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第11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61155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第11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第11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第11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第11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第11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第11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学(王玉恒)第11章.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与资源化系统,材料回收系统,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城市垃圾的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第十一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第三节 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通过生物转化,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可转化为腐植肥料、沼气或其它化学转化产品。,生物转化工艺:,垃圾堆肥,厌氧生物转化,发酵技术,城市垃圾堆肥工艺,堆肥过程基本原理,堆肥是指在一定的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分解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腐植肥料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发酵过程。,厌氧堆肥,好氧堆肥,好氧堆肥工艺过程,野外人工堆肥,工厂化机械堆肥,适用于分散的农家堆肥,由市政管理部门集中城市垃圾

2、实施社会化堆肥,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CJ/T3059-1996),堆肥的四个阶段:,发酵,熟化,加工,贮存,工艺条件:碳氮比、含水率、温度、pH值、空气需要量,“熟化”就是使新发酵的肥料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继续完成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使较难降解的有机物得到降解。,主要指标:肥料中的淀粉质被完全分解,C/N达到12:1左右。,2030:1,4060%,6080,大于4.5,好氧堆肥工序,前(预)处理,主发酵,脱臭,贮存,后发酵,后处理,去除粗大垃圾、降低不可堆肥化物质含量,并使堆肥物料粒度和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堆肥产品的质量标准 P571,堆肥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实例,城市垃圾厌氧消化处

3、理与沼气回收,垃圾预处理,配料与制浆,厌氧消化与沼气回收,通过厌气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将垃圾中大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分解,转化为能源产品沼气。,配料:C/N,C/P. 制浆:加适量水制成流动性浆体,含水率应大于90%。,基本工艺参数:碳氮比;碱度,操作温度;投料方式与投配率;搅拌装置与搅拌速度;设备有机负荷率;沼气的成分与产量。,5560,20003000mg/L,生物化学处理新技术在固体废物资源化中的应用,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城市垃圾焚烧的发展与热资源回收的潜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垃圾焚烧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日本的垃圾焚烧比例在90年代中期已达7

4、5%,全国有大小垃圾焚烧厂接近1900座。,十九世纪末,英、美等主要工业化国家首先发展了垃圾集中焚烧处理系统。,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八五”期间被列为国家科技公关项目,目前仅有深圳等极少数城市采用了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垃圾焚烧的热资源回收潜力,城市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否,重要取决于其可燃性及热值。,城市垃圾起燃温度较低,有适度热值,具备焚烧与热源回收的条件。,焚烧过程基本条件与物料、热量衡算,焚烧过程控制参数(3T),焚烧温度,停留时间,混合程度,焚烧过程热量衡算与物料衡算,过剩空气,焚烧过程热量衡算与物料衡算,燃烧过程是能量转化与物质相变的过程,因而遵循能量守衡

5、与质量守衡规律。,燃烧过程的能量与质量衡算关系是焚烧炉或锅炉设计的主要依据。,焚烧处理技术标准,适用于焚烧量在20kg/h以上,500kg/h以下的小型焚烧炉(HJ/T-18-1996),适用于医疗垃圾焚烧的医疗垃圾焚烧环境卫生标准(CJ3036-1995),有关危险废物和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环境保护的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城市垃圾焚烧系统,城市垃圾的处理与贮存,进料系统,燃烧室,废气排放与污染控制系统,排渣系统,焚烧炉的控制与测试系统,热源回收系统,降低含水率,分选,破碎,干燥等,燃烧室,组成:炉膛、炉篦、空气供应系统,单室方型、多室型、垂直循环型、复式方型、旋转窑,燃烧过程:初级阶段,次级燃烧阶

6、段。,焚烧炉设计的主要内容:燃烧室的尺寸与室数。,炉篦,功能,结构类型,设计原则,取决于焚烧炉燃烧负荷,影响燃烧效率,废气排放与污染控制系统,组成:烟气通道、废气净化设施、烟囱,焚烧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控制对象:,粉尘污染控制的常用设施,废气通过选用的除尘设施,含尘量应达到国家允许排放废气的标准。,粉尘与气味,烟囱的作用,建立焚烧炉中的负压度;,稀释扩散作用。,焚烧炉的控制与测试系统,焚烧炉控制系统的四个部分,运转性能判断装置,确定各性能的传感器(仪表),设备运转系统,符合运转性能标准的控制装置,一般焚烧系统应用的控制系统,供风控制,炉温、炉压与冷却系统的控制,收尘系统控制,一般焚烧系统

