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核酸化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8325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9.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核酸化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5第五章核酸化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5第五章核酸化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5第五章核酸化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5第五章核酸化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第五章核酸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核酸化学.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五 章 核 酸,第一节 概述 P177,一、核酸研究简史 (一)核酸的发现 1868年瑞士青年科学家Miescher在外科绷带脓细胞分离得到细胞核,从中提取出一种含磷量很高的酸性化合物称为核素。 1889年Altmann发明了从酵母和动物组织中制备不含蛋白质的核酸的方法。首次提出了核酸的名称。,(二)核酸功能的发现,1944年,Avery的肺炎球菌转化现象证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 (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结构的建立 X-射线结晶学技术的进步导致1953年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8年提出中心法则。 1966年Nirenberg破译了遗传密码,DNA双螺旋

2、立体结构,两条DNA链形成双螺旋结构 The two strands of DNA form a double helix.,1958 Crick提出中心法则,(四)生物技术的兴起,七十年代前期DNA重组技术的建立的基础导致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开辟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庞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多年努力,已取得巨大的成就。 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提前到2003、4、14完成。 生命科学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已从基因测序转移到基因的功能。 功能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结构基因组学 RNA组学,二 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概念 核酸

3、是由许多核苷酸单元按一定顺序连接组成的线性多聚体,是核蛋白的组分之一,呈酸性,最初从细胞核中发现,所以称核酸。核酸是所有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二)重要性 1.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是重要的生命物质。生命的起源、生长、发育、衰老、死亡与之有关。 2.核酸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第二节 核酸的类别、分布和组成 (一)、类别:P178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酸(RNA)分成三类: 1、信使RNA(mRNA) 2、转移RNA(tRNA) 3、核糖体RNA(rRNA),(二)、分布: P178 1、DNA的分布: 原核生物集中于核区. 真核生物细胞核,线

4、粒体、叶绿体亦含有DNA. 原核、真核生物的质粒 病毒含有DNA或RNA.,2、RNA的分布 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发现了许多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RNA: 如反义RNA,核酶等. 病毒和亚病毒RNA有许多种:正链RNA病毒、负链RNA病毒、类病毒、卫星病毒等 .,(三)、组成 P178,1.组成元素:C 、 H 、 O 、 N 、 P 2.组成单位:核苷酸,核酸水解产物:,(1)碱基: P179 a、嘌呤碱:腺嘌呤(Ade)、鸟嘌呤(Gua) b、嘧啶碱:胞嘧啶(Cyt)、尿嘧啶(Ura)、胸腺嘧啶(Thy) c、稀有碱基: 稀有碱基大部分都是甲基化碱基 tRNA稀有碱基约占10%,RNA为

5、D-核糖,DNA为 D-2-脱氧核糖,二者都是 型。差别:2 位羟基是否脱氧。,(2)核酸中的糖 P180,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 P179,(3)核苷:P180 戊糖与碱基通过-糖苷键相连,CN糖苷键。 糖C1与嘧啶碱N1与嘌呤碱N9相连,碱基与糖环垂直。 根据核苷中所含戊糖的不同,分为核糖核苷和脱氧核糖核苷。 命名先冠以碱基名称,糖环C加,碱基不加。 核苷的顺式结构和反式结构。 RNA某些修饰化和异构化的核苷 ,碱基、核糖均可被修饰,主要是甲基化。 tRNA 、 rRNA还含有少量假尿嘧啶核苷。,核苷,(4)核苷酸 P181 戊糖羟基的磷酸化成核苷酸。 核糖核苷糖环上有3个自由羟基。 脱氧核糖

6、核苷糖环上有2个自由羟基。 环化腺苷酸是细胞功能的调节分子和信号分子。,碱基相连(核苷),酯键,核苷酸,DNA与RNA的化学成分,第三节 核酸的结构 P186,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P186 (一)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DNA、RNA中的脱氧核苷酸、核苷酸是通过3,5 磷酸二酯键连接的。 表示方法:书写顺序53。 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核酸分子中各核苷酸残基以磷酸二酯键连接、沿多核苷酸链排列的顺序。,核苷酸的组成与连接,1、表示方法,(1)线条式:竖线碳链、碱基、磷酸,(2)文字式: 5ppppppppp3DNA 5ppppppppp3RNA 此式可进一步简化为: 53 5 3,(二)DNA 1、

