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2987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Event rate,Months,6,9,15,3,18,21,12,RR=2.88 (2.37-3.49),24,RR=1.99 (1.52-2.60),RR=1.71 (1.44-2.04),RR=1.00,Diabetes/CVD (n=1,148),No Diabetes/CVD (n=3,503),Diabetes/No CVD (n=569),No Diabetes/No CVD (n=2,796),Malmberg K, et al. Circulation. 2000;102:1014-1019,OASIS=Organization to Assess S

2、trategies for Ischemic Syndromes,OASIS Study: 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死亡率,糖尿病与冠心病情况,Unit 1 糖尿病概论,定义、分型、流行病学、症状和诊断,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包括眼、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肌肉等。 糖尿病难以根治,一旦发生,将逐渐发展,伴随一生。,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3;26(suppl 1):S5-S20.,糖尿病的重新定义 Re-definition of diabetes,糖尿病

3、是一种与慢性高血糖, 与失明, 肾衰相关的早发心血管死亡的疾病状态 Diabetes is a state of premature cardiovascular death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hyperglycaemia and may also be associated with bindness and renal failure Miles Fisher, Dublin 1996,糖尿病的分类,Diabetes Care 1997;20:118397,1 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青年糖尿病) 2 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4、或成人开始的糖尿病) 妊娠型糖尿病 (GDM)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遗传细胞功能障碍 (MODY) 胰岛素结构基因异常引起的糖尿病 胰腺外分泌障碍(e.g. 胰腺炎, 癌症)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 (如肢段肥大,库兴综合症) 药物诱导的疾病 (如塞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 感染如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糖尿病 少见遗传性疾病,90% 以上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以前叫做 成人开始的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NIDDM) 通常开始于中年以后 治疗方法 饮食和运动 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Kenny SJ et al. In: Diabetes in America. 2nd e

5、d. Bethesda, Md: NIDDK, NIH. Available at http:/www.niddk.nih.gov/health/diabetes/dia/chpt4.pdf. Accessed October 24, 2002.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Care. 1997;20:1183-1203.,什么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发病的机制是对胰岛素作用的抵抗和胰岛素代偿性分泌的不足。,A

6、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3;26(suppl 1):S5-S20.,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中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高,20世纪80年代初普查结果约为1.0 % 1994年普查为2.5 % 另有2.5 % 糖耐量减低(IGT)患者,IGT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 1996年调查为3.2 % 15年内增加了三倍 以上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在3000万以上 还有近等数量的IGT患者 这一增长趋势如不能得到控制 我国糖尿病发生率于2010年估计将达到14 %,糖尿病导致死亡率的增加,US National Center for He

7、alth Statistics,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中风,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Year,年龄校正死亡率(相对于 1980),糖尿病的病征,糖尿病的病征,“三多一少” 症状 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饭量增多、体重下降 1型糖尿病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80%无明显症状 很多病人因并发症而就诊 视网膜病变 贫血、浮肿 外阴瘙痒,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值高 空腹血糖: 126mg/dl (7.0mmol/l) 和/或 OGTT 或 餐后2小时血糖:

8、200mg/dl (11.1mmol/l) 有三多一少症状,随机血糖200mg/dl 重复测定2次结果都符合上述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血糖的检测方法 试验前至少3天非限制膳食 试验开始前至少10小时不进食,但可进水 试验从清晨开始,先取空腹血,后饮葡萄糖溶液 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毫升水中,5分钟饮毕 取30、60、120分钟血标本 正常范围: 空腹 6.0 mmol/l 30分钟 11.1 60分钟 11.1 120分钟 7.8,WHO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血糖水平: 空腹 血糖 7.0 mmol/l (126 mg/dl

9、) 2 小时 11.1 mmol/l (200 mg/dl) 边界 - “IGT” (糖耐量减低) “IFG” (空腹血糖减损) IGT+IFG=IGR(糖调节受损),IFG,NGT,糖尿病,75g OGTT 2小时血糖值(mg/dl),(mg/dl) 126 110,空腹血糖,140 200,IGT,1997年ADA/1999WHO诊断标准,WHO血糖指标图示,糖尿病,Unit 2 : 发病机制,糖 代 谢,细胞内的葡萄糖的转化,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肠道的糖吸收,肝脏产生葡萄糖 糖原 糖元合成,脑: 葡萄糖摄取,肝脏: 葡萄糖摄取,脂肪组织: 葡萄糖摄取,肌肉: 葡萄糖摄取,RBCs,

