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夯基提能作业201707.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302277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夯基提能作业20170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夯基提能作业20170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夯基提能作业20170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夯基提能作业20170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夯基提能作业201707.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A组基础题组1.下列有关氮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B.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C.食品袋中充氮气来防腐D.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硝酸2.(2016山东聊城模拟)下列反应中,氨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的是()A.2NH3+3CuO 3Cu+N2+3H2OB.4NH3+5O2 4NO+6H2OC.8NH3+3Cl2 N2+6NH4ClD.NH3H2O NH4+OH-3.下列装置用于进行指定实验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4.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里充满NO、NO2的

2、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 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水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折合成标准状况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总反应可能为NO+NO2+O2+H2O 2HNO3B.总反应可能为4NO+8NO2+5O2+6H2O 12HNO3C.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接近0.03 molL-1D.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45 molL-15.(2016福建福州八中质检)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说明浓硝酸不稳定B.不用浓硝酸与铜屑反应来制取硝酸铜,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C.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

3、Fe2+D.锌与稀硝酸反应得不到氢气,说明稀硝酸能使锌钝化6.(2016湖南湘潭模拟)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7.38.4 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硝酸可能是() A.1.0 molB.1.6 molC.2.2 molD.2.4 mol 8.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用干燥的pH试纸鉴别SO2

4、和Cl2两种气体B.盐酸滴定氨水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C.实验室用图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的NO2D.实验室用图装置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NH39.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若铜片为51.2 g,则生成0.2 mol NaNO3B.常温下,Cu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可能发生上述反应C.标准状况下收集的氮氧化物为20.16 LD.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NO3)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10.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装置、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回答

5、下列问题:(1)若用装置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填装置序号),该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2)若用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收集装置应选择(填装置序号)。B组提升题组11.(2016河北邯郸模拟)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 3Fe2+

6、,BC段产生氢气B.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4 mol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取20 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 L后溶液的pH=112.(2016安徽合肥模拟)将9 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100 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NO,剩余4.8 g金属;继续加入100 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0.075 mol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C.第一次剩余4.8 g金属为铜和铁D.再加入上述100 mL

7、稀硝酸,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NO13.(2016安徽滁州模拟)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列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4HNO3 4NO2+O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伸入三颈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瓶中气体的颜色为,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写化学式)。其中的Ba(OH)2溶液(填“能”或“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理由是。(3)装置B的作用是 。(4)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

8、体,部分同学认为是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O2。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填序号)。A.敞口观察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B.将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试纸是否变红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如果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14. (2016四川成都模拟)硝酸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将产生的NO2在密闭容器中用水多次反复循环吸收制备硝酸。(1)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HNO3,生成的气体经多次氧化、用水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假定上述过程无其他损失)。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为了证明NO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HN

9、O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有关夹持装置已略去)。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为观察到NO气体生成,打开K1,关闭K2,应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至后,迅速关闭K1,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是。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蘸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答案全解全析A组基础题组1.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A正确;氮气可用于合成氨,氨可作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B正确;食品袋中充氮气可防止食品缓慢氧化而变质,C正确;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很难进行,不能用氮气与氧气反应制NO,D错误。2.CA、B项,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氨表现还原性;C项,氨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碱性;D项

10、,氨只表现碱性。3.D装置甲中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A错误;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B错误;装置丙中只有气体的流入口,没有气体的流出口,C错误;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被水吸收时容易产生倒吸的现象,装置丁可以防止倒吸,D正确。4.BV(NO2+NO)V(O2)=125,因烧瓶中的气体最终均生成了HNO3,故所得溶液的体积与溶解的NO2、NO体积相等,故c(HNO3)=V(NO2+NO)22.4 Lmol-1V(NO2+NO)=0.045 molL-1。5.A1 mol铜反应需要消耗4 mol HNO3,同时生成二氧化氮,污染环境,通常利用硝酸与氧化铜反应制取硝酸铜,与浓硝酸挥发性无关,故B项错误;

11、铁与硝酸反应首先生成硝酸铁,溶液呈浅绿色是过量的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致,故C项错误;硝酸为氧化性酸,与锌反应不能生成氢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等,与钝化无关,故D项错误。6.CNaHCO3不是化肥,A错;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错;题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中NaCl不能水解,D错。7.C由关系式Cu+2HNO3(酸)Cu(NO3)2,HNO3(氧化剂)NO2(或NO),可知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38.4 g64 gmol-12+22.4 L22.4 Lmol-1=1.2 mol+1 mol=2.2 mol。8.B检验气体性质时试纸需润湿,A项错;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气体,C项错;

