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 宪法的发展历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33763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8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件】 宪法的发展历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大学课件】 宪法的发展历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大学课件】 宪法的发展历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大学课件】 宪法的发展历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大学课件】 宪法的发展历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课件】 宪法的发展历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 宪法的发展历史.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宪法的发展历史,现代意义上的宪法首先在英国播下种 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而后散布 于欧美各国以致世界各地。 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http:/ 西方宪法的起源及发展,一、近代意义宪法的起源 (一)宪法产生的条件 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条件,http:/ 中国:诗小雅北山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路易十四:“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科克:1610年的博纳姆医生案 “国王受法律的限制” 议会限制王权:征税权属于议会,非经议会批准,国王不得征税,http:/ 个人财产的保障;契约自由与个人平等、自由;摆脱政府权 力的控制 文化原因:西方社会固有的法治思想

2、与古典自然法理论的传 播 “安提戈涅之怨” 自然法:国家权力必须服从理性、服从自然法、服从法律 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天赋人权、自然权利、社会契 约、权力分立与制衡 政治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与民主制度的建立,http:/ 1英国宪法是在不断限制王权的过程中产生的 2.从契约到宪政的前提:社会权力结构的相对平衡,允许社会利益的公开较量和渐进调整;严重失衡的权力结构将产生绝对服从和君主专制,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和滥用。 3英国宪法的组成,http:/ 1628年权利请愿书,1679年人身保护法 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 英国宪法的不彻底性和不成文性,http:/ 国王失

3、败,贵族胜利,但贵族没有取代王位,为什么?比较英国传统和日本明治维新 屡次反复,战争不断,最后确立议会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国王高于任何人,但低于上帝和法律。”“法律造就了国王。”一旦发生冲突,国王服从法律。 御前扩大会议:司法裁判权和批准征税权高于国王,可使用剥夺国王土地和财产等制裁手段,大宪章(1215),http:/ 第2条:自由人的自由 第12、14条:国民同意税赋 第39条:监禁必须经过法律 第40条:不得出卖、剥夺或延误正义 第52条:财产或自由的剥夺必须经过法律正当程序 第61条:国王不得违宪,大宪章:具体规定,http:/ 提出到王位继承法的通过,历时近五个世纪,逐步确立 了

4、议会主权原则、分权原则、法治原则,具有鲜明的原生性 、连续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 英国宪法的不彻底性和不成文性。,http:/ 1.美国宪法的诞生 五月花公约独立宣言邦联公约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2.美国宪法的内容 3.美国宪法的思想渊源 美国立宪的基础:洛克与孟德斯鸠的自由主义理论。,http:/ 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部成文宪法 有限政府原则、三权分立原则、联邦与州的分权原则、代议制政府原则,http:/ 契约论思想:政府为了保障权利而存在;如果政府违背基本目的,企图绝对专制,可推翻置换。,http:/ 未设置邦联行政首脑或司法长官 缺乏对于违抗邦联权力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http:/ 在资产

5、阶级立宪史上,美国首先制订出了一套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制度。,http:/ 1787年9月17日39名代表在羊皮纸文件上签名 1791年权利法案:保障言论和宗教信仰自由、财产权和刑事正当程序。 1868年内战后修正案:第十四修正案保障法律的正当程序和平等保护。,http:/ 2、为美国创造了共和制度,成为欧洲各国反对君主制的榜样。 3、建立联邦制中央政府,为促进美国资产阶级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了一定作用,而且采用联邦制也是人类历史上值得注意的经验,使各有主权的州的联盟邦联成为拥有相当广泛权力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但在联邦政府内各州仍有很大的权力。,http:/ 制定过许多部宪法,包括:1791年宪

6、法,1793年宪法, 1795年宪法(共和第三年宪法),1799年宪法(共和第八年 宪法),1801年宪法(共和第十年宪法),1803年宪法(共和第 十二年元老院整体决议案),1814年宪章,1830年的七月 王朝宪法,1848年宪法,1852年宪法,1875年宪法,1946年 宪法和1958年宪法 。 1789年人与公民权利宣言 1791年宪法:欧洲大陆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四)法国宪法,http:/ “1919年魏玛宪法和1918年苏俄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宪法的产生”(第31页) 问题:“现代宪法”的标准是什么? 社会国家的引入:对经

7、济自由权的限制和社会权 的确立; 民主制度:享有政治权利主体的扩大;参政权的 扩展,http:/ 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从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肇始,伴随着持续的革命与变革,中国在这一百年间竟成为世界上拥有宪法最多的国家。从清廷的宪法重大信条19条,到孙文的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从袁世凯的中国民国约法,到曹锟的中华民国宪法。从蒋介石的训政时期约法到1946年的中国民国宪法。以及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的四部宪法。不多不少,一百年间全国性的正式宪法文本共12部。其他策划于密室、胎死于腹中的宪法草案如袁世凯“天坛宪草”和段祺瑞的“段记宪草”等等,则不一而足。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宪法激变”的年代