10、甘油 游离脂肪酸,氨基酸 乳酸,胰腺,主要消化腺之一 人类的胰岛细胞分为五类 细胞:占20-25% 分泌胰高血糖素 细胞数量最多,占60-70%,分泌胰岛素 其余1和pp 细胞数量很少,胰岛素,胰岛素为一蛋白质,含51个氨基酸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调节糖代谢: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氧化和利用;其结果是血糖浓度降低 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脂肪分解 调节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组织蛋白分解,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血糖升高使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 氨基酸和脂肪酸也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通过升高血糖的间接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 血糖升高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

11、泌增加是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葡萄糖的代谢过程,正常人24小时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变化,100 80 60 40 20 0,8 6 4 2 0,早餐 午餐 晚餐,0800 1200 1800 2000,血浆胰岛素 (mU/l),血糖 (mmol/l),时间 (小时),血糖 (mmol/l) 血浆胰岛素 (mU/l),环 境 因 素,环 境 因 素,摄食过多 缺乏活动 吸烟 药物,肥胖,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未 知,未知,妊娠 内分泌疾病 宫内营养不良 药物,胰岛素抵抗(肌肉和肝脏),-细胞功能缺陷,葡萄糖毒性,餐后高血糖,糖耐量减退,2-DM,-细胞功能减退,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2

12、型糖尿病的两大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 由始至终贯穿于糖尿病全过程 胰岛素对肌肉、脂肪、肝脏生物效应灵敏性降低 胰岛细胞功能受损 初期:有效代偿,糖耐量正常 IGT:代偿能力轻度减退 糖尿病: 早期,仍有一定代偿能力,但对 高血糖而言已明显不足 以后,逐年减退,细胞逐渐减少 为糖尿病加重,血糖难以控制,出现 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细胞 脂毒性 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细胞凋亡 餐后高血糖,胰岛的炎症反应?,胰岛内淀粉样沉积,Lebovitz, Eur. J. Pharmacol. 2004,胰岛素抵抗: 对细胞功能的影响,Lebovitz, Eu

13、r. J. Pharmacol. 2004,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危险因子相关,2型糖尿病致病机理之二,胰岛素(分泌)缺陷 对血糖变化不能作出灵敏分泌反应 第一时相反应减弱、消失 第二时相分泌延缓 第一阶段:相对不足。分泌量可为正常或高于正常,但对高血糖而言仍为不足 第二阶段:绝对不足,分泌量低于正常 由部分代偿转为失代偿状态,F02-17,胰岛素分泌(纵坐标),高葡萄糖水平,第1相,第2相,基值,05 分钟,时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预防,高 血 糖,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糖 尿 病 并 发 症,血糖高峰,持续高血糖,组织病变,高胰岛素血症,Adapted from Ceriello A.

14、Diabetic Medicine 1998;15:188193,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年,-10 -5 0 5 10 15 20 25 30,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Beta-细胞功能衰竭,250 200 150 100 50 0,相对beta-细胞 功能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葡萄糖 (mg/dl),诊断,临床特点,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Adapted from Type 2 Diabetes BASICS. Minneapolis, M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 2000.,糖尿病的进展

15、过程,HDL-C =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ESRD =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dapted from Brown WV. Diabetes Obes Metab. 2000;2(suppl 2):S11-S18.,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Unit 3 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大血管和微血管,糖尿病 的后果,失明的主要原因 (2074 age group) 肾衰和透析移植的主要原因 截肢的主要原因 发生心脏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24 倍 动脉硬化的发生和恶化更早 在停经前妇女中血管的保护作用丧失 心梗后的死亡率更高 发

16、生中风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24倍 缩短15年寿命,糖尿病的并发症,急性代谢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 高渗非酮症昏迷(2型糖尿病) 低血糖 乳酸酸中毒,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疾病 眼部疾病 失明 肾脏疾病 肾衰 神经系统疾病 疼痛,感觉丧失和感觉减退 大血管疾病 心血管 心肌梗塞 脑血管 中风 外周血管 坏疽,截肢,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微血管病变,肾病 (蛋白尿),视网膜病 (失明),大血管病变,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 (中风),神经病变(手脚麻木),末梢血管病变(足坏疽),糖尿病足,并发症出现平均年数,葡萄糖自身氧化,氧化应激 O2/NO,多元醇途径,抗活性氧防御,

