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9555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7.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7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7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7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7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围蔽空间里的声学现象 1、室内声场的组成 1)直达声:从声源直接辐射到接受点的声音。 2)反射声:从不同介质反射回来的声,或是除 直射声外的所有声。 3)混响声: 声源停止后不形成回声的反射 声。,第5章 室内声音环境,2、围护结构的声学特征量 1) 吸声系数 =1-r 频率的函数,表征各部 分对各频率的吸声性能 2) 吸声量 Ai Ai=isi i 指定部分对某频率的吸声系数 si 指定部分的面积,3)平均吸声系数 4)房间常数R R=s/(1-) 或 R=A/(1-) 是声学中所定义的特殊的量,当较小时, 可定义为RA,3、室内声音的增长过程及稳态过程的建立 声源发声 声能增长 声

2、音能量达到稳态 (需1-2秒后),特点:声能增长的快慢与稳态声能密度环境和房 间容积和室内吸声量的大小有关 1) 体积大,室内声能增长慢,到达平衡所 需时间长 2) 吸声量大,到达稳定状态所需时间短。 其稳定时,声能密度小,二、室内混响 直达声一次反射声二次反射声多次 反射声整个过程连续且逐渐衰减混响过程 三、回声 条件:1、直达声后50毫秒之后到达的反射声 2、有足够的强度,人耳能区别出是两个声 音。,直达声,反射声,声源,第2节 室内声音的衰减与混响时间 1 、特点 声源停止后,室内声场逐渐被房间内表面所吸收而消 失的过程。此过程与听音的质量关系极大 。 停止发声直达声一次反射声二次反射声

3、 多次反射声整个过程连续且逐渐衰减 是一个逐渐衰减的混响过程.,衰减的快慢与室内的总吸声量以及房间容积有关。 室内吸声量越大衰减越快,混响过程越短。 房间容积越大衰减越慢,混响过程越长。 问题:在房间内布置吸声材料能降低声能密度,它是降低反射声能密度还是直达声能密度?,2、混响时间 1)定义 声场达到稳态后声源停止发声,室内稳态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到其百万分之一所需时间,(或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 2)公式 a 赛宾公式 T60 = 0.163V/A V 房间体积 A 室内总吸声,讨论: T60短或长表达了房间声能衰减快与慢的重要特 征,是关系室内音质的第一重要指标。 2、T60V,

4、T601/A 改变V或A可以控制室内声能衰减的快慢,表征了实用的控制手段合理的体积与装修。 3、=1,全吸声,无任何反射,此时T600,但A=S,由公式T600,表明公式在较大时,不成立,有局限性 4、实际上当 0.2时,才与实际相符。,b 伊林公式 在假定室内声场是充分均匀的情况下,每反射一次被壁面按均匀吸收一次的条件下,用统计声学的办法,推出 考虑空气吸收 4m: 空气的吸声系数,讨论: 1、1,-ln(1-) T600 即全吸声 时,T60=0 当较小时,-ln(1-) 公式简化成赛宾公式,因此赛宾公式成为伊林公 式当较小时的特例。 2、T60的意义:T60直接关系到厅堂的听闻效果,是评

5、 价厅堂音质的第一指标。 其影响与分析、设计在音质设计中讲解,3、T60设计值的评价 1) 误差值: 在计算无误,实际材料吸声系数与计算 值基本相符;严格施工的情况下,可能误差10%。 2) 误差原因 A 公式误差 a 厅堂的实际状况与公式推导条件间的区别。公式 认为,任何时刻室内声场绝对均匀 b 声源具有指向性 B 建筑材料的实际值及频率特性与计算值的误差 C 施工质量,3)、减小误差的保证措施 a 建筑材料的值实际测定,按测定值计算 b 施工中进行RT测定,按进度调整,保证最后的 RT及频响 c 模型试验,对设计加以验证 d 计算机模拟。,5、室内声压级的计算 Lp = Lw + 10lg

6、 (Q/4 r2 + 4/R) Q声源的指向性因素,它与声源的方向性 和位置有关 Q=1: 无方向性声源放在房间中心时, Q=2:声源位于某一墙面的中心 时, Q = 4:声源在两个界面交线的中心时, Q = 8:声源在三个界面的交角处。 R房间常数,与房间的吸声特性有关, R = S / (1- ),Q/4 r2 直达声对声压级的贡献 4/R 混响声对声压级的贡献 当Q/4 r2 = 4/R 时 ,直达声能和混响声能相等时 rc =0.14 (Q/R) 1/2 混响半径或称临界半径 当r rc 时 做吸声处理效果好;因为吸声处理只能降低混响声能。,1、波的迭加原理 特点: 1、相交后,仍保持

