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45170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37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中),主要内容 1、班主任角色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3、学校心理咨询实践,班主任的职业角色定位,1、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学校各项工作的总承接者 2、家长代理人(父母的慈爱专制) 3、知识的传授者(教育引导博学多知) 4、学生的楷模(示范压力) 5、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尊重、交心、换位) 6、心理调节者(了解、倾听、鉴别、预防、疏导),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个体自身条件、环境因素、社会实践三大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遵循着一定的顺序,呈现着不同的阶段和个体差异,不平衡的、相对稳定的、互相紧密联系的向前推进,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顺序性、阶段性、连续性、相

2、对稳定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和可塑性,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它包括认知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居于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素质之间,是个体遗传,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要求相互作用在人的主体内部的沉淀,是人主体性格结构的核心成分,推动、促进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和优化.,0-18岁是人健康心理发展的最宝贵时期。 人在一生发展的进程中,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课题,即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或训练。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发展课题,人生发展课题是

3、“个体所必须学习的各种各样的课题”,它“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时期产生,如果此一课题能得以圆满实现的话,不仅给个人带来幸福,也为下一课题的成功奠定基础,倘若失败,不仅造成个人不幸,社会也不认可,更为以后的课题实现带来困难。” 中学中专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与学生发展课题相关的,出现的问题大都属于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问题,学习问题,青春期性问题,人格问题,问题行为).也有部分与生理密切相关的有临床表现的,障碍(智力缺损,多动,遗尿,口吃,神经性厌食,抽动,咬手指指甲,神经症等)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1、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

4、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特性。我们在讨论心理健康时,一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心理健康也不是指对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而只是在对待环境和问题冲突的反应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2、心理健康的标准 普识性标准:(1)智力正常.(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3)人际关系和谐.(4)适应社会生活.(5)热爱生活,有积极,现实的人生目标.(6)有较完整和谐的人格。(7)活动符合年龄特征。 其他标准:(1)自知,自信,自尊,自爱健康的自我

5、形象(人生三块:学业,人际关系,事业).(2)敬业,乐群,自我修养.(3)认知正常,情绪适度,行为协调,沟通和谐,个性健全(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健康生活情趣,健全人格,坚强意志,耐挫折力,适应力),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意义,(一)含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有两种形式:一是积极的心理教育,指培养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是占主导地位的形式。二是治疗性的心理教育,指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身心健康,其任务是:解决心理失常、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防止心理变态、精神病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二)

6、意义: 1、构成现代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2、提高青少年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3、解决青少年日益突出和严重的心理矛盾与危机的迫切需要;(适应、发展,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个性) 4、加强中学中专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5、衡量学校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5个方面,26项指标)(当前侧重组织机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工作状况四个方面的评估),三、基本要求: 立足教育引导,面向全体(不仅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重视贫困家庭、问题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开始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着力于正面教育引导,了解有关知识,优化个性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四、主要

7、途径 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专设科目),课外辅导、“咨询”,家长学校,兼施并举,沟通.,五、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1、判断标准: 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2、区分原则: 主客观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六、常见心理障碍 (一)认知障碍 1、感觉过敏 2、错觉 3、幻觉 4、思维障碍: 思维贫乏、思维迟缓、强制性思维 妄想、超价、强迫, 5、记忆障碍: 减退,错构,虚构 6、注意障碍: 增强,减退,涣散,、转移,衰退,(二)情绪情感障碍 1、情感淡漠 2、情绪低落 3、焦虑 4、情感脆弱 (三)意向行为障碍 意向缺乏、增强、倒错、强迫意向

8、和动作。 (四)自知力障碍 (五)心理问题、心理紊乱、边缘状态的判别 1、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具有在时间性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的心理障碍。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的逻辑性.,如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心理紊乱(心理障碍),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缉。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心理负担长期难以克服。内容充分泛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与攻击。 边缘状态

