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带一路”战略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33448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6.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一带一路”战略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精品】“一带一路”战略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精品】“一带一路”战略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精品】“一带一路”战略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精品】“一带一路”战略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一带一路”战略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一带一路”战略分析PPT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带一路”战略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挑战,一带一路战略概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一带一路战略进程,1,2,3,4,习大大的提法,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了APEC加强互联互通

2、伙伴关系对话会。这表明,借助APEC北京会议的东风,“一带一路”的具体规划蓝图及其实施条件已经成熟。,“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自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皮毛、玉石、珠宝、香料等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

3、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不仅成为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通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认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又被称作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 汉朝时期,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交流,特别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往来途径主要依靠海路,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为交易之道。这条通道形成的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前往西域走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而

4、海路可以依靠中国东岸夏、冬两季季风助航,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开辟海路通往欧亚各国。 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很早就有了对日韩的人员交往和文化经贸联系,这条航线也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自年法国学者沙畹提出丝绸之路有陆海两道、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著述探索海上的丝绸之路、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性考察活动后,“海上丝绸之路”概念逐步得到传播。,“One Belt and One Road”,“一带

5、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OBAOR或OBOR)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 “21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

6、国际背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但让中国过剩的产能“走出去”,还将输出装备、技术、管理与标准,并通过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增强能源与地缘安全。 “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步面向东盟,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加强互联互通,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国际背景,国内背景,1,2,1.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地区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是建设“一带一路”的经济基础。 1990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在边境接轨,1992年投入运营,

7、从中国到欧洲之间第一次有了联通的铁路运输,这使人们再次回想起古代的丝绸之路,被冠以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名字,然而开通初期对沟通沿桥各国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人们对其关注便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造成的。当时苏联刚解体不久,中亚国家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降。1992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仅4.6亿美元。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尤其是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与20多年前相比已有了本质的变化。中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加强。2012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额达到了460亿美元,增长了100倍。未来中国与中亚地区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

8、入,内容将更加丰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际背景,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额(1992-2011)(单位:亿美元),注:1992-2001 年数据来自转引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2-2011 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除中国外,“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1个国家,2012 年的人口27.09 亿人, 生产总值7.3 万亿美元。加上中国,整个“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2 个国家,约40 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3.49%;生产总值约16 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22.32%, 这是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广阔的沿海经济带。沿线各国存在着国情和制度差异,但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从贸易角度

9、来看,“海上丝绸之路” 各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 年中国对东盟、南亚及波斯湾航线、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的贸易额分别达到4001.46 亿美元、2334.54 亿美元、265.53 亿美元, 分别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34%、6.04%、0.69%,合计共占17.07%,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东盟10 国总面积约448 万平方公里,2012 年人口约6.86 亿人,GDP 为2.32 万亿美元。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密切,2010 年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与新加坡单独建立了中新自由贸易区。,3月2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发言时表示,要加快推

10、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和RCEP谈判,争取在年底前达成协议,我们要不断地提升双方经贸合作的水平,继续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努力实现双边贸易额今年达到5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100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 共同享有长3300 公里的边界线,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并已开辟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中南半岛国家与我国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我国南海地区深入东南亚,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环绕在中国的南部,这种特征使它对我国华南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二.建设“一带一路”的地缘优势,三.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的

11、枢纽,中国历史上与中亚地区有着密切交流,各民族曾经在这一地区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漫长璀璨的历史中,东南亚诸国一直扮演的是属国以及睦邻的角色,一直与中原政权有着密切的交往,四.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大国近年来纷纷提出了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 在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大国丝绸之路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景下,中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国家,有必要提出自己的丝绸之路战略。,国内背景

12、,一.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后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现代化全局的短板之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的推进,将会有大量的资源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在“ 丝绸之路” 上将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引进产业、聚集人口,从而加快中西部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中西部各省都在积极运筹,希望在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大背景下,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的发展。,中国面临十分复杂的海洋安全环境,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和非洲输出石油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约80%的能源进口及进出口货物需经过马

13、六甲海峡,此地水路狭窄,极易封锁,我国在两处海峡的航路安全完全受制于人。虽然我国已开通了中哈、中俄和中缅石油管道,加强了我国从中亚、东北亚和海上石油的进口安全,但通过上述通道进口的原油仅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左右,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维护海上咽喉通畅的实力亟待进一步增强。,二.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确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仅以钢铁、电动汽车和电力为例,2002年中国钢铁产能为1.8亿吨,到2012年底已逾9亿吨。据说现在每顿钢铁的利润已不到5毛钱。这些年电动汽车一直未能真正普及,目前我国库存量逾2300万台。我国电力总装配量是10万千瓦时,但2013年总