7、 各自原有的特性 2、 在相交处的质点 同时参加各个波 的振动,质点的 振动是各波振动 的合振动,,第3节 波的干涉、驻波、房间共振,2、波的干涉 干涉条件: 1、具有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的两个波源 在不同位置所发出 2、相遇叠加 干涉结果: 1、在波重叠的区域内某些点的振动被加强, 2、在另一些位置,振动被减弱。,3、驻波 驻波形成条件: A、两个频率相同、相位相同的声源发出两 列波 B、 在同一直线上不同位置发出并相向传 播,迭加后产生驻波。 特点: (1)、波腹、波节在空间点的位置固定不变。 (2)、相邻波腹和波节之间相距入/4, 相邻波腹或波节之间相距入/2。,x,x,x,y,t1,t2

8、,t3,特例:今有传播方向相反的 相干波。 y1=Asin(t-kx ) y2=Asin( t + kx) 两波相遇后 y=y1+y2 =Asin(t-kx )+Asin( t + kx ) =2Acos(kx) sin (t) =(2A sin (t) cos(kx) = A* cos(kx),当 kx =n 时,y=A*,x=n /2 声压达到最大值,对应的点成为波腹 当kx=(2n+1)/2,x=(2n+1)/4 声压达到最小值,最小值对应的点称为波节。 特点: (1)、波腹、波节在空间点的 位置固定不变。 (2)、相邻波腹和波节之间相距入/4, 相邻波腹或波节之间相距入/2。,()、波

9、形只有大小变化,没有传播现象 ()、频率相同,振幅不同的波,在一直 线上相向传播也能形成驻波 ()、在两平行的反射墙面之间(相距为L)形成 驻波的条件: L=n /2 =n c/ 2f 因反射墙面上一定是声压极大值。 (反射与入射同相) ()、若声波满足如下条件则形成驻波 f = n,、房间的共振和共振频率 房间共振房间的声波干涉而产生驻波的现 象。 ()、轴向共振 f = n ()、斜向共振,3类驻波: 轴向波 1个n0。 切向波 2个 n0。 斜向波 3个 n0。 nx,ny,nz为不同时为0的正整数。它们的每一个组合对应一个驻波频率。,()共振频率的简并共振频率的重叠 现象。 简并将使那

10、些与共振频率相当的声音大大加强,导致室内原有的声音失真,并使声场不均匀,应尽量避免。,20 30 40 50 60 70 Hz,7x7x7,20 30 40 50 60 70 Hz,6x7x8,20 30 40 50 60 70 Hz,6x6x9,简并将使那些与共振频率相当的声音大大加强,导致室内原有的声音失真,产生所谓的声染色现象,并使声场不均匀,应尽量避免。,避免方法:、使房间三方尺寸不成简单整数比。 、表面作成不规则形状,作扩散处 理,墙面不平行。 、吸声材料不规则布置。 、如,共振现象不明显 作业:论述房间共振对音质的影响,说明避免房 间声音失真 (声染色现象)的方法。,注意:在会议室

11、、家庭影院的设计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声染色现象。,练习题 1、下面四个房间,哪个房间的音质最好(长x宽x高) (单位均为m): A 6 x 5 x 36 B 6 x 36 x 36 C 5 x 5 x 36 D 36 x 36 x 36 2、声压级相同的几个声音,哪个声音人耳的主观听闻 的响度最小? A 100Hz B 500Hz C 1000Hz D 2000Hz 3、下面哪种声音绕射现象最严重? A 100Hz B 500Hz C 1000Hz D 2000Hz,4、声压级为0dB的两个声音,叠加以后的声压级 为: A 没有声音 B 0dB C 3dB D 6dB 5、有一种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声

12、压级为60dB,如果 将两只扬声器放在一起同时发声,这时的声压级 为: A 60dB B 63dB C 66dB D 120dB 、人耳对下列哪种声音不敏感 A 125Hz B 1500Hz C 1000Hz D 2000Hz 7、 形成回声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由这些条件你可 以想到哪些避免回声的设计方法?,八、如果设计一个厅堂,想使该厅堂的混响时间 控制的比较短,可以采取哪些设计措施? 九、如果一机器在房间发出很大噪音,其工作人 员就在机器旁工作,那么在房间的周墙和屋 顶布置吸声材料,对于减小机器噪音对工作 人员的危害作用大吗?为什么? 十、要增大声源的指向性?可采取什么有效措 施?,第4节

