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28962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8.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节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第十一节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十一节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十一节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十一节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节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节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ppt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节 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知识点,1.掌握常见骨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掌握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鉴别点。 2.熟悉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3.了解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联系。,学习难点,1.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 2.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一、概述(1),骨肿瘤(bone tumor )与瘤样病变(tumor-like disease)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 大多数病例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需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一)范围和分类 包括原发性骨肿瘤(良性和恶性),继发性骨肿瘤(转移瘤、良性肿瘤恶变等)和瘤样病变。,一

2、、概述(2),骨肿瘤的分类(1),骨肿瘤的分类(2),表 骨肿瘤的分类(3),(二)临床表现 骨肿瘤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发病率 发病年龄和性别 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一、概述(3),1.发病率 良性骨肿瘤中骨软骨瘤多见;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多见;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常见。,一、概述(4),2.年龄和性别 婴儿期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较常见; 少年尤文瘤多见; 青年骨肉瘤、骨瘤、骨软骨瘤和成软骨细胞瘤多见; 40岁以上多见转移瘤、骨髓瘤和软骨肉瘤; 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一、概述(5),3. 症状与体征 良性肿瘤少有疼痛,恶性者疼痛明显; 良性者肿块边界清楚,无压痛及皮肤改变;恶性者反之; 良

3、性肿瘤病程长,无明显症状;恶性骨肿瘤病程短,病变进展快。,一、概述(6),4. 实验室检查 良性骨肿瘤者的血、尿和骨髓检验均正常 恶性者常有变化。,一、概述(7),(三)影像学诊断 对骨肿瘤影像诊断的要求: 判断骨病变是否为肿瘤; 判断良性、恶性; 肿瘤侵犯范围; 推断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一、概述(8),良性骨肿瘤的特点 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 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连续; 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出现骨膜增生; 软组织多无肿胀或肿块,如有肿块,边缘清楚。,一、概述(9),二、成骨性肿瘤,(一)骨瘤 (二)骨软骨瘤(外生骨

4、疣),是较多见的良性骨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此肿瘤起源于骨膜内层或骨内膜,只见于膜内成骨的骨骼; 向骨外突出生长之肿瘤,表面坚硬覆有骨膜,切面与骨组织相似; 向骨髓腔生长者,与正常骨质无明显分界,只有密度不同。,(一)骨瘤(1),【病理】 致密骨(象牙)型为致密之骨质,坚硬如象牙 松质骨型为松质骨占多数或全为松质骨 混合型是两者成分均存在,(一)骨瘤(2),【临床表现】 肿瘤发生于儿童时期,但常于成年后才开始出现症状。 好发部位依次为颅骨、面骨、下颌骨,其中以额窦多见,次为筛窦、眼眶等。,(一)骨瘤(3),【临床表现】 肿瘤本身常无症状,向外突出生长的肿瘤,见到局部畸形及触到骨性肿物;

5、压迫症状 ; 向颅内生长骨瘤 头晕、头痛、癫痫、颅内高压; 额窦、筛窦骨瘤,可有头痛及继发性炎症; 眶内骨瘤 眼球突出、视力下障、运动障碍。,(一)骨瘤(4),【X线表现】 1颅骨骨瘤 多为致密骨型; 单发多见外生性的位于颅骨表面,呈圆形、类圆形密度均匀致密的小骨性突起,基底与骨板相连,骨皮质为正常骨皮质连续; 位于颅内板生长的,板障增宽,内板可受压,但不引起板障膨胀及破坏; 肿瘤可向颅内突入,但很少跨越骨缝。,(一)骨瘤(5),【X线表现】 2副鼻窦骨瘤 多见于额窦及筛窦; 常为单发,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 可有蒂,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肿瘤较小时可无症状,长大可充满窦腔,引起阻塞性鼻窦炎,