17、蛋白质糖化,活性氧,NO-依赖的血管舒张 细胞内钙 Ca2+ VSMC 增殖,LDL 氧化,硫酸肝素,激活凝血途径,血液流变学异常 缺氧,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神经血流下降,糖尿病为什么会出现并发症?,VSMC =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Adapted from Ceriello A. Diabetes Care. 1996;19:257.,大血管并发症有哪些?,80% 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为 CVD* 冠心病 如心绞痛,心梗和心衰 危险性增高2-4倍 脑血管疾病 如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 危险性增高2-4倍 外周血管疾病 如间歇性跛行,坏疽和截肢,*Web

18、ster MWI, Scott RS. Lancet. 1997;350(suppl 1):SI23-SI28. Kuusisto J, Laakso M. Eur J Clin Invest. 1999;29(suppl 2):7-1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Diabetes Fact Sheet. Available at http:/www.diabetes.org/main/info/facts/facts_natl.jsp. Accessed November 8, 2002.,大血管并发症,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心绞痛,心梗

19、 (AMI), 中风, PVD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加6倍 (CHF) 糖尿病的心血管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4 倍 PVD 间歇性跛行,溃疡和坏疽 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高血糖 血脂紊乱 高血压 糖尿病的病程 胰岛素抵抗 和高胰岛素血症 高凝状态 腹型肥胖 持续性蛋白尿,大血管并发症,其他影响因素 血流的改变,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血管生长因子,活性氧状态和炎症 蛋白质的糖化 (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 代谢综合症增加了心血管的危险性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腹型肥胖 甘油三脂增高,低HDL-C, 高 LDL,5-年心梗后死亡率,Adapted from H

20、erlitz J et al. Acta Med Scand. 1988;224:31-38.,非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临床进展性疾病 基础眼底病变 (非增殖性) 出血,渗出 增殖性眼底病变 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在视网膜和视神经 视乳头水肿 失明 大多数糖尿病会出现眼底病变 97% 在1型糖尿病15年以后 6080% 在2型糖尿病15 年以后 2型糖尿病20% 在诊断时就有眼底病变,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100 80 60 40 20 0,0 5 10 15 20 25 30,糖尿病的病程 (years),发生率,In. Diabetes Melli

21、tus, S. Foreman, ed 1992, p153,Type 1 Type 2,1型 0 27 80 95 97 100 100 2型 21 35 55 65 72 77 77,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超过40%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尿中的白蛋白排出增多 临床进展阶段 微量白蛋白尿 (30 300mg/24 小时) 持续性蛋白尿 (300mg/24 hours) 肾脏衰竭 (ESRD) 如果不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将会死亡,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持续性蛋白尿导致肾脏功能的下降 1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5年出现持续性蛋白尿, 20年后25% 常伴发血脂紊乱,高血压,

22、 CVD, PVD 和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是导致ESRD的首位原因 (USA 1996),Unknown/missing causes,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未知原因,其他原因,多囊肾,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Renal Data System, 1998 Report,Percent distribution,42.3,25.8,10.8,2.5,2,11.2,5.4,糖尿病神经病变 Diabetic neuropathy,60% 的糖尿病出现神经病变, 涉及外周神经,自主神经和颅神经 外周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 PVD协同导致下肢的溃疡,坏疽和截肢,

23、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原则,预防措施:早期干预,控制血糖 出现之后 控制血糖 控制高血压 ACE抑制剂 5070% 在肾脏疾病 ARB 激光治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肾脏透析和移植,每天自我足部检查,维持理想体重,Unit 4 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和策略,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最终目标是预防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 基因因素 环境因素: 营养过度,肥胖,生活方式 消除和减少高血糖的症状 消除和减少急性代谢症状 延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危险性,治疗的方法,如何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早期发现 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和危险因素 慢性并发症的易感因素 发现IFG 或 IGT的个体,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24、,使血糖水平尽可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空腹和餐时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控制高血糖的症状的同时避免低血糖发作 预防和延缓长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控制血糖 DCCT and UKPDS 任何程度的血糖的改善都是有益的 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血脂,高血压和肥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功能是从肝脏运输氧到所有组织细胞 当血红蛋白与糖结合时就生成糖化血红蛋白 能稳定地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HbA1c = FPG+PPG,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合理 饮食 减少体重 加强运动 病人教育和自我管理 药物应用 个体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积极的病人