9、是指这样一组临床现象,既无法纳人精神病学(含神经症)诊断标准,又超越了临床心理学诊断范围,只有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会诊,方可确定是使用心理学治疗方案,抑或使用精神病学治疗方案。,案例分析 (一)属于心理问题者: 例l: x x x男,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成绩很好,第二学期半期考试成绩不理想,对他报很大期望的老师多次当众指责,批评他,现在他一上这位老师的课就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降低,越想学好,越学不好。 例2:x x x女,高中二年级学生,经常向同桌的男同学请教学习上的问题,近来,那位男同学学习成绩下降,家长认为是受了她的影响,要求班主任调换她的座位. 消息传开,她觉得很没面子,觉

10、得大家都在耻笑自己,因而痛苦、焦虑、不安。,上述两例显然属于心理问题,是由明确的原因所引起的心理冲突所致。症状不泛化,强度也不大。自己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明确,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也能很有逻辑地分析其利弊。通过咨询,自己选择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使自己摆脱困境,可能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例3 x x x,父亲于7个月前,因车祸去世。他认为,这一突然发生的事故实在不能让人接受,现在痛苦、并有失眠、头晕等症状,如果是劝别人,自己也能讲出一大番道理。但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要说服自己就不那么容易了。自述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吧。,此例属于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其痛苦情绪发生有因,时间有限,其强度也在正常

11、范围内。 (二)属于心理紊乱者: 例1: x x x男性17岁,自小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一直表现不错,因近一月来常暴躁、易怒、骂人,主导症状是情绪易激惹、体力下降,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要求咨询。 询问其问题的起因是最近感到自己受到冷落。自认为已尽最大的努力去容忍班里同学身上那些令人讨厌的“毛病”(例如,打呼噜,讲粗话,做事效率低,耽误很多时间)。但大家仍说“他不够热情,没有耐心,自以为是”,。自述“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么苛求我,比我差的反倒受欢迎,并说“这样太不公平了!”,他的认知是比较正常的,表现为情绪问题。查SCL一90显示焦虑、抑郁中等异常,人际关系敏感程度异常,其他均在正常范围

12、内。通过耐心的劝说后,知道是自己产生了误会,情绪好转,也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后听说今年评比,班里有三个同志的评价比他高,该青年又开始有无端发火、暴怒、摔砸东西等症状,大家担心他又犯病了。 该青年的情绪问题虽然能找到明确的原因,本人对症状也有很好的“自知力”,但持续时间比较长,症状强度比较大,且有泛化的倾向,故属于心理障碍。咨询过程中,必须做较长时期的心理疏导、解释和培养工作。 例2: 某男,51岁,大学文化程度,已婚,体健。196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学任教,在学校读书期,间,爱好广泛,与同学关系良好,曾担任学生会干部,有较强的能力,颇受同学赞赏。生活和学习上从未遭受过挫折。毕业分配也很满意

13、,进入工作岗位后,工作得心应手。1966年“文革”开台,最初有些紧张,看到很多领导和老师被揪斗,自己也有些害怕。在一次会议上发言时因口误受批斗,险些被打成反革命。从那时起,再不敢当众讲话,任何公开场合说话都要事先拟好文稿。1967年结婚后,情绪比过去稳定了一些,与过去的朋友开始有较多的交往。1968年军宣队进驻学校,组织大家吃忆苦饭,吃过忆苦饭后座谈感受。军宣队问他忆苦饭的味道如何,他说实在难以下咽。为此,军宣队批评他缺乏劳动人民感情,他顿时紧张起来,生怕挨批斗,第二天在斗私批修会上检查思想,表示应迅速转变情感,说忆苦饭好吃。有人又说:“认为忆苦饭好吃,就是立,场问题,那是认为旧社会劳动人民受

14、压迫不深,生活不苦,是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说话。”听了这话后,更加紧张,晚上难以入眠,反复权衡应怎样表态为好,他想立场问题比情感问题严重,所以还是认为忆苦饭不好吃罪过轻些;又想,军宣队是毛主席派来的,应和他们保持一致,所以要承认忆苦饭好吃。就这样,好吃还是不好吃的问题想了一夜。第二天别人再没提及这个问题,但他总觉得事情没完,自己的思想斗争也无法休止。从那时起,任何场合再不敢表态,会上非发言不可时,一定先照报纸社论拟好稿。打倒“四人帮”以后,政治空气缓和了,渐渐忘却了这件事, 前不久被领导委以重任,担当政教主任,在宣布任命会议上,突然要他讲几句话,表一下态,,在兴奋紧张的情况下,突然又想起当年挨批

