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及其性质课件(PPT 35页).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4723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梯形及其性质课件(PPT 35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梯形及其性质课件(PPT 35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梯形及其性质课件(PPT 35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梯形及其性质课件(PPT 35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梯形及其性质课件(PPT 35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梯形及其性质课件(PPT 35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梯形及其性质课件(PPT 35页).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许昌学院数学系 刘斐,19.3 梯形及其性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2、教学内容的确定,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是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梯形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梯形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本节课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同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又是学习后续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本节课内容起到了知识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

2、的意义.,2、教学内容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安排,需要两节课完成,这是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梯形的有关概念及等腰梯形的性质,重点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应用,使学生掌握解决梯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中的三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的论证和梯形 辅助线的作法.,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1 、认知目标,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

3、、归纳、推断等学习 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明白学好数学是为创造美好的生活。,三、教 法,我们知道21世纪是人才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时代。当前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这场改革具体表现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本课采用的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2、探究性教学法,3、多媒体教学法,四、学 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因

4、而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参与中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去创造。”,本课采用的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问题解决,五、教学程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教学过程:,上面的几幅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梯形, 19.3 梯形及其性质,2、梯形的有关概念: (1)、梯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 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2)、不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腰。,(3)、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2)、梯形可以分成哪些图形? 有哪些分法?,轴对称,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同一腰上的两个角互补,对角也互补),两底平行,

5、 两腰相等,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已知:如图9,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求证:B=C 。,分析:我们学过“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如果能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就容易证明了。,证明:过点D作DEAB, 交BC于点E,得到DEC。, ADBC,DEAB, AB=DE, AB=DC DE=DC, DEC=C, DEC=B B=C,1、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已知:如图9,在梯形ABCD中, ADBC,AB=DC。 求证:B=C 。,证明:(方法2)过A、D分别作AEBC,DFBC ,

6、 垂足分别为E、F,如图11, 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 相交于点E,,由B=C,ADBC,可知EBC和EAD都是等腰三角形。因此从E作两底的垂线平分两底。根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可得等腰梯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3、例题 求证: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已知:如图(12),在梯形ABCD 中,ADBC,AB=DC 。 求证:AC=BD,证明:在梯形ABCD AB=DC, ABC=DCB(等腰梯形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又 BC=CB, ABCDCB (SAS) 。 AC=DB 。,练习1、(口答)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锐角是50, 求其他三个角各是多少度。,50(

7、,解:(方法1) 过点A作AEDC,交BC于点E, ADBC,AEDC , EC=AD=13(cm), AE=DC 。 又 AB=DC, AE=AB 。 又 B=60, ABE是等边三角形。 AB=BE=BCEC=2513=12 (cm),12,13,12,解:(方法2) 过A、D分别作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 。, AEDF, ADBC, AE=DF,EF=AD=13(cm)。 又AB=DC, RTABE RTDCF BE=FC=(BCEF)2=(2513)2=6(cm ) 又 B=60,AEB=90, BAE=30 。 AB=2BE=26=12(cm)。,13,12,解:(方法

8、3) 延长BA、CD相交于点E,,在梯形ABCD中 AB=DC, B=C=60(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又 ADBC, EAD=B, EDA=C, EAD=EDA=60。 EAD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 EA=AD=13(cm), EB=BC=25(cm)。 AB=EBEA=2513=12(cm)。,13,25,12,3、等腰梯形常用的辅助线作法:,(1)、移动一腰。 (2)、从上底的两端作下底的垂线。 (3)、延长梯形的两腰交于一点。,七、梯形板书设计,一、梯形的概念 及其性质,二、等腰梯形的 性质定理,例题1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例题2 等腰梯形的两条 对角线相等。,练习2,练习1,三、例题教学,四、练习设计,课本P120 P121 : 1、复习巩固第1、3题 2、综合运用第5题 3、拓广探索第10题,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