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历史与现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22750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47-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历史与现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647-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历史与现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647-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历史与现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647-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历史与现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647-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历史与现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47-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历史与现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7-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历史与现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 收藏历史与现状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y Literature Collection of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赵志刚/Zhao Zhigang 中国国家图书馆 /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香港/Hong Kong 2008.11.05 ,HKLA 50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 香港图书馆协会50周年纪念学术会议,OUTLINE,引言 灰色文献(Grey Literature) 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收藏的历史 对灰色文献收藏

2、历史变迁的回顾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思考 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收藏的现状 几类灰色文献“专藏”的概况 “中文资料组”的成立与发展现状 结语,1.灰色文献(Grey Literature),图书情报界对灰色文献的界定 白色文献/灰色文献/黑色文献 通常将那些难以通过常规购书渠道或一般检索方法获取的、有使用价值的各种中文信息载体均纳入灰色文献的范畴 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范围 学位论文 会议文集 研究报告 地方文史资料 民间文集 ,2. 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收藏的历史,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回顾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思考,2.1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回顾,“零散性入藏 全面

3、入藏 重点入藏 专藏”,早期的“零散性入藏”(1949年以前) 1919年1月21日教育部指令第132号照准京师图书馆征集图书简章(教育公报1919.3) 1921年6月24日教育部训令第172号令京师图书馆接受留外毕业生呈送毕业论文,2.1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回顾,早期的“零散性藏”(1949-1980年代以前) 1956年4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在报纸上公开征求科学研究资料,并与高教部联系征求学位论文 1964年7月24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在全国科协学会办公室协助下,致全国学会系统征集全国性学术会议有关资料,“全面入藏”(1980年代-1990年代初) 1985

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国内资料组”,开始大规模全面搜集中文灰色文献 1987年10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开辟了专门的灰色文献阅览室来正式接待读者,1987年12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又联合中国科委正式发文,向全国软科学机构征集研究报告、调研分析、对策建议和决策方案等软科学灰色文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1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回顾,到1980年代末期,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的收藏已具有较大规模,数量总计已近10万种: 学位论文 会议文献 地方文献 人大简报复印资料 软科学资料 标准资料 全国水文气象资料 其他,2.1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回顾,“重点入藏” (1990年代初-1990年

5、代中末期) 资料增长 人力、投入等的增长 “全面入藏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重点入藏,分散管理” “专藏” (1990年代末期-至今) 撤并“国内资料组” 相继成立“专藏”机构 “学位论文文库” “地方志及家谱文献中心” “国情资料室”,2.1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回顾,为什么自入藏之始就产生“全面入藏”与“选择性入藏”的分歧? 为什么会从“全面入藏”过渡到“重点入藏”,进而过渡到“专藏”? 为什么只有某几类文献“专藏”才能生存?,2.2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思考,为什么自入藏之始就产生“全面入藏”与“选择性入藏”的分歧? 入藏方针 考虑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研究需要 考虑图书情报界的现有布

6、局 考虑经费的支付能力 国家图书馆的实际 “国家总书库”的职能分工 实际研究需要 经费、人力等的制约,2.2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思考,为什么会从“全面入藏”过渡到“重点入藏”,进而过渡到“专藏”? 全面入藏 前期:短时间内迅速建成馆藏规模 中期:资料迅速增长超过了有限人力的处理能力,造成积压 后期:积压过多,积重难返,如社科会议文献(95%) 重点入藏 是针对上述全面入藏“中期”产生的问题所作的调整,但无法根本解决资料数量快速增长与人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专藏 是对重点入藏所产生积压问题的进一步调整,以集中精力,用有限的人力做好某一类文献的系统入藏与深度开发与利用,2.2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

7、变迁的思考,为什么只有某几类文献“专藏”才能生存? “专藏”模式的特点 抛弃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横向发展模式 专一、系统入藏,纵向深层开发与利用 读者需求的拉动 制度的支持,2.2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思考,2.2 对灰色文献收藏历史变迁的思考,学位论文文库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全国 唯一负责全面收藏和整理中国学位论文的专门机构 。,3. 中国国家图书馆灰色文献收藏的现状,几类灰色文献“专藏”的概况 学位论文文库 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 国情资料室 “中文资料组”的成立于发展现状,3.1 灰色文献“专藏”,学位论文文库 博士论文近12万种,采全率达98% 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6万余种

8、台湾博士学位论文和部分海外华人华侨学位论文千余种 学位论文全文影像数据的建设,目前已经可以提供10万余种博士论文的网上浏览,3.1 灰色文献“专藏”,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 地方文献馆藏总计达5.2万种,24万册 旧方志收藏居全国首位 家谱收藏数量仅次于上海图书馆 文史资料居全国前列 已建成地方志人名索引数据库和文史资料篇名索引数据库,目前这两个数据库正以每年各2万条数据在建设补充当中 浩大的数字方志工程,将馆藏旧方志分批数字化,已于2008年初步完成 国情资料室 2008年初进行的机构调整中被撤并,目前其正面临着与地方文献的整合,3.2 “中文资料组”的成立与发展现状,背景 其他类型灰色文献的缺

9、藏(文献价值VS读者需求) 未正式出版不等于没有价值 经费和审查等因素 国家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定位 与国家图书馆的职能相结合,有明确的目标服务群体以保存文献为目的,主要提供研究性服务 与国家图书馆的地位相匹配,入藏要有特色和不可替代性不搞重复建设 要具有提供深层次、专题性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所收集灰色文献必须有价值、成体系,且来源广泛、内容丰富,3.2 “中文资料组”的成立于发展现状,收藏重点 学术会议论文集(偏重于社科类会议) 社会调查报告(偏重于研究性机构及NGO) 口述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民间诗文集 其他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文献 发展现状 征集/赠送/购买/交换 种类与数量(200余种400余册/月) 遇到的问题(信息/制度支持/知识产权保护),3.2 “中文资料组”的成立于发展现状,4. 结语:使命与愿景,馆藏质量 中文求全:如何入藏白色文献之外的文献 专藏与特藏的传统和优势 227.6万册,占馆藏总量的8.65% 发展趋向:专藏 为几类专藏奠定基础 会议文献专藏 民间文集专藏 非政府组织(NGO)文献专藏 其他,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谢谢! 赵志刚/Zhao Zhigang 中国国家图书馆 /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