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_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压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59444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5.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层物理_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压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油层物理_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压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油层物理_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压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油层物理_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压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油层物理_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压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层物理_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压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层物理_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压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本节重点: 1、界面张力的基本概念; 2、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本节难点: 1、界面张力及影响因素; 2、吸附现象。 第一节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第一节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 界面层分子力场不 平衡性,使得界面层分 子储存的多余能量,称 为自由界面能。 一、流体相间的界面特性 1.自由界面能 界面是指非混溶两相物体之间的接触面 。当其中一相为气体时,则把界面称为表面 。 A B 2.比界面能和界面张力 (3)界面张力:当以达因/厘米表示比界 面能时,则称为界面张力。即单位界面 长度上所受到的力。 (1)比界面能():单位面积上具有的 自由界面能。衡量自由界面能的大小。 (2)单位:牛顿米/

2、米2 1达因厘米/厘米2=1尔格/厘米2。 注意: 两相界面的表面张力只是自由表面能的一种表示 方法,两相界面上并不存在着什么“张力”,只有三相 周界上,表面能才表现出表面张力的作用。 不规则的丝环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圆环 油 水 空气 og wo wg 在三相周界O点处,同时作用着三种界面张 力,当油、气、水三相组成系统达到平衡时: O 例如: 界面张力的特点: a.大小等于比界面能; b.过三相交点,分别作用 于每两相界面的切线上; c.指向界面缩小方向。 表面活性物质:被吸附在两相界面上, 并能大大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3. 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 吸附:溶解在具有两相界面系统中的物质 ,

3、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上,并降低界面层 的界面张力的现象。 (2)吸附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张力降低 /c0, 称正吸附,C ,溶质为活性 物质。 /c0, G90 润湿不好 油湿 =180 完全不润湿 强油湿 W O (3)接触角(润湿角) 从固体表面出发,经过极性 大的流体到达三相周界点切 线所经历的夹角。 L S Ls 1cm2 L S G gL gs (4)附着功(粘附功)W 定义:将单位面积固液界面在第三相中拉开所做的功。 2、润湿的实质 Young-Kugpt Water oil wo wr or 3. 储层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由于岩石大都是在有水的环境下沉积成岩的, 所

4、以在研究岩石润湿性的初期认为油藏岩石是亲水 的。由于油藏形成之后,原油长时间与岩石接触, 原油中活性物质在岩石表面产生吸附,从而可以使 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向亲油方向转化。 3. 储层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1)岩石的矿物组成 亲水矿物:粘土石英灰岩白云岩长石; 亲油矿物:滑石、石墨、烃类有机固体等。 (2)油藏流体组成 非极性烃类物质:碳数C , ; 极性物质:沥清质, ,成为油湿。 (3)表面活性物质 (4)矿物表面粗糙度 在固体表面的磨痕及小沟槽处,润湿性增大。 4. 润湿滞后现象 定义:三相润湿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而产生润 湿接触角改变的现象。分为静润湿滞后和动润湿滞后 。 水驱油:前进角1

5、, 油驱水:后退角2A2: 亲水 A1=A2: 中性 A11,水的流动能力大于油的流动能力; M20% ;而亲油岩石相对渗透率曲线上的束缚水饱和度 SWC w , fw越大; (3)随油藏含水饱和度增加, fw增大; (4)将(3)对sw求导,则可发现,油井产水率上 升速度呈现两头慢中间快趋势。即油井产水率低和 高时,含水率上升的速度慢。(P197T3-71) 例 题: 某油层的油水相对渗 透率曲线如图所示,油层 渗透率为0.25m2,地层油 粘度为2mPa.s,体积系数 为1.2,地层水粘度为 1mPa.s,体积系数为1.0。 若采用人工注水开采。求 : (1)油层含水饱和度为 50%时的油

6、水流度比; (2)油层含水饱和度为 50%时的油井产水率; (2)预测该油层的最终 水驱采收率。 1.0 0.8 0.6 0.4 0.2 0 Kro , Krw 0 20 40 60 80 100 Sw(%) Kro Krw 解: Sw=50%时:Kro=0.5 Krw=0.2 3.确定油藏中流体饱和度的分布 a.自由水面 毛管压力为零的水面(Sw=100%) b.产水水面 油相相对渗透率为零的水面(Sw=1-Sor)。 低于该水面的地层中,油不参与渗流,只有水在 流动,油井只产水。 (1)由相对渗透率曲线上查出 Krw0 Sw Swc , 开始产水 Kro=0 Sw 1- Sor ,完全产水

7、; (2)由Pc曲线查得 Swc Pc1 ; 1-Sor Pc2 (3) 再由h=100Pc / 计算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 Pc1 h1 (开始产水) Pc2 h2(完全产水) h1 - h2即为油水过渡带厚度; 设自由水面海拔-h0 ,那么-h0+ h2即为产水水面的位 置。 (采油上的油水接触面位置) 20 80 100 Sw % A B C 产纯油 油水同产 产纯水 100%含水 油水混合带 液柱高度,m 相对渗透率 Kro Krw Swi Sor 3.5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确定 当油水两相在岩石中流动,并达到稳定状态,对油水 两相分别测得油、水流量、压差,由达西公式确定油、水 相渗透率

8、;测得一系列不同油水注入比下的油、水流量及 压差,则得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 包括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一、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量 1、稳定法 (1)原理 a. 物质平衡法; b. 称重法; c.电阻率法; d.微波法等。 (3)流程与步骤 (4)消除末端效应 定义:两相或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在 岩样未端由于毛管孔道的突然间断,所引起的湿 相流体饱和度富积的现象。 (2) 关键是确定Sw 消除方法:三段岩心法或加大驱替压差。 (5)优点:测量结果准确。 缺点:时间长。不常用。 该方法是基于贝克莱列维尔特原理。 缺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十分复杂, 且不统一,准确性差; 优点

9、:速度快。 2、不稳定法 1.理解基本概念(会应用) 润湿、驱替、吸吮、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流度、流度 比、末端效应 2.各种界面毛管压力公式 3.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及应用 4.毛管孔道中的各种阻力效应,记住公式 5.相对渗透率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6.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7.何为退汞效率?它有什么用途? 若用粘度为3 mPa.s的油100%饱和岩心,在同样 压差下流动,油的流量为0.167cm3/s,则该岩样的绝 对渗透率为: 123 设有一岩样长3cm,截面积为2cm2,其中用粘度 为1mPa.s盐水100%饱和,在压差为0.2MPa下的流量 为0.5cm3/s,则该岩样的绝对渗透率为: 若其中饱和70%的盐水和30%的油,而且在渗流 过程中饱和度不变。如果压差同前,则盐水的流量为 0.3cm3/s,油的流量为0.02cm3/s ,则该岩样的有效渗 透率为: 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