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6455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4.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09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09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09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09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感 觉 器 官 的 功 能 制作:张天杰,本章要求,掌 握: 1.感受器的定义、分类和一般生理特性。 2.眼的视觉功能 视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瞳孔对光反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视敏度、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的概念。 3. 耳的听觉功能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和耳蜗的感音换能功能,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前庭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receptor) 1. 定义 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如感觉神经末梢、环层小体、视杆细胞等。

2、2. 分类 按分布部位分: 内、外感受器 内感受器 (interoceptor) 本体感受器 (proprioceptor): 如肌梭等 内脏感受器 (visceral receptor): 如化学感受器等, 外感受器 (exteroceptor) 远距离感受器: 如视、听、嗅觉等 接触感受器: 如触、压、味、温度觉等 按刺激性质分: 光感受器 (photoreceptor) 机械感受器 (mechanoreceptor) 温度感受器 (thermoreceptor) 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 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or), etc. 感觉器官 (sense orga

3、n): 感受器+附属结构,(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adequate stimulation) 定义 (definition):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值 (sensory threshold) 强度阈值 (intensity threshold) 时间阈值 (temporal threshold) 面积阈值 (area threshold) 感觉辨别阈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定义(definition):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

4、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感受器细胞产生的局部电位。 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传入神经未梢上的局部电位。 感受器电位的性质(nature): 与局部电位同 非全或无式(non-all or none) 电紧张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总和(temporal & spatial summation),(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体内外的刺激信号 G蛋白效应器酶第二信使 改变离子通道功能状态 细胞膜电位变化 (感受器电位或启动电位),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

5、位,(三)感受器的编码(coding)作用 定义: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AP的序列之中。 (1)对刺激的质(性质)的编码 不同性质的感觉引起,是由某一专用线路将冲动传到脑的特定部位所形成的。 (2)对刺激的量(强度)的编码 A.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不同 B.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不同,蛙肌梭中刺激强度的编码模式图,(四)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现象 定义: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1)快适应感受器:利于接受新的刺激,如触觉和嗅觉感受器 (2)慢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对某

6、些功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调节,如痛觉感受器 适应并非疲劳,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视觉器官:眼睛 适宜刺激:380760nm的电磁波 视觉:是指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刺激,经视觉系统的编码、加工及分析后的主观感觉。 眼球的基本结构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一)眼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复杂的光学系统 介质: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折射面: 角膜前、后表面, 晶状体前、后表面 后主焦点位置: 视网膜(安静不调节时) 简化眼(reduced eye)模型单球面折光体 前后径20mm, 折射率1.333, 曲率半径5mm, 即节点在

7、球面后5mm处,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简 化 眼 示意图,AB (物体大小),Bn (物体至节点距离),ab (物像的大小),nb (节点至视网膜距离),=,(二)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 of the eye) 发生在视近物( 6 m)时 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 近点(near point) 眼的调节为神经调节, 包括: 晶状体的调节折光能力增强 瞳孔的调节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双眼球会聚物像落在两视网膜对称点 眼的调节异常老视(presbyopia) 晶状体弹性近点移远,1.晶状体变凸的调节过程 模糊视觉视皮层皮层中脑束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副交感

8、神经核睫状神经节睫状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以前凸为主)折光力物像前移在视网膜上清晰物像,直径=1.58.0mm 瞳孔近反射或瞳孔调节反射:视近物时引起双侧瞳孔反射性缩小。 作用: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调节入眼光量,2.瞳孔的调节,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或互感性对光反射 (consensual light reflex) 效应: 强光双瞳孔缩小 弱光双瞳孔扩大 反射通路: 入眼光量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动眼神经缩瞳核副交感神经核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意义:调节入眼光量,防过强损伤视网膜,过弱影响视觉判断中枢病变部位(中脑),麻醉深浅等 注意

9、:它不属于眼的近调节,双眼球会聚 定义:当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眼球会聚是由于两眼球内直肌反射性的收缩所致,又称辐辏反射。 意义:当看近物时,物像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产生单一视觉,避免复视。 辐辏反射异常复视(diplopia) 物像不能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三)眼的折光异常 正视眼(emmetropia) 非正视眼(ametropia) * 近视(myopia): 眼前后径过长,折光力过强 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纠正 * 远视(hyperopia):与上相反 * 散光(astigmatism): 角膜、晶状体表面不呈正球面 在视网膜上形成

