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6351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血液常规检验项目 及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WBC),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病原体,消除过敏原和参加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白细胞计数方法目前使用的有两种: 显微镜目视计数法:取未梢血20l,于定量白细胞稀释液中。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取静脉血12ml,EDTA-K2抗凝。,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白细胞,生理性变化

2、 增多: 日间变化:早晨较低,下午较高;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恐惧、冷水浴后,白细胞总数可显著增高; 年龄:幼龄白细胞数高; 妊娠末期、分娩期、月经期、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病理性变化 增多: 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失血、手术 创伤后、尿毒症、血液病、中毒、严重烧伤等。 减少: 多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 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X线照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磺胺 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白细胞,异常结果处理 若WBC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有炎症存在,应进一步查明感染存在的部位,及时选用适

3、当的抗生素治疗。 若WBC异常增高,应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学改变,及时请专科医师诊治。详见白血病相关内容。 若WBC显著减少,应作骨髓检查,以明确减少的原因。,白细胞分类计数(DC),目前在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分类结果,只能起到筛选作用,不能完全代替将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按白细胞形态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的目视计数法。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可间接求出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一)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0.500.70(50%70%)。 结果判断 生理性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一日之内也有波动,下午比早晨高;

4、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状态下,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都可见白细胞增高。,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变化 增高: 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常见疾病有中耳炎、脓肿、疖痈、阑尾炎、肺炎、扁桃体炎等; 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

5、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等; 急性大出血:常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等; 急性中毒:常见于化学药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时,如安眠药、有机磷中毒、昆虫及蛇毒素等;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恶性肿瘤:如某些肝癌、胃癌等。,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流感、肺结核、脓毒血症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伤寒杆菌感染时,也可使白细胞数降低; 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慢性理化损伤:如长期接触放射线和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的增加和减少与疾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二

6、)嗜酸性粒粒细胞(E),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0050.05(0.5%5%)。 结果判断 生理性变化 时间: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比较稳定; 在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可使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嗜酸性粒细胞(EOS),病理性变化 增多: 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变应性肺炎、血管神经性水肿; 某些皮肤病:湿疹、疱疹样皮炎等; 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囊虫病等; 某些

7、传染病:如猩红热等; 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三)嗜碱粒细胞(B),B数量很少,在正常动物外周血中,用一般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很难见到,占白细胞00.01(01%)。目前常用直接计数的方法有两种;甲苯胺蓝法和中性红法。这两种方法操作完全一致,将血液稀释成一定倍数,用显微镜进行计数,即可直接求得每升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EOS),结果判断 增多 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

8、多症、黏液性水肿、慢性溶血性贫血、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减少 没有临床意义。,(四)淋巴细胞(L),成人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为机体的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有骨髓、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性中心发育成熟者,称B淋巴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0.150.30(15%30%)。B淋巴细胞寿命短,一般为35天,参与体液免疫。在胸腺、脾、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称T淋巴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0.500.70(50%70%),寿命较长,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参与细胞免疫。 观察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淋巴细胞(L),结果判断 生理性增多

9、幼年有时可高达0.50(50%)以上。 病理性变化 增多: 某些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 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陷症等。,(五)单核细胞(M),正常成人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030.08(3%8%)。它与组织中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而在机体内发挥防御功能。,单核细胞(M),结果判断 增多 生理性增多:幼年时单核细胞可高达0.15(15%),较成年稍多。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等;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单核细胞(M),异常结果处理 DC如发现某种细胞数量、形态明显改变时,必须结合骨髓象综合分析。 如发现幼稚细胞,必须高度重视,应进一步明确有无白血病。 粒细胞减少症注意外周血象与骨髓象的比较,应注意避免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因素,注意提高抵抗力。,问题?,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否一定意味着机体感染? 当怀疑机体感染时,除了白细胞,临床还有那些常用的感染监测指标? 了解白细胞中各细分分类(中性粒、嗜酸性粒、嗜碱性粒、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值对临床用药的各自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