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病变与心梗关系及临床观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35774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状动脉病变与心梗关系及临床观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冠状动脉病变与心梗关系及临床观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冠状动脉病变与心梗关系及临床观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冠状动脉病变与心梗关系及临床观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冠状动脉病变与心梗关系及临床观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状动脉病变与心梗关系及临床观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与心梗关系及临床观察.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冠状动脉病变与心梗的 关系及临床观察,冠状动脉,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一顶王冠,这就是其名称由来。,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分为左冠脉系统和右冠脉系统 左冠脉主干(LM)短粗,分为左前降支(LAD)和左旋支(LCX )。 临床常将LAD、LCX和右冠脉(RCA)视为三大主支 。,右冠脉系统包括: 右冠(RCA) 圆锥支(CB) 右室支(RVB) 锐缘支(AM) 后降支(PDA) 后左室支(PLV),左冠脉系统包括: 左主干(LMCA)左旋支(LCx) 前降支(LAD) 对角支(DB) 钝缘支(OM),冠状动脉示意图,冠脉

2、解剖总结-冠状动脉与心脏各部分的供血关系,左室的血液供应 前间壁、前壁LAD 前侧壁LAD(对角支)和LCX(钝缘支) 后侧壁LCX(RCA) 下壁多为RCA(后降支),亦可为LCX,偶有部分来源LAD 后壁RCA(左室后侧支)和/或LCX 室间隔:前上2/3和心尖部LAD,后下1/3RCA,冠脉解剖总结-冠状动脉与心脏各部分的供血关系,右室的血液供应 主要来自RCA 右室支右室前壁 锐缘支右室侧壁 后降支右室后、下壁 园锥支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园锥部 部分右间隔旁区可来自LAD(右室前支),自律传导系统血供,窦房结60%为RCA(窦房结动脉),40%LCX(左房支) 房室结90%为RCA(房室

3、结支),10%LCX 房室束多为RCA和LAD双重供血 左束支主干LAD、RCA等多源供血 右束支LAD(第1间隔支) 左前分支LAD(第1间隔支) 左后分支LCX和RCA双重供血,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病变分类,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猝死型,冠状动脉病变分类,一、隐匿型 患者有冠状

4、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二、心绞痛型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三、心肌梗死型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四、心力衰竭型 (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五、猝死型 分类标准 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

5、律失常所致。,心绞痛,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不同人的心绞痛发作表现不一。多数人形容其为“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憋闷感“,部分病人感觉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散,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为冠心病的另一种表现,它的胸痛症状持久而严重,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心肌梗塞时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该部分心肌因为没有血液供氧而坏死。多数由于狭窄部分形成血凝块、粥样斑块破裂或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定义,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

6、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九十年代初发病率为千分之0.6,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发病年龄年轻化,四十岁后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单位,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和发病机制,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管腔急性闭塞缺血1小时以上急性心肌梗塞(缺血2030分钟心肌即有少数坏死,12小时大部分心肌凝固性坏死)严重的冠脉痉挛也是AMI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破裂斑块,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和发病机制,促使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 1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2饱餐后,血脂增高,血粘稠度增高。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

7、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 4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病理,冠状动脉病变 左冠脉主干闭塞:左心室广泛梗死。 左冠脉前降支闭塞:左心室前壁,心尖,下侧壁,前间隔和二尖瓣前乳头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病理,右冠脉闭塞:左室隔面(右优势型), 后间隔和右心室、下、后壁心梗,可累及 窦房结和房室结 左冠脉回旋支闭塞:左心室高侧壁,膈 面(左优势型)和左心房梗死,可累及 房室结。,心肌病变: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分钟被其供血的心肌即有少数坏死,开始了急性心梗的病理过程。6小时,肉眼凝固性坏死,1-2周,坏死组织吸收,肉牙形成;6-8周形成瘢痕,由心内膜向心外膜及周边扩展

