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生物与环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6081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生物与环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06生物与环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06生物与环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06生物与环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06生物与环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生物与环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生物与环境.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1 生态学的层次 6.2 种群生态 6.3 生物群落 6.4 生态系统 6.5 人口、资源与生态平衡,6 生态学基础,环境的范围与生态学的层次,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各类生物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环境因子的集合。,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命通过一张极其复杂的食物网来获取和传递太阳的能量,同时完成物质的循环。 全球生态系统的总和称为生物圈。,6.1 生态学的层次和生态因子,生态学的层次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到整个生物圈逐级放大,其涉及到的环境范围也越来越广。,环境的范围与生态学的层次,在一定环境中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称为种群。,环境的范围与生态学的层次,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内生存的多种不同

2、的种群便组成为群落。,大雁东南飞,环境与生物习性及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许多有规律的行为就是动物适应其环境定向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许多复杂应变行为体现了物种内和物种间特殊的生态关系。,东非的角马群居生活并集体大规模迁移,种群的结构,种群的大小是指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多少, 单位面积或体积中个体的数量称为种群密度。,研究野生动物种群结构的采样技术: 野外拉样方采样 标记-再捕捉方法,种群密度,6.2 种群生态,种群的结构,种群分布型是指全部个体在种群界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类型。 群集型 平均型 随机型,种群分布型,种群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从生态学的角度可以分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类 。,种群的年龄结

3、构,种群的性别结构和生存能力的性别差异也是种群结构的一个方面。,各种生物的生存策略影响着该物种的生存和年龄分布,也反映了种群结构的重要特征。,种群增长特征,在没有限制的指数增长中,增长速度(G)与个体数量(N)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数量越大,增长速度越快。 指数增长模式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指数增长模式,种群增长特征,在细菌实际增长曲线,分为三段:最初的阶段,个体数量的增长在加速;减速阶段 ;动态平衡 。 种群生长限制因子、环境限制因子,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环境对一个物种的承受容量决定于这个物种对环境的需求和该物种繁衍的各种决定因素。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种群个体的数量基本都是稳定的,种群的数量在环

4、境承受容量 K 值上下波动。,种群增长的调节,种群中个体数量的变化与其天敌有直接的关系。,人口的结构和增长,地球上每20 min,人类就增加3500个新成员。同样这20 min内,地球上便有一种动物或者植物绝灭。,世界人口的指数增长曲线。,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不同国家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人口的结构和增长,完全家庭尺度方法、人口惯性、计划生育,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占据特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和功能单位被称为群落。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物种的组成、群落的结构、内部环境、优势种群、动态变化、各物种的相互关系、群落

5、的稳定性等7个方面。,物种数量相同、各物种相对数量不同的两种森林群落,6.3 生物群落,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受到一定外界因素作用后恢复到原来种群组成能力的情况。群落稳定性取决于群落本身特性和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两个方面。,松树林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一个群落的剖析可以从物理结构和生物结构两方面进行。 群落的物理结构主要体现在其垂直层次上,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最大程度利用有关。 群落的生物结构主要是指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关系和各自所处的位置,这种取食关系决定了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也决定了群落中各物种的相对数量和比例及其变化。,热带雨林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以及南美洲

6、和大洋洲以北赤道附近。,垂直分布明显 生物种类多 高大常绿乔木、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 灵长类、鸟类、各种昆虫,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大量草本植物、有些散生矮小的小片阔叶丛林 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周期性的雨季和旱季,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东的阿拉伯沙漠和中国的戈壁沙漠呈不连续的条状分布横贯非洲和亚洲大陆,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年降雨量少,温差大 植被少:仙人掌、仙人球 动物种类少:骆驼、黄羊、沙漠兔等 动植物发育了适应干旱少水的特殊机能,极地冰原主要位于北极地区,那里终年冰雪覆盖,动物