10、焦线,用柱面镜纠正,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表示眼处于安静未进行调节时,角膜垂直径和水平径不等 (图中呈椭圆形), 平行光线聚焦于不同的焦平面上*,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photoreceptor system) (一)视网膜(retina)结构特点 透明的神经组织膜, 厚0.10.5mm 组织学10层, 4层细胞 色素上皮层: 营养、保护感光细胞, 避光 光感受细胞层: 感光换能 视杆(rod)和视锥(cone)细胞 双极细胞层:传导发生器电位 神经节细胞层: 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横向联系: 水平和

11、无长突细胞,纵向联系,C: 视锥细胞 R: 视杆细胞 MB: 侏儒双极细胞 RB: 视杆双极细胞 FB: 扁平双极细胞 A: 无长突细胞 H: 水平细胞 MG: 侏儒节细胞 DG: 弥散节细胞,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数量 多(1.2108) 少(6106) 外段 呈圆柱 呈圆锥 分布 周边部 中央凹 连接 会聚式 单线式 视色素 视紫红质 三种视锥色素 功能 晚光觉 昼光觉 无色觉 有色觉 分辨力低 分辨力高,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结构特点,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示意图,生理盲点 (physiological blind spot) 的存在,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二)视网膜的两种感

12、光换能系统,视锥系统 视杆系统,组成 光敏感性 色觉 分辨率,视锥细胞和与之相联系的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低 有 高(会聚程度低),视杆细胞和与之相联系的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高 无, 只辨明暗 低(会聚程度高),依据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空间分布 神经元 联系方式 动物种系 感光色素,密集于视网膜中央凹 单线联系 白昼活动鸡 三种(红, 绿, 蓝),主要在视网膜周边部 会聚现象普遍存在 夜间活动猫头鹰 视紫红质,两种相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存在的依据,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 视杆细胞的视色素(visual pigment) 视紫红质(rhodopsin ), 其组成: 视蛋白(opsin

13、) 视黄醛 (retinene, 11-顺视黄醛 ): 生色基团 * 视紫红质的光谱吸收曲线与 晚光觉的光谱敏感性曲线一致(见下页)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作用可能是晚光觉基础 *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见再下页),(三)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视蛋白,异构酶 (耗能),11-顺型视黄醛,全反型视黄醛,11-顺型视黄醇,全反型视黄醇,血浆维生素A,NADH,NAD+,视黄醇脱氢酶,异构酶 (耗能),肝维生素A,暗处 (合成),光照 (漂白),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续),夜盲症 (nyctalopia): 影响人在暗处的视力 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2.视杆细胞的

14、感受器电位 (receptor potential) * 静息电位: 30 40mV 存在暗电流 (dark current) 即在无光照时Na+通道开放, Na+内流 * 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慢电位 光照视紫红质变视紫红质激活G蛋白(传递蛋白)激活磷酸二酯酶(效应器酶) cGMP(cGMP5-GMP)化学门控Na+通道关闭暗电流膜超极化,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color vision) 三原色学说 (trichromatic theory) * 证据: 视网膜上存在三类吸收光谱, 其 峰值分别为564、534和420nm, 相当于红、绿和蓝色光的波长。 *

15、 推测: 视网膜上分布三种视锥细胞, 分别含对红、绿和蓝色光敏感的视色素。某一波长的光线使三种视锥细胞按一定的比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 色盲和色弱(color blindness & weakness),人视网膜中三种不同视锥细胞 对不同波长光的相对敏感性,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胞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的传递,最后由N节细胞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一)暗适应和明适应(dark and light adaptation) 定义及机制: 暗适应与视色素合成有关 暗适应曲线(见下页) 明适应与视杆色素分解及视锥色素感

16、光有关,暗适应曲线 视觉阈值于进入暗处的前7min内明显, 为视锥色素合成 以后再次明显, 2530min时到最低, 为视杆色素合成,(二)视敏度 (visual acuity) 定义及其正常值 (1.01.5) 国际标准视力表的设计原理和缺点: 间隔不等 我国缪天荣设计的对数视力表: 间隔相等 影响视力的因素: 如眼的屈光能力、光的波长 (颜色)、物体大小、亮度的对比、平均亮度、观 察的时间、视杆和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上的不同分布等 (三)视野 (visual field) 定义 (definition) 在同一光照下: 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 颞侧和下方鼻侧和上方,甲:双眼(左眼为虚线,右眼为实线