14、的用电量不会超过5.2万千瓦时,过剩接近100%。中国的船舶制造、电解铝产业情况都类似,产能严重过剩。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措施,除消化、整合、淘汰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向需要这些产品和技术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转移。过剩产能对中国也许是包袱,是负担,但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很可能就是他们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而且潜在的市场很大。,三.产能严重过剩,四中国的战略纵深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问题 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

15、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五. 区域经济的贸易主导权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 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

16、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六. 通路是“一带”的抓手 “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 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需要通盘考虑,如前所述,“一带一路”是系统性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抓手,从现实来说,考虑到西部基础设施薄弱,为了更好的外联内呼,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是第一位的,也符合“一带一路”的题义,即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

17、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但让中国过剩的产能“走出去”,还将输出装备、技术、管理与标准,并通过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增强能源与地缘安全。而“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步面向东盟,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加强互联互通,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

18、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大事记,201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

19、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李克强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带一路”是2015年区域发展的首要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2015年有个良好开局。,2015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从8个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与任务。,今年将要举办的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外交活动,知识延伸: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2013年10月2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时表示表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2014年10月24日,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根据亚投行筹建工作计划,各方计划于2015年年中商定亚投行章程终稿并签署,之后经成员国批准生效,年底前正式成立亚投行。,截止到4月2

21、号,亚投行已经拥有53个成员,创立背景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的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的因素,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是有难度的。 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 。中国基础设施

22、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但亚洲经济体之间难以利用各自所具备的高额资本存量优势,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缺乏把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金立群称,亚投行将和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合作,撬动私营部门的资金,合理分担风险,利益共享,促进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三大争议 第一大争议:亚洲已经有了亚洲发展银行(ADB),为什么中国要给亚洲建立一个“新世界银行” ? 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10年至2020年10年间,亚洲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

23、,平均每年需投资8000亿美元,仅印度未来几年的基建就需要1万亿美元。8万亿美元中,68%用于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32%是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现有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的总资金约为1600亿美元,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这两家银行目前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区区200亿美元 。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建设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亚投行(AIIB)给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额外的融资资金,这是亚洲急需的“受欢迎的计划”,第二大争议:如何管理这家新银行? 中国一再重申,新银行将采用世界银

24、行的管理模式来透明运行。美国及其一些亚洲盟友国家仍持怀疑态度,他们宣称,亚投行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公司走出去、消化国内多余产能,最终将成为中国主导的单边机构。,第三个争议:可能引发外交争端。 美国阻止其盟友加入亚投行,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中国会借这家银行壮大在亚洲的权力,对区域平衡将带来影响。还有人认为,亚投行的建立会直接挑战1944年开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 尽管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但自1966年设立以来的亚开行却由日本掌控着。行长已连续9届由来自日本大藏省、财务省以及日本银行业的高官担任。中国也希望通过增资获得更多亚洲开发银行的投票权,因为日本的投票份额几乎是中国的两倍,但亚开行在20

25、14年5月的年会上搁置了相关议案。在改革无望后,中国只好“自立门户”,而美国此时却“不高兴”,害怕其在亚洲的影响被边缘化 。,奥巴马落寞地看着怀表,远处人头攒动的“亚投行”列车已疾驶而去。,一、大国博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 首先,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倾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安全事务中制衡中国影响。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和偏见仍深,其政、学界普遍认为,东亚地区局势不稳的根源在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外政策的愈发强硬。美国2013 年涉华军力报告称:“中国宣称其崛起是和平的,没有追求霸权和扩张领土的愿望。然而,由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缺乏透明度,该地区对中国意图的担忧持续加深”。一

26、些美国学者建议美国在军队部署、军事技术、能源等方面加强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国。由此,美国以“亚太再平衡”为名,在中国周边地区排兵布阵,强化军事联盟。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刺激个别国家在领土海洋争议中不断对华挑衅,破坏了推动地区能源合作的政治环境。美国推动建立由其主导的亚太合作,对中国与周边国家间既有合作机制构成竞争,在经济事务中制衡中国。2013 年,美国促动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P)谈判,加大“美国东盟扩大经济合作倡议”(E3)的推动力度,扩大与东亚经济体的合作。在中亚方向,美国主导“新丝绸之路”计划,大力介入地区事务。此外,为了牵制中国,美国在东南亚、南亚、中亚指

