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第一讲 什麽是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24869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56-第一讲 什麽是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856-第一讲 什麽是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856-第一讲 什麽是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856-第一讲 什麽是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856-第一讲 什麽是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56-第一讲 什麽是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56-第一讲 什麽是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講 什麼是社會學與社會學理論,內容,社會學是什麼? 社會學的概念 社會學的理論概述,社會學是什麼?,例子:試討論,高爾夫 豪宅購買 減重現象 買Nike產品 失業,什麼是社會學?,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包括社會行動和社會結構的研究。 社會學家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研究各種情境中的社會生活。 人们在解釋事件時多半分析其隱含的動機,但社會學家則鼓勵我們跳脫個人的心理,而著重一再重現的態度與行動的模式,以及這些模式在不同時間、文化、和社會團體中如何變動。,社會學想像 (p. 10),社會學研究人與社會脈絡的關係 美國社會學家Mills提出社會學想像的名詞。 社會學想像是指將我們生活周遭經驗與社

2、會生活世界關聯起來的意思。 我們的經驗不只是個人現象,同時也與整體社會結構與型態有密切關連。,社會學想像個人的必然也是社會的,社會學是研究生活人類被集體性組織和建構起來的科學。 社會學用科學的方法與理論去研究社會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現象。從最親密關係的家庭、人際關係、消費型態、到政治權力的安排,社會運動,勝甚至到最疏遠的國際政治經濟都可以是社會學研究對象。,社會學有兩個基本假設,個人與社會的互動 一、人的行為受到社會的影響。 二、社會與制度是人所創造,也可 被人所的改變。,社會學的概念,社會學的概念,社會行動 社會結構 文化 權力 社會體系 社會整合 社會變遷(social change),社會行

3、動(social action),社會行動是指人的有意識的行為。 Any unit or sequence of individual activities which is intentional or purposive and involves conscious deliberation rather than merely being the result of a biological reflex. 人是社會的產物,他或她的行動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也反過來影響別人和大環境。 社會行動不只是指涉個人,也指涉團體或組織的行動,例如公司或政府。社會團體與組織也從事有意識的社會行動,社會結

4、構(social structure),社會結構界定了社會關係的類型,也提供人们社會行動的參考。 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是人们在社會中穩定的互動形式,幫包括親密的人際關係如護父子、夫婦、朋友,或制度性的關係如老闆員工、老師學生。 社會結構是相對穩定的社會關係類型,它賦予了相對位置的社會關係不同的權力和社會期待,而型塑社會運作的穩定基礎。,社會變遷(social chang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urrent and antecedent condition of any selected aspect of social organiz

5、ation or structure, e.g. the family, voting patterns, religious attitudes, economic activities, etc. 主要的社會學家(如孔德(Comte)、馬克斯(Marx)、圖爾幹(Dirkheim)及韋伯(Weber)都會研究社會變遷的問題。 孔德(Comte)的社會三階段發展法則(Law of three stages),社會結構類型,依位置的多寡、關係的強弱、資源的差距、權力的大小,可以區分社會結構的類型為以下幾種: 家庭結構 社會團體結構 組織結構 階層化結構,文化(culture),文化是指造就人们

6、生活方式中的各項語言、信仰、價值觀、行為規範等抽象的符號系統。 我們從家庭、朋友、學校、宗教以及社會環境中,學習到這些文化的內容。 透過了語言和文化的傳遞,我們學會了如何思考、如何與人溝通,並對事物提出價值判斷。 文化即生活。文化的概念用來描述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獨特生活方式。 融入文化中才有可能有意義地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次文化,權力(power),權力是指人们對他們所要做或去完成的事的決定能力而言。 “the probability that one actor within a social relationship will be in a position to carry out

7、his own will despite resistence”.(Weber, 1922) 不同的角色之間存在著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資本家可以透過廣告吸引消費者去購買它們原來不打算購買的產品。 權力關係不只指涉個人,也指涉到團體、組織或國家之間。資本家團體比消費者團體或勞工團體擁有較大的權力。 整個社會經濟、政治領域中,充滿了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構成了社會的垂直網絡。,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 社會體系是指社會各部門之間相互影響所形成的整體。 社會體系的觀念來自於生物學的研究。 社會各部門提供社會所需的不同功能,如消化系統提供養分給身體運作,呼吸器官提供氧氣。 社會的經濟活動提

