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2568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46-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946-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946-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946-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946-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46-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46-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主讲:张 耀 武,宜昌市普通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2010.05.08),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初中和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随之展开。,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方案)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进行。,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改革施行。,一、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多

2、元主义价值观 二、平等与高质量的统一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观 三、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主体教育观 四、人与自然的统一生态伦理观 五、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个性发展观 六、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文价值观,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一、国际性与民族性 多元主义价值观,1、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全球化并不等于同质化,而是造 成了一个文化的悖论 亨廷顿:“文明冲突决定论” 杜维明:文明和谐共处,3、多元主义价值观 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国际理解教育总结与展望”。,2、国际性与民族性 小布什2002年2月清华大学演讲,4、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对课程的具体要求,(1)强调认识、理解并尊重国家间、民族

3、间的文化差异,将全球相互依存的理念同地方行动联系起来,寻求文化的超越与创新,提高学生的文化批判、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能力; (2)课程开发方面强调国际合作,鼓励引进别国教材,在教材编写方面展开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建立多元一体的课程体系; (3)提升对外语学科的认识,学习外语不只是为掌握一种语言工具,更主要的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其他文化,为建立社区之间和国家之间更深刻的理解奠定基础; (4)尊重少数民族或种族、宗教和语言上处于少数地位的人士以及土著居民的教育权,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5)促使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之间

4、的接触和交流。,5、各国课改都把“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作为重点 美国: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的美国人” 日本:把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视为要培养的丰富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要使学生)“正

5、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6、慎提“教育与国际接轨” 西方文化教育是一个参照系,但绝不是唯一的发展模式与至善的标准。,二、平等与高质量 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观,1、平等与高质量的关系 大众主义教育谋求平等与高质量兼得,其追求的高质量以平等为前提。 传统的儒家教育是精英教育。 2、全民教育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标志世界教育民主化进入全民教育阶段。 教育民主新概念: 让所有公民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3、教育民主新概念的具体要求, 消除教育差异 ,接纳边缘群体 消除性别差异,确保儿童及妇女受教育的权利 为有特殊教育需要者提供

6、平等教育机会,依法贯彻“全纳性教育”原则,4、“教育民主新概念”成为世界各国课程变革的基本追求 小布什清华大学演讲:“在美国,无论男女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你的背景、家境如何,在美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 方案:“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中的教育公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地域性差异,二是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导致学校、学生、教师三方面公平失衡,三是女童教育需要更多关注。,三、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 主体教育观,1、“唯科学主义”是支配

7、20世纪课程改革的主导价值观 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科学世界的变化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割裂,科学世界沦为“迷途的羔羊”使人不可避免地沦为科技理性的奴隶,2、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教育应挣脱“唯科学主义”的樊篱,摆脱工具价值的地位,确立起主体教育观。 张君劢:清华学校人生观演讲,3、确立主体教育观的要求 任何年龄的人都是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上具有主体地位。, 确立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的宗旨“四种基本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回归生活世界要求: 在课程目标上培养具有健全发展的

8、自主性、善于自知,又具有健全发展的社会性,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 在课程内容上突破狭隘的科学世界的束缚,把科学世界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科学世界; 在范围上突破狭隘的学校课程的疆域,促进学校课程、家庭课程、社会课程之间内在整合与相互作用。,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5、世界各国的课程变革呈现出回归生活世界的趋势,日本主张在课程目标上培养丰富的人性和与信息相适应的社会实践的能力。 纲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从小学至高中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

9、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案:“普通高中课程应:(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其中学习领域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 普通高中学制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课程修习状况,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

10、到144方可毕业。,1、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向人类提出了挑战,四、人与自然 生态伦理观, 人和自然的关系呈现紧张失衡的状态。 环境恶化呼唤环境伦理,也向教育和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2、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价值问题,西方:从圣经开始二元论思维方式主导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海德格尔说,人越来越“主观”,自然就越来越“客观”,3、 环境教育成为热点,“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4、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支配当前世界课程变革的重要价值观念,美国是环境教育课程的主要发源地。 日本培养“

11、丰富的人性” 。 纲要: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主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方案: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五、个人与社会 个性发展观,1、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支离。 2、复归个人与社会间相濡以沫、其乐融融的关系。,3、健全的个性体现了个人与社会性的内在融合,个性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的发展,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第一,个性是完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品质是个性健全发展的表现,为了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应首先培养自由的人。 第二,个性是独立的、具体的、特殊的。“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青年时代

12、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第三,个性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的发展。“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 第四,个性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内在需求。,4、追求学习者个性发展是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纲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3、。”,方案:“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遵循如下基本原则: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