27、责中国主导的合作项目存在环境、古迹保护隐忧,给项目实施制造障碍。,其次,中国与中亚各国深化能源合作易引发俄罗斯的疑虑,担心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受阻。俄罗斯将中亚地区视为其重要的战略后方,推动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考量。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是进一步巩固独联体,致力于加强独联体地区一体化进程,优先任务是建立欧亚经济联盟。2013 年,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申请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亚美尼亚正式加入关税同盟。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与中亚各国能源合作深化发展,互联互通建设不断取得成绩,俄罗斯对此难免疑虑。例如,俄罗斯担心“中吉

28、乌铁路”使用的标准轨与俄式轨不能衔接,导致中亚国家对俄离心。中国与中亚各国达成大宗能源贸易协定、拓展上下游合作领域、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都使俄罗斯产生类似担忧。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俄罗斯互利共赢、助其充实欧亚经济联盟、避免恶性竞争,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挑战。,美俄两国在中亚的角逐,再次,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和搅局南海围堵中国。1997 年,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8 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04 年,日本推动设立了“中亚日本”对话机制,这标志着日本同中亚国家的交往联系开始朝着常态化、多边化与全方

29、位方向不断发展。日本推行“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的主要意图在于:在毗邻中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形成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进口方面牵制中国,延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也形成牵制。 日本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野心的最大绊脚石,企图搭乘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顺风车,将日美同盟的干预范围扩大至南海,拉拢与中国存在争议、对中国存有疑虑的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共同遏制中国,以实现其主导亚洲事务、抢夺海洋权益、围堵中国发展的目的。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破坏

30、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中亚国家之间缺乏一定的政治互信。中亚存在着大量方向不一的区域一体化机制, 但是, 几乎都一事无成。成功的区域经济合作一定要以较为稳定的政治关系为前提, 并有决心让渡部分“ 主权” 这需要决策者的政治自信和互信。中亚国家大体上都是威权主义国家政局存在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三股势力” 本质上是政治问题, 但它与世纪年代以来兴起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有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新独立的中亚国家走的是世俗化道路, 而该地区的“三股势力”呈发展态势, 依然是地区内最大的安全威胁 也是我们打造“丝绸之路

31、经济带” 所面对的重大障碍。目前, 中国与“ 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关国家的关系总体向好, 但主要还体现在高层政府层面, 民间对华心态相当复杂。 求共同发展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但对高速发展的中国存有相当大的戒心,“中国威胁论” 在中亚地区大有市场。,二.中亚地区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三.中亚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中亚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已严重妨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对中亚国家间的关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区内气候干燥,地貌形态以沙漠和草原为主,其中沙漠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4以上,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

32、。由于多年来对水资源过度开发而未实行有效的保护,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危机。工业生产中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壤和水源。中亚地区也是化工、纺织、皮革等行业发达的地区,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以废气、污水的形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投资开发活动会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需要把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两端连接着东亚和欧洲, 基本上题属于发达经济区, 但发展空间小, 资源不足; 而其辽阔狭长的中间地带是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 交通不够便利, 自然

33、环境较差, 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 整个区域存在“ 两边高, 中间低” 的现象,这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亚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工业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首先,中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2012 年,除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人均GDP 分别达到1.2 万美元和6511美元外,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为1160、1717 美元,特别是塔吉克斯坦仅为872 美元。其次,中亚地区能源资源等非常丰富,但工业体系不健全,主要以能源以及矿产、棉花等初级资源为主, 不具有较为独立的工业生产技术和能力。,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济差异

34、明显,五.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铁路轨距不统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铁轨轨距不统一是个老问题但一直没有解决。中国和欧洲国家的铁路使用标准轨距, 即1435毫米,而前苏联国家的轨距为1512毫米,造成列车过境的时间和运营成本提髙,而对大运量和高速铁路的影响就更大。不同国家间技术标准的统一是很困难的, 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改变轨距不仅要重建铁路及其相关设施,而且涉及机车、车辆制造等多个领域,花费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前苏联国家铁路线很长改造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对经济能力不足的小国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不进行全路网改造, 只是改造一条则会造成该线路与原有路网的隔离,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也就意味着, 轨距问题将继