7、DNA的一级结构 P186 DNA的一级结构A、T、G、C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C1碱基,C2脱氧。 碱基:A、T、G、C 脱氧核糖 没有侧链,DNA的 一 级 结 构 图 示,2 、一级结构特点,DNA的相对分子量非常大,能编码的信息量十分巨大。 细菌的基因是连续的,无内含子功能相关基因,组成操纵子,有共同的调控序列,较少重复序列。 真核生物的基因是断开的,有内含子功能相关基因,不组成操纵子,调控序列占比重大,有较大重复序列,又分为高度重复、中度重复、单一序列。此外还有回文结构. 越是高等的真核生物其调控序列和重复序列的比例越大。,内含子基因内不编码任何蛋白质和RNA的顺序,又称为插入

8、顺序(基因与基因之间非编码顺序称为间隔顺序)。 操纵子DNA分子中基因表达的一个协调单位。 重复顺序DNA中许多重复排列的核苷酸序列。 高度重复顺序“基础顺序”短,含5-100pb,重复106-107次。 中度重复顺序“基础顺序”长,含100-300pb或更长,重复几百到几万次。 单一顺序单拷贝。大小不等,每一段顺序决定一个蛋白质结构,为一个蛋白基因,称为结构基因。 回文结构该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在DNA两条链中顺读与倒读其意义是一样的。,相关概念,回文结构及其形成的发夹结构和十字架结构,附:一级结构的测定 原理:末端终止法 化学法 DNA测序仪,(1)末端终止法:,(2)化学法,硫酸二甲酯

9、使G和A甲基化后,G的糖苷键更容易断裂,甲酸替代硫酸二甲酯后,都断裂;食盐存在时,肼专门断裂C,无食盐存在时,C和T都断裂。,3、二级结构 (1)、模型建立的依据:P187 a Chargaff等科学家用纸层析及紫外分光光度技术分析了各种生物的DNA的碱基组成。结果显示: 摩尔数: A=T;G=C;A+C=G+T; A+G=C+T,X-ray picture of DNA,b、DNA钠盐纤维X -衍射分析:,DNA结构模型,DNA结构模型,(2)、DNA双螺旋的结构特征: P187 A、两条反平行多核苷酸链绕中心轴缠绕,右手螺旋; B、骨架:内侧碱基垂直于纵轴; 外侧磷酸与戊糖、彼此通过3、5

10、磷酸二酯键,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 大沟宽1.2nm,深0.85nm; 小沟宽0.6nm,深0.75nm; C、直径:2nm,二相邻碱基高度0.34nm,二核苷酸夹角36度,旋转一周10个核苷酸,一周高度3.4nm;,D、碱基互补配对:A、T形成两个氢键;G C形成三个氢键,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碱基之间形成氢键模型,双螺旋平面图 The double helix maintains a constant width because purines always face pyrimidines in the complementary A-T and G-C base pai

11、rs. The sequence in the figure is T-A, C-G, A-T, G-C.,碱基平面垂直于糖-磷酸骨架 Flat base pairs lie perpendicular to the sugar-phosphate backbone.,5、 DNA二级结构的多态性 P190 DNA分子结构可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B型DNA:在相对湿度92% 下制得的纤维是B型结构,适中。 A型DNA:在相对湿度75%下制得的纤维是A型结构,宽短。 Z型DNA:碱基与中心的倾角9,细长。,DNA的构型,三链DNA. 人工合成DNA发现,第三股嵌在大沟里。 四链DNA,P191,三

12、链DNA结构,6、三级结构:P193 细长的分子以一种高度压缩状态存在于细胞中,双螺旋的进一步扭曲就构成了三级结构。 超螺旋,三级结构中的一种。 DNA压缩总原则:多级螺旋,4级压缩。,DNA超螺旋结构,原核、真核生物环状DNA超螺旋三级结构,(三)RNA 1、RNA结构的特点 P195 RNA与DNA结构十分相似,二者相比有几点不同: (1)核糖;(2)碱基:A、 G、 C、 U (3)二者在三维结构上的区别RNA不具有规则的氢键结构,单链形式存在,只是回折,局部配对,不配对形成突环。,2、 tRNA P197 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但修饰成分多。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具有转运氨基酸、识别密