8、,坏死面积和时间的关系,急性心肌梗死-病理,AMI定位诊断,传统的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依据的新进展,传统的定位诊断,主要依据坏死图形(病理Q波)出现的导联 前间壁MI:V1、V2(V3) 前壁MI:V3、V4(V5) 广泛前壁: V1 -V6 前侧壁:V5、V6(、aVL) 高侧壁:、aVL(V5、V6) 下壁:、aVF 后壁:V7-V9 右室:V3R-V6R导联等,传统的定位诊断-常见梗死部位,V3、V4(V5),传统的定位诊断-常见梗死部位,传统的定位诊断-常见梗死部位,心尖部,心尖部,V3,V4,传统的定位诊断-常见梗死部位,下壁 、aVF,传统的定位诊断-常见梗死部位,前侧壁,V5、V6

9、(、aVL),传统的定位诊断-常见梗死部位,定位诊断依据的新进展,坏死性Q波 早期再灌注治疗使40%ST段抬高型AMI不出现坏死性Q波 再灌注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时间,坏死性Q波平均要在9h才出现 不宜做早期诊断和定位的依据,定位诊断依据的新进展,要做早期诊断和定位 ST段抬高是AMI早期的重要心电图表现 利用这点可以做出早期诊断和定位 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ST段抬高都是AMI发生,要注意鉴别,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枝循环情况密切相关 先兆: * 50-81.2%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

10、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症状: 疼痛 全身症状 胃肠道症状 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低血压和休克(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疼痛性质:压迫性闷痛、绞痛、撕裂样痛或烧灼样痛,程度较剧烈,常伴大汗、烦躁不安、恐惧或濒死感。约25%的病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常见于老年患者、糖尿病和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部位,放射,急性心肌梗死-体征,Signs: 心界可扩大 心尖区S1减弱,可有S2或S3 起病23天可有心包摩擦音 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

11、中晚期喀喇音(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除早期血压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压降低 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相应体征,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特征性变化 高尖T波或原倒置T波突然直立:心肌损伤 ST段抬高:心肌损伤区(多呈弓背向上型) 病理性Q波:心肌坏死区 T波倒置:心肌缺血区,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动态演变,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WBC(10-20)109/L、N、血沉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肌红蛋白:病后2h内、12h内达高峰(5- 20倍)、24-48h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病3-6h、 cTnI 11-20h达高峰(20-50倍)、5-7d降 至正常 cTnT10

12、-24h达高峰(30-200倍)、10-14d 降至正常诊断心梗敏感指标,2019/6/28,37,心肌酶CPK-MB:病后4h内,16-24h 达高峰,3-4d恢复正常增高程度能准 确反映梗死范围,其高峰是否提前判断 溶栓是否成功 CPKAST(GOT)LDH 远不如以上敏 感,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放射性核素检查 超声心动图,2019/6/28,38,心电图对应冠脉造影 左冠脉主干闭塞(LM),心电图对应冠脉造影 左冠脉前降支闭塞(LAD),心电图对应冠脉造影 右冠脉闭塞(RCA),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鉴别诊断项目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 1.部位 胸骨上、中段之后 相同但可

13、在较低位置 或上腹部 2.性质 压榨性或窒息性 相似。但更剧烈 3.诱因 劳力、激动、受寒、饱食等 不常有 4.时限 短,15分或15分以内 长,数小时或1-2天 5.频率 频繁发作 不频繁 6.硝酸甘油疗效 显著缓解 作用较差 气喘或肺水肿 极少 常有 血压 升高或无显著改变 常降低,甚至休克,2019/6/28,42,鉴别诊断项目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心包摩擦音 无 可有 坏死物质吸收的表现 I发热 无 常有 2血白细咆增加 无 常有 3血沉增快 无 常有 4血清心肌酶增高 无 有 心电图变化 无变化或暂时ST段 有特征性和 和T波变化 动态性变化,2019/6/28,43,急性心肌梗死

14、-诊断标准,WHO:三项中符合两项即可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 特征性心电图ST 改变 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钙蛋白(cTnT和cTnI) CK-MB 4h16-24h高峰3-4d正常,参考文献,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年 第10期 (2)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体会-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年 第10期 (2) 浅谈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药物治疗-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年 第10期 (2)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 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p267-302. 胡大一 丛书主编。冠心病与并存疾病。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10。,2019/6/28,46,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