12、若U形管中盛装大量液态干燥剂,将导致气体无法通过,D项错。9.A分析整个反应过程可知仅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即CuCu2+,HNO3NaNO2,51.2 g Cu为0.8 mol,共失电子0.8 mol2=1.6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HNO3NaNO2得1.6 mol电子,故产物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0.8 mol,由Na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产物NaNO3为0.2 mol,A正确;常温下,Cu能与浓硝酸反应,B错误;部分NO2会转化为N2O4,而N2O4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C错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u(NO3)2是氧化产物,D错误。10.答案(1)2NH4Cl+Ca(OH)2 2

13、NH3+CaCl2+2H2O氨气难溶于该试剂,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2)碱石灰(或CaO等合理答案)浓氨水(或浓NH4Cl溶液等合理答案)解析(1)装置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NH3时可选用NH4Cl和Ca(OH)2。若要测定NH3的体积,根据题给装置知必须用排液法,而NH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试剂必须不与NH3反应,也不易挥发,并且NH3应难溶于该试剂。(2)装置是“固液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制取NH3时,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或CaO等)反应。B组提升题组11.D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消耗0.3 mol铜,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可得生成0

14、.2 mol NO;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铁粉先跟氧化性强的硝酸反应生成NO,由图可知该反应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0.2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的NO也是0.2 mol,此时硝酸根离子已经反应完,据氮原子守恒可知原HNO3的物质的量为0.4 mol,B项正确;AB段的反应为Fe+2Fe3+ 3Fe2+,BC段产生氢气,OA段产生NO,A项正确;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C项正确;OA段和BC段共消耗H+ 1.0 mol,则原溶液中H+为2.0 mol,取20 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 L后溶液中c(H+)=0.2 mol/L,即pH=0.7,D项错误。12.A第一次加稀硝酸时有金

15、属剩余,溶解的4.2 g金属均被氧化为+2价,溶解的金属的物质的量为1.12 L22.4 Lmol-1312=0.075 mol,金属的摩尔质量为4.2 g0.075mol=56 gmol-1,是铁;第二次加稀硝酸后金属完全溶解,由题意可知Fe2+未被氧化,溶解的4.8 g金属也一定被氧化为+2价,金属的摩尔质量为4.8 g0.075mol=64 gmol-1,是铜,故A正确、C错误;c(HNO3)=(0.075+0.075)2mol+0.1mol0.2 L=2 molL-1,B错误;再加100 mL稀硝酸,反应为3Fe2+4H+NO3- 3Fe3+NO+2H2O,HNO3足量,0.075 m

16、ol Fe2+参与反应生成0.025 mol NO,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56 L,故D错误。13.答案(1)红棕色C+4HNO3(浓) 4NO2+CO2+2H2O(2)BaCO3不能Ca(OH)2溶液中Ca(OH)2浓度较低,不能形成CaCO3沉淀(3)防倒吸(4)A、C浓硝酸的分解解析(1)装置A中发生的是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生成NO2、CO2、H2O,由于NO2为红棕色气体,故三颈瓶中的气体为红棕色。(2)将NO2、CO2通入Ba(OH)2溶液中分别生成Ba(NO3)2和BaCO3,由于Ba(OH)2溶液足量,故溶液为碱性环境,BaCO3不溶解以沉淀形式析出。Ba(OH)2溶液不能用Ca(

17、OH)2溶液代替,因为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Ca(OH)2浓度太低,不能生成CaCO3沉淀。(3)装置B可以防止倒吸。(4)NO与足量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A正确;NO和O2均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B错误;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NO不能,C正确。装置A中除发生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外,还可能发生浓硝酸的分解反应。14.答案(1)4NO2+O2+2H2O 4HNO3(2)U形管右侧胶塞下沿U形管左端液面高于右端,铜丝慢慢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溶液逐渐变蓝(至少答三点)2H2O2 2H2O+O2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环境解析(1)NO2经多次氧化、用水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 4HNO3。(2)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放置的试剂可以推断,装置的作用是制备NO,装置的作用是制备O2,装置的作用是证明NO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HNO3。注入稀硝酸应至U形管右侧胶塞下沿,迅速关闭K1后,U形管左端液面高于右端,铜丝慢慢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溶液逐渐变蓝。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蘸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环境。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