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仪器使用及管理 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2841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7.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仪器使用及管理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icu仪器使用及管理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icu仪器使用及管理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icu仪器使用及管理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icu仪器使用及管理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仪器使用及管理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仪器使用及管理 ppt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U仪器使用与管理,主要学习内容,呼吸机的使用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微量泵的使用 除颤仪的使用,呼吸机学习内容(以德尔格Savina为例),呼吸机的基础知识 Savina 呼吸机的认识 呼吸机使用流程 呼吸机是否有故障的判断 监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设置报警限值和报警的处理方法 模式选择和参数设置,呼吸机的组成,主机(带屏幕) 驱动系统:空气压缩机或涡轮压缩机 湿化系统 管道 气管导(套)管或面(鼻)罩,吸气阀,呼气阀,呼吸机工作示意图,Savina概述,用于长期呼吸治疗的重症呼吸机 Savina潮气量50-2000ml,可用于7kg以上的婴幼儿、儿童和成人,机器前视图,吸气阀,呼气阀,通气模式,

2、设置参数,机器后视图,电源开关,空气入口,准备工作,电源:主机、湿化器 气源:2.7-6.0bar,氧气 湿化器(仓):加适量的蒸馏水 连接管道、模拟肺,接管道接电源(主机、湿化器) 气源(氧气、空气)开机 设参数设报警接模拟肺试机 确认连接病人观察和监测,呼吸机的使用流程,呼吸机是否有故障的判断,连接专用模拟肺时 1、呼吸机没有报警 2、监测的潮气量VTe是设置潮气量VT的+-15%即可,监测参数的临床意义,Vte 潮气量病人实际得到的气体量、呼吸机是否有故障 Ppeak峰值压力当前强制或自主呼吸,吸气相或呼气相内压力测量的最大值。 Pplat 平台压气压伤的发生率,应35cmH2O Pme

3、an-病人回路压力 PEEP(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呼气末正压生理水平为35 cmH2O MV(minute wentilation)分钟通气量 MVspn 自主分钟通气量自主呼吸能力 FiO2吸入氧浓度,监测参数的临床意义,ftot总呼吸频率 fspn 自主呼吸频率 I:E吸呼比是对所有呼吸(强制的和自主的)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的比例,一般为1:1.52 Tplat平台时间 Flowpeak流速峰值 R 气道阻力 C 肺顺应性 Temp. 温度,设置报警的意义,报警是呼吸机为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交流的一个信号。 若不让呼吸机报警,可以在不耽搁病人病情的

4、情况下,将报警限的范围调大。,设置报警限值,Paw 气道压力 4050:报警压力、呼气阀打开的压力 MV 分钟通气量16和4 Tapn. 窒息时间15 Ftot 总呼吸频率50(根据医护人员自已需要) VTi 吸入潮气量1.2 升,报警处理,一、气道压力过高,原因: 插管痰堵 管道扭折 病人咳嗽 人机不同步 报警设置,报警处理,二(1)、潮气量低、分钟通气量低、气道压力低、泄漏、窒息(通气)或Apnea Vent.,主要原因: 管道、湿化器(仓)、呼气阀等的漏气 插管气囊漏气和插管位置不对 流量传感器监测不准 解决方法:主要是解决“漏气”和传感器的标定 具体步骤 1、检查“湿化器(仓)”的各连

5、接口 2、将“呼气阀”旋转向里推,重新复位“流量传感器”(标定) 3、按机器面板右侧的“Alarm Reset报警复位”键 其他原因: 检查病人病情 检查设置参数、报警限值 是否因Pmax(Pinsp)限制:在IPPV和SIMV时常设置为35cmH2O,报警处理,二(2)、窒息(通气)或Apnea Vent.,主要原因: 各种原因所致的漏气 管道、延长管拧折或气道痰堵 气道痉挛 病人病情恶化 解决方法: 1、首先按机器面板右侧的Alarm Reset报警复位键 2、再解决“漏气”即可或用气管扩张剂 其它原因: 检查报警设置中的TApnea,是否设置太小 另外设置中的触发灵敏度设置过高 流量传感