15、的情景,全身出汗,几乎休克。后来,不仅大会上不能讲话,在小的座谈会上也不能讲话,最近一段时期里,不敢参加任何会议,一想到明天有会,就一夜睡不着觉,有恐惧感,多次就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该案例属于心理紊乱。患者第一次蒙受刺激的强度很大,对于几乎被打成反革命这件事,患者经历的情绪反应是相当强烈的。后来又蒙受祸从口出的打击,情绪波动也比较大,随着时间流逝,似乎这种情绪已被忘却,但事实证明,这种情绪记忆仍然存在,在类似的登台讲演的情景下,又被引发。可见这种负性情绪长期困扰着患者,情绪反应由大会讲话泛化到小会讲话,再泛化到一听说要开会就害怕。为此,从反应强度、,持续时间和泛化程度来看该患者已不是具

16、有一般心理问题,而是产生了心理紊乱。 例3: x x x男性23岁就诊目的:希望解除一种怪想法。 当事人主诉: 在读初中时,一个月回家一次。夏天,有一次回家,发现我妈妈不在家,等了很久也不见回来,打电话到工作单位问,说不在。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见她从外边回来。我很奇怪,就问她去了什么地方。她说有位同学来看她,俩人多年不见,到县城街上随便走走,天晚了没公共汽车,便在街上坐了一夜。后来就与在外地工作的爸爸离婚,与那个“同学”结了婚,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爸爸不常回家,我一个人孤单地生活了几年,爸爸再婚后,继母对我不冷不热的,再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了。就在这个期间,不知在什,么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觉得

17、男女在一起说话,内容肯定不正当,后来一上街看到一男一女单独在一起时就觉得,要么是夫妻,要么是恋人,如果年岁大些,又不像夫妻的便肯定是在搞不正常关系。再往后,只要见到一男一女在一起,我心里就想,这俩人不是正经人。我从来不议论任何人,这种想法也没对别人说过,只是自己这么想。想到这种事的时候很气愤。我也企图改变自己这种习惯,但都失败了,所以常常一人呆在家里不出门,免得看到这种情况。 该例的心理障碍持续9年,对当事人的影响很大,与性本能有关的心理刺激,其强度是较大的,而且解决起来也较困难。,例4: x x x男性,20岁,大学生.自述:从小内向、孤僻、拘谨、学习刻苦,是个“循规蹈矩”的人。近来,不敢与

18、人对视,尽量不外出,十分痛苦。自称在读高中时,一次在食堂排队买饭,感到身后女同学的“胸部”碰了自己一下,后边有人笑,晚上反思认为那是笑话自己“流氓”。此后,心中“有鬼”,不但见到那位女同学不自在,还脸红,而后见到其他男同事也紧张不安,总认为别人能从自己的眼神里看出一些不正经的想法。自认为作风正派,并没有不好的想法,但对那位女同学确实也有好感。由于这些想法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出现失眠、头痛、心慌,去医院检查,认为是“神经衰弱”。服用过“安定”、“黛安神”,曾一度好转,但仍不能除根。又去某医院精神科检查认为有白天拉窗帘和不敢外出的异常行为,按“精神分裂症”治疗,也无效。分析此例的特点为青年,时

19、期有追崇异性的要求,但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又怕外人评论,故形成冲突,痛苦持久,已经三年。但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符合“持久的心理冲突并感到痛苦,但无器质性病变”这一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可先做心理疏导。 (三)属于心理疾病边缘者: 例1: x x x男性22岁 5岁时,父亲因有外遇和母亲离婚。母亲再次结婚后,跟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家庭基本和睦。自幼学习很好,老师也很喜欢。初中时,老师很喜欢他,做社会工作也很积极。有一次打扫卫生,有一堆土没有人收,老师错怪是他的责任,批评了他,当时觉得很委屈,但此事没和任何人讲,只是闷在心里。不久,和老师的关系不太好了,觉得班里的同学也躲着自己。后来突然闻到自己的

