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1杜新艳.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65065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8.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文学1杜新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近代文学1杜新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近代文学1杜新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近代文学1杜新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近代文学1杜新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文学1杜新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文学1杜新艳.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中国近代文学史,杜新艳 13711098512,2,第一讲 绪论,一、是什么? 二、为什么? 三、怎么办?,3,一、是什么:近代文学学科与研究内容 一)学科成长与现状 20年代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 50年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高教部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4,“近代文学” 三级学科?必修? 教学配置研究队伍学术活动 研究成果目前状况发展趋势,5,二)发展阶段(18401919) 1、发轫期(18401870年代初) 鸦片战争前后: 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张维屏、朱琦、林昌彝、冯桂芬 同治中兴: 曾国藩、桐城古文与宋诗派 荡寇志、品花宝鉴,6,2、发展期(1870年代初1

2、895) 王韬、郑观应,报章文体 黄遵宪、康有为,旧瓶装新酒的诗 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7,3、繁荣期(18951911) 梁启超:诗界革命与新学之诗、文界革命与报章文、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 四大遣责小说作家、 戏剧改良,8,4、低潮期及新文学的发端(19111919) 新旧之间的章回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 苏曼殊、林纾,9,教学计划,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近代社会与文化 第三讲 近代诗词 第四讲 近代散文 第五讲 近代小说 第六讲 近代戏曲 第七讲 近代翻译文学,10,三)研究范围30-50-60-80-100-400 1898-1928,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 1872-1922,胡适五十

3、年来中国之文学22 1851-1911,王德威“晚清文学” 1840-1919,北大中国文学史58 (1840-1949)(18211922) 1522-1918,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1,二、为什么:近代文学学科特征及原因,12,一)关键词(概念)分析,(一)“中国” 1)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2)指皇帝所在的都城。3)指中原地区。 4)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5)指诸夏族居住的地方。 6)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13,A 1887黄遵宪日本国志:中国之云,本以对中国之荒服边徼言之。余考我国古来一统,故无国名。国名者,对邻国之言也。然征之经籍,凡对他族则曰华夏。 B

4、1901梁启超中国史叙论首次使用“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华民族”。,14,C1907年杨度金铁主义说: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血统之种名,乃为文化之族名。“文化族名” D章太炎中华民国解: 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 华本国名,非种族之号; 正言种族,宜就夏称。,15,(二) “近代”(1840-1919),1、在历史学范畴中,modern的普遍用法是指15世纪中期之后的西方历史。这个过程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工业化 、资本主义的兴起 、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代议式民主

5、的兴起 、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增加、城市化、读写能力的大众化 、大众媒体的激增等等。,16,17,18,19,20,21,它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集中体现为一系列现代精神: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科学、理性、进步、个人主义等等。,22,2、在西方思想史研究中,德国解释学家姚斯在美学标准及对古代与现代之争的历史反思认为它源于十世纪末期,用于指称古罗马帝国向基督教世界过渡的时期,目的在于把古代与现代区别。,23,“现代性”最权威的理论家哈贝马斯则说modern将其自身看作古往今来变化的结果,随着内容的更迭变化而反复再三地表达了一种与古代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24,现代性

6、:历史或世俗现代性,终极或审美现代性。 这两个不同的取向,却可能导致完全相反的精神。前者一般与直线的时间意识、进化论、理性、进步等相联系,后者则强调冲破时间罗网、求新求变、反理性、对世俗社会不断批判。后一个层面的现代性其实是对前者进行反拨。或者可说是反现代的现代性。 它的古典定义:即求新求变、打破传承。,25,modern或者“近代”这个词本身就是求新的,决裂的,时代意识的。所以,近代文学史注定是对现代性的探寻,而不等于近代文学的史实。,26,(三)“文学” 1、文学活动四要素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活动四要素理论,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 作品

7、、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了某种确定的三角关系,即: 世界 作品 作家 读者,27,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感情,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28,二)近代文学特点,过渡性。发

8、展大于独立。缺乏独立的价值评判系统。 变革性或现代性。新与变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近代文学及其观念的裂变。造成了近代文学的进退无据,被剥离的危险。 合法性。整体性、有序性、一致性。 复杂性 多样性,29,过渡性:与古典文学及新文学相对的存在 梁启超洞悉近代趋势曰:“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过渡时代者,希望之涌泉也, 人间世所最难遇而可贵者也。有进步则有过渡,无过渡亦无进步”。,30,过渡时代:“语其大者,则: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上之过渡时代也;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

9、,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也。”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 清议报第82册,1901年。,31,文学上之过渡时代:文人感到文言古文及旧体诗歌等表达方式及守旧重复的表达内容不适合社会发展,不能表达心声,而又找不到一致认同且精美适用的文学表达方式。,32,王德威 “被压抑的现代性”: “晚清以迄民初的数十年文艺动荡,则被视为传统逝去的尾声,或西学东渐的先兆。过渡意义,大于一切。但在世纪末重审现代中国文学的来龙去脉,我们应重视晚清时期的重要,及其先于甚或超过五四的开创性。”(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氏著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第3页,三联书店,2003年。),