13、码子的作用,在DNA反转录合成及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RNA有“接头” (adaptor)功能,具备双重特性: 识别氨基酸其 3末端的腺苷酸可与一氨基酸共价连接 识别密码子反密码子与mRNA中的密码子碱基配对。,(1)、结构特点:,A、有较多的稀有碱基,多为转录后加工而来。 B、3末端为氨基酸接受臂CCA。 C、5末端作为G or C。,2、二级结构三叶草形: 叶柄是双螺旋氨基酸臂;突环三大一小。 A、接受臂:接受活化AA,末端为CCA。 B、TC环:假鸟嘧啶,有TC顺序。 C、额外环(可变环):变化最大区域,不同tRNA不同大小额外环。 D、反密码环:7个核苷酸组成,环中部反密码

14、子。三对碱基组成。 E、二氢尿嘧啶环:8-12核苷酸,两个二氢尿嘧啶。,接受臂:3端有一游离的CCA顺序,氨基酸通过共价键与A上的2-OH或3-OH相连; TC臂:是假尿嘧啶。该臂上有TC的顺序。 反密码子臂:在反密码子环的中间是三联的反密码子。 二氢尿嘧啶臂(D臂):环中含有二氢尿嘧啶。 额外臂:变化最大的区域,可分为两类,一类仅含3-5个核苷酸,另一类含有一条较大的臂。,Ala 的 tRNA 结 构 示 意 图,A space-filling model shows that yeast tRNAPhe tertiary structure is compact. The two view

15、s of tRNA are rotated by 90.,(3)三级结构:倒L型:靠氢键维持。,靠氢键维持,tRNA 三级结构呈L形; 受体臂顶端的碱基位于“L”的一个端点,而反密码子臂的套索状结构生成了“L”的另一端点,分子中两个不同的功能基团是最大限度分离的。这个结构形式与AA-tRNA合成酶对tRNA的识别有关,满足了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对tRNA的各种要求。,tRNA L形三级结构,3、rRNA P199 rRNA占RNA总量的80%以上,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大小亚基分别几种rRNA和数十种蛋白质组成。 rRNA与几十种蛋白质组成的细胞颗粒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核糖体上催化

16、肽键合成的是rRNA,蛋白质只是维持rRNA的构象,起辅助作用。,核糖体和rRNA的结构和功能,rRNA的二级结构图示,4、mRNA P201 (1)原核生物mRNA结构特征 P201 原核生物的mRNA链上有多个编码区(多个基因),为多顺反子,5和3端各有一段非翻译区。 多顺反子:一个转录本加工而成的mRNA序列中包含多个基团。 编码区:mRNA中以AUG为起点,以终止密码子为终点,编码AA的一系列密码子序列。,前导区:mRNA5端编码区前面的非翻译序列。 尾区:mRNA3端终止密码子后非翻译序列。,原核生物mRNA结构,(2)真核生物mRNA结构特征 P201 真核生物的mRNA都是单顺反

17、子。 单顺反子:一个转录本加工而成的mRNA序列只代表一个基因。 mRNA 5端都有帽子结构。 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具有poly(A)尾。,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模式,Eukaryotic mRNA is modified by addition of a cap to the 5 end and poly(A) to the 3 end,真核生物转录常从嘌呤核苷酸开始,第1个核苷酸保留5三磷酸基团,以3位与下一核苷酸5位形成磷酸二酯键。转录的起始序列可表示为5PPPAPNPNPNP; 在鸟苷酰转移酶催化下在其5加入G,且连接形式是5 5三磷酸键。表示为:5GPPPAPNPNP+PP+P。

18、,“帽子”结构,帽子0:第1个甲基在末端鸟嘌呤7位上,所有真核生物均存在此结构。 帽子1:第2个甲基加到次末端核苷酸上,具有两个甲基。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如果转录的第1个核苷酸是A的话,则在A的N6位上还有一个甲基。 帽子2:以帽子1为底物,在第三个核苷酸再加上一个甲基。,“帽子”结构的甲基化,帽子结构功能: a、增加mRNA稳定性,保护mRNA免遭5外切酶的攻击。 b、有助于核糖体对mRNA的识别和结合,使翻译得以正确起始。,mRNA poly(A)尾功能: A、防止mRNA降解,大大提高了mRNA在细胞质中的稳定性。 B、是mRNA穿越核膜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必需形式。 C、与翻译有关;切除

