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6243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3.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及主要分布区,对比分析泥石流与滑坡的概念差异。 根据我国泥石流、滑坡的分布图。描述我国泥石流和滑坡主要分布特征。(教材图2-18)。 重点进行我国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泥石流、滑坡多发地区应该增加相关内容:不良的人类行为(农村)、预防措施等。也可以让学生探究学习。,教学建议,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乱挖乱堆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 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 随意兴建池塘也会诱发地质灾害 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 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乱挖乱填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斜坡原状,人为改造边坡上建房很危险,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

2、能引发泥石流,泥石流沟流通区被人为改道和缩小断面,埋下灾害隐患,滑坡体上的池塘极易拉裂,导致地表水渗入滑坡内,加剧滑动,随意兴建池塘也会诱发地质灾害,轻视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诱发地质灾害,边坡未加支护,垃圾随意堆放沟中,存在滑坡泥石流隐患,在暴风雨多发区,房屋后面斜坡一定范围内最好不要种植茂密的竹林或高大乔木,“树大招风”.,随意选择绿化植物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岩土体因素,房屋可选择在反向坡坡上、坡下,建房选址应考虑的地质安全因素,地质构造,房屋选址应尽可能避开顺层滑坡,建访应尽可能避开江、河、湖(水库)、沟切割的陡坡地带,边坡位置,斜坡前沿切坡建房,支护不合理,已发生滑坡,边坡岩土性能,在坡后部

3、随意排放渣土,坡的稳定性降低,危及下方居民安全,边坡稳定性,行洪通道位置,村庄建于冲沟沟口,泥石流爆发时冲毁房屋,埋桩法,简易监测,埋钉法,简易监测,贴片法,简易监测,上漆法,简易监测,举例分析说明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造成的主要危害。 举例分析说明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对我国农业产生的重大影响。,第四节 我国虫灾与鼠灾,教学要求,学习目标: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可添加蝗虫的生活习性、蝗灾成因及预防的相关内容。 在教学中列举典型案例(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区、危害程度等),配合图像、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教学建议,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我国

4、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选材依据: 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抓住自然灾害区域性环境特点,突出自然灾害问题的地理性分析。,内容安排: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认识同一自然灾害的区域差异。 从自然要素、人类活动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了解和分析自然灾害损失的时空差异及其原因与规律。 理解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及其灾害损失。,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教学要求,学习目标:比较同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灾害灾情区域分布统计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自然灾害损失的区域差异状况,体会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从时间维度上可进行纵向比较。教材中的活

5、动,地图册中的图等,也可以补充一些材料,如我国解放前后同一自然灾害状况下的死亡人数、财产损失程度有很大差异。 从空间维度上比较。如地震发生后,在震中距一样的不同地域,烈度相差很大。又如同一大暴雨所造成的洪涝灾害,在不同地域,其危害程度差异也很大。,教学建议,分析自然灾害损失与环境的关系,教参-P142,例,学习目标:比较同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地图册-P16,学习目标:比较同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分析自然灾害损失与环境的关系,例,地图册-P16,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形成、发展、分布。 能比较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主要环境原因。,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学要

6、求,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认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可采用探究方法,按照四个自然灾害多发区中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原因和危害等项目进行探究活动。 可采用对比教学法,比较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原因和危害等方面进行。 注意图形图像的运用、注意背景材料的铺垫。,教学建议,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节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选材依据: 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灾害问题的全面化、深刻化、全球化。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减灾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内容安排: 首先,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防灾减灾的基本途径; 其次,要认识防灾减灾工作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再次,要行动起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或对策。,了解我国防灾减灾有关法律。 能综合分析我国在重灾区所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与主要成就。,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教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