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2第三章地球演化zhaolin.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7802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16.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1022第三章地球演化zhaolin.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20131022第三章地球演化zhaolin.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20131022第三章地球演化zhaolin.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20131022第三章地球演化zhaolin.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20131022第三章地球演化zhaolin.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1022第三章地球演化zhaolin.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1022第三章地球演化zhaolin.ppt(1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地球演化 第一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一、地层与地质年代 地史:地球形成已有46亿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地球曾经历过许多重大和复杂的变化,其历史就记载在地壳的地层、古生物化石和各种各样的构造变动遗迹中。 地层:岩石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地质时间内形成的层状和非层状的岩石的总称。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地质年代:地壳中不同年代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1,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Law of Superposition) 概念:如果一个地区沉积岩没有受到扰动,先沉积的是较老的岩层,后沉积的是较新的岩层,这种上新下老的地

2、层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2,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2、生物地层学法 (1)地球上生物演化的规律 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3,(2)标准化石(Index Fossil) 并非所有的生物化石对确定地质年代都有价值; 有的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没有变化,它们的化石可以在不同的地层里出现; 只有那些延续时间短、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特征显著的化石,才有鉴定地质年代的意义,称为标准化石。,4,震旦纪的叠层石,由藻类、细菌和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集合体。,5,三叶虫化石,6,三叶虫化石1,三叶虫化石,7,三叶虫化石2,三叶虫化石,8,

3、志留纪的笔石化石,9,二叠纪早期的栌木,10,青岛龙,11,恐龙蛋,恐龙足迹,恐龙蛋,12,四川自贡的恐龙化石,13,始祖鸟化石-由于始祖鸟有着鸟类及恐龙的特征,始祖鸟一般被认为是它们之间的连结:可能是第一种由陆地生物转变成鸟类的生物.,14,南雄阶齿兽(第三纪),15,葛氏铲齿象化石(第三纪),16,琥珀中的第三纪昆虫,17,第四纪的猛犸象,18,猛犸象,19,第四纪的洞熊,北京周口店,20,第四纪的披毛犀,21,22,生物地层对比综合柱状图,(3)指相化石(Facies Fossil) 有些生物只能生存在一定的环境,所以,可以根据地层中的某些化石,推测当时的古地理环境,这种化石叫指相化石。

4、 珊瑚:指示当时是热带清澈的浅海环境; 破碎的贝壳化石:指示为滨海的环境; 苏铁化石:指示陆上气候湿润。,23,化石是研究地层形成环境和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志。,3、岩石地层学法 生物地层学法虽然可靠,但很多地层无化石。 岩性:岩石组成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等。 岩相:岩石的面貌,是岩层的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也是岩层生成环境的反映。 岩石地层学以岩性界面变化为准来划分地层,这是建立区域地层层序的主要方法。,24,岩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环境的变化。海浸,其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或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海退相反。,沉积旋回,25,4、构造地层学法 地层的接触关系,记录了地壳运动演

5、化的历史,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 (1)整合接触 地壳长期处于下降地区,沉积物连续沉积,层理相互平行,沉积时间无间断。,26,(2)假整合接触 地壳运动由下降转为上升,而在上升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只是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而后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从而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某一时代的地层,但新老地层仍然平行,称为假整合接触,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3)不整合接触 地壳在由下降转为上升过程中,原先沉积的地层发生强烈的变形,经风化剥蚀后,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这时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但有明显的缺失,而且上覆新地层与下覆老地层之间成一定角度相交,称为不整合接触。,27,28,29,5、其它 地层

6、划分对象一般为沉积岩。对于岩浆岩的新老顺序,一般用切割律或穿插关系来定。岩层切割律:就侵入岩与周围岩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30,31,三、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半衰期:母体元素的原子数蜕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例如,镭的半衰期为1622年,如果开始有10g镭,经过1622年后就只剩下5g;再经过1622年仅只有2.5g依此类推。因此,自然界的矿物和岩石一经形成,其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开始以恒定的速度蜕变,这就像天然的时钟一样,记录着它们自身形成的年龄。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代)通过测定岩石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依据其蜕变规律而计算出岩石的年龄。,32,其中,N是衰败后留