19、poly(A)尾会影响翻译起始。,第四节 核酸的性质 P205,一、一般性质 1、外观:DNA白色纤维状,RNA白色粉末; 2、溶解性:极性化合物,微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三氯醋酸等有机溶剂,常以乙醇进行沉淀,其钠盐易溶于水,溶解度与pH有关; 3、黏度:DNA溶液的黏度极高,RNA溶液的黏度小 4、颜色反应:RNA与浓HCL和苔黑酚(甲基间苯二酚)共热产生绿色,原因:D-核糖与酸作用产生糠醛,糠醛与甲基间苯二酚作用呈绿色;DNA与强酸和二苯胺一同加热呈蓝色,原因:D-2-脱氧核糖与酸作用产生-羟基-酮戊醛,后者与二苯胺作用呈蓝色。,二、核酸的水解:,1、酸水解: 磷酸酯键与糖苷键对

20、酸的敏感程度不同。 磷酸酯键比糖苷键稳定; 嘌呤的糖苷键比嘧啶糖苷键更不稳定; 嘌呤与脱氧核糖的糖苷键最不稳定 。 2、碱水解 RNA的磷酸酯键易被碱水解;DNA的磷酸酯键对碱稳定。原因: a、RNA核糖上2-OH基,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磷酸三酯,磷酸三酯极不稳定,随即水解,产生2,3环磷酸酯,进而分解成2或3核苷酸,溶液成为混合液。 b、DNA核糖上无2-OH基,不能形成磷酸三酯中间物,因此可以抵抗碱水解。,RNA链水解,RNA水解后生成一个2,3环式单核苷酸中间体; 中间体不稳定,很快转变为2单核苷酸和3单核苷酸,3、酶水解:,核糖核酸酶 A、牛胰核糖核酸酶: 专一性切割位点:嘧啶核苷-3-磷

21、酸与其它核苷酸之间的连键。 产物:3-嘧啶核苷酸;或以3-嘧啶核苷酸结尾的寡核苷酸。 水解机制:同碱相似。,B、核糖核酸酶T1 专一性切割位点:3-鸟苷酸与其相邻的5-核苷酸之间的连键。 产物: 3-鸟苷酸;或以3 -鸟苷酸结尾的寡核苷酸。 C、核糖核酸酶T2 专一性切割位点:3-腺苷酸与其相邻的5-核苷酸之间的连键。 产物: 3-腺苷酸结尾的寡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酶 A、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切断双链或单链DNA成为5-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平均长度4个核苷酸。 B、牛脾脱氧核糖核酸酶:切断双链或单链DNA成为3-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平均长度6个核苷酸。 C、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产物为5

22、-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长短不一。 D、限制性内切酶:在细菌中发现这类酶,主要降解外源DNA,对自身DNA无作用。,限制性内切酶特点:切割位点往往是回文结构;具有高度专一性,识别双链特定的位点,将两条链切开成粘性、平头末端;用于染色体结构分析、基因测序的分析、基因的体外重组。,三、核酸的酸碱解离性质 (参见P182),1、碱基的解离 嘧啶和嘌呤化合物杂环中的氮和取代基具有结合和释放质子的能力,因此是兼性离子,即是两性电解质。 胞嘧啶的解离;胸腺嘧啶的解离; 腺嘌呤的解离;鸟嘌呤和次黄嘌呤的解离; 2、核苷的解离:糖的存在增加了酸性解离 3、核苷酸的解离: 磷酸基的存在,使核苷酸具有较强的酸性。