20、脚有一种怪味心想,可能是别人觉到我,的脚有怪味而不愿意与自己接近。去医院治疗,医生说是心理作用,脚没有任何病。自己不甘心,上街买各种药洗脚,但自己还是能闻到脚的怪味。不敢当着别人的面脱鞋袜,洗脚,因为怕脚的气味影响别人,招致别人的讨厌。 此例患者的感觉,肯定是异常,而且持续了好多年。心理紊乱已严重到心理疾病边缘,已产生了类似妄想的思维活动,感觉的异常也近乎躯体幻觉。但就其发病原因来看,心理因素似乎是主要因素而不单纯是诱发因素,所以仍可以试用心理疗法。当然,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如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时,必须立即转送精神病科。如果属于精神分裂症的感觉异常,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之后,其他症

21、状也会充分表现出来,但事实上多年来并未出现其他症状,所以在临床心理学范围内只能认为是一种边缘状态。,同样,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应警惕转化为精神病的可能。 边缘状态的精神症状与精神病的症状类似,如有人会有被射线刺伤感和认为别人身上发放射线等,与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在形式上近似。但如果全面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就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如果患者在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均是正常的,甚至在离开怀疑对象后一切都是很正常的,躯体也无任何异常感觉,社会交往中除了不能见到怀疑的人外,其他人际关系都很好。症状不是无中生有的,再加上周围人给的信息增加和强化了这种感觉。为使这种压抑理由化,就必然寻找另外的原因。理由化过程

22、中的逻辑推理显然是错误的,患者能承认自己思维的反逻辑性。这种情况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是极少见的,,分裂症的急性期几乎无法用心理治疗解除妄想和幻觉。 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凡具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即便是目前无充分根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但这类人是精神病的易感者,在人群的精神健康水平的分布中,他们的确处在正常与异常的边缘状态。这一点必须在咨询治疗时对其本人或家属讲清楚,以便使他们更加讲究心理卫生,认真锻炼性格,提高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不致向疾病转化。 例2: x x x,男.大学生.现病史:走路时总想反复地走几遍,接触水时怕水里有死人。 既往史:小学时曾做包皮切除手术,当时

23、心里不太同意,手术后感到身体不适,休息近两个月。心情总是不好,总想自己可能落下了后遗症。,后来到县城读初中,收拾行李时,和姐姐吵了一架,边哭边捆行李,背上行李后,觉得有东西扎着自己的背,赶快把行李重新捆过。有几年时间比较平静,没有任何精神刺激,类似情况均未发生。读初三时,在学校搞卫生时特别卖劲,满头是汗,满脸是灰,被班里的同学嘲笑,老师也在笑,感觉很委屈,然后去洗脸,没洗干净,大家又笑,反复洗几次,自己总觉得没洗干净,后来每天洗脸都要反复洗,又过了一段时间,症状自行缓解。后来,凡遇精神不愉快的情况都有这类动作出现,持续了一段时间自行缓解。 该例的强迫症状是明显的,但持续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这又

24、与强迫症略有差异,在没有精神刺激或精神活动不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时,不会出现症状。,看来,症状的出现的确是反应性的。如果将患者归人反应精神病和强迫性神经症也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又没有那样严重,所以在临床心理学范围内便可将其归人边缘状态。然而,该例如果遇到更强的精神刺激是会不会发作精神病呢?我们说这种可能性要比别人大得多。因为这类人对精神病是易感的,他们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活动与行为都是正常的,但局部症状却像矿苗一样预示着在他们身上潜在着发作精神病的可能性。 例3: x x男性29岁轿车司机,性格内向,工作认真,爱整洁,做事有条不紊。因与原单位同事关系不好而调入新工作单位已经一年。近

25、来怀疑有病,常去医院各科进行检查,神经科医生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治疗无效,来求助。,咨询中了解到如下事实: 同事们发现他每天早上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要把暖瓶重新摆放,问他为什么要这 样做时,他有时笑而不语,有时神情诡洁,眼光有些异样,遂转告其家人,建议带他看医生。在向他问及原由时,他只说这个单位的人还不如原单位,想把他挤走,安插他们自己的人。来咨询时,发现其环顾四周眼神飘忽不定,行为拘谨。交谈中提出要为他保密的要求,因为单位里有一人向他喝水用过的暖瓶投毒,采取小量多次反复进行的手法,因为他有每天早晨起来大杯泡茶以备出车时饮用的习惯,声称共有3把暖瓶,有可能3把都投毒,待他用过之后再更换水,也