7、下的原子核数,N0指初始时刻原子核数(根据留下的原子核与终结元素含量确定),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 自然界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能够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较长的半衰期,那些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就蜕变殆尽的同位素是不能使用的; 该同位素在岩石中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分离出来并加以测定。 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保存下来。,33,铀系法, 234U 半衰期:25 万年; 测年范围:5 万 100 万年;, 210Pb 半衰期:22.3 年; 测年范围: 150 年;,测年材料:沉积物、岩石。,34,钾氩法,原理:40K 因电子俘获而放出或 射线、衰变为稳定的同位素 40Ar , 通过

8、测定样品的 40K 和 40Ar 含量就可 以计算出其年代;年代越老,其 40K 就相对越少, 40Ar 就相对越多。, 40K 半衰期:1.3109 年; 测年范围: 2 万 800 万年;, 测年材料:火成岩、沉积物。,35,14C 法, 原理: 14C 由宇宙射线中的中子轰击地 球大气中的氮核,产生核反应而生成。 在 相当长的地质时期里, 大气中的 14C 含量 基本保持稳定,即 14C 背景浓度不变;, 14C 半衰期:5730 40 年; 测年范围:0 10 万年;,测年材料:有机质(如贝壳、骨头、沉 木、木屑、泥炭、碳酸盐沉积等等);,36,四、地质年代表,(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

9、质年代:人们把组成地壳的全部地层从老到新排列起来,所代表的年代称。 年代地层单位:将全部地层分成大小不同的单位,称。,37,四、地质年代表,(二)地质年代表-按年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列制成表,叫。,38,地质年代表2,39,(一)太古代 Ar(Archaeozoic Era ),地球形成(46亿年前)至 25 亿年前,这 是地史中最漫长的一个代。,地壳处于早期阶段,为一层脆弱的玄武岩圈, 地壳运动与火山活动极其频繁强烈;当时全球几 乎都是浅海,只有一些分散而孤立的岛屿式的小 陆块,最后成为稳定陆块的核心(称为陆核);,生命起源与演化。 无机物 简单有机物(氨 基酸等碳氢化合物)蛋白质

10、、核酸等复杂有机 物原始生命最原始的生物。 到太古代晚期,海洋里已出现了原始单细胞 细菌和藻类生物。,五、地球的演化历史,40,(二)元古代 Pt(Proterozoic Era ),距今 25 5.4亿年前。 在此时期,陆壳逐渐增厚,稳定性加强。 多次的地壳运动使陆核扩大、焊接形成一些较大而稳定的古陆。至晚元古代,全球形成五个巨型的稳定古陆:北半球的北美古陆、欧洲古陆、西伯利亚古陆、中国古陆,以及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 在震旦纪时,地球发生了第一次大冰期 (称为震旦纪大冰期)。,41,元古代藻类植物时代 元古代藻类空前繁盛,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 到了中、晚元古代大量出现各种藻类、叠层石(叠

11、层石是由藻类、细菌和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集合体),而原始动物(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也开始出现,如海绵和腔肠动物。,42,(二)元古代 Pt(Proterozoic Era ),(三)早古生代 Pz1( Early Palaeozoic Era),距今5.4 4.1 亿年前。 由三个纪组成,即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1、三个纪名称的由来: 寒武纪(,Cambrian Period),源于英国威尔士西部一山脉 Cambria 的英文译音, 代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开始 ; 奥陶纪(O,Ordovician Period),源于英国北威尔士一古代民族 Ordovices 的音译; 志留纪(S

12、,Silurian Period),源自英国东南威尔士一个古代部落 Silures 居住的地方名Siluria,日文音译,我国沿用。,43,2、早古生代的古地理面貌,从早寒武纪开始,发生了世界性的广泛海侵,形成广阔的浅海和碳酸盐沉积,所以下古生界几乎都是海相地层。 奥陶纪以后,发生广泛的海退。 至志留纪末,发生了世界性的强烈的构造运动加里东运动,部分海槽褶皱上升形成山脉,如加里东海槽、蒙古海槽、祁连海槽、华南海槽等,北美古陆与欧洲古陆相连,古大西洋因而关闭,全球陆地面积扩大。,44,(三)早古生代 Pz1( Early Palaeozoic Era),3、早古生代的古生物发展,早古生代海生无脊

