虫目 Corynexochida,莱德利基虫目 Re

5、dlichida,球接子目 Agnostida,五、三叶虫的生态 三叶虫大多数营底栖生活,部分以游泳或随海流漂游或附着在海藻上漂浮,以微小动物及低等植物如海藻等或其它动物的尸体为食。底栖爬行者以其扁平身体配合成对附肢贴伏海底向前爬行或作暂短的游移。少数可钻入泥沙中生活。有的三叶虫肋刺、尾刺都很发育,具柄状眼,可能为使不陷入淤泥并尽可能扩大视域。至于头尾具长刺,能卷曲的三叶虫,主要是防御强敌侵害。有些三叶虫能迅速卷曲成球形可免遭攻击、吞食,亦可使身体落人海底来躲避强敌。,底 栖 爬 行 的 三 叶 虫,能 游 泳 的 三 叶 虫,六、地史分布 三叶虫最早出现于寒武纪早期,在寒武纪、奥陶纪最为繁盛

6、,主要类别为莱德利基虫目、球接子目、褶颊虫目和耸棒头虫目,是划分与对比寒武系、奥陶系的重要化石门类。志留纪开始显著衰落,其中志留纪和泥盆纪以镜眼虫目、裂肋虫目、齿肋虫目和少量褶颊虫目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仅有少量的褶颊虫目分子,最终于二叠纪末期绝灭。,第三节 介甲目,一、概述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其化石统称为叶肢介。现生叶肢介为一类小型淡水至半咸水的水生生物,软体被包被在两瓣半透明的几丁质外壳中,软体由头、胸、腹部和一个尾节组成。化石中主要保存其壳体部分。,二、壳体的形态及构造 壳形轮廓多为圆至椭圆形,壳体多在5-15mm,成分为几丁质。最早形成的壳体部分称胎壳,围绕胎壳分布有1至数十条细而

7、规则的同心线,称生长线,相邻的两个生长线之间的区域称生长带,生长带上光滑或可具线状、网状装饰。部分种类具有由壳顶向壳缘方向展布的1至数条放射脊。,三、生态 1. 三叠纪以前的叶肢介与浅海无脊椎动物伴生 2. 中生代以后主要生活在带有碱性的微咸水或 淡水中 3. 现生种类多生活在池塘、沟渠和稻田等暂时 性小的水体中 四、地史分布 最早见于早泥盆世地层中,中泥盆世至中生代极为繁盛,古近纪开始逐渐走向衰落。,第四节 介形亚纲(介形虫),介形虫为一类微小群居的甲壳动物,一般只有0.4-1.5mm,其软体包隐在两瓣形状相似、大小近等或不等的外壳里。软体分节不明显,可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两部分。具7对分节的附肢。壳体形状多样,壳面具多种装饰。生活领域极广。于早寒武世出现,至今仍很繁盛。,昆虫纲动物是节肢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占已知动物界总数的4/5 昆虫和一般节肢动物一样,由许多高度分化的体节组成,各体节之间以软的薄膜相连,以利活动。动物体表被有较厚而坚硬或较薄而柔软的几丁质外壳。 昆虫成虫可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 胸部分为三节,一般具三对足和两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腹部由数节组成一般不具附肢,最后数对附肢演化为生殖器 时代分布:泥盆纪现代,第五节 昆虫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