17、)视野 乙: 和单眼(右眼)视野,(四)视后像(after-image)与融合(fusion)现象 定义及影响因素(光照强度等) 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 CFF) 中等光照强度下, 约为25次/秒 (电影和电视) 影响因素: 光照强度、闪光颜色、视角大小、年龄、某些药物等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binocular vision) 双眼单视和复视 (diplopia) 双眼视觉的优点: 弥补盲区、扩大视野、 产生立体视觉 (stereopsis) 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 两眼视觉差异, 生活经验,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

18、的功能 1.耳廓 集声、判断声源方向 2.外耳道 传声、扩音作用 (二)中耳的功能 1.鼓膜 传声作用 2.听骨链 传声作用,3.鼓膜和听骨链的增压减幅效应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55mm2,卵圆窗面积3.2mm2,为17.2 :1, 增加17.2倍 锤骨柄(长臂)与砧骨突(短臂)之比3:1,增压1.3倍。 17.21.3=22.4倍,振幅小,振动大的液体传导,振幅大,振动小的声波,振动轴方向,4.中耳肌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鼓膜张肌有利于高音调声音传导,镫骨肌有利于低音调声音传导 声强大于70dB时:使中耳传音效果减弱,保护耳蜗。 5.咽鼓管的功能 (1)保持鼓室内压与外界大气压压力平衡 (2) 对

19、中耳的引流作用,(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 (air conduction): 正常途径 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正常时不重要, 听骨链障碍时有一定作用: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骨传导 (bone conduction): 非正常途径 正常时几乎无作用, 气传导明显受损时增强: 声波颅骨振动颞骨岩部耳蜗内淋巴振动,二、内耳的感音功能 (一) 耳蜗的结构 骨质管腔绕骨轴21/223/4周 前庭膜和基底膜分管腔为: 前庭阶: 外接卵圆窗膜, 内充外淋巴, 顶部与鼓阶相通 蜗管: 内充内淋巴, 末端为盲管 鼓阶: 外接卵圆窗膜, 内充外淋巴 基底膜: 膜上有声音感

20、受器螺旋器 或称柯蒂器(organ of Corti) 由内、外毛细胞(hair cell)和支持细胞组成,耳蜗纵行剖面(甲)和耳蜗管的横断面(乙),(二) 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基底膜振动盖膜和基底膜交错移动 毛细胞顶部纤毛受剪切力作用而弯曲: 若静纤毛向动纤毛一侧弯曲毛细胞顶膜 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开放毛细胞膜去极化 感受器电位 若动纤毛向静纤毛一侧弯曲毛细胞顶膜 机械门控阳离子通道关闭毛细胞膜超极化,基底膜和盖膜的关系,基底膜和盖膜 振动时, 毛细胞 纤毛受力情况 上: 静息时 下: 基底膜上抬时,(三)耳蜗及听神经的生物电现象

21、 1.耳蜗静息电位 又称内淋巴电位(endolymphatic potential) +80mV, 内含高K+, 血管纹细胞富含钠泵 毛细胞内70 80mV 毛细胞顶膜内外电位差为150160mV 2.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 ) 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复合 特点: 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 无真正阈值、潜伏期、不应期、 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微音器电位(CM)和 听神经动作电位(AP) 注: 声音位相改变时, CM位相倒转, 而AP位 相不变,3.听神经的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见前页) 由若干电位波动(图中N1、N

22、2、N3)所组成 振幅由声强、兴奋纤维数和不同神经纤维放电的同步化程度所决定 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 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CF) 又称最佳频率, 每一纤维都具有其CF 取决于纤维末梢在基底膜上的位置 声音强度与单一纤维放电频率范围、 及兴奋的纤维数有关, 但很复杂,(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听力: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通常用听域表示, 2020000Hz。 听阈(hearing threshold) :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最大可听阈:当振动强度增加,引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 听域,三、与听觉有关

23、的若干生理现象,人耳的正常听阈和听域图,(二)耳蜗对声音频率和强度的分析 基底膜的振动 若卵圆窗膜内移前庭膜和基底膜下移 圆窗膜外移; 若卵圆窗膜外移相反方向移 行波理论(traveling wave theory) 振动波自蜗底开始, 向蜗顶行走 高频波: 行波传播愈近, 最大振幅愈近蜗底 低频波: 行波传播愈远, 最大振幅愈近蜗顶 耳蜗初步分析声频的原理 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听神经纤维感受不同声频,不同声频引起不同部位基底膜出现最大幅度振动,前庭器官的解剖和组织学 内耳前庭器(vestibular organ)官包括: 前庭: 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 半规管(semi

