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市场空间及我们的使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2135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的市场空间及我们的使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低碳经济的市场空间及我们的使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低碳经济的市场空间及我们的使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低碳经济的市场空间及我们的使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低碳经济的市场空间及我们的使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的市场空间及我们的使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的市场空间及我们的使命.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低碳经济的市场空间及我们的使命 总目录 一. 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 二.低碳化:第四次浪潮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 四.我们在低碳社会建设中的使命 一、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目录 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 低碳经济的目标与路径 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太阳与地球 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太阳活动 太阳与地球距离:平均1.496亿公里(1个天文单位) 地球获得太阳辐射的数量:比例1/22亿;在白天,每一秒 钟内,到达面向太阳的地球大气顶层表面的能量为每平方米 1370瓦特;均摊到整个地球,每秒钟到达每平方米表面的 能量只有1/4,即342瓦特/平方米.秒。 温室效

2、应的基本原理地球的辐射平衡过程 进入的太阳辐射=大气反 射+大气吸收+地表反射+ 地表吸收 342瓦特/平方米.秒 =77 +67 +30 +168 地球热量平衡:大气吸收 +地表吸收=外溢长波辐射 67+168 = 235 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地球的辐射平衡过程(续) 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E=Tg 4),地球黑体辐射 功率235 瓦特/平方米.秒相应的温度为-19oC。 地球表面温度14oC与其黑体辐射温度-19oC之差33oC, 即是温室效应,包含了地表与大气的相互辐射,功率 约324瓦特/平方米.秒。 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大气组成与温室气体 干洁大气: 氮、氧、氩占容积量的99.9%、

3、质量的99.95%;二氧化碳等其它稀有 气体含量不到0.1%; 温室效应的贡献: 33oC = 水汽21oC+二氧化碳7oC+臭氧2oC+其他 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 CO2占63%,CH4占15%,N2O占4%,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 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占18%。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碳循环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温室气体排放比例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15年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事实及原因 近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0.74 过去50年升温率几乎是过去100年的2倍 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0.17m 自1750年以

4、来,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 近50年,非常可能(90%)是人类活动造 成的 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是可以确定 气候系统的变暖是毫不含 糊的,2007年,可信度由 66%提高到90%。目前从 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温升高 、大范围雪和冰融化、以 及海平面上升的观测中得 到的证据支持了这一观点( 见左图)。 (数据来源:IPCC)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谈判历程 1988 成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通过联合国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UNFCCC; 1997 通过京都议定书(KP),确定到2012年的行动, 设立清洁发展机制(CDM); 2007 形成“巴厘路

5、线图”,开展2012年以后行动的谈判; 2009-2010 哥本哈根会议和墨西哥会议,完成巴厘路线图。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目标问题(谈判中) 努力将地球平均温升在2050年控制在2.0以内,大气温室 气体应该稳定的浓度水平为450ppm(工业化前约280ppm ,2005年约379ppm); 发达国家以1990年为基准年,到2020年减排25%40% ; 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自愿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责任 责任(续)二氧化碳排放量 责任(续) 历史的观点: 1750-2005年,全球累计排放二氧化碳约有11,000亿吨,其 中发达国家排放占了80%; 人均的观点: 中国当前的年人均

6、排放4.9吨,美国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 19吨; 人均历史累计的观点: 对保持发展中国家排放空间有利;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义务 发达国家率先减排; 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方面支持发展中国家应 对气候变化; 发展中国家根据国情采取自愿行动; 各国提交排放清单和信息通报。 低碳经济目标与路径目标 自主的、渐进的、相对的减排行动: 2005-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40%4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 协同解决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各种资源环境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 低碳经济目标与路径路径 麦肯锡公司减排成本研究成果(2007): 改善建筑隔热 -150-120 欧元/吨C

7、O2当量 提高机动车燃油效率 -90 减少待机能耗 -10 核能 10 风电 20 造林 30 生物柴油 40 碳捕获与封存 40 低碳经济目录 低碳相关概念 低碳概念的相关要求/分类 低碳相关概念 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 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相关概念(续) 低碳技术 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 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 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 有效

8、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低碳产业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 低碳概念的相关要求/分类 低碳经济 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 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 文明。 低碳技术 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 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 无碳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技术。在过去10年里,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38,超 过IT产业。全球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 28.8。 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 低碳产业 低能耗低污染 二、低碳