6、器监测故障,报警处理,三、流量监测失灵,解决方法: 眼观:取下看铂金丝是否断开 1、若正常则重新装入,标定通过即可继续使用 (注意将其一端完全置入呼气阀橡胶圈) 2、若铂金丝断开则更换新的,再标定,总结: 呼吸机报警的处理,从吸气阀到呼气阀中间所有过程检查不漏气,则70%的呼吸机报警均可以处理 主要包括:湿化系统各连接口,管道各连接口,气管导管的气囊。,Savina 关机,第一步:长按右下角的待机键,直至屏幕出现Standby 第二步:再按右侧的报警复位键 第三步:最后关机器背面的开关 否则:机器会显示过度使用主开关、主开关失灵,不能关机,甚至影响主电源板的寿命。,呼吸模式,间隙正压通气IPP

7、V(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assure ventilation)也称机械控制通气(CMV)是指呼吸机不管病人自主呼吸的情况如何,均按预调的通气参数为病人间歇正压通气。主要用于无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模式,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适用于自主呼吸不强的病人或者长期待机患者撤机。 在IPPV基础上增加以下参数: Trigger触发灵敏度(一般3L/min) Trigger window触发窗(成人5秒,小儿1.5秒。当病人在触发窗内吸气,达到触发灵敏度时,机器启动机械通气;

8、当病人在触发窗外吸气,达到触发灵敏度时,机器启动压力支持) PASB压力支持,呼吸模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在病人有自主呼吸的条件下,整个呼吸周期内,均人为地施以一定程度的气道内正压(高于大气压),适用于通气功能正常的低氧患者,具有PEEP的各种优点和作用,如增加肺泡内压和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合,防止气道和肺泡萎陷,改善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 CPAP+ASB(SPONT+PSV)自主呼吸模式+压力支持通气 适用于完全自主呼吸的病人,但呼吸深度不够者 由呼吸机提供辅助支持ASB(PSV) 常用于自主呼吸频率大于10bpm

9、,小于25-30bpm 脱机前用的模式,呼吸模式,双水平或双相气道正压BiPAP(bilevel or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assure) 是指给予两种不同水平的气道正压,为高水平压力和低水平压力之间定时切换,且其高压时间、低压时间、压力各自可调,从高水平压力转换至低水平压力时,增加呼出气量,改善肺泡通气。,通气类型,VCV容量控制:若能直接设置潮气量,则称为容量控制通气类型 PCV压力控制:当病人的肺顺应性低时,应通过压力的调节而得到所需气体量Vt,压力 ,Vt,呼吸模式选择总结,无自主呼吸时可选择: IPPV(C) IPPVassist(A/C) SIM

10、V 自主呼吸小于10 bpm时选择 SIMV 自主呼吸小于25-30 bpm,而大于10bpm时选择 CPAP / ASB(Spont+PSV) 自主呼吸大于25-30 bpm时选择 IPPVassist(A/C),设置参数,Vt 潮气量:8-10ml/Kg Tinsp 吸气时间:I:E、 f 呼吸频率:12-20bpm f 和 Tinsp 决定I:E(吸气时间:呼气时间)的大小,设置参数,O2 氧浓度:严重缺氧时设为100%,小于50%较安全 Pinsp. 压力限制/吸气压力:IPPV和SIMV时设为35mbar PASB 自主呼吸的压力支持:PplatPEEP,VTASB PEEP 呼气末