24、circular canal):上、外、后 感受器(receptor): 椭圆囊和球囊: 囊斑(macula) 半规管: 壶腹嵴(crista ampularis),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半规管(上)和 椭圆囊囊斑(下),半规管壶腹嵴,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毛细胞 (hair cell),蛙球囊毛细胞纤毛的电镜扫描图,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和适宜刺激,毛细胞感受外界刺激的一般规律,纤毛受力情况与电位变化的关系,(一)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直线加速度运动 囊斑上每个毛细胞排列方向都不同 人体直立不动时: 椭圆囊囊斑平面与地面平行, 位砂在上 球囊囊斑平面与地面垂直, 位砂在外 当头

25、部位置改变或直线加速度运动时: 总有些毛细胞纤毛排列与运动方向一致 静毛向动毛一侧最大弯曲毛细胞兴奋,(二)半规管的功能 半规管壶腹嵴旋转(或角)加速度运动 嵴内有一排毛细胞对着管腔, 动毛对着壶腹 以外半规管为例, 绕身体垂直轴向左转: 左侧外半规管内淋巴由管腔向壶腹移动静毛向动毛一侧弯曲毛细胞去极化 右侧外半规管内淋巴由管腔向管腔移动动毛向静毛一侧弯曲毛细胞超极化 当旋转突然停止时: 则发生相反变化,二、前庭反应 (一)前庭器官的姿势反射 车前行时, 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紧张 电梯上升时, 四肢伸肌紧张, 下肢屈曲 (二)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HR, BP, 呼吸频率, 出汗, 恶心, 呕吐 (

26、三)眼震颤 (nystagmus) 定义、测试及意义 快动相(quick component)和 慢动相(slow component),眼震颤示意图,一、嗅觉器官(olfaction) 1. 感受器 (receptor) 嗅上皮(olfcatory mucous membrane) 嗅细胞(olfcatory cell) 顶部纤毛感受部位 底部嗅丝无髓传入纤维 2. 适宜刺激 空气中有气味的化学物质(嗅质) 自然界有2万余种嗅质, 7种基本嗅质: 樟脑, 麝香, 花草, 乙醚, 薄荷, 辛辣, 腐腥,第五节 其他感觉器官的功能,二、味觉器官(gustation; taste) 1. 感受器

27、(receptor) 味蕾(taste bud): 舌背表面和舌缘 味细胞(gustatory cell) 顶部纤毛(味毛)感受部位 味感受器无轴突, 经突触向感觉末梢传递 2. 适宜刺激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味质) 4种基本嗅质: 甜味舌尖部; 酸味舌两侧; 咸味舌两侧的前部; 苦味软腭和舌根部 此外, 还有一种鲜味(美味),三、皮肤感觉 (cutaneous) (一) 触、压觉 (touch & pressure) 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s)、 毛囊感受器(hair follicle receptor)、 环层小体(Pacinian corpuscle)、

28、 麦斯纳小体(Meissner corpuscle)、 鲁菲尼终末(Ruffini ending)、 梅克尔盘(Merkel disk), 等 有快适应和慢适应之分 适宜刺激: 机械性刺激(mechanical stimulus),(二)温度觉 (temperature; thermal sensation) 包括冷觉(cold)和热觉(warmth) 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 冷和热, 实际上是温差(三碗实验) (三)痛觉 (pain) 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 无, 任何刺激达到伤害程度 故痛觉感受器又称伤害性感受器 特点: 不易适应(慢适应) 意义: 危险信号报警,1

29、.感受器对外界刺激的强度和量的编码是通过 A.改变动作电位的幅度 B.改变动作电位的潜伏期 C.改变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 D.改变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E.改变动作电位的波形,课 后 自 测,2.视近物时使成像落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 B.眼球前后径变大 C.瞳孔缩小 D.房水折光系数增高 E.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变小,3.眼经过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能够看清眼前物体的 最近点,称为 A.主点 B.节点 C.近点 D.远点 E.焦点,4.因眼球前后径过长而导致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称为 A.正视眼 B.近视眼 C.远视眼 D.老视眼 E.散光眼,5.视杆系统的特点是 A.对光