35、续存在。,六.北极航道的开辟 我们通常所说的北极通道由两条航道构成: 加拿大沿岸的“ 西北航道” 和西伯利亚沿岸的“ 东北航道”。“东北航道”, 也称为“ 北方航道”, 它的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海域。东北航道西起西欧, 穿过西伯利亚沿岸的北冰洋海域, 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日、韩等国港口。由于天气关系, 东北航道只有夏季的几个月里可开放航行。与南方航道比, 这条路线航程大大缩短, 可以节省大笔开支和时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的融化,航行时间已延长至5个月。目前,从欧洲到亚洲传统航线有三条:一条是经苏伊士运河,19931公里,35天;一条是经巴拿马运河,26186公里,40天

36、;一条是经非洲好望角,22356公里,46天;如果经北冰洋,则只有12456公里,22天,减少近一半时间。此外,还可节省穿越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费用,减少航运中的能源消耗,船体大小和吃水深度不受限制,可航行各种大型货轮,且沿途无运河壅塞、恐怖袭击、海盗等安全隐患,尤其有利于大吨位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航运。北极航道作为连接亚欧交通新干线的雏形已经显现。从长远来看,北极航道的开辟可能会削弱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优势。,七.领土争端问题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创建搁置争议、合作建设的环境和气氛,以合作代替争斗。一则,要与争端当事国进行对话协商,增加合作的共

37、识;二则,要加强与东盟组织的协商,在落实好南海行为宣言的基础上,尽早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签署协议,推动落实。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年,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就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制定行动计划。,“一带一路”随着本APEC会议召开水到渠成,有望成“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八.“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其实是基于“一带一路“基础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的一种坊间说法,官方并无此名目计划,“马歇尔计划”无论是计划本身还是词语都有一种霸权思维隐匿,会让外界误认中国别有用心。 所谓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因与美国60多年前的“马歇尔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被民间和市场视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该计划

38、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承担贷款风险,企业输出过剩产能,人民币国际化,三位一体。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中国资本和产能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一方面是中国有过剩产能和过剩外汇资产;另一方面是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成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战略。”虽然“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概念只是坊间的提法,但在国家层面,上海自贸区试验、“一带一路”、等策略均已经实质性启动,有智库认为,金砖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丝路基金标志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 二者都是崛起的力量试图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对外政策目标,当然也包括

39、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资助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赋予北京成为亚洲最重要力量的影响力。,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共计划 (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第二次世界大戓结束后美国对被戓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 劣、协劣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亍1947年7月正式启劢,幵整整持续了4个财 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 织(OECD)总兯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 援劣合计130亿美元。,“马歇尔计划”有借鉴意义,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帮助极大,到1952年该计划资助结束以前,所有受助国的经济

40、水平都超过了二战以前。该计划同时增加了美国出口,帮助美国战后消化过剩产能,为美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巨大市场,还使美元成为西欧各国通用的结算货币,为美元成为全球性货币奠定了基础。该计划创造需求的模式启动了全球黄金增长时代,美国股市迎来了近20年的大牛市。 借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与西欧国家双赢的先例,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将提升境外直接投资,开辟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消化过剩产能,破除贸易壁垒,最终确立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及货币体系。,“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其实是基于“一带一路“基础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的一种坊间说法,官方并无此名目计划,“马歇尔计划”无论是计划本身还是词语都

41、有一种霸权思维隐匿,会让外界误认中国别有用心。 所谓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因与美国60多年前的“马歇尔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被民间和市场视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承担贷款风险,企业输出过剩产能,人民币国际化,三位一体。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中国资本和产能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一方面是中国有过剩产能和过剩外汇资产;另一方面是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成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战略。”虽然“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概念只是坊间的提法,但在国家层面,上海自贸区试验、“一带一路”、亚洲基

42、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策略均已经实质性启动,有智库认为,福塔莱萨金砖货币体系和金砖开发银行标志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历史是否总敲两次门?,1. 援助对象与投资环境 马歇尔计划之所以可以成功,除了美国拥有足够的实力保证借钱的国家不赖账,更重要的是,受援国在这个计划的援助下可以复苏、发展。这些国家在二战以前就已经是全球的发达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人力资本水平高。各受援国因接受援助而成立的经济合作组织OECD,也是目前国际上为数不多的由“高收入”经济体为主的国际机构。受援时,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虽遭破坏,但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判若云泥。投资于战乱后的欧洲,投资回报率非常高,马歇尔计划带来的资本