9、化:第四次浪潮 低碳化 继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将迎来第四次浪潮,即 低碳化浪潮。全球低碳化掀起的第四次浪潮正在加速来临。 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 依赖,导致CO2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 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 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 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化国务院号召 2009年,中国国务院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开幕前 夕召开常务会议,宣布了未来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到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 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将制定相应

10、的统 计、监测、考核办法。 低碳化国务院号召(续) 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 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并“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 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了实现国家低碳化目标,必 须从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出发,努力构建低碳化发展 新体系,着重在七个方面实现“低碳化”。 低碳化组合图 低 碳 化 组 合 交通低碳化 能源低碳化 建筑低碳化 农业低碳化 工业低碳化 服务低碳化 消费低碳化 能源低碳化 能源低碳化就是要发展对环境、气候影响较小的低碳替代 能源。低碳能源主要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分类种类能源类型特点 清洁能源 核电新型能源具有高效、无污染等特点 天然气低碳能源 燃烧

11、后无废渣、废水产生, 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 净等优势 可再生能源 风能 永续利用的 能源资源 对环境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 放远低于化石能源,甚至可 以实现零碳排放 水能 太阳能 生物能 能源低碳化电能使用现状 199019952000200520062007 年末发电设 备容量/GW 137.89217.22319.32517.48623.7718.22 其中:水电 36.0552.1879.35117.39130.29148.23 火电 101.84162.94237.54391.37483.82556.07 核电 2.12.16.846.858.85 发电量/TWh 621.321006

12、.951386.52474.72865.73281.6 其中:水电 126.35186.77243.1401435.8485.3 火电 494.97807.341107.920182369.62723.3 核电 12.8316.752.354.862.9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能源低碳化电能使用现状(续) 根据上表可知: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电能年消耗量也随之增加 。 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依赖性不断地加 强,如:水电、核电、天然气发电等。 能源低碳化电能使用现状(续) 数据来源:再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能源低碳化电能使用现状(续) 在200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

13、就已经达到1.66亿 吨标准煤(包括大水电),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左 右,相当于减排3.8亿吨二氧化碳。 总装机容量风电场数量 小型风力 发电机数量 (偏远地区) 总容量 (偏远地区) 并网 风电场 126万千瓦60多个约25万台5万千瓦 能源低碳化电能使用现状(续) 中国可再生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 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应该集中力量,大 力发展水能、核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 等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低碳化 交通低碳化 当今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比30年前翻了一倍,其 排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占到全社会排放总量的 30%。面对不断恶化的气候和环境,交通运输领域 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14、,实施交通低碳化是必然趋势。 中国在实行交通低碳化中,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气 轨道交通现已成为发展交通的新亮点。 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图 数据来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报告 交通低碳化两大途径 实现交通低碳化的两大途径: 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重要途径之一。混合动力汽 车、纯电动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乙醇燃料 汽车、生物柴油汽车、天然气汽车、二甲醚汽车等 类型 交通低碳化两大途径(续) 努力发展电气轨道交通是重要途径之二。电气轨道交 通是以电气为动力,以轨道为走行线路的客运交通工 具,已成为理想的低碳运输方式。城市电气轨道交通 分为城市电气铁道、地下铁道、单轨、导向轨、轻轨 、有轨电车等多种

15、形式。 交通低碳化以电动自行车为例 交通低碳化以电动自行车为例(续) 根据上表知,以一辆电动自行车替代摩托车可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475.43公斤,全国1.2亿辆电动车替代摩托车增加而形 成的减排总量为5705万吨二氧化碳,其减排效果等效于2009 年中国全部轿车的碳排放;等效于全球有5175万辆电动汽车 替代传统汽车;等效于全球有1.24亿辆普通轿车已经成为绿 色的混合动力汽车。 交通低碳化以电动自行车为例(续) 这意味着全国超过亿辆的小型电动车辆在满足人民生 活需要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对促进中国 低碳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 彰显了电动车是“低碳交通”最理想的交通

16、工具之一 。 建筑低碳化 目前世界各国建筑能耗中排放的CO2 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 15%左右。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建设大国,十分重视推 广太阳能建筑和节能建筑,积极推进建筑低碳化进程。 太阳能建筑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通过太阳能 热水器和光伏阳光屋顶等途径,为建筑物和居民提供采暖 、热水、空调、照明、通风、动力等一系列功能。 太阳能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利用太阳能实现“零能耗”,建 筑物所需的全部能源供应均来自太阳能,常规能源消耗为 零。绿色设计理念对太阳能建筑来说尤为重要,将太阳能 外露部件与建筑立面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太阳能与建筑材 料一体化。 建筑节能是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