26、有可能对方查看自己习惯用哪一把专门投毒。,现在还说不准,故正在“调查”,以揭露他们的罪行。向他解释,毒物可以化验检查时,他认为这种想法太幼稚,因为对方早已将能做检查的人收买,只有靠自己慢慢“调查”了。由于他怀疑自己已经有慢性中毒,损害脏器,所以不断去医院检查,而且各种阴性结果都不能说服他“没有病”,曾被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但他的“疑病”是建立在“迫害妄想”的基础上的,编制荒谬的逻辑关系而坚信不移,虽然现在尚能工作,但已开始影响人际关系,即使不马上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也是属于疾病边缘。,七、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学习类问题: 1,学习疲劳,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造

27、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 2,学业不良.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学业不良的学生易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多逃学打架等违纪行为. 3,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5%-10%)需分析原因(其形成复杂),进行矫治。,4.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学生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还常有腹痛、恶心和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5,青少年的学习类问题与其智力问题,情绪意志

28、问题,学习负担,学习习惯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智力问题: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记忆力衰退,思维贫乏,学习困难,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 .多动症为影响学生智力障碍的首位问题;学习技能障碍属于感知统合失调引起的心理障碍;智力异常是指有些学生的智力可能发育不良;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与持久;,情绪问题多表现为考试焦虑症、厌学、逃学, 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缺乏责任感; 学业负担问题主要是心理负担问题;学习惯性问题(不良的学习习惯), (对策;改善心理感受,指导方法,营造环境,善比较,减心理负担),(二)人格问题和问题行为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

29、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偏激(偏执.固执.歪曲体验),狭隘,嫉妒(忧虑,愤怒,怨恨他人优于自己的复合情绪), 暴躁,依赖(怯懦、胆小怕事、不愿意承担责任),自卑(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孤僻(自闭、不合群、不合作甚至冷漠,分裂冷酷), 自我中心(自恋)、神经质(好紧张.易激动.易沮丧. 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常伴睡眠差等特点),敌对(攻击性行为、逆反行为,打架、骂人,说谎,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和悖德(反社会型人格.无内疚感).,问题行为按其表现特点分为攻击型与退缩型 攻击型问题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

30、行为.发泄对立反抗迁怒;退缩型问题行为是由挫折引起的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三)适应问题(入学适应,发展适应、环境适应,人际适应等,主要是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错误的人际认知,不良的人格特点,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是导致学生人际关系失调的原因)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人和谐相处。当个体在群体中受到孤立、排挤和歧视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问题是师生间缺乏相互理解和信任;年龄的代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两种交往模式的后续效应(疑心,狭隘,强迫症,敌视;自知与他知,

31、特别是交友不慎等问题),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案例1:小肖,男,1986年9月3日

32、出生,系一轻纺技校学生。2003年11月20日,在其授意下,另外3个男青年抢劫一辆蓝色桑塔纳轿车并用绳索勒死司机郑某。随后由小肖驾车至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乡板坪村两岔水库地段,点燃火药烧毁郑的面容,并将尸体推下路坎。 由于小肖犯案时未满18岁,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小肖从小学到中专,他差不多一直担任班长,成绩在班上从来就是领先的。“9岁时我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是个工人,只有初中文化,11岁时我母亲再结婚。”,“那是不是你继父对你不好?”记者寻找着小肖犯罪的原由,以为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赶紧穷追不舍。 “没有,继父对我很好,他性格好,脾气温和,从没有打骂过我。他带来两个孩子,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对

33、我也很好。” “我的改变要从初二说起,因为初二我认识了社会上的几个人。”原来,初二的下学期,小肖在一次铅球比赛中,憋足劲投了个好成绩,队里的一个同伴居然说他犯规了。好强的小肖当场就与他争了起来,个子比他还高的那个同伴也不示弱,猛推了他一下。多亏在场的几个同学给劝开了,但小肖心里一点也不服气,气呼呼地放学回家了。,在路上,小肖碰到几个已辍学离校的高年级同学,其中一个跟他关系不错,当他们听说小肖之事后,二话不说,转身回到学校,将那个与小肖发生摩擦的同学“收拾”了一顿。小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和多感激了。从此,他与那4个高年级辍学学生成了好朋友,一下课就与他们混到一起。 两个多月后,小肖的妈妈终于发现了