25、参与,提高顺应性,一线治疗 1020% 成功,控制目标,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思路,Adapted from ADA Consensus Statement. Diabetes Care 1995;18:15108,诊断确立,非药物治疗 饮食,运减体重,症状明显,严重的高血糖,酮症或妊娠,单剂治疗 磺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格列酮类,那格列奈,联合治疗 磺脲 + 双胍 磺脲 + 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 + 格列酮 双胍 + 格列酮 双胍 + 那格列奈 所有口服药物 + 胰岛素 磺脲 + 双胍 + 胰岛素,胰岛素/胰岛素泵,降糖目标没有达到,降糖目标没有达到,降糖目标没有达到,饮食治疗,糖尿病饮食

26、治疗原则,按标准体重计算热量: - 使胖人体重下降至正常 - 使瘦人恢复体重至正常 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 公斤数(10标准体重) 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原则,适度控制体重 总热量分配: 碳水化合物 55-65% 脂肪和油 20%-25% 每天应平均分配进食量 蛋白质 15% 限制饮酒 可用非热卡性而不是营养性甜味剂(山梨醇和果糖) 食盐10克/天,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计划,糖尿病人的运动治疗,降低血糖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降低血脂 减轻体重,运动益处,运动方法,剧烈运动 轻、中度运动 达到运动治疗目的运动量: 心率(220年龄)6070 达到

27、血糖下降的轻度运动:餐后1小时散步、家务、 体操等,以45分钟左右为宜 一周23次,葡萄糖水平的自我监测,意义:对改善治疗的安全性和质量是必需的。 自我监测的方法和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 式。应记录血液和/或尿液检查以及其他测定项 目的结果。 自我监测包括: 血糖的自我监测 尿液的自我监测,尿液的自我监测,当不能测定血糖时,尿糖监测可以替代血糖监测。目标一般是保持尿糖阴性 肾糖阈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葡萄糖,肾脏排糖的阈值是180毫克/分升。超过这个数值尿中就出现尿糖,这个数值称为肾糖阈 尿葡萄糖测定 不具备诊断意义 不能警示即将发生的低血糖 不能用于肾糖阈升高(如:在老年人)或怀孕时的妇女 肾

28、糖阈降低等某些异常状态。 在生病时还应测定尿酮体,Unit 5 : 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和代表,磺脲类:优降糖,美吡哒,瑞易宁 ,达美康,糖适平 双胍类:降糖片,降糖灵,二甲双胍,格华止 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倍欣 噻唑烷二酮:文迪雅 苯丙氨酸衍生物/苯甲酸衍生物:唐力,孚来迪,诺和龙,磺脲类,第二代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瑞易宁,美吡哒,克利糖,康贝克,优达灵) -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奎酮(糖适平) -格列美脲(亚莫利) 第一代 -甲磺丁脲(D860) -氯磺丙脲(Diabenase),磺脲类,作用机制:通过与-细胞膜结合开始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导致胰岛素释放。使

29、患者已经减少的-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合成量。效果依赖于残存的-细胞活性,胰岛素,K-ATP-通道,Ca2+- 钙通道,去极化,ATP/ADP,Ca2+i,磺脲类药物和胰岛B细胞上磺脲受体特异性结合,磺酰脲类降糖药存在的问题,体重增加 剂量过大会使胰岛素分泌过量低血糖 高胰岛素血症 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 使用多了以后,可能会造成胰岛细胞疲劳, 长病程后即使受到刺激也几乎不分泌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原发性失效与继发性失效,原发性失效:在严格饮食控制及体育疗法情况下,服用最大剂量的磺脲类药物,治疗1个月仍未能控制病情者。多见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停用此药。 继发性失效:在稳定的摄食

