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工艺之离子注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32146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电路工艺之离子注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集成电路工艺之离子注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集成电路工艺之离子注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集成电路工艺之离子注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集成电路工艺之离子注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成电路工艺之离子注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工艺之离子注入.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hap 4 离子注入,核碰撞和电子碰撞 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中的分布 注入损伤 热退火,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一种将带电的且具有能量的粒子注入衬底硅的过程,注入能量介于1KeV到1MeV之间,注入深度平均可达10nm10um。离子剂量变动范围,从用于阈值电压调整的1012/cm2到形成绝缘埋层的1018/cm2。 相对于扩散,它能更准确地控制杂质掺杂、可重复性和较低的工艺温度。 离子注入已成为VLSI制程上最主要的掺杂技术。一般CMOS制程,大约需要612个或更多的离子注入步骤。,离子注入应用,隔离工序中防止寄生沟道用的沟道截断 调整阈值电压用的沟道掺杂 CMOS阱的形成 浅结的制备 在特征尺寸

2、日益减小的今日,离子注入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技术。,使带电粒子偏转,分出中性粒子流,中性束路径,类似电视机,让束流上下来回的对圆片扫描,离子注入系统的原理示意图,离子源是产生离子的部件。将被注入物质的气体注入离子源,在其中被电离形成正离子,经吸极吸出,由初聚焦系统,聚成离子束,射向磁分析器。 吸极是一种直接引出离子束的方法,即用一负电压(几伏到几十千伏)把正离子吸出来。 产生离子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离子注入系统原理-离子源,从离子源吸出的离子束中,包括多种离子。如对BCl3气体源,一般包括H+、B+、Cl+、O+、C+等。 在磁分析器中,利用不同荷质比的离子在磁场中

3、的运动轨迹不同,可以将离子分离,并选出所需要的一种杂质离子。 被选离子通过可变狭缝,进入加速管。,离子注入系统原理-磁分析器,离子源通过加热分解气体源如BF3或AsH3成为带正电离子(B或As)。 加上约40KeV左右的负电压,引导这些带正电离子移出离子源腔体并进入磁分析器。 选择磁分析器的磁场,使只有质量/电荷比符合要求的离子得以穿过而不被过滤掉。 被选出来的离子接着进入加速管,在管内它们被电场加速到高能状态。,离子注入系统原理,被掺杂的材料称为靶。由加速管出来的离子先由静电聚焦透镜进行聚焦,再进行x、y两个方向的扫描,然后通过偏转系统注入到靶上。 扫描目的:把离子均匀注入到靶上。 偏转目的

4、:使束流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中性离子不能到达靶上。 注入机内的压力维持低于104Pa以下,以使气体分子散射降至最低。,离子注入系统原理,离子注入的优缺点,优点: 注入的离子纯度高 可以精确控制掺杂原子数目,同一平面的掺杂均匀性得到保证,电学性能得到保证。 温度低:小于400。低温注入,避免高温扩散所引起的热缺陷;扩散掩膜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掺杂深度和掺杂浓度可控,得到不同的杂质分布形式 非平衡过程,杂质含量不受固溶度限制 横向扩散效应比热扩散小得多 离子通过硅表面的薄膜注入,防止污染。 可以对化合物半导体进行掺杂,离子注入的优缺点,缺点: 产生的晶格损伤不易消除 很难进行很深或很浅的结的注入 高剂量

5、注入时产率低 设备价格昂贵(约200万美金),4.1 核碰撞和电子碰撞,高能离子进入靶后,不断与靶中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碰撞,在碰撞时,注入离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并损失能量,因此具有一定初始能量的离子注射进靶中后,将走过一个非常曲折的道路,最后在靶中某一点停止下来,核碰撞和电子碰撞,注入离子在靶内能量损失方式 核碰撞 (注入离子与靶内原子核间的碰撞) 质量为同一数量级,故碰撞后注入离子会发生大角度的散射,失去一定的能量。靶原子也因碰撞而获得能量,如果获得的能量大于原子束缚能,就会离开原来所在晶格位置,进入晶格间隙,并留下一个空位,形成缺陷。,核碰撞和电子碰撞,注入离子在靶内能量损失方式 电子碰撞(

6、注入离子与靶原子周围电子云的碰撞) 能瞬时形成电子-空穴对 两者质量相差大,碰撞后注入离子的能量损失很小,散射角度也小,虽然经过多次散射,注入离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电子则被激发至更高的能级(激发)或脱离原子(电离)。,核碰撞和电子碰撞,核阻止本领说明注入离子在靶内能量损失的具体情况,一个注入离子在其运动路程上任一点x处的能量为E,则核阻止本领定义为: 电子阻止本领定义为:,核碰撞和电子碰撞,在单位距离上,由于核碰撞和电子碰撞,注入离子所损失的能量则为: 注入离子在靶内运动的总路程,低能量时,核阻止本领随能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Sn(E)会在某一中等能量时达到最大值。 高能量时,由于高速粒子没有足

7、够的时间和靶原子进行有效的能量交换,所以Sn(E)变小。,核阻止本领,电子阻止本领,电子阻止本领同注入离子的速度成正比,即与注入离子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V 为注入离子速度,Ke 与注入离子和靶的原子序数、质量有微弱关系,粗略估计时,可近似为常数,核碰撞和电子碰撞,不同能区的能量损失形式 低能区:以核碰撞为主 中能区:核碰撞、电子碰撞持平 高能区:以电子碰撞为主,4.2 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中的分布,一个离子在停止前所经过的总路程,称为射程R R在入射轴方向上的投影称为投影射程Xp R在垂直入射方向的投影称为射程横向分量Xt,平均投影射程Rp:所有入射离子的投影射程的平均值 标准偏差:,注入离子

8、在无定形靶中的分布,对于无定形靶(SiO2、Si3N4、光刻胶等),注入离子的纵向分布可用高斯函数表示: 其中:,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中的分布,横向分布(高斯分布) 入射离子在垂直入射方向平面内的杂质分布 横向渗透远小于热扩散,高斯分布只在峰值附近与实际分布符合较好。 轻离子/重离子入射对高斯分布的影响 实践中,用高斯分布快速估算注入离子在靶材料中的分布。,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中的分布,随能量增加,投影射程增加 能量一定时,轻离子比重离子的射程深。,射程与能量的关系,注入离子在无定形靶中的分布,以上讨论的是无定形靶的情形。 无定形材料中原子排列无序,靶对入射离子的阻止作用是各向同性的 一定能量的离子沿不同方向射入靶中将会得到相同的平均射程。 实际的硅片单晶 在单晶靶中,原子是按一定规律周期地重复排列,而且晶格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靶对入射离子的阻止作用将不是各向同性的,而与晶体取向有关。,*离子注入的沟道效应,*离子注入的沟道效应,*离子注入的沟道效应,定义:当离子注入的方向与靶晶体的某个晶向平行时,一些离子将沿沟道运动。沟道离子唯一的能量损失机制是电子阻止,因此注入离子的能量损失率就很低,故注入深度较大。 离子方向=沟道方向时离子因为没有碰到晶格而长驱直入 效果:在不应该存在杂质的深度发现杂质多出了一个峰!,射程分布与注入方向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