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赏析PPT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民间舞.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8738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舞蹈赏析PPT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民间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舞蹈赏析PPT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民间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舞蹈赏析PPT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民间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舞蹈赏析PPT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民间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舞蹈赏析PPT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民间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舞蹈赏析PPT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民间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赏析PPT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民间舞.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中国六个民族 舞蹈的欣赏,一、藏族舞蹈,(一)、藏族舞蹈的特点 1、地理环境 2、生活特点 农奴压迫制度和宗教信仰 3、基本特点 体态:松胯、弓腰、上身微向前倾。 动律:膝部松弛、腰、胯部有规律地 起伏颤动。,(二)、藏族舞蹈的主要种类 1、羌姆 羌姆是藏族喇嘛教寺庙中的传统舞蹈,是一种驱疫鬼、谢神灵的面具舞蹈。羌姆有一套严格、完整的程序,表演者多为寺庙中的众僧,表演场地在寺庙内。 羌姆的舞蹈注意腿部动作和腿部的弹跳动作。舞蹈在1000多年的发展中,已失去原来的驱鬼酬神的意义,已成为民间娱乐性的舞蹈,羌姆的伴奏乐器有法螺、唢呐、大鼓、长号、铜号等。,2、锅庄 是一种自娱性很强的藏族舞蹈,该舞

2、蹈一般由慢到快,有一定的气势和技巧,人们可以尽情歌舞。 3、弦子 是高原河谷区具有农耕文化色彩的歌舞形式,其中以“巴塘”最为名,是典型的农区歌舞形式。 4、果谐 作为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果谐意为“围成圆圈跳舞”,属于农区舞蹈形式。,5、堆谐 属于表演性舞蹈,又称“踢踏舞”,“堆谐”舞步的特点与一般踢踏舞步不同,它一般在乐曲的前半拍或重拍是抬起,在后半拍或弱拍时踢踏打点,踢踏舞步进行时,膝部一直保持松弛状态。 6、热巴 属表演性舞蹈,(三)、藏舞代表作品赏析 藏舞母亲 背景资料: 编导张继刚 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著名的舞蹈创作专家,创作的舞蹈作品达360多部,其中舞剧野斑马、一把酸

3、枣、舞蹈诗西出阳关、残疾人晚会我的梦等20多部作品分别获得国际、国内、军内最高奖,代表作千手观音在2006年春晚大放异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 。,表演卓玛 中央民族大学教员,也是一位著名舞蹈演员,得过无数大奖,在舞蹈界享誉盛名。,作品描述: 第一段:一位老态龙钟,且身着藏袍的老阿妈又开始了她一天的忙碌生活的艰辛全都刻画在演员那弯曲的体态之中。 第二段:舞蹈优美、流畅、情绪开朗、放达,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爱。轻柔、舒缓的弦子舞似心在述说 第三段:舞蹈回到第一段的沉稳凝重的氛围中,老阿妈步履艰难地走着,安详而慈祥,如同活佛一般地弯曲坐下,显得那样淳朴,让

4、人敬仰,给人深思。,作品赏析: 1、运用藏舞的体态特征成功的刻画出一位默默奉献的老阿妈形象,讴歌了伟大的母爱。 2、动作上,主要采用弦子,突出手臂和脚位变化,使舞蹈显得格外朴实、动人,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母亲的身韵。 3、技巧上,旋转动作上的发展延伸。从站立到弯曲的旋转,不仅使这一技巧显得更精彩动人,而且使母亲的形象更趋丰满,让观众能从中看到母亲的生命轨迹。,4、服装上,一反以往舞台的唯美习惯。 5、构图上,定点刻画母亲日夜操劳工作的重复性,大幅度的舞台调度刻画出不平凡的贡献。,二、蒙古族舞蹈,(一)、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1、地理环境 2、生活特点 3、基本特点,体态:表演者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忱,

5、下巴稍抬,“视线”开阔,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这一基本特点在动作中始终贯穿。 动律:为淌拖特点的步伐和上身 “划圆”,它们体现了蒙古族雄浑、刚毅、端庄、稳健的性格特征。 典型技巧:表现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性格。 典型形象:蒙古族有“马背民族”之称,游牧民族喜爱飞翔于蓝天的雄鹰,喜爱驰骋在草原的骏马。,(二)、蒙古族舞蹈的种类 1、安代:巫师跳神活动 2、筷子舞: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一种舞蹈 3、盅碗舞: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一种舞蹈 4、狩猎舞:自娱舞蹈,(三)、蒙古舞代表作品赏析 蒙古舞奔腾 背景资料: 获1986年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创作和表演一等奖;1994年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作品经

