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1节温度教案北师大版2019052029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3027953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1节温度教案北师大版2019052029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1节温度教案北师大版2019052029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1节温度教案北师大版2019052029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1节温度教案北师大版2019052029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1节温度教案北师大版20190520293.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节温度(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1结合温度的实例,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体验用带“”或“”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用这样的数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2通过在温度计上标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3会用带“”的数来表示零下温度,并能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重点:会正确读写温度,会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练习纸、多媒体课件。(一)巧设情境1出示一张天气预报图,让大家观察能发现什么。2读一读天气预报,比较一下数的特点。找不同之处,

2、引出负数。设计意图:课前让同学们调查各大城市的气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看电视、上网查询、看报纸等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二)感知引入1二月份某天的气温情况:上海:06北京:55哈尔滨:152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还有不同读法吗?(再指名上来读)他们读得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读法都可以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拓展。通过当天气播报员,既新鲜又富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归纳正、负数的读写

3、法。5读作零下五摄氏度或者负五摄氏度15读作零下十五摄氏度或者负十五摄氏度2读作零下二摄氏度或者负二摄氏度6读作零上六摄氏度或者正六摄氏度正数、负数前面的符号和以前学的加号、减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同桌讨论,汇报说法)以前表示加、减运算,今天的正号、负号是用来表示和区分正数和负数的。老师这儿就有几个数让你区分一下。3快速抢答并判断:715.214.135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4了解起点。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负数吗?生举例(可能出现):试卷上扣分、计算器上的按键、游戏中的扣分、温度计、电梯和天气预报里的负数。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

4、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在交流中明晰了如何表示零下的温度,进而又从气温这个具体的情境中抽出,用描述性的语言概括出什么是正负数,及如何表示。接下来学生在举例中进一步理解了正负数的意义。10的理解。上海的最低气温是0,0到底有多冷?测量温度必须用什么?2温度的比较。(1)5和5。北京气温中的5和5,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下,一个在0以上)他比得很有特点,都在跟谁比?(0)在0上的是正数,在0下的是负数。(2)15和5。再在纸上标出15,谁上来标?将15和5比较,15和5哪个更冷?你怎么知道?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通过在纸上的温度计图表中逐一标注出温度,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正负数与0

5、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学生在涂的过程中也会形象地感受到正数都在零的上面,负数都在零的下面,为后续加深学习正负数知识埋下伏笔。(3)最冷的温度。这还不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呢!中国最冷的地方在漠北地区:52.3你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吗?南极94北极74这么冷的地方人类根本无法生活。1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题。2.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2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温度正号(可以省略)10C零上温度 0C零度负号(不能省略)10C零下温度本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看动画课件,当天气预报员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再者,教学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如用温度计实际测量当天的室温、水温,从生活中找到零下温度,帮老师出主意找旅游景点等,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新知,又把所学新知运用于生活中,体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只是适当引导,当个引路人,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动口、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及时捕捉各种课堂信息,课堂气氛和谐、平等。最后,本节课教学目标落实较到位,也能突破重难点。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