7、仅有北极熊、企鹅等少数以海洋动物为食物的极端耐寒性种类。,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灌木林主要发生在中纬度靠近海岸的地区,气候特征为冬季多雨,夏季干热。致密常绿的矮生灌木为优势种群。,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南美洲、北美,中国黄河中游、内蒙古和东北大兴安岭以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旱生草本植物群落。,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温带草原乔木很少,以草本植物为主。 代表动物有羚羊、黄羊和各种鼠类等。,温带落叶林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中欧的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地区,中国的华北和东北沿海地区也有分布。,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湿度高,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在夏季。 以阔叶乔木为主,树种多,

8、林下分布各种灌木和阔叶草本植物。 优势草食性动物是鹿,优势肉食性动物为黑熊。多种多样的鸟类、爬行类动物和昆虫等,针叶林主要由常绿的针叶树如松、杉、柏等树种所组成,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的温带到亚寒带地区。,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林下植被不发达,地表常被枯枝落叶所覆盖。 动物种类较多,如野鸡、松鼠、鹿、狼、熊和各种鸟类。针叶林中昆虫的种类也很多。,冻原又称为苔原,分布于北极圈以南环绕北冰洋的严寒地带),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0%。,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气候严寒,降雨少,冻原区的土壤终年冻结 没有树木,典型植物是地衣,偶然有很矮小的植物和苔草。 动物也较少,有驯鹿、麝牛、旅鼠、北极狐和狼等。,

9、淡水生物群落包括溪流、河流、池塘、湖泊和沼泽等类型。,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植物包括浮游藻类、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 动物包括各种蛤、蚌、鱼、虾等。 一些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大都栖息在沿岸地带。,海洋生物群落根据位置和海水的深度分为海岸带、浅海带、远洋带和海底带等类型。,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不同的海洋带分布的海藻类植物和海洋动物的类群差别很大。,例:两种藻类竞争利用同一种营养盐。 微藻生长速率及其营养吸收速率在营养盐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有饱和现象。,群落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4种主要类型。 可能存在以下状态:互惠,一方受益一方无害,一方受益一方有害,一方有害一方无益,双方都有

10、害,对双方既无害也无益。,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物种如果利用相同的资源,它们便形成了竞争的关系。,群落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微藻同时竞争利用某一种营养盐时可能出现的结果:,由于对资源不平等的利用,两个物种竞争的结果会导致竞争利用资源能力较弱的物种种群数量下降,激烈的竞争甚至可导致一个物种从该区域完全被排除。,捕食也是群落中普遍存在的种群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群落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寄生是指一种生物生存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中获利。 共生是另一类种群间互利的相互关系,这种互利的关系被固定以后,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能生存,例如地衣就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群落中物种的

11、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还包括互惠、共栖、抗生等多种形式。,群落的演替和扰动,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湖泊的演替、群落的扰动、次生演替 群落的演替与生物的进化是一个协同的过程,其间穿插着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一种群落取代另一种群落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或生态演替,演替达到的最终相对稳定状态,就是顶级群落。 只要气候条件合适,从裸露的岩石最终演变到出现顶级群落通常要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这一自然发生的完整过程称为初生演替。,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集合体。,6.4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

12、包括:,(1)生态系统内部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下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与生物多样性程度成正比;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生态系统内部始终处于运动之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物质流动是循环式的; (3)生态系统吸收的太阳能量一般都通过4-5个不同营养等级的生物进行传递; (4)从地球上生物起源到现在,生态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育阶段。,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通过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之间的食物传递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链条式关系结构,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往往并不只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它们可以同时加入几条

13、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一种网状结构,因此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或遭受毁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总的有机体物质称为生物量。 地球上藻类、光合细菌和植物等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质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地球上总的初级生产力是一定的,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分配和利用也是有限度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一方向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输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太阳能)总是和生物有机体贮存、转换的能量和释放的热量相等。,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不能再回到生态系统参与流动和被利用,在生态系统中,当能量以食