6、典作品金像奖”。 编导:马跃 表演:中央民族学院,作品描述: 引子:在火红的太阳之下,一位威风凛凛的勇士,随着优美流畅的抒情音乐,舞出了草原牧人的青春活力。 第一段:震耳的号声响起,骑手从四面八方涌来由少变多,以不可挡之势向前挺进。队形上以聚散的方式时而横排、斜排时而方型、三角型变化无穷。舞出了尘烟滚滚、万马奔腾的壮观。 第二段:天幕转为绿色,传出抒情的马头琴声把观众带入无垠的草原中舞者们以潇洒的肩、臂、腕等英俊的牧骑动作显示对新生活的赞美。,第三段:天幕转为蓝色,在恢宏、壮阔的音乐衬托下,舞者的情绪急转直上。全体舞者布满整个舞台,以柔臂动作呈现千军万马纷至沓来之势,把舞蹈推向高潮。 尾声:舞

7、蹈再现了前段的主题动作,并做了扩展。舞者以威风凛凛的牧骑动作,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直速前进。伴随着急促的鼓点声,全体舞者以富有激情和动感的“双跳”接“横叉”之势,在高低明显的对比中,不断反复加强,如骏马驰骋、四蹄腾空。最后挥鞭跳起,落地时嘎然而止,构成巨大的蒙古族动律形态,雕塑般凝住了万马奔腾的气势。,作品赏析: 1、立意高远,语汇新颖。借助骏马表现祖国腾飞、牧民前进的意境。 2、以牧骑的动作为基础,进行了拓展。 3、构图上独具匠心。 4、舞台灯光准确表达了舞蹈的意境。,三、朝鲜舞,(一)、朝鲜舞蹈的特点 1、地理环境 2、生活特点 3、基本特点 体态:收颏、松腰收臀、垂肩含胸。 动律:动律优美、

8、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白鹤。,(二)、朝鲜舞蹈的主要种类 1、农乐舞 是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 2、假面舞 是戴假面具表演的男性舞蹈。其表演综合了唱诵、对话、舞蹈等艺术形式,并具有戏剧性。,3、长鼓舞 是身挎长鼓表演的道具舞蹈。男女均可表演。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风格潇洒、活跃。此舞来源于农乐舞中的单人表演,经演变后,成为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 4、扇子舞 持花扇表演的女性道具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

9、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动作细腻,节奏变化多,它以朝鲜族女性舞蹈活泼、优美的特点表现纯朴、善良的民族精神。,(三)、朝鲜舞代表作品赏析 朝鲜舞长鼓舞 背景资料: 编导:崔善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中国编导学会学术委员,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 领舞:崔善玉 群舞表演:北京舞蹈学院,作品描述: 第一段:缓慢抒情的音乐拉开了舞蹈的序幕,呈现在眼帘的是参差不齐而错落有致的造型。接着领舞的出场和着深情的古格里节奏 第二段:欢快的安旦节奏,使舞蹈充满激情,领舞和群舞演员一主一辅、一静一动、一逆一顺当旋转越来越快,处于忘我之境,令人目不暇接时,全体嘎然而止。 第三段:重现第一段的旋律,但

10、更欢快、更具有炫示性。,作品赏析: 1、服饰上,大胆打破传统的素白色基调。 2、形式上,突出独舞。 3、构图上,参差不齐和整齐划一的队列交替着,使整个画面产生流动感,强化了舞台气氛。 4、演员上,领舞艺术处理得细腻动人,鼓舞相生。显示了老艺术家的独特魅力。,四、维吾尔族舞蹈,(一)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1、草原风格的舞蹈态势 主要是挺胸、抬头、立腰,在音乐节奏的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舞蹈动作的处理。 2、农耕文化风格的舞蹈动作 主要是比较柔顺、秀美、平稳、和谐,膝部微颤。,3、西域式的舞蹈风格 多体现在人体的头、肩、腰、臂、脚趾都有舞蹈动作和各种面部 眼神、 舞蹈注重旋转、下侧腰等技巧。 4、维吾尔族

