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6讲近23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3041580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6讲近23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6讲近23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6讲近23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6讲近23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6讲近233.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46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6眉山、广安、遂宁一诊)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B)A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B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C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D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解析“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说明王韬没有认识到议会制度和君主立宪的本质,即法在王上、议会是权力的中

2、心,故A、C项错误;王韬认为“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体现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王韬主张保留君主,与卢梭的思想不同,故D项错误。2(2016呼伦贝尔一模)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倡导变革的“先师”,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这说明(C)A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B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C康有为思想较为激进D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解析材料未涉及清政府加紧舆论控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是新文化运动之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倡导变革的先师”可以看出当时康有为为宣扬变法,将西方

3、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的旗号进行改革,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不能为人们接受,故C项正确;康有为本身就是借孔子宣扬改革变法,故D项错误。3(2016菏泽一模)近代中国某思想家提出:“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这一思想家应是(C)A魏源B张之洞C康有为D陈独秀解析材料反映了民主思想,该思想家对专制统治进行了批判,A、B两项属于地主阶级,没有提出民主思想。D项与新文化运动相关,他主要是批判旧思想、倡导思想解放,故本题选C项。4(2017乌鲁木齐一

4、诊)早期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在变法一文中说:“中西同有舟,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以火车;中西同有驿递,而彼则以电音;中西同有火器,而彼之枪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善其胜;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D)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B清朝科技与西方科技的差距C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距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解析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是从黑格尔思想演化而来的,真正进入中国史学界并产生社会影响,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故不符史实,故A项错误;清朝科技与西方科技的差距,虽然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是并不全面,故B项错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

5、的差距,不符史实,故C项错误;以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脱身于封建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他们此时尚不能提出诸如设议院、开国会等政治主张,其主张的变法仍是局限于“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力主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来挽救农耕文明之下的内外交困的清王朝,故D项正确。5(2016上饶一模)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B)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解析材料没有

6、涉及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观点,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故C项错误;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练兵将,制船炮”的军事主张是为了“安内攘外”,而不是维护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6(2016株洲一模)在光绪帝最后的书单中,有不少财政方面的书籍,如经济通论理财新义欧洲财政史等,这些书籍常常开篇即论公财与私财、皇室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区分。这表明了(B)A光绪帝力主君主立宪B财政人才的立宪梦想C清末新政侧重于财经D“实业救国”思潮的传播

7、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光绪帝阅读的财政方面的书籍,无法体现其主张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从“这些书籍常常开篇即论公财与私财、皇室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区分”,可反映出书中内容强调了民众和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以君主为核心,具有君主立宪色彩,故B项正确;清末新政出现于1901年,与光绪帝在位期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兴办实业的内容,故D项错误。7(2016泰安一模)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C)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

8、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解析康有为与谭嗣同在对待孔子与儒家思想并无批判的态度,故A项错误;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康、谭主要是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理论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8(2017太原一模)“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C)A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C民国

9、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时期解析维新运动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采取托古改制的方式,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前的论战突出表现在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不全面反对传统,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全盘肯定西方,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展开论战,与材料“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相符,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后,以国共十年对峙为主题,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9(2016达州一诊)1916年关于孔子,各方争论不休,其中,康有为请全国人跪拜孔子,陈独秀抨击尊孔运动,关于争论的实质,下列看法符合阶级史观的是(D)A文人相轻的心

10、理导致争论不休B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出现了差异C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不同反应D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在帝制问题上分歧解析康有为和陈独秀的政治信仰不相同,对孔子的看法也截然相反,故A项错误;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出现了差异不符合阶级史观的论述,故B项错误;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不同反应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康有为和陈独秀属于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意见,故D项正确。10(2016岳阳二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

11、来。”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D)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解析根据题意,胡适主张是“整理国故”,而非完全否定传统,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陈独秀等人主张完全否定传统文化,而胡适等人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故B项错误;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并非反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11(2016上饶一模)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

12、的吗?(3)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D)A对古代制度要加以区别的否定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C基本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D对旧事物持怀疑、质疑的态度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古代的一些制度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应该持怀疑的态度,不是彻底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对事物的评判态度而不是评判依据,故B项错误;基本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基本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的基本思想是依靠人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对古代的制度风俗、圣贤教训和社会上公认的行为与信仰保持一种怀疑、质疑的态度,故D项正确。12(2016宝鸡一模)

13、胡适将新潮与文艺复兴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其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A)A倡导个性解放与独立自主观念B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解析题目中比较了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习到的两个运动的知识,可看到两者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个性,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不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故B项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没有为中国近代奠定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6甘肃二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尽管18世纪读过有关中国的书和报导的欧洲文化名人和启蒙大师

14、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同然而,关于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世界上除了继承希腊、罗马的欧洲文明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更伟大的中华文明的看法,他们却是完全一致的。他们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欧洲文明史上,欧洲大地上出现一种对非欧洲文明的“热”是罕见的,它冲击了欧洲人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欧洲文化优越感”。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已经超越了晚清学习西人“船坚炮利”和“政法制度”的主张,提升到学习“思想文化”的层面。他们对于新文化的介绍,特别是强调民主与科学的重要

15、,致使以西学为主的新文化俨然有取旧文化而代之的趋势,引起一些传统学者的极度关切。他们以其深厚的旧学造诣,讲学著述,阐释传统文化的要义,展现出足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精神,重新换回对旧文化的信心,也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重要的制衡作用。中国香港版高中历史教科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评述“传统学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答案(1)中华文明的悠久与辉煌;中西方文明的差异和互补性;欧洲人能够抛弃自己的文化优越感,主动学习中华古代文明;欧洲启蒙运动期间,反对基督教神学体系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要求,促使启蒙思想

16、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新的出路。(2)历程:由学习西方“船坚炮利”(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法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评述: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有失偏颇;一些传统学者讲学著述,重新换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的主张形成了对新文化的制衡,但是有保守倾向。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14(2017乐山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的固有发展格局与方向”。根据材料提取观点,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

17、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拒绝外来文化。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汉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先后有佛教传入中原和高僧玄奘远赴印度求取佛经等;明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科技著作;清康熙时任用西方传教士,采用更先进的西洋方法制定历法;近代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也先后借助了西方宗教理论和资本主义文化;康有为则更是扎根于传统儒学的土壤,借助孔子的名义宣扬立宪改良思想;等等。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排斥、拒绝外来文化。示例二:观点: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同时,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北宋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佛教中的部分主张形成理学,继续为封建统治服务;近代前期洪秀全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终将太平天国政权引向了封建化;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积极采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近代后期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扬立宪保皇思想,以维护君主体制;20世纪初孙中山在践行三民主义理念时,也主张传承古代的监察制和考试制度,倡导五权宪法等等。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以及服务现实的功能。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