11、正压:3-6mbar、ARDS、镰枷胸时8-15 Trigger 触发灵敏度:3-5L/min、阀门反应速度,脱机时的模式和参数,模式:CPAP / ASB O2 氧浓度:30-40% PASB (PS)自主呼吸的压力支持:8-12mbar PEEP 呼气末正压:3-6mbar,心电监护仪学习内容,监护仪工作原理 监护仪的操作与维护,监护仪工作原理,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本质上是动态阅读长时间记录的常规体表心电图。为操作简便,通常采用简化的心电图导联来代替体表心电图导联系统。 例如,将四个肢体导联分别移动到胸前壁四个角落,同时,采用粘贴式纽扣电极片代替标准的银-氯化物电极夹,这样既可保证良好的监测

12、质量,又不影响病人床上活动和各种诊疗措施的实施。 呼吸监测:采用阻抗法原理。胸部安置的心电监测导联电极在监测心电图的同时获得呼吸活动曲线及呼吸频率。 无创血压监测:采用袖带充气式血压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特性设计,传感器为指夹式或耳贴式,在血氧饱和度70%100%范围内测量准确度高,误差在2%以内。,监护仪工作原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多数采用右颈内静脉穿刺法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送至肺动脉远端。导管尾端与压力传感器连接,传感器将导管头部所在处压力转变为电信号。当抽空导管头端气囊,所测压力为远端肺动脉压;当气囊充气阻断肺动脉后,所测压力为肺毛细血管楔压。通过此方

13、法,还可测定心排血量,能较准确的判定左心功能。 血PH及电解质浓度的测定:利用针型传感器,通过静脉穿刺将其置入血管,可连续显示血PH、及K、Na+、Ca2+浓度,避免了反复抽取病人血液测定电解质,减轻病人痛苦。,各种监测仪器设备组成不同,操作步骤及程序亦不尽相同,但大体包括如下: 1、打开电源检测导线,接心电监护电极 2、仪器和清理好皮肤后的患者连接 3、选择各种监测参数 4、调节监测参数和各种监测条件 5、开启报警功能、选择报警参数 6、持续荧光屏滚动监测和(或)走纸记录心电图分析 7、及时记录监测结果,监护操作步骤,监测前的准备,完好的供电系统和良好接地,接地良好,接地不良好,病人状态:病

14、人类型、皮肤、指甲、运动、情绪,安静,稳定的病人状态,侧翻、起卧、运动的干扰,监测前的准备,合格的传感器:类型、规格。,润湿丰富的导电糊,光洁的导联线接头,适合病人类型的血氧探头,适合病人类型的血压袖带尺寸(标志线),监测前的准备,电磁干扰:高压电缆、X射线、超声、电刀。,强干扰源!,监测前的准备,1.三个导联装置的电极安放 (RA)白色(右臂)电极放右锁骨下第二肋间,靠右肩; (LA)黑色(左臂)电极放左锁骨下第二肋间,靠左肩; (LL)红色(左腿)电极放在左下腹,或左锁骨下第六、第七肋间或肋缘 2、五个导联装置(标准配置)的电极安放 (RA)白色(右臂)电极放右锁骨下第二肋间,靠右肩; (

15、LA)黑色(左臂)电极放左锁骨下第二肋间,靠左肩; (C/V)黑色(胸)电极放在胸前导联某一位置 (RL)绿色(右腿)电极放在右下腹,右锁骨中线第6、7肋间 (LL)红色(左腿)电极放在左下腹左锁骨中线第6、7肋间,安放心电监护电极及导联连接法,推荐的电极的位置,对角安放呼吸电极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胸式与腹式),安放心电监护电极及导联连接法,动脉血压监测,动脉压是临床麻醉、重病监测的基本指标之一 与心排血量、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弹性和血液粘度等因素有关 具体可分为 1 收缩压(SBP) 主要由心肌收缩性和心排血量决定,其重要性在于保证脏器的供血 2 舒张压(DBP) 其重要性是维持冠状