11、舞蹈基本特征 体态: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 种 高傲挺拔,向外的感觉。 节奏:多是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在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艺 术处理。,律动: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是一瞬间的微 颤,使其动作衔接自然潇洒,柔和优美。 技巧:柔软下腰和快速旋转。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种类 1、赛乃姆 是表演性较强的群众自娱性舞蹈,广泛盛行于新疆各地。一般在喜庆节日里表演。,2、多朗舞 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一带的维吾尔族人的舞蹈,该舞蹈以双人舞为主,几组可以同时进行,男女不限。一般在喜庆节日里演出。这个舞蹈凝聚了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伊朗文化的精髓,舞蹈风格不同于其他地区,较好地保存了古丝绸之

12、路上西域乐舞的一些形式。,3、萨玛舞 带有宗教色彩的维族舞蹈。它起始于伊斯兰教的影响,后经维族的萨满教的熏陶,又与古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乐舞融会之后,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为群众喜爱的歌舞形式。 4、纳孜尔库姆 是男子表演的舞蹈,舞者一般为两人,舞蹈诙谐、有趣并加之一些技巧成分,常常在婚礼或喜庆日子里表演。,(三)、维吾尔族舞代表作品赏析 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 背景资料:获1959年第七届青年与学生友谊联欢节金质奖;获1994年“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编舞:龙登桥 表演:阿依吐拉 维吾尔族舞蹈家。中国舞协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人民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是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

13、国政协委员。,作品描述: 第一段:一维族少女敏捷的碎步横移出场,那优美的柔婉、媚丽的眼神及旋风骤起的快速旋转后突然下板腰,还有那漂亮的碎抖肩,都表现出少女对葡萄丰收的喜悦。 第二段:在葡萄园里,少女碎步横移,从她那柔美的绕腕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如繁星般晶莹剔透的葡萄。她在园中穿梭,欣喜的指点忽然她移近,一个后抬腿跳步,手一上一下,摘了一串葡萄”放进嘴里,只见她皱紧眉头,闭上双眼,捂脸摇头,形象表现葡萄的酸甜的喜悦。 第三段:鼓点由慢变快,舞者的步点也随之急促,情绪更加热烈,引出舞蹈的高潮部分。在更加密集的鼓点声后,突然嘎然而止,舞者的姿态定在昂首挺胸立腰的托帽式的造型上,再次强

14、化了主题,形象的表现出少女丰收的喜悦。,作品赏析: 1、编导采用维族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生活体验“摘葡萄”为素材,成功地切身的生活感受转化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舞蹈作品。 2、编排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编导紧紧抓住维族舞蹈和音乐紧密结合的形式特点,选用维族的主要乐器“手鼓”来伴奏,为舞蹈人物性格的塑造和表情达意起到了烘托作用。 4、舞者精湛的表演。,五、傣族舞蹈,(一)傣族舞蹈的特点 1、生活居住区 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 2、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体态:“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 典型基本特征。 动律: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 节奏大都为四二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二

15、)、傣族舞蹈的主要种类 1、孔雀舞 孔雀舞是傣族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2、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是流行最广的傣族男子表演的自娱性舞蹈。,(三)、傣族舞代表作品赏析 傣族舞蹈两棵树 背景资料: 编导:杨丽萍 ( 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 ) 表演:杨丽萍 陆亚 作品描述: 舞蹈开始,在一阵自由、热烈的鼓声中舞台上女舞者柔软的手臂和男舞者结实有力的手臂紧紧相绕,旋转,像一对情人似的形影不离。,紧接着,一阵悠扬深情的巴松独奏旋律,把观众带进那风光旖旎的密林之间。这对恋人如同树上相互摆动、相互缠绕的枝条,他们时而双双坐地,向旁伸展,似树枝摇摆;时而双手相握,像树藤紧紧相绕 尔后,音

