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50379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7.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0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145;146,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一、沟通的概念,2,二、沟通的结构 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要素构成。,293,3,(一)信息源 在人际沟通中,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信息源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始发沟通过程。 沟通前人们一般需要一个准备阶段,个体明确需要沟通的信息,并将它们转化为信息接受人可以接受的形

2、式。 沟通的准备过程,实际上是个体整理思路,对自己的身心状态更明确化的过程。,4,(二)信息 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 个体的感受要为他人接受,就必须将它们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可以为他人觉察的信号。 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5,(三)通道 通道是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 人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 在各种沟通方式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面对面的沟通形式。 因为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语词信息外,还有交流双方的整体心理状态的信息,并且沟通者和接受者还有互动和反馈,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6,“爱你一万年” 文字形式: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但我

3、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可以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前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录音形式: 音像形式:,爱你一万年1,爱你一万年1,7,(四)信息接受者 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 个体在接受带有信息的各种音形符号后,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把它“转译”为沟通者试图发送的信息或态度、情感。 由于信息源和信息接受者是两个不同的经验主体,所以信息源发送的信息内容,与“转译”和理解后的信息内容是有差异的。沟通的质量取决于这种差异的大小。,8,(五)反馈 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 在沟通中,双

4、方都不断把信息回送给对方,这种信息回返过程叫反馈。 反馈可告知发送者,接受者所接受和理解信息的状态。 反馈也可能来自自身,个体可以从发送的信息过程或已经发送的信息中获得反馈。这种自我反馈,也是沟通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最终目的的重要前提。,9,(六)障碍 人际沟通常常发生障碍。 信息源的信息不充分或不明确; 编码不正确; 信息没有正确转化为沟通信号; 误用载体及沟通方式; 接受者的误解 以及信息自然的增强与衰减等。 此外,沟通双方的主观因素也可能造成障碍。如果彼此缺乏共同经验,会难以沟通。,10,11,(七)背景 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背景影响沟通的每一要素,以及整个沟通过程。 沟通中,许多意义

5、是背景提供的,语词和表情等的意义也会随背景不同而改变。 沟通的背景包括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298,12,13,14,三、沟通的功能 (一)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沟通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三)沟通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沟通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沟通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15,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按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正式沟通的优势是信息通道规范,准确度较高; 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通道外进

6、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非正式沟通形式灵活,传播速度快,但存在着随意和可靠性差的弱点。,16,(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按信息流动方向可分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及平行沟通。 上行沟通是下情上达, 下行沟通是上情下达, 平行沟通是在组织的同级间的沟通。,296,17,(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这是以信息源及接受者的位置关系来区分的, 二者位置不变的是单向沟通, 而不断变化位置的是双向沟通。,(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这是两种基本的语词沟通形式。 口头沟通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如会谈、讨论、会议、演说、电话联系等; 书面沟通是文字形式的沟通,如布告、通知、报刊等。,18,(五)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7、 现实沟通是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都有比较清楚的把握的沟通,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普遍的现实沟通形式。 虚拟沟通中是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往往是不清楚的,沟通的进程主要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来引导。,156,19,五、沟通网络 群体成员间的沟通模式组合起来形成沟通网络。 (一)正式沟通网络 在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结构称正式沟通网络。 正式沟通网络一般有5种形式。即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Y式。,圆周式,链式,轮式,Y式,全通道式,20,比较5种沟通网络的质量的常用指标有: 信息传递速度、 信息传递准确度、 接受者接受的信息量、 接受者的满意度。 研究表明,全通道式的沟

8、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148;157;295,全通道式,21,(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仅有正式沟通,也存在着非正式沟通的各种情况。 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三种典型形式:流言式、集束式和偶然式。,294,22,145.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最重要的区别是( ) A.有无情感的交流 B.有无态度的交流 C.有无媒体的中介 D.有无语言的出现 146.沟通是( )传递和交流过程。 A.信息 B.情感 C.物质 D.意识,练习题,23,293.沟通的结构包括( )等因素。 A.信息 B.强化 C.反馈 D.通道,练习题,24,298.关于沟通,下列说法中正确