23、,四、核酸的紫外吸收: 参见P182 核酸中碱基环的共轭双键对240290nm波段紫外光有强烈吸收。最大光吸收值在260nm,是核酸定量以及定性的基础。由于蛋白质在此光区仅有弱吸收,故可以此特性来测定核酸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分布。 用A260/A280的比值可以判断样品的纯度: 纯DNA的A260/A280比值应为1.8, 纯RNA应为2.0; 摩尔吸光系数(P)值;(P)=A/CL。,(一)变性: (P208) 1、概念:许多因素可以破坏氢键,氢键破坏后的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成为“无规线团”,此作用称为核酸的变性。变性是双螺旋氢键的断裂,不涉及共价键(磷酸二酯键)断裂。(如果磷酸二酯键断

24、裂则叫降解,此时分子量降低) 2、引起变性的因素: 1)温度的升高; 2)碱酸度改变; 3)某些变性剂:尿素、甲醛等。,五、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P208,3、变性的特点:,1)结构变成无规则线团; 2)260nm紫外吸光度急剧升高;粘度下降;生物活性丧失 3)爆发式,变性发生在很窄的温度范围,有一个相变的过程。 熔解温度(Tm值):双螺旋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也叫熔点、解链温度。,DNA变性曲线,4、影响DNA的Tm的因素:,(1)DNA均一性: 均质DNA熔解过程在一个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异质DNA熔解过程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 (2)G-C含量: G-C含量越高Tm值愈高; 原因:GC

25、AT 测定Tm可以推算出DNA碱基的百分组成。 经验公式:XG-C=( Tm-69.3)X2.44;,(3)介质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较低的介质中,Tm值较低, 熔解温度范围较宽; 离子强度较高的介质中,Tm值较高,熔解温度范围较窄。 RNA的变性: 螺旋区较少,变性Tm值较低;tRNA螺旋区较多,变性Tm值较高,类似于DNA。,(二)复性 (P209),变性后DNA两条分开的链重新特异的组合而恢复双螺旋结构和性质,这种作用称复性。复性可部分恢复理化性质,变性DNA骤然降温不能复性,据此可制备单链核酸探针。 缓慢冷却复性称退火。片段越大复性越慢;浓度越大复性越快。,单核苷酸(P) 值大于单链多核苷

26、酸; 单链核苷酸(P)值大于双链核苷酸, 因此核酸变性时, (P)值增高,称增色效应;核酸复性时, (P)值降低,称减色效应。 常用核酸溶液紫外吸收值的变化作为变性或复性的指标。,双螺旋呼吸: 双链DNA配对碱基的氢键不断处于断裂和再生状态中,特别是在稳定性较低的富含A-T的区段。在微观上,常常出现瞬间的单链泡状结构,这种现象称为双螺旋的呼吸作用。一些蛋白质可识别这种结构,并在单链结构下阅读和识别DNA内部所含信息。,(三)杂交 (P210),DNA的变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而相同来源的DNA分子容易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杂交,甚至不同来源的DNA以及多核糖核苷酸与多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也可以进行杂

27、交。 1、概念:不同来源的分子,经热变性后冷却复性,如异源间某些区域有相同的序列,则会形成杂交分子。,核酸杂交,Filter hybridization establishes whether a solution of denatured DNA (or RNA) contains sequences complementary to the strands immobilized on the filter.,样品酶解,琼脂糖电泳分离,变性、转移硝酸纤维薄膜,只吸收单链,与放射性探针杂交十小时,洗涤烘干,放射自显影,可探知或分离互补系列DNA,2、southern(Edwen Southe

28、rn)杂交: (印记技术、固相杂交)(P428),样品酶解,琼脂糖电泳分析,变性转移硝酸纤维薄膜,只吸收单链,与放射性探针杂交 十小时洗涤烘干,放射自显影,3、DNA聚合酶链反应(PCR)(P423),原理: 1)变性:通过加热使双链DNA变成单链DNA。 2)退火:温度突然降低,引物与模板链局部形成杂交链。 3)延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DNA链延伸反应。 以上三步为一个循环。,基本步骤:,a、设计一对引物:应尽量减少非特异产物。 b、优化反应体系:适量模板,引物,4种dNTP,TaqDNA聚合酶,Mg2+。 c、选择热循环温度:变性温度,退火温度,延伸温度。 d、鉴定扩增产物:一般

