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讲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61275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0.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消防安全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消防安全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消防安全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消防安全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讲座.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消防基础知识培训,河北凯跃集团培训中心 -主讲教官 王文生,什 么 是 火 灾?,在 时间 和 空间 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我们称之为火灾。,消防目的则是对火灾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消灭。,火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火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健康和智慧,从而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火又是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多发性的灾害,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的不断增多,由于人们用火用电管理不慎、或者设备故障、或者放火等原因而不断产生火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第一讲防火防爆基础知识,燃 烧,一 什么是燃烧?,燃烧俗称“

2、着火”。一但失去对燃烧的控制,就会发生火灾,造成危害。所以研究防火,须先了解燃烧。在化学角度讲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发烟等现象。,着火:可燃物在空气中在撤去火源的情况下仍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二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可燃物既可以是单质,如:碳、硫、磷、氢、钠、铁等,也可以是化合物或混合物如:乙醇、甲烷、木材、煤炭、纸、汽油等。 可燃物按其组份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从数量上讲,绝大部分可燃物为有机物,少部分为无机物。,1.什么是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否则称不燃物。,2. 什么

3、是助燃物? 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故一般可燃物质在空中均能燃烧。 其它常见还有卤族元素氟 氯 溴 碘。还有一些化合物,如硝酸盐 氯酸盐 重铬酸盐 高锰酸钾及过氧化物等,它们的分子中含氧较多,当受到光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时,都能分解放出氧气,能使可燃物燃烧,因此它们也属于氧化剂,氧气助燃,3.有哪些引火源?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1)明火焰 如火柴、打火机等。 其温度为700-2000。 (2)火 星 由于磨擦、撞击而产生的,如烟囱飞火、汽车排 气管火星等,其温度为1

4、200。 (3)电火花 如高压接点产生的电弧、静电放电火花、雷击、 放电等。其温度为3000 (4)炽热体 因蓄热而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如烧红的铁块、 热熨斗、高温蒸气管道等。 (5) 化学反应热和生物热 如酵母菌产生的生物发酵热等。 这种热量不及时散掉,引起阴燃。 (6) 光辐射 太阳光、凸玻璃聚光热等。,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一定的可燃物浓度,燃烧四面体,相互作用,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应有“量”的要求,即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三燃烧的类型,闪燃 :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液体,

5、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现象称为闪燃。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低于某液体的闪点温度,就不可能点燃它上面的空气和蒸汽的混合物。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自燃: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分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爆炸的定义 所谓爆炸是大量能量(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功和机械、光、热等能量形态的现象。 一般来说,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1爆炸过程进行的很快;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

6、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临近物质遭到破坏; 5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压力急剧升高,1、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 这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类爆炸是容器内的气体压力升高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造成容器破裂所致。 例如:锅炉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2、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 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主要是氧化反应及分解反应),生成大量气体,急剧膨胀做功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如: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而引起的爆炸,炸药的爆炸等。,爆炸造成的后果,3、核爆炸 核爆炸是指由于原子核裂

7、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爆炸等。,爆炸事故及其特点 1常见工业爆炸事故类型 可燃气体与空气和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 可燃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 可燃粉尘与气体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 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蒸气)与气体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 火药、炸药及其制品的爆炸事故; 锅炉及压力容器的爆炸事故。,2爆炸事故的特点与危害 突发性 爆炸往往在瞬间发生,难以预料; 复杂性 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灾害范围及后果各异,相差悬殊; 严重性 爆炸事故的破坏性大,往往是摧毁性的,造成惨重损失。 爆炸事故的破坏作用有:冲击波破坏,灼烧破坏,由于爆炸而飞散的固体碎片可能击

8、伤或砸坏物体、由于爆炸还可能形成地震波的破坏等。其中冲击波的破坏最为主要,破坏作用也最大。,有焰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无焰燃烧,表面燃烧,阴燃,四 物质燃烧的形式,1、 :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蒸发成蒸气而燃烧。 如硫、磷、沥青、松香和热塑性塑料等物质的燃烧。这类固体类似于液体,也会发生边流动边燃烧的现象,易造成火灾蔓延。,四物质燃烧的形式,固体物质的燃烧,蒸发燃烧,2、分解燃烧:反映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受热后先分解,这类物质分解的产物再氧化燃烧。 例如天然高分子物质中的木材、纸张、棉、麻等燃烧都属分解燃烧。 3、表面燃烧:指有些可燃固体难以发生熔化和热分解,当氧气包

9、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 其特点是表面发红而无火焰。如木炭、焦炭的燃烧都属表面燃烧。 4、阴燃:指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 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份较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现象。 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阴燃。 随着阴燃的进行,热量聚集、温度升高,此时空气的导入可能会转变为有焰燃烧。,五热传播的三种形式,一、热辐射 物体表面以连续发射和吸收 (辐射能)所进行的热量传递过程; 二、热传导 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个系统的现象; 三、热对流 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以烧开水为