7、应用的测试,压力、温度、流量的指示, 烟气污染物浓度指示与警报系统。,焚烧炉热回收系统三种方式,与锅炉合建焚烧系统,锅炉设在燃烧室的后部,使热转化为蒸汽回收利用;,利用水墙式焚烧炉结构,炉壁以纵向循环水列管替代耐火材料,管内循环水被加热成热水,再通过后面相连的锅炉生成蒸汽回收利用;,将加工后的垃圾与燃料按比例混合作为大型发电站锅炉的混合材料。,焚烧炉的效率,炉渣中可燃物剩余率关系式,等值浓度公式,单位时间排出灰渣中可燃物含量,单位时间进料中可燃物含量,炉渣中含可燃物浓度,炉渣中含灰分浓度,焚烧炉类型,标准焚烧炉,多膛焚烧炉,水墙式锅炉,流化床焚烧炉,属于小型炉,适用于日处理垃圾45吨以下。,工

8、业中常见的燃烧炉,可适用于各类固体废物的焚烧。,极适于城市垃圾与污水厂污泥混合料的焚烧。,不适于含过多聚氯乙烯塑料的废物。,适于细小颗粒固体废物的焚烧,不适于含有易熔或结渣的废物。,固体废物热解处理,热解原理与产物,将固体废物置于缺氧的高温条件下,在分解与缩合的共同作用下,其中热不稳定性的有机化合物将发生裂解,转化为分子量较小的气态、液态与固态组分。,热解与焚烧的区别,焚烧是在高电极电位条件下的氧化放热分解反应; 热解是在低电极电位下的吸热分解反应。,热解处理中的产物,气相、液相、固相,产物组分分布与加热温度有显著关系。,热解工艺与设备,Purox系统,热解过程主要控制因素,操作温度,升温速度

9、,固体废物燃料的理化性质与停留时间,热转化产品的利用与能源转化,热电转化系统,过程热转化率与效率,热转化率,热效率,消耗废物燃料的有效热量,电能输出量,理论热功当量,第五节 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最终处置的概念与途径,处置对象,无任何使用意义的城市垃圾中的某些成分、工业废渣、经处理与资源回收后剩余的无用废物、各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处置途径,陆地处置,海洋处置,最终处置的概念,固体废物填埋处理,卫生填埋场的选择,场地有效利用面积,资源回收与预处理,运输距离,土壤与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地表与地质水文条件,地区环境条件,填埋场完成封场后的最终利用与开发,卫生填埋,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

10、7-88),总原则: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卫生填埋场的一般结构形式,固体填埋场剖面图,干燥地区填埋场填埋方法与操作,地面堆埋法,开槽填埋法,谷地(沟壑)填埋法,主要应用于地形、地质条件不宜开挖沟槽的平原区。,适用于地面有足够深度的可采土壤,且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可用于有天然或人为谷地与沟壑可利用的地区。,潮湿地区卫生填埋场,沼泽与潮汐洼地;水塘;采土、采石场,应特别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及填埋结构的稳定性等问题。因此,需要设置地下水抽提、排泄系统与气体收集系统。,湿地填埋场通常分隔成若干单元或储留槽,每一单元或储留槽满足一年的填埋量。

11、,卫生填埋场中气体的产生与迁移,控制填埋场气体迁移扩散的方法,透气通道控制法,密封法控制气体迁移,卫生填埋场中固体废物的分解与气体的产生,填埋场中气体的迁移与控制,气体的迁移,填埋场气体产气阶段,、初始调整阶段,、过程转移阶段, 、酸性阶段,、产甲烷阶段,、稳定化阶段,填埋场排气通道,卫生填埋场中浸沥液(渗滤液)的产生与迁移控制,渗滤液来源,直接降水,地表径流,地表灌溉,地下水,废物中水分,覆盖材料中的水分,有机物分解生成水,填埋场中渗滤液的迁移与控制,渗滤液的控制方法,渗滤液的迁移,高平平.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综述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3,16(2).,填埋场中的水运移,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固体废物土地耕作处理,固体废物海洋处理,海洋倾倒,远洋焚烧处理,深井灌注处理,将固体废物液体化,用强制性措施注入与饮用地下水隔绝的可渗性岩层内。,本章小结,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 堆肥的种类和过程 固体废物焚烧和热解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最终处置的涵义与处置途径 卫生填埋场的分类、气体和渗滤液的迁移及解决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