43、输入,只需要解决他们资本不足的问题,而不需要考虑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法治环境、政府治理等各类软环境是否配套。,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可能面对的经济体远不及马歇尔计划时的欧洲国家,结合“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国家和现实情况,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发展的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也在“一带一路”的交会处,未来与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也有合作的可能。 这些国家,风格复杂,很多都没有完成现代化的转型,如中东国家和土耳其等国的世俗化政治和伊斯兰宗教一直在拉锯中,俄罗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冲突日趋升级,与原苏联国家的局部冲突不断。东南亚的不少国家,与中国还有领土纠纷,中国与它们的合作总是不可避免地要代入立场站

44、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少的挑战。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他们未完成或未开始现代化的转型,其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还不及中国,更不提法治水平、契约精神、商业环境,有的国家连政局都不稳,像阿富汗以及非洲的很多国家。对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否顺利完成是首先会面对的问题,前任领导人承诺,后任领导撕毁合约的情况在中国对非的投资中并不少见。,2.,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在输出基础设施的同时,还需要输出配套制度,帮助、督促输入国建立适宜的投资环境、减少贸易障碍、保护境外与私人投资等,在项目选择等方面,更要注意市场导向,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以此维护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国的利益。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加入

45、WTO的历史,美欧等国为了保障FDI的利益,在司法公正、国民待遇、市场准入、贸易壁垒、政府信息透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了那么多功课:多轮谈判、磋商、国际仲裁、舆论压力等。中国想要实施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顺利的完成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美欧日当年对中国做过的事情,中国恐怕同样也得对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来一遍。毫无疑问,对于目前中国的经验储备,完成这一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3.,中国还面临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否会干扰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 高铁作为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的对外战略,但南车、北车两家高铁供应商一直处于竞争状态,对于中国铁路总公司是好事

46、,但输出高铁的时候,难免出现竞相压价,为此高层不惜让南车、北车合并以消除竞争,只是苦了中铁总,对外战略对国内市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如果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展开,为了避免中国供应商在国外的竞争,我们是否要合并两桶油、合并各地形形色色的路桥与建工公司?中国多年发展形成的竞争市场如何自处?而这些问题不理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能走到哪一步,实难预料。,4.这个看似一石二鸟的设想中,阿喀琉斯之踵在于投资回报率没有保障。刚刚委内瑞拉对中国违约为类似的外援或外债敲了一个警钟,该国不仅不再向中国出口33万桶石油以偿还贷款,而且中国贷款期限面临无限期延长的可能性。并非中国不够精明,类似失足还有许多国际机构,过去数十

47、年的无数案例早已昭示,在不发达国家进行项目投资风险巨大,很高比例的投资以失败告终。,历史的启迪与教训,一方面是国内过剩产能缠身,资本投资回报率节节下滑,另一方面是外汇储备一路攀升,本币面临升值压力听起来有点耳熟,不过这不是说中国,80年代的日本也曾经面临类似困境。选择有两个,一个资本主义的设想,让该破产的企业破产;另一个则比较温和渐进,那就是投资海外。当时的日本并没有选择出清过剩产能,银行系统仍旧源源不断为这些僵尸公司供血,不少公司的战略是选择海外一掷千金,日本商人堪称精明地买了很多地产以及矿产。即使如此,市场清算的一天总会到来,日本经济逐步空心化,而仍旧没有逃离经济泡沫幻灭的命运。,对比历史

48、与现实,中国可以从中吸收什么教训?,首先,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机会多,但陷阱更多,或许在投资目的国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举是一个方向。 其次,国家主导的外援效果明显,但也有看不见的成本,中国应该考虑主要依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作为行动主体,政府可以起到积极引导、因势利导、协调组织的作用,而不宜越俎代庖,以政治考量代替经济核算。 第三,资本的海外扩张主要经济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而不应该对其消解过剩产能的作用寄望过高。过剩产能的调整离不开痛苦的结构改革,与资本海外扩张的经济逻辑关联不大,不应对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还有多久?面对这么多困难,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又能持续多久?是昙花一现留下一堆泡影?还是能够永久地载入史册? 让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