13、厅 堂 音 质 设 计,一、教学目的 掌握音质评价标准,掌握厅堂音质体型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混响时间设计方法。了解不同类型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特点。 二、学时安排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学生预习讲授1, 课堂讲授、讨论3, 演示实验1。,三、教学方法 1、先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 2、课堂提问、讨论和老师讲授。 3、基础题作业 4、混响时间测试演示实验 四、知识要点 1、厅堂音质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和指标 2、音质设计的主要内容,3、厅堂音质的体形设计 (1)、容积的确定 (2)、争取和控制前次反射声 (3)、避免音质缺陷 4、混响时间设计 (1)、最佳混响时间的确定 (2)、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的确

14、定 5、音乐厅、会议厅、体育馆等音质设计特 点,音质评价标准及音质设计内容 一、主观评价标准 1、合适的响度: 听闻最基本的要求,有足够 的响度,听众才能接受、识别信息,才能有 听的好与坏的问题。 要求:语言类6070方,音乐类 80方左右。 2、低的噪声干扰:厅堂虽有足够的响度,但有 较高的噪声将使声信息识别困难。,3、无声学缺陷: 出现声学缺陷的声学建筑是失败的设 计,完全无法使用。 1)回声: 大小和时差都大到足以和直达声区别 开的反射声或由其它原因返回的声。 2)颤动回声: 一连串快速、连续可察觉的回声。回 声迫使听者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信息 仍很难识别,使人疲劳,感到厌烦, 甚至无法忍

15、受,故回声使厅堂中最严 重的缺陷。,3)声聚焦: 部分区域响度过大,另一部分区域响度过 低,听闻吃力或根本听不清的现象。 4)声染色: 由房间共振所赋予的一种特征型音色。 4、高的清晰度 它可保证语言与音乐信息接受准确,分辨 其细节可识别,能全面的接受声信号。 1)评价 语言清晰度 音节清晰度,5、好的音色 这主要是对音乐的要求 ) 丰满度 指声音饱满、圆润,温暖、浑厚 有弹性,有 余音悠扬之感,反之干涩单薄。 2) 亲切感(力度) 声音透亮,坚实有力,反之声音较散,发飘、无 力。取决于早期反射声的延迟时间,即20ms左右 的早期反射声的有无及多少,3)扩散感(环绕感) 一种被音乐所包围的感觉

16、,沉浸在音乐中, 空间感好、方位感好,有临场感,反之场所 印象差。取决于房间的大小,扩散设计的使 用。 4)清晰度 对音色细微变化的感觉,对乐音层次的感 觉。,二、客观技术指标 1、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 A 混响时间的长短 B 频率特性是否平直 是衡量厅堂音质的最基本、重要的参数, 也是设计阶段准确控制的指标。 作用:直接对清晰度、丰满度、明亮度的等影响, 混响时间适当,可保证各声部间平衡。 评价:1254KHz6个倍频带。以500Hz为代表,大量 的经主观评价认定为音质良好的观众厅,进 行RT测定所得到的统计平均值作为标准。,2、声脉冲响应分析(反射声的时间分布) 早期反射声:在房间内,可与直

17、达声共同产 生所需音质效果的各反射声; (50ms内所到达的反射声。) 1)对响度的影响 50ms以内的反射声起到加强直达声的作用, 其数量越多,响度增大越明显 2)对清晰度的影响 声学比越高越清晰。,3)对丰满度的影响 缺乏早期反射声,使直达声与混响声脱节,感 觉声断续,飘浮, 声音干涩。 使低频RT较中频RT长,保证30ms内早期反射声 的数量,可增加声音的丰满度和温暖感。 4)对亲切感的影响 20ms左右的早期反射声的多少决定了亲切感。,3、方向性扩散(反射声的空间分布) 厅堂中指定位置各方向反射声的强度与数 量表达: 刺猬图 4、语言传输指数RASTI 用模拟人语言的调制信号,测试房间

18、中信 号 经传输后,其包络的变化来表达房间 对音质的改变。 5、 背景噪声 A声级或是NR数,讨论:为什么混响时间相同的大厅音质可能不同?,三、音质设计内容 音质设计必须是声学工程师、建筑师、业主密切合作、相互协调。一个音质良好的大厅一定是集体合作的结晶。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址:建筑总图设计和各房间的合理配置,目的 是防止外界噪声和附属房间对主要听音房 间的噪声干扰。 2)确定容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确定经济 合理的房间容积和每座容积。,3)通过体型设计,充分利用有效声能,使反射 声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分布,并防止声学缺 陷。 4)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混响时间及频率 特性,计算