13、椎动物时代 在早古生代,出现了较稳定而广阔的浅海,海洋营养丰富,促成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动物界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它们大都有坚硬的外壳,因而保全下众多的动物化石,现已发现了2500多种,尤以三叶虫、腕足类、笔石、珊瑚、头足类最为繁盛。后期,先锋植物开始登陆。志留纪末期出现裸蕨。,45,(三)早古生代 Pz1( Early Palaeozoic Era),(四)晚古生代 Pz2(Late Palaeozoic Era),距今 4.1 2.5 亿年前。 包括三个纪,即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1、三个纪的得名: 泥盆纪(D,Devonian Period),该套地层最早在英国西南

14、部的 Devonshire(泥盆郡)得到研究,日本人后来将 Devon 译成片假名“泥盆”,所以才有了这个怪名字 ; 石炭纪(C,Carboniferous Period), 此名最早创用于英国(1822),因为该时期的地层含丰富的煤矿; 二叠纪(P,Permian Period), 是来自德文 Dyas 的意译,因为该时代德国的地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套而命名。,46,2、晚古生代的古地理面貌,从早古生代末开始,揭开了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序幕。 四个巨型稳定的古陆,即欧美古陆、西伯利亚古陆、中国古陆和冈瓦纳古陆,受海西运动的影响,前三者在石炭纪时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劳亚古陆,最后在二叠纪与冈瓦纳古陆连结

15、成统一的联合古陆(即 泛大陆),使全球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石炭纪、二叠纪时期,地球北方气候温暖湿润,广阔的陆地沼泽树木繁茂,形成广大的煤田,与此同时,南方的冈瓦纳古陆却发生了地球的第二次大冰期。,47,(四)晚古生代 Pz2(Late Palaeozoic Era),3、晚古生代的古生物发展,泥盆纪时,生物界发生了从海洋征服大陆的巨变,只是从这一时期起,生物才开始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石炭纪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时期。据统计,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50 以上。 二叠纪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当时,海水温暖而又清澈,喜欢生活在浅海的各种钙藻和海绵动物大量繁殖,形成了厚厚的礁

16、体,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储集创造了条件。目前,在世界上已经发现了许多二叠纪的礁型油气田。,48,(四)晚古生代 Pz2(Late Palaeozoic Era),4、晚古生代古生物发展的主要特点,动物界出现两大飞跃发展: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出现原始鱼类(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从水到陆,由鱼类演变到可在陆地生活的两栖类,所以石炭、二叠纪又称为两栖类时代。这是由于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洋缩小,促进了动物界的巨大变革。,植物界第一次大发展蕨类时代,从泥盆纪开始,大地披上了绿装,孢子植物繁盛,如鳞木、芦木、大羽羊齿等等,为煤矿的形成打下了物质基础。,49,(四)晚古生代 Pz2(Late Pal

17、aeozoic Era),(五)中生代 Mz (Mesozoic Era),距今 2.5 0.65 亿年前。 包括三个纪,即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1、三个纪的得名: 三叠纪 (T,Triassic Period), 最早在德 国西南部发现了代表这段时期的地层。这套 地层由三个部分组成:下为陆相杂色砂页岩, 中为海相灰白色石灰岩,上为陆相红色岩层, 因此得名。,50,1、三个纪的得名: 侏罗纪 (J ,Jurassic Period) 在法国、瑞士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的侏罗山(Jura Mountains),经研究发现该区地层发育特别完整,形成于中生代中期,故此命名; 今天在地质学上应用的一些