30、、体重活动量和口服足量磺脲类降糖药的条件下,开始治疗时效果较满意,之后疗效逐渐减弱,后失效,空腹血糖11.1mmol/L持续3个月以上者。目前发生率为2030,据1999年UKPDS研究报告,3年发生率为50, 6年为66,9年高达为76。,磺脲类药物的禁忌症,对已明确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绝对不可采用口服降糖药取代胰岛素治疗,否则可迅速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 单纯饮食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者。 服用磺脲类药物可使体重增加,因此肥胖患者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此药。,磺脲类药物的禁忌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的患者禁止使用。 有感染、高热、分娩以及各种严重心、肾、肝、脑部等慢性并

31、发症者均不宜使用,大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也应禁用。 有黄疸、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缺乏者禁用。 有肝功能衰竭者禁用。,磺脲类药物的禁忌症,对磺脲类药物有严重过敏或副反应者禁用。若对于某一种药物有过敏反应时,可谨慎改用其他种降糖药。 妊娠时一般不用磺脲类药,因可透过胎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主张用胰岛素治疗。,达美康(Diamicron),1986年上市 生产厂家: 施维雅 Servier, 华津 Huajin 中国医药(集团)天津公司 成分:格列齐特 化学名为1-3-氮杂双环(3,3,0)辛基-3-对甲苯磺脲酰脲 药效学:除能降低餐后血糖外还有微血管方面的作用 能抑制血栓的形成 减缓血栓对血管腔的完

32、全性阻塞, 显著缩短血栓在血管内的存留期 加速血栓溶解 用量和用法: 大多数患者80mg,每日2次,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范围在80320mg/日,分2次服用 3.3元/日,糖适平(Glurenorm),1986年上市 生产厂家: 勃林格殷格翰 万辉制药推广 成分:格列喹酮 药效学: 唯一不以肾排泄为主的磺脲类药物 肾功能不全者的应用无试验证据 用量和用法: 大多数患者30mg,每日2次。 6元/日,瑞易宁(原名瑞怡宁)Glipizide XL,生产厂家:辉瑞 Pfizer 成分:格列吡嗪 剂型特点: 片剂核心分二层 含有药物的“活性”层, 含有药理学惰性(但具有渗透活性)成分的“挤压”层 片剂包膜

33、对水有渗透性,但对药物或渗透赋形剂不具有渗透性 5 -10mg 一天一次 14# 3-6元/日,美比达 Meibida,生产厂家: 金晓制药(赞邦集团附属公司)Willine Pharm(A Sudsidiary Company of Zambon Group) 成分:格列吡嗪 药效学: 本品为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增强胰岛素对靶组织的作用 用法和用量: 一般推荐剂量为2.5- 30mg/日,餐前30分钟服用,双胍类,二甲双胍 metformin -格华止 Glucophage 500/850 mg tid -甲福明 -迪化糖锭 -美迪康 苯乙双胍 -降糖灵 服用

34、方法:餐后服用,双胍类药物,主要为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促进周围组织利用糖 低血糖作用少见,降低体重效果明显 双胍类药物存在的问题 胃肠道副作用:恶心,口干,腹胀,腹泻 乳酸性酸中毒 禁忌症:缺氧的呼吸系统患者、肺心病、心力衰竭、严重肝、肾疾病,高糖血症,胰腺,肝脏,肌肉,胰岛素分泌受损,二甲双胍,葡萄糖生成增加,葡萄糖摄取减少,二甲双胍: 双重作用位点,格华止 Glucophage 1,生产厂家: 施贵宝/默克里昂 SASS/MerckLipha 成分:盐酸二甲双胍 药理作用: 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血糖,包括:延迟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性来增加外周对血糖的利用,同时抑制

35、肝糖异生 用法用量: 有效剂量应根据病情、血糖和尿糖的化验结果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常用剂量为500mg/次,每日3次或850mg/次,每日2次。饭中或饭后吞服,格华止 Glucophage 2,禁忌: 肾功能衰竭(血肌酐15mg/L) 可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疾病(脱水、感染和/或严重缺氧) 糖尿病严重失控如酮症酸中毒 肝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 价格 36.8 500mg*20t 45.6 850mg*20t 5.8-6.9元/日,- 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阿卡波糖通过抑制肠道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糖苷酶消化碳水化合物成为能够吸收的单糖。 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对空腹血糖效果差,降糖化血红蛋白约 1% 服用