9、的是( )。 A.人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 B.背景是沟通发生的情境。它主要影响沟通的每一个因素,以及整个沟通过程 C.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 D.在共同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练习题,25,296.按信息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 )。 A.平行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练习题,26,156.虚拟沟通的进程主要由沟通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和( )来引导。 A.情绪 B.认知 C.评价 D.想象,练习题,27,148.正式沟通网络形式不包括( )。 A.全通道式 B.圆周式 C.轮式 D.集束式 157.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这

10、种沟通网络是( ) 。 A.圆周式 B.轮式 C.全通道式 D.Y式 295.正式沟通网络有( )等形式。 A.链式 B.轮式 C.全通道式 D.Y式,练习题,28,294.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 )等典型形式。 A.单线式 B.集束式 C.流言式 D.偶然式,练习题,29,专栏 213 虚拟沟通与网络成瘾 通过网络进行的虚拟沟通成为当前发展最迅速的一种沟通形式。 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形成高度的心理依赖的现象。 网络成瘾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网络交友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计算机成瘾和其他网络强迫行为等等。 网络成瘾会使个体角色

11、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学习工作受到极大影响。极端情况下,成瘾者不再清楚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区别,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变得混乱不堪,往往选择逃避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越陷越深。 网络成瘾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危害很大,它会造成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等;还可使人情绪急躁、抑郁和食欲不振。长时间的依赖性使用网络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的下降。,30,31,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 体语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等。 通过身体语言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297,电影明星朱莉身体语言1,32,33,一、目光与面部表情 (一)目光

12、眼睛是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 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其他的体语沟通也与目光接触有关。,140;151,34,35,(二)面部表情 表情可以非常灵活地表达各种不同的心态和情感。 人能较为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表情肌,因而面部表情表达的情感状态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是一致的,均与其内在心态对应;但在特殊情况下,个体的目光与面部表情会出现分离,此时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是目光而非面部表情。,真笑还是假笑?3.2,36,37,38,二、身体运动和触摸 (一)身体运动是最易为

13、人发现的一种体语。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 一些常见的身体运动形式有: 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 双手外推:表示拒绝。 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 双臂外展:表示阻拦。 搔头或搔颈:表示困惑。 搓手、拽衣领:表示紧张。 拍头:表示自责。 耸肩:表示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39,40,(二)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 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日常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触摸不仅使个体感到愉快,还使个体对触摸对象产生情感依恋。,153,41,42,三、姿势与妆饰 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的动作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 T.R.Sarbin发现尽管姿势及其意义与文化有一定关

14、系,但通过姿势进行沟通的适应范围还是较为广泛的。 图2-10是姿势及其意义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有些姿势是全世界共同的身体语言。,43,154,44,服装、化妆、饰品和携带品,也都能透露一个人的情趣、爱好、情感、态度、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信息,在人际沟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5,江宁房产局周久耕局长在会议上 所戴名表“江诗丹顿” 一只14万元 所抽香烟“南京九五之尊” 一盒150元,46,四、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 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也相应的不同。 美国学者霍尔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四种人际距离的概念:,47,(一)公众距离(1

15、2-25英尺)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155,48,(二)社交距离(4-12英尺) 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 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49,(三)个人距离(1.5-4英尺) 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 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150,50,(四)亲密距离(0-18英寸) 这是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距离。 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 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主要有性别、环境、社会地位、文化、民族等。,51,297.身体语言包括( )等。 A.目光 B.面部表情 C.姿势 D.妆饰,练习题

16、,52,149.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 )。 A.目光 B.面部表情 C.姿势 D.空间距离 151.( )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A.身体语言 B.身体运动 C.目光 D.面部表情,练习题,53,153.人与他人在( )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触摸 B. 身体运动 C.目光接触 D. 面部表情,练习题,54,154.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称之为( )。 A.姿势 B.外部语言 C.触摸 D.身体运动,练习题,55,155.霍尔(1959)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为( )。 A.0英寸18英寸 B.1.5英尺4英尺 C.4英

17、尺12英尺 D.12英尺25英尺,练习题,56,150.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叫做( )距离。 A.公众 B.社交 C.个人 D.亲密,练习题,57,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其特点有3:,158,(一)个体性 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58,(二)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就不会产生人际关系。 (三)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人际

18、间的情感倾向有两类: 一类是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 另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和疏离的情感。,159;299,59,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等4个阶段。 1.定向阶段 包括注意、选择交往对象,与交往对象进行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2.情感探索阶段 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建立情感联系。 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此阶段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300,60,3.情感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 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 沟通的深度