17、中,引入低 碳理念。 建筑低碳化 农业低碳化 一、土壤圈是碳素的重要贮存库和转化器 土壤有机质含有机碳量占整个生物圈总碳 量的3/4 大量施用化肥,加速了农田土壤中有机碳 的矿化,进而排放大量CO2和CH4等温室气 体 农业低碳化原因(续) 水稻土每年排放的CH4占全球CH4排放总量的1015 目前因土地利用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1.6PgC/a,约占人类活 动总排放量的20% 二、农业生产活动引起各类生态系统显著变化 毁林开荒、放牧、毁草开垦、草场退化、农田侵蚀性退化、 土地沙化等森林和草场破坏所引起的大气CO2浓度变化 农业低碳化原因(续) 三、土壤呼吸使大量有机碳以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据

18、估计,全球每年由土壤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约 为(0.84.6)1015g 土壤呼吸的微量变化将导致大气中CO2浓度的显 著变化。 IPCC数据二氧化碳 IPCC数据二氧化碳(续) 自1750年以来的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大气二氧化 碳浓度已明显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 记录得到的工业化前几千年中的浓度值(见上图)。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由于化石燃料 的使用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由IPCC提供) IPCC数据甲烷 自1750年以来的人类活动影 响,全球大气甲烷浓度已明 显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 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工业 化前几千年中的浓度值(见右 图)。全球大气甲烷浓度的增 加,主要

19、由于农业耕种导致 数据来源:IPCC IPCC数据氧化亚氮 IPCC数据氧化亚氮(续) 自1750年以来的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氧化亚氮浓度 已明显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 到的工业化前几千年中的浓度值(见上图)。氧化亚 氮浓度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于农业。 (数据由IPCC提供)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图 数据来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报告 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 是农业农业 低碳化最简简 易、最有 效的途径。 吸碳排污污、改善生 态态 每亩亩茂密的森林,每 天可吸收CO2 67公斤 ,放出O2 49公斤,可 供65人一天的需要。 植树造林节水农业有机农业 水资资源时时空调节调节 、 充分利用

20、自然降水 、高效利用灌溉溉水 提高植物自身水分 利用效率等诸诸多方面 ,有效提高水资资源利 用率和生产产效益 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农 药使用量、减轻农业 发展中的碳含量 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 量 成为新型农业的发展 方向。 工业低碳化温室气体排放图 数据来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报告 工业低碳化 工业低碳化是建立低碳化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业低碳化主要是重 视绿色制造,发展节能工业,鼓励循环经济。 工业低碳化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 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 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

21、,对 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 工业低碳化节能工业 节能工业包括工业结构节能、工业技术节能和工业 管理节能三个方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工业 结构朝着节能降碳的方向发展。着力加强管理,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主攻技术节能, 研发节能材料,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快速有效地 实现工业节能减排目标。 工业低碳化循环经济 工业低碳化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一要在生产过程 中,物质和能量在各个生产企业和环节之间进行循 环、多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做到污染“零排放 ”。二要进行“废料”的再利用。三要使产品与服 务非物质化。 服务低碳化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走低碳化道路,着力发展绿色服务、低碳物

22、流 和智能信息化: 内 容 绿色服务 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的。 无污、无害、无毒的、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 低碳物流 实现物流业与低碳经济的互动支持。 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施行标准化等实现节能减排。 智能信息化 服务智能信息化,可以降低服务过程中对有形资源的依 赖。 将部分有形服务产品,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转变为软件 等形式。 消费低碳化 低碳化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 新型的生活消费方式,实行消费的低碳化。消费低 碳化要从绿色消费、绿色包装、回收再利用三个方 面进行消费引导: 绿绿色消费费也称可持续续消费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 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

23、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 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绿色消费例子1 家电类交通工具 灯泡类(普通灯泡60w)一小时产生CO2: 0.0414 kg CO2 汽车一公里产生:0.22kg CO2 日光灯(20w)一小时产生:0.01725 kg CO2 节能灯一小时产生:0.01173 kg CO2 搭乘公交车一公里产生:0.08kg CO2 电扇一小时产生:0.04554 kg CO2 空调一小时产生:0.621 kg CO2 用一公升汽油产生:2.24kg CO2 在夏天,空调每调高1就会减少产生 0.1863kg CO2 。 电暖器一小时产生:0.414kg CO2 用一公升柴油产生:2.7kg