36、方法:餐时服用 局部作用,1-2%吸收入血。几乎无全身副作用 低血糖反应较少,降低体重 不良反应:胃肠胀气,腹胀和腹泻 禁忌症:肠梗阻和肝功能不全,-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Acarbose - 拜唐苹 Glucobay 拜耳公司1995年上市 86.8 50mg*30# 50-100mg tid 8.68/日 - 卡博平 华东制药集团2002年上市 伏格列波糖voglibose - 武田公司 倍欣BASEN ,Tekeda,竞争性抑制糖苷酶 减慢葡萄糖吸收入血 使餐后血糖峰值降低,- 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37、、罗格列酮(riso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atazone) 曲格列酮是一类新抗糖尿病药物,噻唑烷二酮类中的第一个,噻唑烷二酮类 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作用靶点是核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此受体属核受体,有、三种亚型 TZD与PPARr结合后,调控很多参与糖、脂肪代谢的基因转录。结果: 促进TG水解增多 增加脂肪组织TG合成 刺激脂肪细胞的分化,使前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强,PPAR 主要作用于脂肪组织,对外周脂肪组织的作用是增加脂肪含量少的小细胞的数量,对

38、内脏脂肪组织的作用是增加其凋亡,噻唑烷二酮类:TZD-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生理作用: 此类药物可明显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和对胰岛素的受体后反应 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使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噻唑烷二酮类:TZD-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特点: 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 纠正糖及脂代谢异常 能改善糖毒性,且治疗时不会出现低血糖 对胰岛素分泌无影响 适用于胰岛素抵抗为主并有分泌不足的2型糖尿病 对体内缺乏胰岛素者效果不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安全性与耐受性 体重增加噻唑烷二酮类增加脂肪细胞的数目,会导致体重增加。 肝脏的酶尽管未发现吡格列酮肝损害的证据,曲格列酮使用的经验表明

39、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有肝毒性的。因此使用时应该监测肝功能。 费用 噻唑烷二酮类比磺脲类和双胍类价格昂贵 药物使用 每天一到两次,餐时血糖调节剂,那格列奈nateglinide 唐力Starlix 瑞格列奈Repaglinide 诺和龙 Novonorm 0.5 mg 孚来迪 500 ug ac,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是第一个药物,由诺和诺德公司开发 2000年上市 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胰岛素促分泌剂 与B细胞受体结合作用短暂,快进快出 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降低餐时血糖为主 服用方法:餐前15分钟服药 不良反应:低血糖,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Parulkar et al. Ann I

40、ntern Med 2001;134:6171.,不同口服药物降糖之外的作用比较,D,FPG (mg/,dL),60-70,59-78,20-30,38-48,D,HbA,1C,(%),1.5-2.0,1.5-2.0,0.5-1.0,0.8-1.0,D,PPG (mg/,dL),90-105,83,40-50,NA,Chiasson,J-L et al. Ann Intern,Med 1994; 121: 928-935,Lee AJ.,Pharmacotherapy,1996; 16: 327-351.,Garber,AJ et al. Am J,Med 1997; 103: 491-497

41、,Data on file: Bayer; Bristol-Myers Squibb; Hoechst Marion,Roussel;,Novo,Nordisk;,Pfizer;,Parke -Davis,不同口服药物的降糖疗效比较,磺脲类/瑞格列奈 格华止 阿卡波糖 格列酮类 (药物剂量不同而不同) 2000mg/天 300mg/天,胰岛素的适应症,用口服降糖药后,仍有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可使用。 分型困难,不胖的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伴各种急性并发症 2型糖尿病拌某些慢性并发症,如肾病,严重神经病变等 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缺点,低血糖 体重增加 皮下免疫反应 胰岛素过敏和抵抗(少见)

42、,胰岛素的种类,超短效胰岛素:在用餐前注射 如优泌乐、诺和锐 短效胰岛素: 餐前30分钟注射 如诺和灵R,优泌林R 中效胰岛素: 餐前30分钟 如诺和灵N,优泌林N 长效胰岛素: 餐前30分钟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PZI) 预混胰岛素 诺和灵30R 优泌林70/30 诺和灵50R 优泌林50/50,优泌林 70/30(笔芯) Humulin 70/30 (Cartridge),生产厂家: 美国礼来 Eli Lilly 成分: 人工基因合成技术研制的高纯度人胰岛素 70中效优泌林和30常规优泌林的混合液 用法: 与笔式注射器优伴合用,2型糖尿病联合药物治疗,联合疗法提出的基础 单一治疗糖尿病药