19、和广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此时,双方会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和批评。 4.稳定交往阶段 在此阶段,交往的双方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沟通与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61,图 2-11 是对人际关系状态的直观描述,62,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奥特曼等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 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63,自我暴露程度的4个水平。 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

20、惯、偏好等; 第二是态度,如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等; 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等; 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等。,301,64,160,65,四、良好人际关系的4个原则 1.相互性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 2.交换性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 交换的基本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得别太少于失。 人际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的选择。,161,66,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

21、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 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4.平等原则 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302,67,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心理学家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即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其要点是: 第一,人有3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1.包容需要 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的需要。 2.支配需要 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

22、。 3.情感需要 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的需要。,174;164;303;304,68,第二,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果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 第三,对于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满足方式。 这样,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再加上主动与被动的满足方式,就构成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171,69,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1.主动包容式。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2.被动包容式。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3.主动支配式。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4.被动支配式。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5.主动情感式。主动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

23、善、同情、亲密。 6.被动情感式。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162;163,70,第四,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影响。 1.包容需要 如果儿童与双亲交往少,会出现低社会行为,如倾向内部言语,与他人保持距离,不愿参加群体活动等; 如果儿童对双亲过分依赖则会形成高社会行为,如总是寻求接触,表现忙乱,要求给予注意; 如果儿童与父母适宜地沟通、融合,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无论群居或独处都会有满足感,并能根据情境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较好。,71,2.支配需要 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种自

24、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 双亲如果过分控制,则易于形成专制式的行为方式,如 或者倾向于控制他人,易独断独行; 或者形成拒绝支配式的行为方式,表现顺从,不愿负责,拒绝支配他人; 或者焦虑过重,防御倾向明显。,172,72,3.情感需要 如果儿童在小时候得不到双亲的爱,经常面对冷淡与训斥,长大后会出现低个人行为, 如表面友好但情感距离大,常常担心不受欢迎,不被喜爱,从而避免有亲切关系; 如果儿童生活在溺爱环境中,长大后会表现出高个人行为, 如强烈寻求爱,希望与人建立亲密的情绪联系; 如果儿童能获得适当的关心、爱护,就会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 长大后既不会受宠若惊,也没有爱的缺失感,能恰当

25、地对待自己。,73,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了群体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 群体形成过程的开始是包容,而后是控制,最后是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 群体解体过程的顺序相反,先是感情不和,继而失去控制,最后难于包容,导致群体解体。,170;173;305,74,15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 )的联系。 A.心理上 B.行为上 C.价值观上 D.利益上,练习题,75,159. 人际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个体性 B.直接性 C.情感性 D.系统性 299.人际关系的特点有( )。 A.直接性 B.情感性 C.功利性 D.个体性,练习题,76,300.一般说来

26、,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的阶段包括( )。 A.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情感交流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练习题,77,160. 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是( )。 A.自我暴露程度 B.好恶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亲密行为,练习题,78,301.自我暴露水平包括( )。 A.隐私方面 B.自我概念与个人人际关系状况 C.态度 D.情趣爱好方面,练习题,79,161.人际关系的交换原则是指( )。 A.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 B.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

27、至少等于失 C.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D.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练习题,80,302.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 )等原则。 A.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B.包容性原则 C.相互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练习题,81,17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 )提出的。 A.摩根 B.奥斯古德 C.舒茨 D.费斯廷格 164.基本的人际需要不包括( ) 。 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 C.感情需要 D.认知需要,练习题,82,303人的基本人际需要包括有( )。 A.支配需要 B.认知需要 C.从众需要 D.包容需要 304.人际关系的

28、三维理论的三维指的是( )。 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 C.成就需要 D.情感需要,练习题,83,171.美国学者舒茨认为,( )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 A.人际需要 B.对自尊的需要 C.社会赞同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练习题,84,162.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163.主动支配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B.喜欢控制他人,能运

29、用权力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表现出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和亲密,练习题,85,172.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使之有一定的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这说明舒茨提出的( )的重要性。 A.包容需要 B.自尊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练习题,86,170.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 )。 A.六种人际关系原则 B.群体整合原则 C.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 D.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 173.舒茨的三维理论用于解释群体的形成时,认为群体形成经过( )的过程。 A.控制情感包容 B.包容控制情感 C.情感