18、理论或概念都得益于当时的研究,如古生物学中的“化石层序律”、化石带的建立和划分,地层学中 “阶”的概念等。,51,(五)中生代 Mz (Mesozoic Era),1、三个纪的得名: 白垩纪(K,Cretaceous Period) 其名(Creta) 来自拉丁文,代表一种灰白色、颗粒较细的碳酸钙沉积(即白垩); 在英国东南的多佛尔海峡,有很多由白垩构成的陡峭的岩壁,人们认识白垩纪地层也是最早从这里开始的。 白垩纪是地史中第一个以岩性命名的纪。,52,(五)中生代 Mz (Mesozoic Era),2、中生代的古地理面貌,从三叠纪末开始,联合古陆解体,首先是北美和亚欧大陆分离,原始北大西洋形

19、成;南美与非洲分裂,形成原始南大西洋;印度和非洲漂离南极洲,形成原始印度洋。之后,南北大西洋不断扩展,印度漂离非洲、澳洲漂离南极洲向东北移动。最后,到白垩纪末,冈瓦纳古陆已解体成五大块(南美、非洲、印度、澳 洲、南极洲);同时,古地中海收缩关闭,太平洋缩小及环太平洋褶皱带形成。 中生代的构造运动主要有三叠纪晚期的印支运动,以及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即太平洋运动、或阿尔卑斯运动),53,3、中生代的古生物发展,中生代生物界的突出变化是:爬行动物代替了两栖动物,裸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恐龙称霸地球;到中生代中、晚期,出现了鸟类和哺乳类。同时,无脊椎动物也很繁盛。,中生代气

20、候干燥、冷热多变,喜湿润的孢子植物因而逐渐衰退,而适应性更强的裸子植物(以种子繁殖,但其种子没有果实包裹)则大发展,如苏铁、银杏和松柏类。,54,(六)新生代 Kz (Kainozoic Era),0.65亿年前至今,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组成。,第三纪(R,Tertiary Period),早期的人们在研究地史时,只把地史简单地划分为原始纪、第二纪和第三纪。后来,原始纪和第二纪废弃不用了,只有第三纪作为新生代的地质名称保留下来并使用至今。,第四纪(Q,Quaternary Period),该名由法国学者德斯诺伊尔斯(J .Desnoyers)在1829年,研究巴黎盆地的松散沉积物时所创立。,55,

21、1、新生代的主要特征,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空前发展的时 代,是现代海陆格局和地貌形势已经形成和继续 发展的时代,是冰川广泛发育的时代,是人类出 现和发展的时代。,新生代地壳演化的总特点:地中海喜马拉雅 海槽最后封闭,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大西洋和 印度洋继续扩张,环太平洋褶皱山系和岛弧、海 沟形成,各大陆相对漂移或靠拢,东半球和西半 球大陆逐渐形成,最终形成现代全球海陆分布面 貌。第三纪末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56,2、人类的起源与进化,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的选择中提 出:人类的特征是两足直立行走,大的脑容量和高的智 力。可是,化石的证据却表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和 大的脑

22、容量不是同时起源的。 能否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人和猿分界的标志,能两足 直立行走的高等灵长类即为分类上的人科。,人 猿,猿 人,石 器 时 代,原 始 社 会,农 业 社 会,工 业 社 会,信 息 社 会,57,人类起源的概念,人类的起源 主要是指古猿怎样演变成现代人的问题, 是从猿到人的问题,以及早期人类怎样演变 成较晚人类的问题,在时间上非常久远。 现代人的起源 是指现在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黄种 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他们是怎样 起源的?即早期人类是怎样演变成人的问题, 是从人到人的问题,是人类进化的漫长过程 中离现代最近的一个阶段。,58,两种现代人起源的理论,单一地区起源说 (基

23、因派) 认为现代人是 某一地区的晚期智人“ 侵入 ”世界各地而形成的,这个地区过去认为是亚洲的西部 ,近年来则改为非洲的南部; 多地区起源说(化石派) 认为 160 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扩展到世界其它大陆后,分别独立进化为现代的非洲人、欧洲人、亚洲人和大洋洲人。,59,人类最早的起源地,非洲是人类最早起源的地方。 非洲大陆原先覆盖着大片的森林,在距今约1200万年前(中新世N1),东非大裂谷开始形成,使非洲的地貌和气候发生了巨变,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 裂谷西边依然是气候湿润、森林广布,而东边则因为地壳隆起而变得干旱少雨,森林退化为稀树草原,人与猿的共同祖先因而发生了演化方向