24、CO2 除湿机一小时产生:0.19665kg CO2 抽风机一小时产生:0.0207kg CO2 绿色消费例子1(续) 每天上下班将原本开车改成搭乘公交车的话,以8公里路程计 算,其减碳计算方法是:开车1公里 0.22kg 公交车1公里 0.08kg=0.14kg,再乘以8公里1.12kg,一年以200天计算的 话,就是省碳224kg。 换一个节能灯泡可以省下80%的电费:如一百瓦的电灯泡,一 年到头都开的话,耗电876度电,而省电灯泡只耗电201.5度电 。 只要夏天少开一小时冷气,就可以省下这么多!少开空调一 小时 0.621kg1 小时120 天(4 个月)=74.52kg。 数据来源:

2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消费低碳化(续) 绿色包装是能够循环再生再利用或者能够在自然环 境中降解的适度的包装。绿色包装要求包装材料和 包装产品在整个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 不产生危害;易于回收和再循环;包装废弃物的处 理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消费低碳化(续) 消费环节必须注重回收利用。在消费过程中应 当选用可回收、可再利用、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包括可降解塑料、再生纸以及采用循环使用 零部件的机器等。 消费低碳化家庭电器 低碳化碳排放列表1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低碳化碳排放列表2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低碳化碳排放列表3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低碳化

26、碳排放列表4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三、低碳经济发展重点 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优化产业机构,发展 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 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 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低碳城 市和基础设施 建立低碳的生活 方式和消费模式 低碳经济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 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 径。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重化 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 现代服务业。 (续) 作为后发国家,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加快现 代服务业的发展。包括金融、保险、物流、旅 游、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在

27、内 的现代服务业。 (续)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中国制造”,更 应关注“中国创造”,要向“施振荣”利润曲线 的两端延伸. 在重视传统工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产业 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减轻中国GDP中的碳强度。 (二)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l 传统农业是低碳经济,而现代农 业则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 的“石油农业”。如何用生态农 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取而代之? (续) 一是要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利用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防治病虫害,减少农 药、特别是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 (续) 二是充分利用农副业剩余物。 中国每年

28、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亿吨,其中的一半可作为 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树木枝桠和林业废弃 物可获得量约9亿吨,若1/3作为能源使用,可折合2亿 吨标准煤。 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三)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 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建设大国,中国在建筑设 计上应引入低碳理念, 例如:推广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 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 统等等。 (续) 中国还是当今世界第一交通增长国,低碳交通应 是发展方向。 现实却是,中国交通运输费用占GDP的比重高于发达国 家。日本GDP处于1.4万亿美元水平时,全部货运仅为同 期水平中国的38%,货运周转量不到中国

29、的9%。 (四)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还需要在鼓 励绿色出行、节约粮食等方面作出努力。 应当通过鼓励发展快餐业,提倡分餐制,推进以 中央厨房为主的集中生产、统一配送,建立健全 餐饮服务标准等行规行约,丰富菜品设计规格。 (续) 绿色出行是指在人们外出时,尽可能选择高效利 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 出行方式,比如骑自行车。 (续) 应将低碳经济的理念融入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中。 完善各个行业和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能源效率标准,建立各 行业、企业碳排放标准。 在行业、企业之间逐步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用经 济手段推进行业节能减排。 四、我

30、们在低碳社会建设中的使命 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应该从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减碳行为做起 ,比如: 少浪费1斤粮食,可节能约0.18公斤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公斤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斤,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 1天少抽1支烟,没人每年可节能约0.14公斤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0.37公斤。全国以3.5亿烟民计算,每年可节能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 化碳13万吨。 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的26基础上调高1 ,每年可节能约22度,相应减 排二氧化碳21公斤。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每年可节电约 3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 每月

31、少开1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公斤。全国 1248万辆私人轿车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 122万吨。 少用1个塑料袋可节能约0.04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1克,如果全 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 化碳3.1万吨。 碳排放列表4 1.让旧衣服循环起来, 新衣服永远少一件 2.每月手洗一次衣服 3.尽量让衣服自然干 4.少开车,多坐公交车 5.离开时记得熄灯等等 1.空调调高1 2.合理取暖 3.勿忘拔插头 4.使用省电灯泡 5.多爬楼梯,省电又 健身 6.养成良好的作息习 惯 1.自己种植蔬果,健康 安全又环保 2.健康饮食,多吃蔬果 少吃肉 3.少抽烟 4.支持回收再制产品 5.简单包装,实用又环 保 提高生活 绿色知识 培养绿色 生活意识 建立健康 生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