16、动脉灌注压(CCP),因为CPP=DBP-LVEDP(左室舒张末压) 3 脉压:即SBP-DBP。正常值为3040mmHg 4 平均动脉压(MAP)是指心动周期的平均血压,与心排血量和循环血管阻力有关.MAP=DBP+1/3(SBP-DBP),反映脏器组织灌注良好的指标之一,无创血压监测(NIBP),NIBP的优点是: 1.无创伤性,重复性好 2.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3.适应范围广 4.自动化血压监测,按需要定时测压,省时、省力 5. 与其它测压法相关良好 NIBP的缺点是: 1.不能连续测压 2.无动脉压波形显示 3.低温是外周血管强烈收缩,血容量不足,以及低血压是均影响测量结果,血压袖带的

17、位置与连接,松紧程度以仅能够伸进一个指头为准,动脉符号对准动脉血管,中心静脉压监测(CVP),概念: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监测血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组成:右心室充盈压、静脉内壁压、静脉外壁压和静脉毛细血管压 作用:反映右心室前负荷 正常值与临床意义:5-12cmH2O CVP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其高低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 1520 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中心静脉压监测(CVP),CVP的绝对值并不反映血管内容量,而是回心血量与心脏接受并排出返回血量的能力的指标,但系列CVP测定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指导低血容量病人的扩容治疗。 必须同时监测CVP与血压、肺动脉

18、压、肺楔嵌压、心排量指数等,才能正确判断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充盈状况,监护仪应用的压力统一模块,可根据所要监测的压力灵活设置如: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左房压(LAP)等,根据不同的测压位置,更换其名称、标尺、即可得到所需的压力参数,其他有创压力监测,测压前进行零点校准:腋中线右心房水平 为基点,排空气泡 压力传感器应与测量点保持在同一水平线 避免与硬物碰撞,轻拿,轻放 持续用肝素盐水冲洗测压管道 心内测压的管道:避免输液、推药,有创测压注意事项,呼吸监测,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类型 呼吸频率:成人10-18/分,小儿25次/分,

19、新生儿:40次/分。增快或减慢均提示可能发生呼吸功能障碍 注意事项: 1、呼吸监护不适应于活动幅度很大或呼吸运动不明显的病人,因为这可能导致错误的报警。 2、应避免将肝区和心室处于呼吸电极的连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心脏覆盖或脉动血流产生的伪差,这对于新生儿特别重要。 3、对角安放白色和红色电极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临床意义:根据血红蛋白氧合离解曲线(S曲线),通过氧饱和度了解氧分压,间接了解病人PaO2高低,以便了解组织的氧供情况。 正常值: SpO2 =HbO2 /(HbO2 Hb)100% 正常值:96-100% 当PaO2 100mmHg时SpO2不再升高; PaO2 90

20、mmHg时, SpO2较敏感, PaO2特别60mmHg时 SpO2下降更为迅速。,血氧探头的位置与连接,探头的位置与方向,小儿与新生儿采用的专用探头 (方向与连线的固定),严重的交流电干扰:可能原因为电极脱落、导线中间断裂、老化、打折 (或)导电糊干涸 (24h更换电极)等。 基线漂移:可能原因为病人活动或电极固定不良。 心电图振幅低:可能正负电极间距离太近或两个电极之一正好放在心肌梗死部位相应的体表;调节振幅设定。 严重的肌电干扰:为电极放于胸壁肌肉较多的部位时,可以发生肌电干扰。 心电监护呈一条直线时首先判断大动脉有无搏动,多功能监护仪常见故障处理,通常故障典型表现及分析,基线不稳,肌电

21、干扰,交流干扰,电极的连接是否可靠 (与皮肤、导联线) 病人运动,病人状态是否紧张,是否可靠接地 电极的导电糊 环境干扰,无创测压常见故障为电脑测压与人工测压值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有: 袖带过小(一般以能覆盖病人上臂2/3宽度为宜)或袖带绑扎的位置不适宜。 病人心率过快、过缓或心律不规则。 测压时病人肢体移动、颤抖或痉挛。,无创测压常见故障分析,血压测不出,袖带的松紧程度不对,导气管通畅不能缠结,袖带的位置与方向不对,袖带被身体压住了,无创测压常见故障分析,脉氧饱和度监测常见故障为监护仪所测血氧饱和度与同时血气分析所得的值相关性不高 常见原因为传感器放置位置不正确或光电检测管没有正对发光管。 传