24、上的分异。 西边的较大居群适应于湿润的森林环境演化 为黑猩猩和大猩猩两种大猿;而东边的较小居群 则进化成一种全新的、适应干旱空旷的草原环境 的人科成员。人与猿约在 700 万年前分道扬镳。,60,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阶段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是1924年在南非北开普 省汤恩附近发现,距今 400 多万年。他是一个 约 3 岁古猿幼儿的头骨,其颅底的枕骨大孔在 较前的部位,表明他已能两足直立行走,但脑 容量小于现代黑猩猩,因而将其定名为南方古 猿(因为发现于非洲南部),认为他是介于猿 和人之间的类型。 现今全世界的猿共有四种,即亚洲的长臂 猿和猩猩,非洲

25、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其它洲没 有猿类。长臂猿体形较小,称为小猿,而其它 三种猿的体形较大,称为大猿。,61,20世纪60年代后,根据新的人猿的区分标 准,一致肯定 “ 南方古猿 ” 属于人类进化系统 的最初阶段,在分类学上归入人科。 南方古猿分为纤细型和粗壮型两种。纤细 型约在 250 万年前演变成能人,粗壮型则在距 今约100万年前灭绝了。著名的 “露西” 化石, 1974年11月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地区, 她是一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南方古猿骨架化石 (属于粗壮型) 。 南方古猿已肯定是人而不是猿,但不能改 称 “ 南方古人 ” 。根据国际古生物命名法规的 规定,各种古生物拉丁文的分类名称建

26、立后, 一般不能改动,以免引起混淆,因而一些学名 不一定表示其实际含义。,62,能人(Homo Habilis)阶段,能人是利基(L.S.B.Leakey)等根据坦桑 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化石于1964年命名的。 能人化石从1960年起,在东非坦桑尼亚和 肯尼亚的特卡纳湖岸的库彼福勒陆续被发现, 最早的年代是距今约 250万年前,分类上归入 人科之下的人属能人种,是人类的第一个种。 能人的脑容量增大了, 能用石块制造工具 (石器),后来进化成下一阶段的直立人。 能人意指能制造工具的人,即“早期猿人”,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能人阶段已发现的化石比较少,所以其变 化的快慢现在还不清楚。,63,直

27、立人(Homo Erectus)阶段,“直立人”俗称“猿人”,其分类学上的学名 译成中文为“人属直立种”,简称直立人。 直立人的脑容量比能人更大, 身材也明显 增大,已能制造多种类型的石器工具, 懂得用 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 是人类的第 二个种,即“晚期猿人”。 直立人化石最早由荷兰人 E.Dubois 于 19 世纪末在印尼爪哇发现,命名为“爪哇猿人”。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 在我国北京房山 周口店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 从 而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64,爪哇猿人(直立人),直立人约在 160万年前出现,随后发现于 亚、非、欧各洲(例如爪哇猿人,海德堡

28、人, 北京猿人等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在 还不清楚。一般认为直立人是起源于非洲,然 后分布到亚洲和欧洲的,直立人中年代较晚的 是北京猿人。 这是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 直立人阶段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距今约 25万年前,亚、非、欧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 来自非洲的早期智人所取代。在这漫长的时间 内,他们的形态变化不太大,处于一种停滞状 态,他们制作的石器也没有很大的改进。,65,智人 (Homo Sapiens)阶段,智人可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 智人(现代人)。晚期智人的解剖结构已和现 代人相似,因此又称为解剖上的现代人。 智人的脑容量更大,在1300毫升以上(现 代人脑容量平均13

29、50毫升),他们的体质形态 比直立人更进一步,逐渐发展为现代人。 以线粒体 DNA 及 Y 染色体估算 ,绝大部 分智人走出非洲的时间是 8 15 万年前。 路径为:非洲亚洲欧洲美洲。,66,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约 3 万到 25 万年前,为旧石器时代中期。 早期智人起源于非洲,然后向欧、亚、非各低 中纬度地区扩张(美洲除外),包括大荔人、 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由 第一次走出非洲的直立人演化而成)等。 这是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 随着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 早期智人在生存竞争中屡屡失败,之后约 6 万 年前又一次冰河期来临,生存环境愈发困