6、甚至可使窦壁隆起,形成畸形,(一)骨瘤(6),T1WI,T2WI,颅骨骨瘤(图),窦腔内与右额窦下壁相贴的半球形钙质样不均匀高密度影。 影像诊断:右额窦骨瘤。,骨软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又称为外生骨疣。分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占骨肿瘤的12%,单发者多见。,(二)骨软骨瘤,【病理】 起源于软骨内化骨的骨骼,包括骨及软骨组织; 为骨端肌腱附着处的骨性突起; 分带蒂型及广基底型; 肿瘤的表层被胶原结缔组织的骨膜包绕; 中层被透明软骨覆盖,即软骨帽; 深层有一与骨骺板相同的软骨成骨区,即肿瘤的主体,内含有黄髓的松质骨与骨干相连。,单发性骨软骨瘤(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儿童,而在103

7、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部位是长骨骨端肌腱附着处,以股骨远端、胫骨上端最多见,腓骨上、下端亦较常见,桡骨下端、肱骨上端,胫骨下端次之。,单发性骨软骨瘤(2),肿瘤早期没有症状,可触及骨性硬块,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不能移动,无压痛。表面软组织无改变,关节附近之肿瘤可影响关节活动及骨干畸形。肿瘤突然长大迅速及发生疼痛,应考虑可能为恶性变。,单发性骨软骨瘤(3),【X线表现】 1长骨端见带蒂或广基底的骨性突起,背向关节或垂直于骨干生长。骨干皮质延续至肿瘤,其顶端为圆管形或菜花状的软骨帽。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软骨钙化及骨化; 2. 肿瘤内有与骨干相连的松质骨; 3肿瘤压迫附近正常骨骼,使其移位变形

8、或骨质缺损,伴硬化边缘。,单发性骨软骨瘤(4),单发性骨软骨瘤(图1),T1WI,T2 抑脂,单发性骨软骨瘤(图2),多发性骨软骨瘤(图),(一)孤立性内生软骨瘤 (二)多发性内生软骨瘤,三、内生软骨瘤,是胚胎性组织残留或错位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良性骨肿瘤,发生于软骨内成骨的骨骼中;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男稍多于女,男女比例约为2:1; 好发部位为四肢短骨,手部比足部多见,尤以指骨多发(占90)。肱骨,股骨亦可发生,偶而见于脊椎、肋骨、胸骨、骨盆等处; 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任何症状; 肿瘤长大使骨干膨胀,出现肿胀畸形,表面光滑;皮肤表面正常; 常因外伤、病理性骨折或其它原因X线检查时才被发现。,(一

9、)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1),【X线表现】 1囊性膨胀性改变:位于短骨骨干的肿瘤可呈中央或偏心生长,呈圆形或类圆形透光区;边界清,骨皮质膨胀变薄;皮质内缘出现不规则之骨嵴或呈多弧状,有硬化边;,(一)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2),2软骨内钙化或骨化:于瘤区内见无结构、砂粒状钙化及骨化密影,为特征性征象。 3无骨膜反应增生及软组织肿块; 4长骨干的内生软骨瘤:病变始于干骺端,随骨发育而渐移至骨干,肿瘤内可见斑片状及不规则的钙化;,(一)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3),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图1),多发内生性软骨瘤,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图),本病原因不明,肿瘤组织主要是骨样组织及不典型的骨组织,肿瘤生长缓慢; 男性

10、多于女性,好发于10-25岁; 可发生在任何骨骼的任何部位,以股骨、胫骨多见,其它如腓骨,足部距、跟骨次之; 发病缓慢,疼痛是主要特征,服水杨酸钠药物疼痛可暂时缓解,为此病特点。,四、骨样骨瘤(1),【X线表现】 1“瘤巢” 是本病的特征,诊断的依据 肿瘤的部位可在骨皮质、骨膜下、骨髓腔和松质骨内 位于骨皮质的瘤巢较小,常被反应骨所遮盖; 位于骨膜下的“瘤巢”在骨皮质旁,可压迫骨皮质,并引起局限性骨吸收; 位于髓腔的“瘤巢”有时可较大,达2-3厘米; 位于松质骨处者,四周可能无明显骨质增生 。,四、骨样骨瘤(2),【X线表现】 “瘤巢”X线表现: 早期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减低区,约1cm;

