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后冷战时期中国对东协战略研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35014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件】后冷战时期中国对东协战略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学课件】后冷战时期中国对东协战略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学课件】后冷战时期中国对东协战略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学课件】后冷战时期中国对东协战略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学课件】后冷战时期中国对东协战略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课件】后冷战时期中国对东协战略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后冷战时期中国对东协战略研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 戰略研究,http:/ 綱,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中國的新安全觀 第三章 後冷戰時期影響中國對東協之 戰略因素 第四章 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的戰略 作為 第五章 由台灣看中國與東協之整合 第六章 結 論,緒 論,研究動機 1.親身感受中國的崛起與壯大 2.研究中國對東協的戰略意圖 研究目的 1.探討後冷戰時期影響中國對東協戰略因素 2.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的戰略作為 3.思考台灣因應之道,本論文研究架構圖,系統理論簡化模型,資料來源:David Easton 著,王蒲劬譯,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第二章 中國的新安全觀,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 中國新安全觀的形成 新安全觀與

2、中國的外交戰略,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兩極對立消失與多極力量的興起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40多年的美蘇兩大陣營相互對抗的冷戰格局打破,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大動盪時期,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經濟因素在國際關係中地位大幅提升 國際關係發展的趨勢已從軍事對抗轉向以經濟實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蘇聯之所以垮台並非因為其軍事力量落後美國乃是因為其以經濟為核心的整體綜合國力輸給美國。,中國新安全觀的建構,中國建構新安全觀的背景因素 蘇聯解體後,美國亟欲尋找新對手,中國成為美國意識形態鬥爭的對手,當時中美力量差距仍大,鄧小平認為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應該採取韜光養

3、晦、絕不當頭的策略,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週邊環境,全力發展以經濟為主軸的綜合國力。,江澤民主政時期延續鄧小平和平與發展的主軸,持續改革與開放策略,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十五大時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正式提出了新安全觀的概念,強調共同安全的觀念。,新安全觀與中國的外交戰略,新安全觀為中國創造和平穩定的環境 在新安全觀的思維下中國不斷發展,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世界的生產中心,以及獲得持續性的高經濟成長率。 新安全觀減低週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疑慮,新安全觀的實踐睦鄰政策,睦鄰政策在實踐上主要反映在緊密的經貿安排和政治安全合作兩個方面,上海合 作組織,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東南亞友好條約

4、自由貿易區,2001年7月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國對東協的睦鄰政策有更深一層的戰略考量,第三章 後冷戰時期影響中國對東協之戰略因素,隨著中國國內外局勢不斷地改變,中國擬定縝密的戰略規劃,影響因素包含國內與國際兩大類,國際的因素主要是因應美國的圍堵態勢,其中又包含美日安保條約的軍事聯盟與美國藉反恐重返東南亞;國內的因素則主要考量到如何封鎖台灣的外交空間與區域整合後的實質經濟利益。,國際因素,突破美日安保條約的封鎖 美國藉反恐重回東南亞,美日安保條約,1998年美國副國務卿塔爾波特指出:美日防衛新指針是亞洲版的北約,北約圍堵的對象是蘇聯,美日安防衛新指針圍堵的就是中國。,2004年6月,倫斯斐

5、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大會中以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為題發表演講,指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佈局,其中最令人引起注意的一件事,就是美軍將進駐東南亞地區,實際追捕各國恐怖分子。,與菲律賓於2002年4月第十八度舉行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訓練,雙方各派約2700名人員參加。與泰國、新加坡合作方面,2002年5月中旬,美國便與泰國和新加坡在泰國東南沿海羅勇府的烏噠堡海空軍基地舉辦了為期兩週的金色眼鏡蛇(Cobra Gold)聯合演習。,國內因素,圍堵台灣外交空間 1988 年以後,臺灣與東協改變自1970年代斷交以來所停滯的高層互訪,同時,雙方的經貿關係亦快速發展,中共不僅在與東協國家之經貿額方面遠落後於臺

6、灣與東協的經貿額,在投資方面亦遠遠落後於臺灣,東協各國由於經濟上還有賴台灣的投資,因此一直與台灣保持友好的半官方關係,並積極支持台灣加入東南亞地區的各種區域性組織,這對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形成嚴重的挑戰,使得中國不得不加強與東協的關係,以防台灣在東南亞突破其封鎖外交。,區域整合的實質利基 1. 降低關稅的利益: 使中國東協之間的貿易量顯著增長,並因此推動雙方的GDP增長。 2. 貿易便捷的利益: 通關程序的協調簡化將減少成本25%相當於貿易點值1.75-2.5%的收益,也就是可以使中國至少增加7.2億美元的經濟利益。,第四章 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的 戰略作為,積極參與東協對話機制 緩和南海主權爭

7、議 建構自由貿易區 湄公河流域的共同開發,積極參與東協對話機制,東協建構各個對話平臺,中國就積極參與東協多邊安全對話機制。中國發現多邊主義可以降低國際社會特別是亞太國家對其崛起的戒心,有助於建立中國在國際社會正面的形象,乃逐漸對多邊主義加以重視。,中國實際上將ARF轉變為其挑戰美國主導勢力、預防日本軍事外交政策的擴張、和淡化與駁斥中國威脅論等觀點的場所與工具。透過ARF的參與,中國得以在以亞太國家為主體的多邊安全機制與對話中,製造亞太權力分配現狀已逐漸朝向多邊體系發展的印象,凸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影響和參與亞太安全政策的份量與角色。,擱置爭議 共同開發,湄公河流域共同開發,2010年,人口超過

8、17億、經濟總值達24000億美元、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擺脫美國束縛,爭取成為亞洲區域霸權。,強化東協國家對其經濟依賴,擴大對東協的影響力,化解東協國家對中國大幅吸走外資的疑慮,有助於因應美、歐區域型經濟整合所帶來的貿易保護主義,第五章 由台灣看中國與東協之整合,中國東協整合後台灣的外交空間 中國東協整合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外交圍堵,由於受到中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國際封鎖,東協國家對台灣必然保持政治冷漠的態度。雖然有的國家,如新加坡,願意在兩岸互動中扮演積極角色,但是臺灣仍然很難避免被政治邊緣化的危機。 2004年11月,在寮國召開東協峰會,會後發表的東協聯合聲明

9、,要求東協明確將反對臺灣獨立列為重點宣示內容,這表明中國經由務實外交構築對我國的國際封鎖線已經成功,尤其說明了東協對臺灣的南向政策的利益導向並沒有產生政治上的正面回應。,東亞自由貿易區各模擬情境對台灣經濟之影響 單位:,台灣因應之道,台灣因應東亞區域整合的經濟策略 1.積極爭取與美國與新加坡簽署FTA 2.全力推動WTO與APEC等多邊自由貿易體 制的建立,主動提出各項自由化的議程, 積極推動各項自由化的措施。 3.建造台灣成為自由貿易島、亞太營運中心與全 球運籌中心,讓台灣成為國際商品、服務、資 金、技術、資訊、人才交流的先進基地。,台灣因應東亞區域整合的外交策略,強化非政府組織的外交作為 向國際社會堅定伸張和平原則 以人權和民主理念突破封鎖 思考台灣問題國際化 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的正面發展,結 論,中國對東協的戰略,拉攏,反圍堵,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