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2.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3041148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2.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和影响。2.难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教材整理1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的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地区项目 山东、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分布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主要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特点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地位是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与山东、山

2、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3特点从战国到东汉, 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材整理2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天灾人祸不断。2表现深度点拨我国古今人口迁移的不同原因(1)古代:北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北方人口南迁。(2)现在: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国土开发和东南地区相对发达的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也需要迁移大量人口。教材整理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主观因素: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

3、和技术。(2)社会环境: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自然条件: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经过(1)江南经济初步开发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表现: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南京)这样的大城市。(2)南方逐渐超过北方时间:中唐以后。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3)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南宋时期。表现: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3影响(1)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2)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

4、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3课中思考题,思考: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提示】这个思考题和教材内容是直接相关的。史记中的这则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效率也很低,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宋书中的这则材料则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已经相当繁荣,人烟稠密,生产力水平已经有长足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一个郡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满足好几个郡几年的需求。深度点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实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是整个历史演进的结果,是多种力量和因素造成的。经济重心转移问题的实质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动态演

5、变。中国古代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动态演变一直存在。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全国划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东和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从魏晋至两宋之际,北方人口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南迁,推动了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3.两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探究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史 料解 读史料一(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由“无风尘之警”“民勤本业”等信息,可得出社会安定和人民勤劳。史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北宋时南

6、方粮食的亩产量高过北方,有“吴、越、闵、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的说法。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根据“仰给”“高过”等关键词,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史料三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南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根据史料关键信息“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进行回答。【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南方环境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2)史料二中的信息

7、说明了什么?【提示】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3)根据史料三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提示】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南移,自宋代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史论拓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和影响(1)特征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力的最高水平。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2)影响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文化重心: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交通贸易:经

8、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有利于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可持续发展。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题模板】抓关键分析表格中两地数据变化的原因排易误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A项错误;中原地区经济状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9、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D项错误验结论由表格分析,在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河南的状元人数多于江苏,而到了明清时期,江苏科举考试的状元人数远多于河南,以上信息表明随着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B项正确【答案】B1中国古代经济由于自然条件、政治重心的变迁、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呈现出了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什么时期就已经呈现出来()A从战国到东汉B从东汉到隋唐C从安史之乱到靖康之变 D从唐代到明清【解析】中国古代经济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早在战国到东汉时期就已经呈现出来。【答案】A 2“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

10、闽百越赣州推本”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具有人口迁移特色的客家文化的奠基时期应为()A两晋之际B秦汉时期C中唐以后 D两宋之际【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与人口迁移关系密切,因此,这一特色的形成应开始于第一次人口迁移时期。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两晋之际。【答案】A3我国古代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了多次的人口流动,其主要趋势是() 【导学号:72040012】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解析】我国历史上人口流动的主要类型有: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北方人民南迁、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华人外流、外族内迁等五种方式,但主

11、要趋势应该综合考虑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主要史实进行分析。【答案】C4“天下之盛,扬为首”,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这表明()A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扬州地理位置优越C扬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解析】唐初,长安、洛阳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到了唐朝后期,扬州经济地位超过长安与洛阳,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013】材料一关中之民,好稼穑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漕转关东粟以维中都官。(注释:西汉中央政府每年要从山东运大量粮食到京师,支付官吏的俸禄和供应官奴的口粮。)史记材料二 图一第三次南迁高潮图二南宋杭州北关夜市(1)材料一反映了黄河流域经济处于什么地位?此地位在何时失去?(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了什么信息?【解析】第(1)问,考查经济重心的转移。第(2)问,考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答案】(1)处于经济重心地位。南宋。(2)靖康之变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