11、中期瘤巢表现典型,为明显的透亮区; 晚期为成熟期,可出现钙化及骨化。,四、骨样骨瘤(3),骨样骨瘤(图2),平片示右胫骨中段内侧明显骨质增生硬化,其内隐约见一低密度破坏区。CT平扫清楚显示骨皮质内的破坏区(瘤巢),其内见钙化、骨化和明显的骨膜增生。MR T2WI除可显示与CT上相对应的改变外,还可显示髓内及周围软组织的水肿。 影像诊断:右胫骨骨样骨瘤。,起源于骨髓结缔组织间充质细胞,是介于良、恶性肿瘤间的一种较常见骨肿瘤; 病理分级: I级:属于良性; 级:介于良恶性之间,可作恶性处理; 级:属恶性。,五、骨巨细胞瘤 (1),【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为20-40岁; 好发部位为长骨骨端,以股骨下

12、端最多;胫骨上端、桡骨下端次之; 早期可无症状或有局部间歇性疼痛,劳累加重,转为持续性疼痛;,五、骨巨细胞瘤 (2),【X线表现】 1膨胀性、囊性破坏区: 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呈多房性膨胀性偏心性破坏区,骨质变薄,肿瘤横向生长大于纵向,并迅速扩展至骨干端关节面。上端正常之骨干与肿瘤分界清楚。 2肥皂泡样分隔现象: 于膨大的肿瘤区内见不规则的骨性间隔而呈分隔肥皂泡样,这是由于肿瘤内未被破坏残留的骨嵴相互交错而形成。,五、骨巨细胞瘤 (3),3骨皮质改变: 膨大的肿瘤使骨皮质不规则变薄, 由于肿瘤向四周生长,破坏骨皮质并刺激外骨膜增生,形成骨膜新生骨,肿瘤生长再破坏新生骨。 皮质被肿瘤破坏穿破时

13、,表现为模糊、残缺、断续不连,有时可见到骨膜反应。 肿瘤侵及软组织时可有软组织肿块。,五、骨巨细胞瘤 (4),4恶性巨细胞瘤占10-30%,肿瘤生长迅速,疼痛剧烈持续。 X线见骨皮质大部或全部断裂吸收,与肿瘤相连的骨干边缘模糊破坏,周围骨质无硬化,骨膜反应增多,有软组织肿块均为恶性征象 。,五、骨巨细胞瘤 (5),典型的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血管瘤是起源于骨血管的良性肿瘤 按组织上可分为海绵型和毛细血管型 海绵型多见于脊椎、头颅 毛细血管型多见于长骨、扁骨 如合并多发性软组织血管瘤时称为血管瘤病 因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及X线征,六、骨血管瘤(1),六、骨血管瘤(2

14、),【临床表现】 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脊椎血管瘤多发生于较大年龄的妇女 颅骨血管瘤发生于成年人 约25%发生在长骨、锁骨、骨盆、肩胛骨。 脊椎血管瘤常为多发、细小无症状,【X线表现】 1脊椎血管瘤 可侵犯单或多个椎体,胸椎多见。 (1)患病椎体骨质被肿瘤吸收,残留的骨小梁代偿性增粗,呈纵行排列,似栅栏状称之为“栅栏征”。小梁之间为密度降低的肿瘤区,增粗之骨小梁如有扭曲及垂直排列时,则透光的肿瘤区可呈小蜂窝及小囊状影 。,六、骨血管瘤(3),【X线表现】 (2)椎体肿瘤较大时,可见椎体膨胀性改变,或因重力压缩骨折而呈扁平、楔形。 (3)椎间隙保持正常。 (4)骨膜下出血时,可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