30、控制包容 D.情感包容控制,练习题,87,305.根据群体整合原则,在群体分解时,要经过( )等阶段。 A.感情不和 B.失控 C.难以包容 D.心理冲突,练习题,88,专栏214 人际关系与幸福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对人真诚、友爱,对人关怀、体贴,对人理解和宽容,我们就可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获得幸福。,89,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

31、式。,175;183;165,人际吸引程度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 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 爱情是最强烈的的人际吸引。,90,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一)熟悉与邻近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 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 熟悉性和邻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交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较高。,91,182,92,93,(二)相似性与互补 1.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主要包括: 1.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 2.兴趣、爱好等方面的

32、相似。 3.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 4.年龄、经验的相似。 实际的相似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性。,94,95,2.互补 当双方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互补时,彼此的喜欢会增加。 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双方观念上的一致是彼此行为上互补得以实现的前提,如支配型的男人和易受支配的女人都同意男性在家庭中起支配作用,女性在家庭中处于服从地位。 以下3种互补关系会增加吸引和喜欢: 1.需要的互补。(金钱与美丽) 2.社会角色的互补。(男主外,女主内) 3.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支配,顺从) 当双方的需要、角色及人格特征都呈互补关系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181;306,96,97

33、,(三)外貌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在人际情感中的作用是很大的。 在交往的初期,好的外貌容易给人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以貌取人。 外貌美能产生光环效应,即人们倾向于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的优秀品质,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98,(四)才能 才能一般会增加个体的吸引力。 但如果这种才能对别人构成社会比较的压力,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那么才能不会对吸引力有帮助。 研究表明,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错误”,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99,(五)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美国学者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 下表

34、是主要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排在序列最前面、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同真诚有关; 排在系列最后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安德森认为, 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180;166,100,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人格品质,101,175. “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是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这指的是( )。 A.人际关系 B.利他关系 C.依恋 D.人际吸引 183.喜欢是( )的人际吸引。 A.中等程度 B.最高程度 C.较低层次 D.最低层次 165.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形式

35、是( )。 A.亲和 B.喜欢 C.亲情 D.爱情,练习题,102,182.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 )。 A.指数关系 B.线性关系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练习题,103,181.在喜欢的影响因素中,( )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A.熟悉 B.互补 C.邻近 D.竞争 306.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 )。 A.情感的互补 B.需要的互补 C.社会角色的互补 D.人格特征的互补,练习题,104,180.影响喜欢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来源之一的是( )。 A.熟悉 B.相似 C.人格品质 D.外貌 166.根据安德森的研究,

36、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 A.智慧 B.真诚 C.热情 D.幽默,练习题,105,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 一、人际互动的概念 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 互动是一个过程,是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组成的。,176,106,二、人际互动的形式 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 (一)合作及其基本条件 合作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 合作的3个基本条件是: 1.目标的一致。 2.共识与规范。 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177;308,107,(二)竞争及其基本条件 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

37、178,其基本条件是: 1.目标较为稀有或者难得,并且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2.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 3.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108,(三)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提出了一种解释竞争与合作的理论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该理论认为, 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与手段间如存在相关依赖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109,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 比如足球队球员的关系。,309,110,当不

38、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自己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比如拳击一类的竞技体育比赛。,111,176. 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被称为( )。 A.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喜欢 D.人际吸引,练习题,112,177.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称为( )。 A.竞争 B.人际互动 C.合作 D.协调 308.合作的基本条件有( )。 A.共识与规范 B.目标的一致 C.人格的相似 D.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练习题,113,178.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

39、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 )。 A.合作 B.竞争 C.让步 D.妥协,练习题,114,30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 )。 A.个体行为的目标和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之间如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B.当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 C.当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D.当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练习题,115,专栏215 人际互动的哲学 在合作和竞争关系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会采纳不同的人际互动哲学。 1.利人利己:助人也利己。助人一臂之力,自己也成长。 2.损人利己:你死我活,打压他人,获得自己成长的资源。 3.利人损己: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4.损人损己:鹬蚌相争,最终两败俱伤。 5.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 6.利人不损己:举手之劳,济人于急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