8、供了社會在物質生產上的需要。 一個部的改變經常造成整體的調適,功能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涉及社會體系各部分之間的互賴。社會體系是由相互關聯的部分所組成,它們以彼此支持和依賴。各部分對整體的良好運作都做出貢獻。這些貢獻就是它的功能。而功能是相互關係的體系內社會團體、事件或制度的效果。功能上整合的體系也可能產生反功能(dysfunction),或對體系無用的副作用。污染即是工業體系的反功能效果。,其他重要社會學的概念,社會規範 (social norms):行為適當與否的要求 價值觀(value):社會成員對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是可以追求或不可以追求的共同

9、道德觀念。 社會化(socialization)(賞罰或強制的方式如法律、接受教育、不能偷竊) 認同(identity) 角色(Role),角色(role),複雜的社會關係中,有許多不同的社會位置(social position)及地位(status),有學生、子女、教授、公司老闆等。 角色形成社會關係中不同的網絡位置。 而每個社會位置也被賦與了相對的權利和義務,這稱之為角色(role)。,社會轉變的面向(p. 13-15),1. 工業化 2.都市化:人口的大量增加與遷移 3.社會的組織化(科層組織)(bureaucracy) 4.新型態政府的出現(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的興起)

10、 5.西方資本主義的擴張:以市場利益為主的政治經濟體制,商品的生產和交換是這個體制的主要機制。 6. 傳播速度的增快 7. 全球化的擴張,微視社會學(microsociology)(p. 16),微視社會學指的是以社會關係、社會互動,和社會心理為主體的社會學研究。 The level of sociological analysis in which the focus is on the face-to face interaction in everyday life, on behaviour in groups, etc. 這類的社會學家研究的興趣,例如社會化、語言或行為溝通、社會網絡

11、的形成與變遷、小團體內部的決策模式等(p.16)。,巨視社會學(macrosociology)(p. 16),巨視社會學指的是以社會結構、社會整體變遷,和社會制度等面向為主的研究。 這類社會學家有興趣的題材包括整體政治經濟變遷模式、經濟和階級結構,甚至歷史或跨社會比較研究等。,社會學研究三要素(p. 16 中),由美國學者Collins(1988)提出。此三要素為:時間、空間及人數。 微視社會學研究的時間較短、空間較小,而人數較少的社會情境。而巨視社會學研究的是時間較長、空間較大,而人數眾多的社會現象。,後現代社會(post-modern society),是指西方從1970年代中期之後的大轉

12、,相對於從農業進入現代社會時的自信和充滿樂觀,在進入後現代社會的時期,卻是充滿不確定性。 人们不再認為科學和理性是萬能,也不再確定過去對國家和民族的信仰,但新的卻又沒有替代性的信念。,後現代社會與社會學的新議題(1)(p. 17),1.經濟生產和流通愈來愈全球化 2.東亞和其他新興工業國家的興起,挑戰了既有西方發展模式。 3.在認知上,後現代社會對現代性的科學、進步和理論,不再像過去那般樂觀的信仰,而充滿了不確定性。,後現代社會與社會學的新議題(2),4.大量消費的社會和消費文化的傳播,加上全球化的經濟、文化或移民,使得個人認同的愈趨片斷化和零碎化。 5.知識經濟逐漸成為生產主力。 6.小而美的扁平式組織,逐漸成為創新 的來源。,社會學的理論概述,社會學研究的兩大典範,實證社會學 視社會現象具有客觀、規律及可預測性等特徵,能夠以類似自然科學的模式加以解釋。研究者必須避免主觀評價。最後能以數據來顯示現象的狀況,並且建立有解釋力,經得起重複驗證的因果模型。 理解(詮釋)社會學 因為人類具有自由意志,會賦予自己行動種種意義著重行動者的主觀意義,行動的動機、過程與後果,理解其間的意義關連,強調研究者應該透過詮釋來達成妥當解釋。,社會學的專業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