34、儿子的变化。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小肖又和那帮朋友去火车站附近的一个电游室玩,不知怎么回事,朋友们与另外几个小年青发生了争执,小肖挺身而出,结果胳膊被对方用刀砍伤了,流了很多血。儿子带伤回家,做母亲的才发现近几个月儿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当时就气哭了,知道原由之后,将小肖痛打了一顿,并马上给儿子转学。小肖被转到黔阳的一个中学去了,住在黔阳的姨妈家里。,为了让儿子摆脱那帮朋友,整整一年母亲没让小肖回去过一次,只是自己每个月来看儿子一次。往返100多公里啊,何况母亲还晕车。 这一年多,母亲的心血倒是没有白费,小肖没有再与那帮朋友来往。但是接下来,小肖的母亲却犯了一个自己后悔终生的大错:初中毕业,小肖强

35、烈要求不再念高中,想做一份开车的工作,他缠着母亲让他学开车。母亲这回犯错了,他替儿子找了所驾校,交了3600元学费,让儿子用4个月的时间获得了驾照。不到15岁的儿子就有了一门技术,母亲很高兴,在儿子的要求下,她又花5万元给儿子买了辆旧“捷达”车。这样,才15岁的小肖就像模像样地开上了出租。,他没有再拒绝母亲让他念中专的请求,进入了离家很近的某轻纺技校。“跟哥们儿打天下,我有自由的感觉。”在中专读书的那段日子里,小肖白天上课,汽车交给一雇来的司机开,下课后自己就去开晚班。这样一来,小肖成了学校里的“大哥大”,有车、有钱、样子长得帅,人聪明成绩也不错,很快他身边就聚集了一批崇拜者,尤以其中的3个同

36、学为甚:伍某、夏某、何某。他和这3个同学同坐一排,上课同进同出,考试“互相帮助”。这3个同学家里都很有背景,一个父亲是市公安局的副局长,一个父亲是公安监狱医院的副院长,还有一个家里是做大生意的,据说光在市中心的门面就有9个。第二年,学校搞“实习”,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基本上不过问。,这样一来,小肖就如放飞的鸭子,满世界“疯”去了。“最多的时间,我车里坐了8个人,四男四女。”小肖说。 交女朋友,飙车,潇洒,一大帮人胡吃海喝,小肖别提有多惬意了,惟一一点不满足的是,8个人坐一辆车也太挤了点,而且车也够不上档次。“什么时候搞个好车来玩玩。”其中一个人说。于是他们探讨着搞辆桑塔纳。小肖详细地向

37、“死党”们介绍了他所了解的一辆车的车况、车主那3个“哥们儿”干下了杀人越货的勾当。 2004年4月20日,抢劫团伙案公开宣判,小肖被判无期徒刑,另外3个人两人被判死刑,一人被判15年有期徒刑。,“学校教育尽是讲些大道理,大道理很能模糊一个人的概念,还不如讲些实在细小的平凡的东西。” “到如今,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教训?想对我们的学校教育、对你的学弟学妹们说些什么?”“你觉得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在入狱之前的16年里,哪一件事你做得最臭?”记者连珠炮似地发问。“学生时代很重要,只要有一点不良倾向就影响他的一生。”小肖若有所思。 “我去开那辆车,我确实不知道是犯法,我知道杀人抢劫是

38、犯法,但当时我认为自己没有直接参与。”,“事后我反省过很久,知道是犯法了,但出于哥们儿义气。第一眼看到尸体时,我很害怕,但我想,弟兄们有难,我应帮他,送他们出去,也不算违法。”“学校里如能经常开展些法制教育就好了。但不要老谈大道理,大道理很能模糊一个人的概念,一些细小的平凡的东西就没人注意了。”“只给学生灌输大道理肯定没用。大道理太多了,都会说,不如从小事做起,小事很重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我妈妈每个季度来看我,她很后悔不该给我买车。” “对家里来说,我只能说我对不起他们。母亲曾说,不该那么早让我开车,那么早让我接触社会。”,“现在看社会,还要多角度去看。不要以为录像里敢打敢杀的就是好汉,