14、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是重整体关系而压抑个性的自由发展 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学说 因材施教与“中庸之道” 教育中的价值很自然地被解释为:“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以及其他方面所要求人们应该具有的价值。”,5、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六、科学与人文 人文价值观,纲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15、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方案: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

16、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1、人文精神的内涵 它包括对知识、真理的向往与追求,对道德人格的重视与践履,对自由、民主等价值的认同,对人的关注、尊重,对人主体价值的高扬,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思,等等。人文精神是一种以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

17、关切相结合为原则,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文化精神。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的灵魂。,(1)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分离的弊端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构成完整的统一的人类科学体系 。 “半个人”。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没有科技,做不好事;没有人文,做不好人。,2、人文精神在整合分科教学中的地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如同车之两轮、鸟

18、之二翼,缺一不可。 爱因斯坦:“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并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唤起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也就是人文精神的再现。 以人文精神来构建适应发展需要的合理的现代价值体系成为人们的共同期盼。,(2)以人文精神来整合两大教育内容,(3)教育认识的偏颇, 在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氛围下,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认识产生了偏颇,以为“科教兴国”就是只要重视科技教育,重视科技教育又被理解为加强理科知识的教育,因而教育越来越走向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 对教育理解的偏颇和教育行为功利化的倾向,导致我

19、国中小学教育的畸形发展 :一方面是理科知识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人文素养的严重不足 。 科学与人文并重,才能解决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育才与育人相结合,才能扭转教育的偏差。 天津南开中学:“南开精神中起支撑作用的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学校的脊梁。” 上海市上南中学:“以爱国精神激励人,以科学精神塑造人,以人文精神熏陶人。”,3、人文素养解读重在人文互动,(1)人文素养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素养定位于两个层次,一是指掌握社会学科基础知识的程度,二是指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和思考、即人文精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一,内涵丰富。其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成为课程

20、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4、对基础教育的价值目标重新进行定位,须把基础教育的发展定格在更长远的发展目标上,要站在整个民族的发展前景上来规划基础教育,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为培养富于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发展平台。 人文世界的精神价值不是一种短期的可见利益,也不是一种显性的价值,它隐含在个体内部,潜意识中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对价值意义的认识。 它的作用,在于影响个体一生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把建构人文世界作为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才能在如何建构基础教育中的人文世界的过程中有

21、明确的方向,才能不至于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迷失了自我。,(1)不可替代性 (2)不可停歇性 (3)体验性 (4)开放性,5、人文教育的特点,6、人文教育的方式,(1)加强课程建设 树立“文理相通、文理互补、文理相长”的办学思想,确立优化国家课程、推进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课程观,不断优化社会人文课程、数理科技课程和体艺课程,努力实现课程优化和整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方案:普通高中“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

22、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改进课堂教学 实现由“师道尊严”的灌输式教学向师生平等的探究式教学的转变,共同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传承人文精神。,(3)加强责任教育 提倡“五心”。 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小布什清华大学演讲:“信仰为我们指出一种道德的规范,这超越人们的法律,也号召我们承担比物质利益更为崇高的使命。”,(4)注重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教育应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检查与评价机制。,(5)发挥学生社团作用,(6)开展读书活动 通过阅读,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

23、击,他们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人文精神作为自己自觉追求的目标. 建立“书香学校” 休闲阅读不能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 经典具有恒久生命力。 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除文学作品外,还包括美国的民主、独立宣言、理想国等政治学著作. 我们已经太久地远离了经典! 经典诵读,(7)注重生活情趣和才艺的培养,(8)优化学校人文环境 校园规划、校舍建设可以体现人文底蕴 校训、校风条令可以展现人文光辉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荆门市象山中学:格物致知,躬行践履(陆九渊),以及墙上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为中山大学校训) 北京市汇文中学:智、

24、仁、勇 上海中学:读书、明理、做人、成材 天津市南开中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 广播、宣传栏目可以突出人文主题 专题讲座可以营造人文氛围、滋养人文精神,(9)通过体悟来自塑人文精神,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反省、感悟而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精神上的超越,唤起文化自觉,切实培养人文精神。 民贫地区的教师继续教育自修反思培训模式。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并为我们提供思考未来的路向与眼光。这就决定了确立人文精神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价值,即教学目标的社会价值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人文精神是整合分科教学的合理因素和内在灵魂。,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自我发展的、机遇。我们正接受着改革浪潮的洗礼,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无疑都将产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班主任是新课改的重要实施者,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班主任来说,也是智慧与创新的考验,要求我们班主任要有新的理念与切实的行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没有行动的理念只是一场梦,没有理念的行为是一种简单的浪费,理念和行动加在一起就可以改变世界。”,主 讲:张耀武 电 话:13872531815 E-mail: 博 客: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