10、33,历史的产物 近代文学是在中国近代文学的史实中探寻文学现代性的过程和结果。 警惕现代文学甚至新文学的立场阶级立场政治经济立场 认识取决于观念与立场 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文学 需要沉潜的意志, 需要发现的眼睛, 需要对未知知识和历史的敬畏精神, 需要对既有知识和体系的怀疑精神。,34,三、怎么办:研究思路与方法,盲人摸象 筛子理论,35,2、中间媒介物,1)、鲁迅写在的后面:一切事物,在转变中,是总有多少中间物的。动植之间,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之间,都有中间物;或者简直可以说,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36,2)、近代思想家张东荪说:能所内外之交接、会合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所要达于能;

11、能要达于所,必须经过设准、概念、感相等中介。,37,3)加拿大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38,语言表达: 作家施作用于作品要借助特定的语言表达。而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反过来也会影响甚至塑造一个作家的思维方式及其作品的写作特色。,39,文化精神: 在客观世界影响于作品,或者作品反映所谓的“客观状态”之间,存在一种文化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作家的认识和情感,并流贯在作品中。,40,传播载体: 作品到达读者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种传播媒介。而特定的传播载体也会明显地影响读者的阅读情趣、作家的写作诉求以及作品的文化特质。,41,作品,世

12、界,作家,读者,语言表达,文化精神,传播载体,42,中国近代文学史著作,1. 复旦大学中文系1956级学生集体编著中国近代文学史稿,中华书局,1960。 2. 任访秋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 3. 郭延礼著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199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五卷近现代文学编之近代文学部分,华艺出版社,1997。 5. 黄霖著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管林等编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43,44,45,46,47,近代文学作家作品资料 增补新编清末民初

13、小说目录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 中国近代戏曲编年 近代上海散文系年初编 近代上海诗歌系年初编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中国近代文学丛书(上海古籍) 国朝文汇 清诗纪事 近代文学丛钞 中国近代小说大系80 清末民初小说书系,48,第二讲 近代社会、文化与文学,1、近代社会及其转型 2、近代文化精神 3、近代新读者群 4、近代传播 5、近代作家的裂变 6、近代语体革命与文体变迁 启蒙年代的歌声 http:/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50,马克思谈鸦片战争: 半野蛮人维护道德原则,而文明社会却以发财原则来对抗。一个人口几乎占人

14、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在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51,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52,双半(半殖民地半封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 中西(碰撞与交流) 转型(社会结构调整),53,1)、经济民生: 康乾盛世到嘉道之际的转折与败象。 封建经济濒临崩溃:土地兼并严重。“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财富集中到少数富人手中。 和珅,从17

15、751799聚集了难以想象的财富。查抄家产8亿多两。 社会矛盾激化: 白莲教起义(17961804)、 天理教起义(1813),54,2)、社会结构: 上层官僚体系: 士农工商的社会功能性区分 科举取士制度 商人阶层的发展: 1834年伍浩官约有资产2600万洋银。50/1000 军人阶层的发展,55,2、近代文化精神 开放 致用 科学 变通 民主 启蒙 救国,56,思想学术: 汉学(经学)、宋学(理学)、心学、朴学(清学) 宋代理学家朱熹(理:生物之本,气:生物之用。格物,致知,穷理) 王阳明的心学,心即宇宙,发明本心以致良知,知行合一,57,晚明世风日下、道德沦落,社会和个人行为涣散,东林

16、书院回归公共事务(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清初在批判明代与政府高压下选择了端正学风及经世致用宗旨。,58,从顾炎武到戴震,建立新的研究方法: 朴学:考证学,考证其实。 1、原创性; 2、致用性; 3、详征博引。 同时也使社会丧失了有实践经验的领袖。 再次引发思想上不负责任的危机。 清代后期对经世思潮的反归。,59,道光年间,现实危机和学术反思重新凝聚成一股经世思潮。清初顾炎武那样主张通经致用,也就是经世致用的原则,再度成为一部分士大夫的学术方向。他们注重社会现实,揭露时政痼癖,研究边疆、沿海的战略地理,探讨漕、盐、河“三大政”的改革方案,检讨吏治、科举弊端等等,形成一股经世致用思潮。,60,同时,

17、在鸦片战争前后,随着中西交流的加剧,这股思潮又进一步指向以开放的姿态去了解世界知识,学习西方技术。这种经世思潮也正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线主脉。,61,标致性的著作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等。 经世巨子中较为核心的,是龚自珍和魏源。还有林则徐、包世臣、蒋湘南、沈垚、汤鹏、鲁一同、朱琦、张穆、徐松、张际亮、姚燮、陶澍、黄爵滋、贺长龄、陈庆镛等等。 经世-变法-维新-革命,62,3、近代新读者群 启蒙教育扩大了读者群,士、农、工、商、学、兵、杂 也改变了社会阅读的阅读口味。,63,4、现代传播 新式印刷机器, 洋装、铅印、石印 报刊 演讲,64,65,66,5、近代作家的裂变 作家敏锐的感知与应变能力 知识结构变化 社会身份位移 文学观念的改变:进化思想,67,68,69,6、近代语体革命与文体变迁 晚清白话文运动 文体革新与错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