39、就能立足社会,就有面子” “我想告诉大墙外的弟弟妹妹们,交朋友千万要交对啊!,(四)青春期心理问题 (困惑,手淫的对待,早恋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一些中学生跳楼,扼腕自杀,其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这点!如果能给这些同学们再一次生存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怎么样将自己的心思说给外界人听。那他们就会活着,外界的人会给他们很好的建议,让他们有勇气

40、来面对问题,也不会走上无希望的路了,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初恋”(异性吸引)引发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甚至怀孕、流产的事件 。中学生性行为伤害最深的是人格,中学生一旦发生性行为,不仅仅伤害了他们的生理,伤害了他们的心理,更伤害了他们的人格。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格。,中国青少年研

41、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和北京出版社编辑张引默做了深入的调查,13位被访者在与他们签订了保密协议之后,把自己憋在心里很长时间的感受倾泻而出。孙张两人经过慎重的的思考之后以严肃的态度写出了,引发了更大范围内对中学生性教育的思考.接受访谈的13位主人公他们无一例外地是为自己纯真的、青春萌动的爱情自愿付出这人生的第一次;他们几乎所有人当时都紧张无措;他们没有人从这第一次中体味到快乐,多数女孩子感到自己像是放在爱情祭坛上的祭品;一旦导致女方怀孕,他们都万分惊慌、不敢负责;他们没有人至今仍旧和自己的“第一个“保持着爱情关系。,案例1:涩果的味道.历历在上高一时,与另一个男同学一起到澳大利亚参加自费交流项目,她

42、举目无亲时与这个男孩日渐亲密,最后发生了性关系。当采访者问她:发生性行为对你的最大影响是什么?这位今天的大学生回答说:“这件事对我的爱情观、婚姻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止这件事,包括这段所谓的感情,也使我对爱情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爱情。高三时,大家看我很正常,表面上一直在笑,学习也很好,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内心的挣扎、想法以及自暴自弃的情绪。高考后,空闲时我会想:假如你为钱去做鸡什么的,在我看来也无所谓,我认为反正都已经发生过了,再做什么都无所谓,随便交几个男朋友都无所谓。直到碰到现在的男朋友。,评论 1.“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发生性关系,同学之间、网友之间、与成人之间

43、,甚至一个人有四五个性伴侣,这是一个人们不愿面对却又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其次,中学生盲目发生性关系,可能会造成怀孕甚至感染性病、艾滋病,而他们对这些知识所知甚少,这也是一个事实;再次,目前的性生理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中学生的切实需要。有些女孩子在稀里糊涂发生性关系之后,后悔莫及。直到考入大学,还万分自卑。这,更是一个事实。2.成熟的过程太畸形,比应试教育还惨. 3.不能把黄色光碟当教材,要做欲望的主人,要了解避孕的基本知识.,案例2:直面欲望. 在北京借读的高三男生孙杉告诉张引默,之所以与女友发生了性关系,“其实是一个生理问题,你虽然不想,但生理需要要求你这样。在青春期,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生理需

44、要占很大比例“。 像这种“饿了要吃饭”的状况,孙杉的老师和家长有没有给他进行过相关教育呢?“他们没有教我什么,从来就没有过。我上初一的时候,家里装了电话,我有自己的一个电话本。我妈曾经看过,看到几个女生的电话,就和我说,不许想别的,好好学习。从那么早的时候就开始阻止你,从你稍微有些想法时就阻止你,你已经就不能向前走了,但是生理变化明摆着呢,又必然会发展下去。正常的路被堵死了,就有可能会往歪了走,有的人歪了后能绕回来,有的人就绕不回来了,,越走越歪。 “孙杉坦言,从初一到高一,他直接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只有黄盘。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普遍缺乏性健康教育或者教育得不适当。这些中学生当初与恋爱对象发生性关系时