43、物的继发性失效率: 磺酰脲类(SU) 每年约10 % 二甲双胍类(MET) 每年约10 %,英国糖尿病前瞻研究 (UKPDS),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5,10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4,209 例 3,867 例随访时间平均 10 年 (620),平均年龄53 岁(2565) 入组时 HbA1c 平均 9.1% 入组时FPG 平均11.5mmol/l (6.115),UKPDS 研究设计,UKPDS. Lancet 1998;352:83753,主要随机病人82% (n=4,209),n=3,867,常规治疗Rx (饮食)

44、29% (n=1,138),强化治疗Rx (71%) 磺脲类 (n=1,573) 或胰岛素 (n=1,156),二次随机入磺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或联合治疗 Rx (n=702),加 二甲双胍,加胰岛素,明显高血糖,明显高血糖,超重(120% IBW) 患者分配进入二甲双胍(n=342 ),强化治疗组 FPG 6mmol/l (108mg/dl) 常规治疗组 FPG 15mmol/l (270mg/dl),UKPDS 强化治疗组危险性降低 (HbA1c 7.0% vs 7.9%),UKPDS Study Group Lancet 1998;352:837,随机入组后的时间(年),常规治疗组,强

45、化治疗组,0,15,12,9,6,3,6,9,0,8,7,0,15,12,9,6,3,11,10,0,8,9,7,空腹血糖中位数(mmol/l),HbA1c中位数(%),DMT2是一种进展性疾病 UKPDS研究发现,100 80 60 40 20 0,距确诊时间,细胞功能(%),细胞随病程进展而逐渐衰竭 UKPDS研究,-12 -10 -8 -6 -4 -2 0 2 4 6,确诊,UKPDS: 严格的血糖控制和严格血压控制 对心血管事件的效果,UKPDS的主要结果,82% 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 没有一种单一治疗可以达到强化治疗的目标,需要联合治疗; 在诊断时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并发症;

46、 磺脲类,双胍类和胰岛素在强化血糖控制组的减少 HbA1c 和并发症危险性上的效果相似。 降压药可以减少所有糖尿病的终点。 在微血管疾病和高血糖之间存在连续的线性的相关性。 在任何水平上减少 HbA1c 水平都是有益的(6.05%) : e每减少 1%的 HbA1c 使微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减少 35%。 在10年中,2组患者的血糖持续进展,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进行性衰竭。,UKPDS:2型糖尿病治疗的经验,UKPDS单一药物长程治疗的效果 磺酰脲类、胰岛素、二甲双胍类 第1年效果最佳,FPG、HbA1c下降显著 以后FPG、HbA1c逐年回升 至第6年回复到开始治疗前水平 第6年,22%二甲

47、双胍组患者和33%磺酰脲类组患者换用胰岛素,UKPDS: 单一药物长期疗效 (磺酰脲类、胰岛素、饮食控制),Cull CA et al. Diabetologia 1997, suppl Abst 1366,3年 6年 9年,UKPDS: 2型糖尿病单一药物疗效,单用格列苯脲、氯磺丙脲、胰岛素、二甲双胍(肥胖) HbA1c控制在8%以下病例 3年 半数 6年 35-38% 9年 16-21% 结论: 单一药物治疗疗效差,逐年减退。早期联合治疗对 强化血糖控制、延缓胰岛细胞功能衰竭至关重要,2型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改善糖代谢 改善细胞功能,延缓其衰退 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 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2型糖尿病联合疗法的原则,掌握指征:单一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 联合应用作用方式不同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发扬不同类型药物的优点 减轻不同类型药物的不足之处 提高药物疗效,加强药物安全性 一般联合应用2种药物,必要时可用3种药物 考虑费用效果因素,二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可能选择,磺酰脲类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糖苷酶 抑制剂,胰岛素,Unit 6 : IGT 干预策略,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 126mg/dl 餐后血糖 在1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