15、影。,六、骨血管瘤(4),2颅骨血管瘤 单发较多,仅累及部分颅骨 (1)颅骨外板处见圆形或类圆形骨质破坏区,是肿瘤向外突出破坏外板所致。边缘清楚呈小锯齿状,有硬化边,破坏区可表现为蜂窝状,一部分为溶骨性改变; (2)多数骨质破坏区可见由中央向四周放射状之骨针,与颅骨表面垂直,为特征性征象; (3)颅骨外板向上膨胀变薄,骨膜掀起而保持完整,无增生。内板很少受压破坏 。,六、骨血管瘤(5),3长骨血管瘤: 一般位于长骨端,偏心或中心性生长。 肿瘤呈长圆形或条状,多囊性骨质破坏,囊状瘤内有骨嵴形成,骨皮质变薄。 亦可呈弥漫性骨质破坏:在髓腔内及骨皮质见斑片状之溶骨性改变,有些呈小蜂窝状或虫蚀状。破坏

16、区处可有骨膜新生骨,甚至形成骨膜三角,少数有放射状骨针。,六、骨血管瘤(6),脊柱血管瘤,腰椎侧位平片示腰2椎体骨质破坏,骨小梁增粗呈栅栏状。CT示椎体内左侧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区,破坏区骨小梁增粗。邻近软组织未见异常。 影像诊断:腰椎椎体血管瘤。,T1WI,T2WI,T2抑脂,脊柱血管瘤,七 、 骨 肉 瘤 (Osteogenic Sarcoma),起于骨间叶组织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又称为成骨肉瘤或骨生肉瘤。 多见于青年男性。 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骨质破坏和肿瘤骨形成,常侵犯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可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临床表现: 疼痛、肿块和功能障

17、碍、局部浅静脉曲张,病变进行性增大,发展迅速。 骨肉瘤分型: 成骨型:以肿瘤骨形成为主,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均较轻。见于分化好,恶性程度较低的骨肉瘤。 溶骨型:以溶骨破坏为主,骨膜增生明显,肿瘤骨较少。见于分化差,恶性程度较高的骨肉瘤。 混合型: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分型中最多见。,临床与分型,骨肉瘤X线表现,1、骨质破坏:长骨干骺端见斑片状、虫蚀状破坏区,边界不清。 2、肿瘤骨形成:肿瘤细胞形成的骨组织,据形态分为云絮状、斑块状、针状、象牙质状,位于骨内和软组织内。 3、骨膜增生及Codman三角:多种形式的骨膜增生;骨膜三角具有特征性。 4、软组织肿块:肿块多成圆形或半圆形,边界不清,其

18、内可有肿瘤骨。,骨肉瘤的CT表现,CT: 发现肿瘤骨和软组织肿块较平片敏感。 软组织肿块:偏于病骨一侧或围绕病骨生长,内常见大小不等的坏死囊变区。血管神经等结构受侵表现为肿瘤组织直接与这些结构相贴或包绕它们,两者之间无脂肪层相隔。 增强后肿瘤成较明显的强化。,骨肉瘤的MRI表现,MRI: 显示病变的范围及软组织受侵程度,能清楚显示肿瘤在髓腔内以及向骨骺和关节腔的蔓延。 信号复杂 瘤骨T1WI、T2WI均为低信号 软骨T1WI中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骨皮质受侵,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中断 软组织肿块,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骨髓内转移, 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股骨骨旁骨

19、肉瘤 右股骨上段内侧骨旁骨肉瘤,致密的骨性包块境界清楚,基底附着于骨表面,有包绕骨干生长的倾向。,起源于软骨或成软骨结缔组织的一种较常见的骨恶性肿瘤。 瘤细胞直接形成软骨产生骨化和钙化; 据肿瘤的发病过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分为中心型和周围型; 临床表现:常见于30岁以上男性居多,多发于骨盆、股骨、胫骨等,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局部可扪及肿块。,八、软骨肉瘤,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 骨质破坏:呈溶骨性、碟形破坏,与正常骨分界欠清。 骨膜反应:呈线状、层状,Codman三角形成。 软组织肿块:大小不等、密度不均、边缘模糊的类圆形肿块影。 钙化:软组织肿块内可见不规则钙化