19、大厅吸声量,选择吸声材料与结 构。 5)根据房间情况及声源声功率大小计算室内声 压级大小,并决定是否采用电声系统。 6)确定室内允许噪声标准,计算室内背景声压 级,确定采用哪些噪声控制措施。,7)在大厅主体结构完工之后,室内声学装修前, 进行声学测试,如有问题进行设计调整。 8)工程完成后进行音质测量和评价。 9)对于重要的厅堂,必要时应用计算机仿真及缩 尺模型技术配合进行音质设计。 10)对有扩声系统的厅堂,尚必须配合电声工程师 进行扩声设计。,大厅容积的确定 1、确定容积需考虑的因素 1)响度: 体积大,声源不变的情况下,声能密度D 小,则Lp较小 以电声为主(保证响度)体积不受限制 以自

20、然声为主(音乐厅) 体积受限制,2)混响时间 RT与V成正比,与A成反比。厅堂中,观众吸声量占所需总吸声量的1/22/3,故观众吸声量起很大的作用。 控制好厅堂的容积V与观众人数的比例,就在相当程度上保证或控制了RT,2、每座容积 对已判定为音质良好的厅堂大量统计分析所得到的结果。 音乐厅810m2/ 每座, 歌剧院68 m2/每座, 多用途剧场、礼堂56m2/每座, 讲演厅、大教室4m2/每座(推荐值)。,3、 确定V方法 功能选每座容积 容量观众数量 根据功能确定选每座容积 根据观众数量确定厅堂面积 由上两项确定层高。,考虑其它要求 体积,体型设计 一 体型设计原则 1、 充分利用直达声保

21、证直达声可达到每个听众 1)影响因素: a 长距离的自然衰减- 6dB/ 倍距离 b 遮挡和掠射吸收 (30m有1020dB的衰减) c 偏离辐射主轴角度增大 时,高频声明显减弱,2)措施: a 控制大厅尺寸比例 避免过长。使观众席位尽可能靠近声源, 一般剧场 长度 30m,最大33m, 音乐厅45m 设楼座; 短而宽布置:夹角1200,极限1400。 b 避免被遮挡和掠射吸收; 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 按视线要求进行设计即可。 错位排列,2 争取和控制好早期反射声(难点) A 早期反射声的形成 1)容易形成部位 天花 侧墙 2)分析方式 将时差转换声程差进行判断 50ms17m 30ms10.

22、2m 20ms6.8m,3)一般原则 按厅堂首排座位与声源的距离10m 天花高度13m 厅堂宽度26m (按声程差小于17m计算) 超过此尺度,应加以特殊处理,S,S,R1,R2,D,检验回声: R1+R2-D17m,已知平剖面图,做声线图。 根据声线图分析是否存在回声,是否分布均匀,是否存在 声聚焦和声影。,A1,SA1=SA1,B 天花形状剖面设计 1)前部天花(台口附近) 天花可向厅内绝大多数地方提供一次反射, 故其高度与倾角十分重要 原则: 一次反射均匀的分布在大部分观众席。 2)后部天花 原则:向观众席及侧墙扩散声能。 形式:如折板式、锯齿式、扩散体式,声源位置: 大幕线后23m,高

23、1.5M,C 侧墙处理平面形式 1)基本平面分类 矩形、扇形、马蹄形 演变: 钟形、六角形 2)平面形状的选择。 原则: 前次反射声的多少,声场分布均匀,特 殊形状应作处理。 a 一般以钟形、矩形平面较多 b 扇形平面,墙面与中轴夹角8100。 c 弧形墙面须做扩散或吸声处理。,一个简单几何形平面,若不做特殊处理,视线最好的中前区将会缺乏一次侧向反射声。,3)前部侧墙 a 尽可能减小耳光孔的面积减小声能消耗 b 耳光楼悬挑,高出舞台面2m以上,其侧面、底板 下部墙面按一次反射面设计。 c 设跌落式包厢或挑台 挑台栏板,底板按一次反射面设计 d 侧墙内设反射板 在透气的侧墙装修内设置(悬挂)高反

24、射的板 (混凝土板、 厚木板) e 侧墙内倾扩大一次反射面,但其倾角100。,3、 扩散设计 三种方式达到声扩散 的目的 1)将厅堂内表面处 理成不规则形状 和设扩散体。 2)体型设计中采用 不规则平、剖面 处理。 3) 吸声材料交叉布 置,扩散体尺寸,4、消除声缺陷 1)回声 a 出现部位: 舞台、乐池、观众席前部 b 产生部位: 台口前天花(过高)一次反射 楼座栏板 二次反射 后墙 二次反射 c 危害: 干扰听闻、破坏音质,d 措施:天花高度0.6的强吸声 倾角.调整向后部提供一次反射 扩散,不形成定向反射,2)颤动回声 a 出现部位: 平行墙面间 b 产生条件: (a) 声源与接收点同在