8、。,http:/ 传统道德和政治制度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列强入侵后面临制度和观念变革。 迟到的觉醒:一直以为是技术问题,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才真正认识到制度问题。 中国面临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李泽厚):救亡是目的,启蒙是手段;宪政为国家富强服务,带有强烈实用主义色彩。,http:/ 有限的地方民主: 省谘议局决定地方政策、预算决算、税务、规章,答复督抚咨询。 资政院相当于中央代议机构,决定国家预算决算、税务债务、法典制定和修改,选举+钦定 1909年江苏会长张謇建立国会请愿代表团,开始认识到税的重要,建议不纳税主义,要求早开国会。 清政府执迷不悟 建立“亲贵内阁”,继续排汉,政府和社会严重对

9、立。 湖广铁路借款协定损害地方利益,保路集团反对铁路国有化和中央化,保护中国主权。,http:/ “皇帝之权,以宪法规定者为限”(第3条) “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第16条) 国会议决预算(第12条)。 资政院议决宪法、皇帝颁布(第5条)。 国会修改宪法(第6条),国会选举总理,皇帝任命(第8条)。 迫不得已的让步,为时太晚,民心尽失;一旦失去正当性,任何政府都难以维持生存。,http:/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第37页) 因人立法: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匆忙通过,希望制约袁世凯,制度设计基本合理。 确立民主共和原则,结合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通过议会/内阁约束

10、总统。 两种政治文化的较量:总统和国会的制度之争演变为水火不相容的个人权力斗争,最终权大于法 “二次革命”:宋教仁命案导致国民党江西江苏讨袁,但很快遭到镇压。制度运行要求基本共识与合作;国袁破裂,面临宪法危机。,http:/ 民国约法: 采取总统制,地位至高无上,不受约束;1914年修正取消连任限制,任期10年,总统推荐继任,等于世袭。 Goodnow教授认为中国不适合民主,应改为君主立宪;“征求意见”,国民大会投票全部赞同。,袁世凯的倒行逆施,http:/ 从专制走向自由,从秩序走向混乱; 形成新秩序,代价是回归独裁专制。 1924年国民党改组,借鉴苏联模式,开始中国最早的“党治”,为人治创

11、造政治条件。 国民政府由党产生,体现党的意志,实施党的权力;国民党指挥、监督国民政府掌管政务。 先有党的决议或命令,然后照搬到政府法令;训政期间“党外无党、党外无政”,实行严格的一党专制。 中央执行委员会: 党治机构,相当于中央政治局; 党和政府的“连锁机关”,党控制政府的工具。,http:/ 训政:约法之治,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教导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任何县完成训政并举行选举,成为自治县; 省内全部县完成训政,进入宪政初级阶段,选举省长。 宪政:宪法之治,半数以上省开始宪政,国民政府应还政于民,召开国民大会制宪,http:/ 胡汉民认为孙中山的遗教就是根本法。 立法院长孙科主张从速立宪。

12、1930年汪精卫在太原完成约法草案: 联邦制特征,促成南京政府制定约法。 采用直接保障主义:约法关于公民权利的条文具有直接效力,不受法律约束。 1931年约法: 采用法律保障主义,约法权利必须通过法律保障才有效力,可以通过法律加以限制。 五权宪法模式仍实行一党专制;政府由党产生,对党负责。中执委行使约法解释权,决定大政方针。,http:/ 矛盾的总纲:“三民主义共和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党主张凌驾一国:北伐成功,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将本党学说自封为国家正统,通过宪法加以确认,体现教条主义传统。 区分政权和治权:人民在地方上直接控制政府,中央由政府代行“治权”。 公民权利采取间接保障。国民

13、大会过分庞大,形同虚设; 总统同时为国家元首和行政领袖,不受制约; “中央政府”体现五权宪法思想:行政院最重要,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行政主导色彩浓厚。 改联邦制为单一制,地方执行中央法令;但有地方自治特色,事项包括“因地制宜”,类似于现行体制。,http:/ 国共合作最终失败,未能通过谈判妥协产生制度。国大代表85%国民党员,共产党和民盟没有参加,没有吸收党外意见,宪法沦为一党专制工具。 “国民党宪法”:基本上回到五五宪草,但强化了立法院和联邦制。,http:/ 中央集权和地方自主权相结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接选举模式) 行政权与立法权分离 司法职能政治化 四部宪法: 1949年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