30、难, 终于在约 3 万年前,全世界所有的早期智人被 淘汰灭绝了。,67,晚期智人(Late Homo Sapiens),约 1 万到 8 万年前。 晚期智人也就是 全世界现代人的祖先,如我国的山顶洞人、 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等等。 随着 6 万年前冰河期的来临,使非洲更 加干旱,生存环境更加恶劣,部分晚期智人 被迫由非洲出走,在3.54.5万年前到达中 东、西亚。然后,一支向西扩张至欧洲,另 一支向亚洲东部扩张,最终到达美洲、澳洲。 这是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68,晚期智人(Late Homo Sapiens),中国人的祖先经由中东西亚东南亚 进入中国南方,后越过长江进入北方地区。

31、 这个阶段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 公社出现,能够人工取火、进行艺术创作, 是当今世界四大人种(黄、白、黑、棕)蕴 育形成的时期。,69,70,(七)未来地壳的演变,按目前的大陆漂移趋势(即大西洋每年扩张 数厘米)继续演变,在今后五千万年内,大西洋 将变得更宽阔,而非洲则向东北漂移与亚欧大陆 相碰撞并俯冲到亚欧大陆之下,形成类似喜马拉 雅山那样的高大山系,地中海彻底消失。 此后,大西洋开始收缩,美洲冲向欧洲。约 二亿五千万年后,世界上的大部分大陆又重新汇 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超级大陆,然后再次解 体漂移。 地壳运动以二亿多年的周期不断循环,大陆 不断漂移,分分合合,直至驱动地壳运动的能量

32、消耗殆尽为止。,71,早古生代的海洋,早古生代的海洋,72,早古生代海洋,早古生代的海洋,奇虾,体长2m,口阔50cm。,73,寒武纪的三叶虫,74,奥陶纪的海洋,75,早古生代-原始植物登陆,76,晚古生代-泥盆纪的鱼类,77,邓氏鱼,体长 8 10m,晚泥盆纪,78,胸脊鲨,体长 0.7 2m,晚泥盆纪,79,会飞的昆虫出现,约3.2亿年前,80,蜻蜓化石,蜻蜓化石,81,昆虫化石,昆虫化石,82,晚古生代-石炭纪的鳞木化石,83,石炭纪的植物,84,二叠纪早期的栌木,85,中生代-恐龙时代,86,大椎龙,87,蝙蝠(哺乳动物),约5000万年前出现,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88,现代两栖类蛙

33、,89,癞蛤蟆,90,娃娃鱼(大鲵),娃娃鱼(大鲵),91,蝾螈,92,现代爬行动物 鳄鱼,93,鼠(哺乳动物),94,现代鸟类,95,海鸟群,96,现代蕨类,现代蕨类,97,裸子植物苏铁,98,裸子植物,99,红豆杉,红豆杉,又叫紫杉,100,柏树,柏树,101,裸子植物松科的球果,102,被子植物椰树,103,椰枣熟了,椰枣,104,猴面包果,猴面包果,105,橄榄,106,胡椒,107,杨桃,108,菠萝蜜,109,可可,110,30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埃及,2007年公布,是已发现年代最早的 古猿化石,可能是地 球上所有猿类的祖先,111,13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西班牙巴塞罗那,1

34、12,西班牙古猿化石,1300万年前,113,红毛猩猩,114,大猩猩,大猩猩,115,黑猩猩,黑猩猩,116,露西,女,约20岁 3 2 0 万年前,117,能人,非洲发现的能人化石 最早距今约250万年前,118,能人足迹化石,119,爪哇猿人(直立人),陕西蓝田猿人,距今110万年前,120,北京房山周口店山顶洞,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121,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1929年12月,裴文中发现的第一个 北京猿人头盖骨,几个非洲老外。,约69万年前(直立人),122,早期智人,山西丁村人,山西许家窑人,陕西大荔人,广东马坝人,123,欧洲尼安德特人,生活于3.5 25 万年前 在 3.