30、敏感性高,有色觉,分辨能力弱 B.对光敏感性高、无色觉,分辨能力弱 C.对光敏感性低、有色觉,分辨能力强 D.对光敏感性低、无色觉,分辨能力弱,6.产生夜盲症的原因是 A.视蛋白合成障碍 B.视黄醛合成过多 C.视紫红质缺乏 D.视紫蓝质缺乏 E.维生素E供应不足,7.暗适应的产生机制主要与视网膜哪种细胞中 的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水平细胞 E.无长突细胞,8.听骨链的生理作用在于使声波: A.幅度减小,压强增大 B.幅度增大,压强增大 C.幅度减小,压强减小 D.幅度增大,压强减小 E.幅度不变,压强增大,9.耳蜗底部病变可导致 A.感音性耳聋

31、 B.传音性耳聋 C.中枢性耳聋 D.高频听力受损 E.低频听力受损,10.位于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结构中的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A.角匀速运动 B.负角加速运动 C.正角加速运动 D.人体各种方向的直线匀速运动 E.人体各种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思 考 题,正常人眼视6米以内的物体时,如何调节?,科 学 史 话,盲点的发现,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 , 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非常喜欢 狩 猎。有一天,国王与卫进山打猎。当国王发现猎物 ,闭眼瞄准正要开弓射 箭时,突然发现站在离他不远 处的一名侍卫的脑袋不见了 , 这使他大为吃惊 , 马上睁开另一只眼 , 结果发现侍卫的脑袋又出现了 , 反复几次均出现上述结果

32、。 他感到非常纳闷 ,不知是何原因。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落后,无法解释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事也就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 现在知道的盲点概念和盲点试验是法国物理学家马略特(Edme Mariotte,16201684)在1668年最先提出来的。当时,马略特叫两个人相距两米对面站着,都只用一只眼睛看旁边的某一物点,这时候出现了一种怪异现象,他们两人都发现对方的脑袋不见了。这个试验,在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奇闻。这就是著名的马略特盲点试验。,色盲的发现,约翰 道尔顿 ( John Dolton, 17661844 ) 是 18 世纪英国的大科学家,近代原子核理论的创始人,为了纪念他,至今还把他的

33、名字用作原子量的单位。就是他,还是色盲的第一发现者。 1794 年,道尔顿 28 岁时,为了给母亲祝寿,他特意去百货商店购买一件令老太太称心如意的礼品,尽管百货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但都不合道尔顿的心意。选来挑去,道尔顿觉得一种极为高级的丝袜子不错,便拿在手中,仔细地端详着,袜子织得十分精细,色泽、式样俱佳,特别是那棕灰色的颜色,道尔顿认为最适于老年人穿,既雅致,又大方,于是他就买下了那双袜子。,当道尔顿见到母亲后,恭恭敬敬地捧出刚买来的袜盒,从中取出袜子说:“ 妈妈,这双袜子你穿上一定满意 ”,“ 傻孩子,我怎么能穿这么鲜艳的袜子呢 ”母亲笑着说。道尔顿急忙说:“ 这种棕灰的色袜子非常适合您穿

34、!”。“ 哈哈 ” 老太太忍俊不禁大笑起来,此时佣人们也都跟着笑了起来,大家都认为道尔顿在开玩笑。哥哥听见笑声也跑了过来,茫然的道尔顿向哥哥问道:“ 哥哥,这双棕灰色的袜子是不是最适合于妈妈这个年龄穿了 ”。“ 哈哈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孩子,这双袜子明明是樱桃红的,你怎么说是棕灰色的呢? ” 妈妈笑着说。作为科学家的道尔顿,面对这种奇怪现象,一边是惊疑不止,一边则是要挖根刨底弄清真像 。事后他不但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体验,还对周围的人进行了各种鉴别比较。他发现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还发现自己的一个兄弟和其他一些人也有类似的色觉缺陷。他曾描述道: “ 我所谓的黄色,相当于别人的红、橙、黄、绿色,而我看到的蓝色和紫色则与别人一致。”原来道尔顿是个红绿色盲。由于道尔顿没有轻易放过买袜子这件小事,他虽然不是研究生物学的,却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色盲的发现者,他自己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人。道尔顿根据自己的研究,还撰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科学著作 论色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