10、例: 火与水壶之间的热传递为热辐射, 水壶与水之间的热传递为热传导, 水壶中水与水之间的热传递,达到沸腾为热对流。,六火灾的分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 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 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 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 乙烷、丙烷、氢气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 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带电物质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固体燃烧,油类燃烧,气体燃烧,武汉天然气爆炸,液化气极容易挥发,在空气中的浓度达2%-10%,0.28毫焦的能量即可引爆。爆

11、炸时体积膨胀250倍以上,所以破坏力极大。图为XX省X地市一家庭因违章使用液化气爆炸,造成母子两人惨死家中的悲剧,,火焰,火焰 分内焰 焰心 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 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如硫黄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磷和钠燃烧的火焰是黄色的。 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含氧量达到50%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如果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60%以上,则发出显光且带有大量黑烟的火焰。,镁燃烧,电视机燃烧,初起阶段 发展阶段 猛烈阶段 减弱阶段 熄灭阶段,猛烈阶段,发展阶段,熄灭阶段,减弱阶段,初起阶段,10-15分钟,5-

12、10分钟,5-10分钟,七火灾的发展过程,火灾的发展过程分为初起、发展和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初起阶段:一般固体物质燃烧时,10-15分钟内,火灾的面积不大,烟和气体的流动速度比较缓慢,辐射热较低,火势向周围发展蔓延比较慢,燃烧一般还没有突破房屋建筑外壳。发展阶段:燃烧强度增大、温度升高、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扩大,为控制火势发展和扑灭火灾,需一定灭火力量才能有效扑灭。猛烈阶段:燃烧发展达到高潮,燃烧温度最高,辐射热最强,燃烧物质分解出大量的燃烧产物,温度和气体对流达到最高限度,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强度受到破坏,使其发生变形或倒塌。,火灾发展过程,七常见火灾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

13、,物质因素,自然因素。,常见的火源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是明火。如炉灶火、火柴火、蜡烛火等。 二是高温物体。如点燃的烟头、发热的白炽灯、汽车排气管、暖气管等。 三是电热能。如各种电热器具发热,电弧、电火花、静电火花、雷击放电产生的热等。 四是化学热能。经过化学变化产生的热能。如燃烧生成的热,某些有机物发热自燃,化合物分解放出热等。 五是机械热能。由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如摩擦热、压缩热、撞击热等。六是生物热。如微生物在新鲜稻草中发酵发热等。 七是光能。由光能转变为热能。如日光聚焦等。 八是核能。如分裂产生的热。以上着火源最常见的是明火火焰、电火花、高温物体引起火灾发生的。,2007年6月13日凌晨1

14、点,广州市天河区一家庭因饮水机烘干忘记拔插头而引发大火,防盗网拦住,逃生无门,一家四口人活活被烧死。图为案发现场。,2010.3.29谈南路汇景花园15楼起火,河南濮阳天然气泄露爆炸,造成5人死亡,2003年2月2日哈尔滨天潭大酒店一员工违章为明火灯加油引发大火,造成33人死亡10重伤的特大火灾。,无锡班车突起大火24死19伤,吉林中百商厦54具被碳化的尸体,消防,消防,上 海 商 学 院 遇 难 的 4 名 女 孩,八按照火灾的危害分类,1.特别重大火灾(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

15、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注:“以上”包括本数.,(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

16、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事故处理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九防火的四种基

17、本措施,1、控制可燃物浓度 2、减少可燃物的含氧量 3、控制点火能量 4、有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就可以使燃烧熄灭,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危害。根据燃烧原理和灭火作战实践,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十 灭火的基本方法,1.隔离灭火法 将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可防止燃烧继续扩大。 比如,在燃烧过程中,关闭相关的阀门和电源开关,将燃 烧区附近的可燃物搬离现场。,2窒息灭火法 将氧气浓度降低至最低限度,可以阻止燃烧继续扩大。如在燃烧发生过程中,紧闭门窗,造成氧气不足,能暂时停止燃烧;用石棉布、湿棉被等材料覆盖在燃烧物上等方法均能起到窒息灭火的作用。窒息灭火的主要工具是二氧化碳灭火剂。,窒息灭火法,冷却灭火法,3冷却灭火法 对于一般可燃物来说,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将一般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或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停止。 。,4抑制灭火法 使用的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形成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就是利用化学抑止作用灭火的。 、,1、首先要清楚起火的物质,再决定采用什么类型灭火器材。 2、运用一切能灭火的工具,就地取材。 3、使用灭火器应对着火焰的根部喷射。 4、人员应站立在上风口或侧风口。 5、应注意周围的环境,防止塌陷和爆炸。,十一灭火时应注意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