25、平行墙面间 (b) 墙面强反射 c 危害 干扰听闻,破坏音质 d 措施 (a) 相对墙面夹角50。 (b) 墙面扩散,吸声处理 问题: 混响时间长容易出现声缺陷?还是 混响时间短容易出现声缺陷?,3)声聚焦 a 出现部位:弧形墙面、壳形天花前的空间某 位置。 b 产生条件:曲率半径小,强反射 c 危害: 形成第二声源,严重干扰听闻 室内声场极不均匀 d 措施: 避免使用弧形墙面 厅堂高度2R 弧形墙面上扩散吸声处理,4)声影 a 出现部位:楼座挑台下方 b 产生条件:挑台过深 C 危害: 堂座后区反射声被遮挡,响度不够, 音质较差。 措施: 取合适的楼座挑台高度与深度比 厅内充分扩散声能 5)

26、声学缺陷出现的一般规律 a 建筑形体(平剖面)不当 b 室内特殊部位设计不当 c 短混响时间,剧场:D/H2,音乐厅:D/H1,混响设计 一 混响时间设计标准 1、 最佳混响时间 1)定义:根据大量的、经主观评价认为是音质良 好的观众厅进行RT测定,所得到的500Hz 的RT的统计值。 2)特点:不同使用功能,不同体积,最佳RT不同 3)确定方法: 功能+容积=最佳RT(500Hz) 4)实际偏差: 允许偏差 0.1sec或控制在10%,讨论:从下图中总结出何种规律?,2、频率特性曲线 1)定义: RT相应与频率的曲线 2)范围及特征 a 范围 一般要求 1254KHz 六个倍频带 高要求 8

27、08KHZ 八个倍频带 b 特性: 语言用:平直(各个频带的RT相同为好) 音乐用:低频稍高,不平度允许值,以500HzRT为标准 低频:125、250可略大到1.21.3倍 高频:2K、4K 可略小到0.9倍。 理由:大厅堂低频混响控制较困难, 各频率均衡的吸声材料较难选择, 人耳对低频声不敏感。 容许低频略大可提高丰满度 3)实际状况 厅堂RT不均匀较多,特别是一次完工的厅堂。,二、RT设计步骤 1、 计算厅堂准确的体积V、表面积S平、剖 面图 2、 确定最佳RT及频率特性功能+容积 3、 计算各频带f所需的总吸声量A总 4、 确定必须的固定吸声量Af固 5、 计算所需补充的吸声量Af 6

28、、 吸声材料的选择可布置位置、构造可行 艺术效果,使 Af=S11+ S22+ Snn 7、 整理RT设计方案,验算RT,第5节 各类厅堂的音质设计 一、音乐厅音质设计特点 (一)、音乐厅的设计原则 1、使大厅具有教长的混响时间以保证有足够 丰满度。 2、为听众和乐师提供足够强的侧向早期和晚期 反射声。 3、使听众席有均匀的声强分布和良好的声扩 散,避免出现音质缺陷。,4、演奏台应有良好的声扩散,并为乐师提 供相互听闻的条件。 5、音乐厅一般不作吸声处理。,二、会议厅 设计特点: 1、混响时间根据容积大小确定,0.51.8S。 尽量控制短混响。对较大型会议厅作强吸声 处理。 2、作强吸声处理的

29、会议厅体型设计比 较自 由。没有特别的要求。 3、如果天花或其他部位不做吸声处理,则应 按声学要求设计,做声线图使反射声音均 匀分布在观众席上,并注意避免回声。,三、教室、讲堂: 要求: 保证语言清晰度。保证室内有足够的声 级。 技术指标: 每座容积应不超过(33.5)m3。 小型教室混响时间控制在0.6秒以内, 500人的 教室不超过1.0秒。 设计要点: 适当设置反射面。 在后墙和天花上作适当的吸声处理。 使隔墙、门、窗有足够的隔声量。 走廊、门厅、楼梯间等作吸声处理。,预习和复习题 1、体育馆的体型设计特点 2、根据体型特点分析体育馆可能存在的 音质问题。 3、音质评价指标 4、音质设计步骤 5、厅堂容积确定方法 6、充分利用直达声的方法,7、争取和控制前次反射声的方法 8、音质缺陷的种类,避免音质缺陷的方法 9、如何通过厅堂平面、剖面的声线图判断 厅堂音质的好坏。 10、如何设计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 11、音乐厅和会议厅的音质设计有何不 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