14、物的形式在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间传递时,食物中相当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的形式散失,其余被用于合成新的有机质作为潜能贮存下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由于通过食物链后能量的逐级损失,食物链中的能量也由下向上呈现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型,称为能量金字塔 。 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的能量输入和能量的散失,使该开放系统维持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与生命活动相关联的物质循环,碳、氮、磷和水等许多与生命活动相关联的物质以多种形式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形式,原子的、分子的或生物大分子的形式等在自然界中循环,这些物质的循环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碳、氮、磷和水等都有一个非生物的库; (2)有一

15、些物质的一部分可以完全通过地学过程进行循环; (3)有些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加工才能被生物所利用; (4)微生物对各级别营养水平生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生态系统中所有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共同的特点:,与生命活动相关联的物质循环,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涉及非生物过程和生物过程 从陆地上看,凡是水的循环越活跃的地方,生命的活动就越活跃,与生命活动相关联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碳循环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每年海洋中浮游植物(包括藻类和光合细菌)和陆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量的无机碳转化成为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在全球范围的食物网中流动。,与生命活动相关联的物质循环,氮循

16、环,固氮细菌的作用 各类生物通过体内的呼吸与氧化作用来分解蛋白质等,使之转变成NH3再排出体外。这些又可以再次被植物所吸收利用。,与生命活动相关联的物质循环,磷的循环,植物一般只利用H2PO4-形式的磷 陆地的异养动物主要依靠摄食植物和其他动物获得其所需要的磷。,6.5 生物多样性、人口、资源 与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反映了地球上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有各不相同的特征及生存环境,它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用一定空间范围物种数量的分布频率来

17、衡量的,它通常又包括整个地球的空间范围。,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指同一个物种内基因型的多样性。是衡量一个种内变异性的概念。,由DNA双螺旋长链组成染色体 (左上) DNA序列测定的电泳胶分析图(右上) 几种生物部分同源片段DNA序列比较(下),生态系统多样性,为适应在不同环境下生存,各种生物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ecosystem),这就是生命的家园。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及调节机制千差万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 维护地球生命的过程是由多样性的生命来完成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它们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显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

18、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全球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损失森林21公顷、11公顷良田被沙漠化、向江河湖海排放污水85万吨;有300个婴儿出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 近400年里,484万种动物灭绝,随着世界人口的爆炸,经济的发展,物种灭绝的速度还要加快! 专家预计:从1990年到2015年,世界上将有60万到240万种生物灭绝! 1999年国际植物大会: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球将近一半的陆地, 正导致自然界的动植物加速走向灭绝,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估计21世纪后半叶, 将有1/3至2/3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一个基因可能关系到一种生物的兴衰,一个物种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

19、经济命脉,一个生态系统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人口承载容量,1999年世界人口突破了60亿大关。到2050年将达到100多亿 。 从1800年到2000年间,中国人口增长总体上是按指数增长模型进行的。 按照中国人口战略的第一个目标,到2030年,将争取实现人口数量的“零增长”,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对于人口的供养是有限的!,土地资源压力 水资源压力 能源危机 森林资源减少 环境污染加剧,资源压力及生态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大气中CO2捕捉热量的方法与温室类似,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阻止地面向空间辐射热量,导致大气层增温,形成了温室效应。,资源压力及

20、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许多化学物质对食物链上的影响正在增强。例如DDT可以聚集在生物组织内,特别是动物的脂肪中。,资源压力及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当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将增加人类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对大脑结构产生长期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交流总是不断地进行着,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相对稳定,它们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交流也保持稳定,达到统一协调的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其主要特征包括: (1)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物质与能量

21、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的稳定; (3)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与速度; (4)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人工改造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病虫害可以很容易找到并聚集在一小片地域上,接着在大量单一的动植物种群中迅速传播,造成严重的危害。最近大规模发生在欧洲等地的口蹄疫和疯牛病,导致一些国家畜牧业遭到灭顶之灾,就是这样例证 。,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阻止人工改造的生态系统过度扩张,保持一定比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维持全球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类是有利的。,核心思想:建立在生态平衡和持续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总体策略的内容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3方面多项政策和行动计划。,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生态文明在人类科学技术生态化水平上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