29、用凝胶电泳。,5.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一、分离的一般原则 要保持天然性,因此要求在提取过程中掌握下列原则: 1、防止核酸酶的降解; 2、防止化学因素的降解; 3、防止物理因素的降解。,二、DNA的分离纯化,预处理:将细胞提取物用1 Mol/L NaCl溶解,然后稀释至0.14 Mol/L,离心,沉淀为DNP,(溶液中含RNP)。DNP的蛋白质部分可用下列方法除去: 1、苯酚法 2、辛醇氯仿法 3、SDS法 将不同构象的DNA进行分离: 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大小不等的线性 DNA 分开,也可将分子量相同而构象不同的DNA分开; 氯化铯密度梯度平衡超离心双股DNA和单股DNA分开; 氯化铯-溴化乙锭

30、梯度离心双链DNA的环状DNA和线状DNA分开。 羟基磷灰石(HA)或白蛋白硅藻土(MAK)柱层析分离变性DNA和天然DNA。,三、RNA的分离纯化,预处理:细胞均浆进行差速离心,制得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和细胞溶质,然后再从这些细胞器中分离某一类RNA。RNP除蛋白的方法与DNP除蛋白的方法相似。 RNA的提取多采用酚提取法 进一步纯化多种方式:密度梯度离心、DEAE纤维素、DEAESephadex、甲基化白蛋白硅藻土等各种特异柱层析、特异亲和层析(分离mRNA)、免疫法(分离mRNA)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凝胶过滤法也常用于分离纯化RNA。,6.核酸的分

31、析测定 1、紫外吸收法:测碱基 2、定糖法:RNA戊糖 糠醛苔黑酚三氯化铁 绿色 DNA脱氧戊糖 羟基酮醛+二苯胺 蓝色 3、定磷法:样品灰化:浓硫酸或过氯酸处理生成无机磷钼酸胺 磷钼酸+还原剂 钼蓝。,7.核酸的生物学功能,一、核酸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1、DNA是基本的遗传物质 在遗传过程中,DNA的具体作用有2方面: A、在细胞分裂是按照自己的结构精确复制传给子孙; B、作为模板将所储遗传信息传给mRNA。,A、 RNA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rRNA占细胞总RNA的80%,它是装配者并起催化作用. tRNA占细胞总RNA的15%,它是转换器,携带氨基酸并起解译作用. mRNA占细胞总RNA的

32、35%,它是信 使,携带DNA的遗传信息,并起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作用.,2、RNA在传递遗传信息上的作用,B、 RNA功能的多样性 控制蛋白质合成. 作用于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 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的调节. 生物催化与其他细胞持家功能. 遗传信息的加工与进化.,C、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有些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不含有DNA, 称为RNA病毒,又叫做逆转录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其遗传物质是RNA。,二、核酸结构改变与生物变异,任何一对碱基的改变或增减,都可以导致生物的变异。DNA结构的改变即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遗传的

33、变异。 三、核酸与病变 1、核酸与遗传性疾病 2、核酸与病毒性疾病,四、DNA与细菌转化,细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实验 这些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的转化实验图示,Griffith(1928)发现肺炎双球菌转化,Avery (1944)证实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证实了遗传物质是DNA,并由 Hotchkiss进一步证实。,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转化实验图示,A.D.Hershey,Martha Chase(1952),用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实验最终证实了遗传物质是DNA。,Hershey和Chas

34、e的“渗振”实验 T2噬菌体:32P标记DNA,35S标记外壳蛋白。侵染实验表明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并进行复制与组装的是DNA。 The genetic material of phage T2 is DNA.,8.基因重组与遗传工程,概念: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改组DNA(即改组基因),从而培育新型生物品种的技术。 原理:先从甲种细胞提取DNA,用适当的酶切割成片段,或用人工合成的DNA片段(统称外源DNA);再将外源DNA与合适的DNA进行重新组合,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用适当的方法把这种重组DNA分子引入乙种生物(称受体或宿主)细胞中,并在受体细胞中繁殖遗传,使子代表现出新渗入的DNA所携带的遗传性和特性。 步骤: 1.重组DNA分子(即DNA体外重组、基因重组) 2.将重组DNA引入受体细胞(转化、转导)。,思考题: 1、简述tRNA 、 rRNA 、 mRNA 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2、试比较DNA和RNA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