45、,几乎所有人都出于好奇,都看过相关的网站、书籍或者黄盘,自以为完全懂得性知识。而实际上他们对于什么是性交,以及这种性行为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可能引起什么样的反映,如何避孕、假如怀孕怎么办等问题知之甚少抑或毫无准备。一个男生在初二时交了女友,裤兜里就总要放一个避孕套。问他用过吗?他摇头,说就是觉得放一个在身上感觉很帅。一个男生在初二时交了女友,裤兜里就总要放一个避孕套。问他用过吗?他摇头,说就是觉得放一个在身上感觉很帅。,一位女生在瞒着父母做完人工流产的第二天就去上课,第五天就参加体育考试,测1000米跑,结果还没跑完就昏倒在赛场上。为此,她留下了很严重的妇科病,在以后的体检中,她的腹部永远有一块

46、阴影。这位女生后来考进了一所医科大专,在学过了妇科有关的生理、心理知识以后,她放声大哭。她后悔不已,她开始怀疑自己未来还能否做母亲。 问题:给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性安全还是为了性纯洁?是为了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还是单纯为了防止传染病和社会问题的发生?青春期性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最好?现在的教育内容对他们够用吗?,13位接受访谈的中学生都表示,他们当时所接受的青春期教育实在太没意思,太不适用了。 一学生初二正式交男朋友,高三发生性行为。在高中毕业时,她对自己的人生之路重新做出选择,开始全力以赴,准备考大学,现在北京一所著名大学就读。当张引默问她对中国的性教育怎么评价时,她脱

47、口而出:“太糟糕了!快到极致了。我觉得即使有人在教育,但它完全是理性的。实际上这和感情和情绪是息息相关的。性和爱是一对孪生姐妹嘛,没有谁都不行。只讲生理知识不讲心理知识,那怎么行?!北京的一个14岁初二男生对记者说,我们不爱听现在的青春期教育课,因为他们动不动就说早恋。无聊。都是正常人,喜欢异性是自然规律。其实这种事情就像大禹治水,只能疏不能堵。好多父母和老师一看到男女,同学在一起就特别紧张,其实有些男女生开始就是想找个感情寄托。因为他(她)在同性 朋友或家庭中间缺乏这个。如果上课只讲生理卫生知识,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哪儿还找不到这些!书本知识和情感体验是两码事,再说青春期是一个过程,即使他(她

48、)犯点错误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你们大人为什么不能对这些小孩宽容一点儿?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丛书主编陈一筠教授认为,青春期性教育很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和相处。每个人都会和异性相处一生。 应该怎样对待中学生恋爱 人口学研究表明,20世纪的100年间,每过25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提前1年,上个世纪初性成熟期发生在十六七岁,世纪末的时候已经提前到十二三,岁。另一方面,青年人选择结婚的年龄则大大推迟。世纪初的时候是20岁左右,世纪末已达到26岁以上。专家们把从性成熟到结婚的这一段时间称为“性待业期“。显然,目前人们的“性待业期“已达到10年,甚至更长。 既然性成熟期已经提前到十二三岁,作为青少年的监

49、护人、教育者和保护者,我们这些成年人应该怎样对待中学生恋爱、发生性行为乃至怀孕、堕胎? 很多批评中国现在的青春期性教育的人经常认为我们的问题出在观念禁锢上,经常推崇国外的性教育。而有资料表明,即使性开放如美国,他们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也是多元化的,没有统一标准。美国目前的性教育主要有3种模式:以安全为导向的模式,既然避免不了,索性给学生发安全套;以纯洁为导向的模式,提出要把贞节,保留到结婚;第三种是综合模式,既讲性道德,又主张教会孩子如何避免性伤害。 一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认为,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与我们的最大区别其实不是在性教育的内容上,而是在对待发生问题的孩子的态度上。他们的社会氛围比我们更宽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陈会昌在考察日本时,听到一位很有名的教育家说得很实在,他跟中学的男生说:“不要在你们的身边找伴侣,你们的伴侣正在上幼儿园或小学。“意思是让男孩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以后找一个比你小若干岁的女孩子。陈会昌说,他们这些观点就是让性道德走在性成熟的前面。,中国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究竟应该采取哪种模式?家长们、老师们希望孩子在结婚前不要干这些事情,大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