35、5 万年前全部灭绝,124,尼安德特人复原图,尼安德特人复原图,125,广西柳江人,初具黄种人特征,35万年前,126,北京山顶洞人(2万年前),127,晚期智人化石,身高1.85米,年代万年以上 湖南里耶,2004.02.21,128,BBC 与龙同行系列 Discovery 龙的世界:幻想成为现实 异形星球 未来狂想曲,129,The future is wild 未来狂想曲,未来狂想曲是一部以革命性的角度观看演化史的另类虚构纪录片,让观众能描绘数百万年后地球的面貌人类届时已经离开散居在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地球只剩下难以想象的植物与动物型态。这个崭新的系列节目将预测5百万年、1亿年与2亿年后

36、的世界,探索未来地球动植物特殊的改变。根据全球顶尖科学家现有的方法论思考模式,这些立论确凿的臆测将解释影响演化发展的环境与遗传因素。,130,五百万年后,五百万年后,地球又进入冰期。北极圈将扩展到巴黎;地中海干涸,变成一片巨大的盐原;亚马孙热带雨林演变成一个大草原;北美地区变成沙漠。地球的主人将是一些奇特的生物。,131,五百万年后的新物种,五 百 万 年 后 的 新 物 种,凯瑞克勒鹰,喋喋背甲兽,死亡拾穗鸟,斯平克鼠,132,唯一的灵长类动物,唯一的灵长类动物 贝博克猴(狒秃猴),133,凯瑞克勒鹰,凯瑞克勒鹰(猎猴鸟),134,史宾雉,史宾雉,从鹌鹑进化而来,它掘洞而 居,身躯覆盖着细小

37、的羽毛,135,死亡拾穗鸟,死亡拾穗鸟(死神蝙蝠),一种食腐为生的掠食者,136,雪原秘兽,雪原秘兽,新冰河时代地球上的雪行者,137,鹅鲸,500 万年后新冰河时代的北欧冻原上 身长 4 米,不会飞行,以呕吐出极强 烈有害的不完全消化的鱼类食糜御敌,鹅鲸(憨鲣鲸鸟),138,一亿年后,1亿年后,孟加拉湾已变成一片巨大的沼泽。那时地球气候炎热得像个大火山,温暖的气候让雨林覆盖在大地上,而动物也变得更加奇特。,139,一亿年后的新物种,一 亿 年 后 的 新 物 种,Poggle鼠,Toraton怪物,沼泽章鱼,巨型蓝风鸟,长有四个翅膀 它的祖先是鹤,140,一亿年后的新物种2,一 亿 年 后

38、的 新 物 种,隐身鱼,银蜘蛛,海洋幻影,暗礁滑行鱼,141,Poggle鼠,身长仅10cm,只吃银蜘蛛 不怀好意为其馈集的种子, 它们一旦养胖了,便会被 身躯庞大的银蜘蛛吃掉。,142,Toraton怪物(巨龟),重 120 t,高 7 m, 每天吃1300磅草木。,143,隐身鱼(放电鱼),身长 4m 的潜伏杀手 能放出1000V电流,144,海洋幻影(幽灵水母),最大的海洋生物 长 9m、 宽 4m,145,二亿年后,到了 2亿年后,情况更糟糕:所有高 级脊椎动物都会消亡;月球的引力让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一天将有25个小 时;地球只有一个大陆,被现在各大 洋合并成的全球洋包围着。,146,二亿年后的新物种,二 亿 年 后 的 新 物 种,地节虫,大黄蜂,缎带蠕虫,Flish,147,二亿年后的新物种2,二 亿 年 后 的 新 物 种,Squibbon 仅次于人类的聪明动物,八角大章,彩虹鱿鱼,120英尺长 地球最大的生物,鲨鱼,148,沙漠跳虫,沙漠跳虫,149,Squibbon(捷树鱿),捷树鱿,150,八角大章(大王陆鱿),八角大章(大王陆鱿),重达8吨,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