22、感器放在安有血压袖带、动脉导管或正在输液的肢臂 病人休克或周围循环不良、血红蛋白偏低,会出现氧饱和度测不到或读数偏低。 测量部位表皮增厚(如灰指甲),涂指甲油等影响测定值。,脉氧饱和度监测常见故障分析,传感器不要放在有动脉导管 、静脉注射管或进行血压测量 的血压袖套的肢体,探头的位置与方向不对,强光环境或有指甲油,血氧测不出或报探头脱落,运动干扰,脉氧饱和度监测常见故障分析,呼吸不准或呼吸率为零故障分析,正常呼吸波,肥胖病人或电极位置不对,非呼吸运动,输液泵/注射泵,输液泵概述,输液泵:主要用于准确控制单位时间内液体输注的量和速度,并通过控制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液体容量,达到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

23、确并安全注入患者体内的目的 结构:由微机系统、泵装置、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输入及显示装置等5部分组成,输液泵操作流程,将输液管按箭头方向正确 安放在输液泵仓内,固定好, 调节好输液速度和总量,查对患者,将输液泵 安全固定在输液架上 ,接电源,打开开关,确认管道连接通畅,各 数据设置无误后,按 “开始”键,启动输液泵, 同时打开输液调节器,查对液体后换上液体, 关闭输液调节器,输液泵的安全使用,环境,禁用,观察,防止,常见故障排除,【注意】处理故障前先关闭输液通道,建议使用与输液泵配套的消耗品,所用输液泵管按要求使用并及时更换。 按所输注液体和药物性质选择输液泵管。 在输液速度0.5ml/h时,

24、须选用具有防倒流功能专用输液泵管,防止回血阻塞管道。,输液泵管的选择,微量注射泵概述,概念: 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微量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泵注仪器。可保证药物的最佳有效浓度,避免药物浓度大小起伏波动,影响治疗效果。 基本结构:,选择键 消音键 总量查询键 快进键,阻塞 有空气 注射完毕,注射器规格指示,注射 速度,充电指示灯,交流电指示,速度设置键,停止键,启动键,注射泵面板,微量注射泵操作步骤,1.新泵使用前预先充电 2.准备材料:泵、延长管、注射器 3.接通电源,打开泵上电源开关 4.根据医嘱配好所需药物,抽入50ml或20ml空针 中,连接延长管,排尽空气放入注射器槽内, 调节输

25、入量,按启动键 5.当注射器内还剩下一定药液时,暂空键(Nearly Empty)报警,泵上的速率下降至设定量的1/2或1/4左右,护士可开始换药,注射完毕,空键(Empty)报警。输液过程中发生堵塞,则阻塞键(OCCLUSION)报警灯亮,微量注射泵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处理故障前先关闭输液通道,应用微泵期间,不能随意中断药物,限制药物需提前配好,对血管活性药物依赖较强者,需要提前更换,环境,观察,无菌操作,交接,微量注射泵常见不良事件,致命,【严格标识管理】,微量注射泵安全使用,高危药品管理 分清快速道与慢速道,微量注射泵安全使用,检查微量注射泵性能是否正常,微量注射泵

26、操作图解,按医嘱配置好药液,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操作前核对,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沟通解释、健康宣教,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确定电源可靠连接,1,2,3,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1,2,3,注射前核对,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安装已装液注射器,将注射器夹向上完全提起,在提起状态下将注射器夹向左转动90度角度 特别注意:注射器夹未完全提起时请勿转动!否则将损害注射器夹或微量注射泵操作界面,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将注射器放入微量注射泵对应的卡槽内,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将注射器夹转回正常位置,注射器夹会自动卡住注射器,注射器尺寸会自动探测。确定注射器显示型号与实际相同,这样就证明注射器已正确安