16、乐出现模拟小鸟的叫声,男女舞者的造型和动作犹如林中小鸟呢喃倾诉。他们时而相对频频抖腕,低声细语;时而耸肩出胯,似眉目传情;时而绕手转腕,似情意绵绵。动作一刚一柔,一顿一挫,一张一弛,在高低左右的双人造型变化中,渲染了舞中爱的主题,且推上了高潮。,最后,舞蹈再现有节奏的鼓点,演员时而低展翅,时而展翅绕腕,一对恋人像林间缠绕在一起的树,永不分离。 作品赏析: 1、取材平凡,但杨丽萍却发现了它的美。 2、编导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恋人之恋,表现那分不开、拆不散的人间美好情意,实现了编导形象地表达诗人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名句内蕴的意愿。同时,这个舞蹈不仅仅表现了爱情,它的“树与

17、人”的涵义,在舞蹈时空的跨度里,超出了作品的表象,通过深层广泛而丰富的联想,甚至可以让人领会出其中海峡两岸同根连理、炎黄子孙不可分离的深刻意蕴。,在编舞上,作品构图安排新奇别致,富于变化;舞蹈动作夸张。特别是双人造型的设计,不是单纯的造型机械的摆设,而是赋予这些造型以深邃的思想感情,从而使舞蹈持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表演上,杨丽萍以她那优美的腰臂摆动,灵巧柔美的背肩抖颤,修长的手臂,敏锐的脚趾,充满灵气的手背来传情达意。这是她非同寻常之处,她赋予舞蹈表演艺术以一种本质意味,即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六、汉族舞蹈,(一)东北秧歌 是我国东北三省广大地区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以热情火爆、幽默风趣著

18、称。 1、体态:前倾 2、动律:表现在“走相”“稳相”“鼓相” 3、节奏:体动节奏和音乐节奏的落差 4、音乐:曲牌,(二)云南花灯 流传在云南一带,以优美轻盈著称。 1、体态:身自然摆动 脚不勾不蹦 2、动律:“崴” 3、音乐:小调 4、表演形式:集体花灯歌舞 情绪性的集体歌舞 情节性的花灯歌舞,(三)花鼓灯 产生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两岸等地。 1、体态:拧倾 2、动律:“梗”“摆”“旋”“弯” 3、技巧:筋斗 4、音乐:打击乐,(四)鼓子秧歌 流传在鲁北地区一带的大型民间广场舞蹈。 1、体态:“稳、沉、撑” 2、动律:幅度大 3、节奏:对比强烈,动静分明,(五)胶州秧歌 流传在鲁南胶县一带,以舒

19、展灵巧著称。 1、体态:“三道弯” 2、动律:拧、碾、韧 3、节奏:快发力,慢延伸,(三)、汉族舞蹈代表作品赏析 汉族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 背景资料: 编导:张继刚 独舞:于晓雪 群舞:北京舞蹈学院 作品描述: 第一部分(一、二段):二胡奏出咿呀秧歌古调,一位垂暮的老民间艺人斜倚在地上,虽无什么大动作,但舞者那一挑眉一动眼,一微笑一摇颈,让人感受到他已沉浸在忘我唯舞的高深境界中,而矗立在旁摆着各种造型的弟子们,则与老艺人一起构成了静动结合的视觉效果。第二段曲调突转清晰,老艺人挥舞红绸,起身而舞,但因年迈而险些昏倒,众人一拥而上,第二部分(三、四段)二胡声起,众弟子坐下注视着老艺人,他似乎回到了青

20、壮年时代,回到了舞台,又舞起了那心爱的红绸。此时乐声转为轻快高亢、节奏活泼的现代曲式。我们看到了艺人正在教授舞蹈的情景 第三部分(五、六段)紧接洋洋洒洒的激情之后,独剩老艺人一人。他已从往日的回忆回到了现实,此时已身心交瘁,日渐不支。在凄切的二胡声中,他痛惜无奈地一分一寸地收拢伴自己一生的红绸。学生们出现在他的身旁,每人腰间都系着红绸,默默地望着恩师。场景再次回到:追光投射在艺人卧地斜倚的身姿上,他将自己的灵魂再次沉浸在那宛如心声的秧歌古调中。乐声渐远,如泣如诉,作品赏析: 1、编导塑造一个把舞蹈视为生命乃至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不肯罢休的民间艺术家的形象,讲述了他独有的人生体验,以及艺术与艺术家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死情结。 2、编创手法的创新:题材新颖形式上的突破处理手法的独特表现角度的特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