20、灶。,软骨肉瘤,软骨肉瘤,软骨肉瘤,定义:骨外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到骨,不包括原发性多发性骨肿瘤。 临床与病理: 转移途径:血性转移,直接蔓延。 转移瘤表现:溶骨性破坏、骨质硬化、破坏与硬化并成。常伴出血、坏死。 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 厌骨性肿瘤:皮肤、消化道、子宫恶性肿瘤。 亲骨性肿瘤:前列腺、肾、甲状腺、乳癌、肺癌、鼻咽癌。,九、转移性骨肿瘤 (matastatic tumor of bone),常转移至骨骼系统中含红骨髓丰富区域,以躯干骨特别是骨盆和脊柱最常见。 大多数转移性骨肿瘤始自骨髓腔,X线表现: 1、溶骨性转移多见,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 的小的虫蚀状骨质破坏; 2、成骨

21、性转移常呈斑点状或棉球状密度增高影,多见于前列腺癌,少数乳癌; 3、混合型转移瘤,则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骨质改变。 4、病理性骨折。,转移性骨肿瘤,平片显示左侧坐骨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无骨膜反应及骨质硬化,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 影像诊断:左侧坐骨骨转移瘤,骨转移瘤,十、骨囊肿,为单发性病变,好发于青少年,多发于长骨干骺端,尤以肱骨(60%)及股骨(25%)上端。 一般无症状,多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被发现。 由于长骨纵向生长,故囊肿多偏于骨干中部。囊内含棕色液体。外被一层纤维包模,在骨松质内包膜周围为边缘整齐的薄层骨壁。,X线表现: 1、为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的透明区,有时呈多囊状,但囊内无骨隔

22、,只有横行骨嵴。 2、囊肿沿长骨纵轴发展,有时呈膨胀性破坏,骨皮质变为薄层骨壳,边缘规则,无骨膜增生。 3、骨囊肿易发生骨折,骨折碎片掉入囊腔内形成“骨片陷落征”;小囊肿可因骨折后形成骨痂而自行消失,大的囊肿也可变小。,骨囊肿的X线表现,骨囊肿,囊内含血性液体;发生于管状骨病变可分为偏心型、中心型、骨旁型。 X线表现: 1)囊肿呈分房状; 2)囊内间隔可钙化; 3)膨胀性 :骨皮质变为薄层骨壳,边缘规则 ; 4)可见“骨片陷落征”。,十一、动脉瘤样骨囊肿,骶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盆平片示骶1、2右侧膨胀性骨质破坏。CT示骨质破坏区内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含液囊腔,内见液液平面。MRI T2WI示破坏

23、区液液平面更明显。,耻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即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以纤维组织大量增殖,代替了正常骨组织为特征的骨病。 可单骨、多骨,单肢或单侧多发。 好发于股骨近段、胫骨、肋骨及颅面骨等, 当侵犯颅面骨表现为头颅或颜面不对称及突眼等,故称为“骨性狮面”。,十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表现,X线表现: 1)囊状膨胀性改变: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透亮区,可为单囊或多囊,边缘清晰,常有硬化边。 2)磨玻璃样改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和肋骨,主要是指囊状膨胀性改变中的密度均匀增高如磨玻璃样,代表纤维组织钙化。 3)丝瓜瓤样改变:患骨膨胀增粗,皮质变薄、消失,骨小梁粗大扭曲,表现为沿纵轴方向走行的粗大骨纹,颇似丝瓜瓤。 4)骨质增生硬化 :发生于颅面骨表现为外板和板障肥厚,密度增高。,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骨纤维异常增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