27、装好,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开 启 电 源,用手指按下电源开关键,保持1.5秒后开启电源,1,2,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按医嘱准确调节药液泵入的速度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参数,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调节泵入速度:顺时针方向拨动参数输入轮,参数增加;反方向则减少,排气:按下快速注射键,将管路中空气排空,将延长管与病人输液通道连接,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按启动键,开始输液,按下启动键,运行指示灯开始闪烁,输液开始,微量注射泵工作运转正常,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贴上输液标签,签上执行时间并双签名,微量注射泵操作图解,调节好药物输入速度后要观察输液情况及患者的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适应立即处理,微量注射泵操作图

28、解,电除颤:以一适当的电流,在2-3毫秒内经胸壁(胸外电除颤)或直接经心脏(胸内电除颤),使75%-100%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处于除极化处于不应期,打断导致心律失常折返环或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动,达到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除颤仪的使用,单向波除颤仪,双向波除颤仪,室扑或室颤:心脏不能有效射血。 心脏电机械分离(无脉搏性电活动):虽然有心脏电活动,但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无心音及血压。 心跳停止:既无心脏电活动,也无心脏收缩,心电图呈直线。,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心脏电机械分离,心搏骤停心电图表现形式,研究证实,在这4个环节中,早期电除颤是抢救病人生命最关键一

29、环,早期启动EMS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早期CPR,早期电除颤,高级生命支持,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1、心跳骤停的病人,约80%为室颤; 2、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 3、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 4、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电除颤适应症,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 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 液动力学紊乱,QRS波 增宽不能与T 波区别者,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电除颤操作流程,评估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操作后,评 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电除颤操作流程,操作前

30、准备,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等。 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放置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 判断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最短时间判断,不超过30秒钟)。,电除颤操作流程,操 作,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 选择除颤能量,确认非同步方式。 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UM”(胸骨)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尖端)电极板上缘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电除颤操作流程,单相波除颤用200J,双相波用150J; 小儿为

31、1-2J/kg,成人为3-5J/kg(第二次200300J、第三次360J),除颤仪操作流程,能量选择,操 作,除颤仪充电,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仍为室颤)。 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观察心电示波,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不成功可重复电除颤。 移开电极板。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电极板正确回位。,电除颤操作流程,操作后,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可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整理用物。,电除颤操作流程,打开

32、开关-选择非同步方式-选好能量-涂导电糊-放好电极板-充电-提醒周围人-放电。,电除颤操作流程,操作步骤总结,快速证实心跳骤停: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心电图直线。 除颤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心肺复苏中除颤,因每次除颤而中止心外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要在呼气末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电阻抗。 体重和心脏大小:决定电能大小的选择 电极板和局部阻抗:电极板小、和胸壁接触不严密、电极板位置过近、电极板之间形成短路,电流不能通过心脏。 除颤同时,用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利于除颤成功。,电除颤注意事项,对于室颤(VF)或心搏骤停(SCA),孤立性地进行电除颤是不可取的。现场急救人员需要尽快对VF和(或)SCA进行CPR,同时力争在发生SCA之后5min内进行第1次电除颤。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提倡电除颤与CPR联合应用,并称之为“关键性联合”。所谓联合应用,就是施救者首先进行5组CPR,然后进行电除颤,之后继以5组CPR。 1组CPR包括30次胸外按压(频率100次/min)和2次人工呼吸。根据“1次放电+5组CPR”方案,施救者在实施电除颤之后,不要立即检查心律和脉搏,检查应在继续进行5组CPR之后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尽量减少对胸外心脏按压的干扰。,电除颤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