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考试试题201707270355.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3073102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考试试题2017072703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考试试题2017072703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考试试题2017072703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考试试题2017072703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语文5月三模考试试题201707270355.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三模”高三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两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读者的正解往往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误读,阅读学界存在着真误读和假误读之辨。中外一些学者认为,误读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曾连续发表四部著作,系统论述了“诗的误读”:“一首新诗总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及其伟大作品释读的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释读,它不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释读实际发生与否,它实际上是指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我国清代纪昀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

2、益。”现代钱钟书说:“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人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三家所说的“特殊性释读”“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显然是指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读的突破。由此,对“误读”引出“反误”和“正误”两种分法:“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本穿凿附会,随意歪曲,既不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作品的本意,那是真误读:“正误”指读者的理解和作者原意相抵梧,但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这是假误读。童庆炳认为“误读”有“正误”、“反误”之异(文学理论教程),在文学鉴赏活动中,正误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的解读方式,而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

3、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我们认为,把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多元阐释归入“误解”的范畴是不妥的,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不必对误解分正反,不存在“正确的误解”。将“合理性误读”和“创造性误读”作为“假误读”的修辞来运用,未尝不可,但把“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就不够科学了。超越作者,超越文本的“增解”“异解”和“批解”是典型的“个性化理解”,不宜说成“正误”,而应说成“正解”“精解”或“圣解”。在文章和文学的个性化阅读中,必须严格区分错误解读和正确解读。真正的误读、曲解、歪批、胡吹算不得个性化阅读。本文所论的“误读”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真误读,作为阅读病态大

4、有研究其病理的必要。文章阅读疾病与文章本体疾病、文章写作疾病有所不同,它与文学阅读疾病也有差异。文章阅读疾病,发生在阅读的认知、理解、欣赏、评价、表达、迁移各个环节,也出现在辨体、感言、人情、得意、运思及物等各个方面;若分类别,它既有阅读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疾病,又有阅读知识的、方法的、情志的疾病。不仅处于学习性阅读阶段的普通读者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且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的专家读者也难免犯自由化误读的毛病。文章阅读病理研究是专门探讨读者在阅读全过程中阅读心理和行为的病症及其医治的一门阅读分支学科,目的是求得学校阅读教学和社会读书活动的健康生存和科学发展。 (摘编自曹祥芹文章阅读学, 大象出

5、版社2009年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的不同形态。阅读阐释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正解的,因此,对误读的认识也是有必要的。 B. 部分学者认为,误读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规律化的现象,如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就持此观点。 C. 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论述“诗的误读”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 D. 清代纪昀认为误读并非无益,提倡误读,郢书燕说便是中国古代一个较为典型的误读案例。 2、根据第二段阐述,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属于读者释

6、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义的突破。 B. 无论是美国的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还是清代的纪昀,抑或现代的钱钟书,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 C. “反误”指读者对文本穿凿附会、任意歪曲的理解,既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合作品的本意。童庆炳认为在文学鉴赏活动中,反误只能是对文本的歪曲乃至粗暴践踏,是不值得提倡的。 D. 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苦,但今天的读者却把它用来比喻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被大家广泛接受。这是创意型解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作者所论的“误读”

7、是与“正解”相反的真误读,不包含所谓“正误”的假误读,是对文本的误导的不合理的真正的错误解读。 B. 个性化理解包括超越文本,超越作者的“增解”“异解”和“批解”,与所谓的曲解和歪批有着本质的不同。 C. 真误读是文章阅读的病态之一。文章阅读病理研究也应该对“真误读”这一重要病症的医治进行探讨。 D. 文章阅读疾病和文学阅读疾病并不是同一概念,文章阅读疾病涉及的人数更多,出现的范围更广,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诗棺 张晓林 于之渔这个诗人,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茶壶里丢三五片竹叶有时用柿树叶代替,很清淡。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姜,枣,桂皮,茱萸,薄荷,都不喜欢。他

8、说,如果加上配料,那茶就成“沟渠间的弃水”了,不是品茶的正道。他写了很多“闺怨诗”。还写了一些“离妇辞” “青楼曲”。他的诗写得都很“寒”。愁,冷,悲,苦,秋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诗中随处都可拾得。于之渔长得丑,没有家室,却有过一件美事。圉镇卫畋之员外,家有一千金,才十七八岁,正是一朵含苞的红莲。她读于之渔的诗,都读出相思来了。秋雨海棠,眼见一天天憔悴。老员外可怜女儿,有一天,他请于之渔来家里小酌,丫环领着卫小姐,就站在葡萄架下,点破窗纸,往屋内偷看。只一眼,小姐就晕倒在丫环怀里。她回到闺阁,把于之渔的诗全焚烧掉了。于之渔真是太丑了!于之渔不大喜欢和官道上的人来往。雍丘县尉许某,得空常来拜访他,一

9、来就“纵谈天下大事”。于之渔很厌恶许县尉。每次许某来,他都拼命饮酒,直饮到烂醉如泥,一句话都说不成了。时间一长,那县尉就不再来。他收藏着许多印章。没事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小屋子里,揣摩这些印章。于之渔和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他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诗友捉弄他,把他灌醉,抬进了“桂香楼”。之渔醒过来,脸就黑了也更丑了。他一句话没说就走下楼去了。他到外面游玩,都要多挎一个小布袋,有巴掌那么大,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这是个“诗袋”。于之渔一个人住着一间小草房。逢连阴雨,草房上会生出蘑菇来,都很细弱,很小,一长出来就黑了。到了年

10、关,家家贴了春联,西邻“啪!”东邻“啪!”,都放了鞭炮了,他还连写春联的纸都没有!他就在柴门上题起诗来。他的诗友来看他,一见这首诗就笑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都在别人家”。再朝下看,诗友不笑了。“今年年关过不得!”诗友心中一寒:怎么?他要干什么?“携带诗笺赏梅花。”于之渔小草屋的后面,种了二三十棵梅树,这时已开得很热闹了。圉镇一带,种梅树的人家很少,像他这样一种二三十棵的,没有。那诗友在梅树间寻到他时,他张口就来一句:“我得佳句矣!”于之渔口袋里不能有钱,有钱他就拿去喝酒。往“醉刘伶”柜台前一站,咕咕咕,一小瓶白酒就灌下肚了。“再来一瓶!”他喊道。还有钱,他就打一葫芦回去钱喝完了,喝完就喝完

11、了。他不经商,也不种地,好睡个懒觉,衣服里的虱子很多。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呢?圉镇这个地方,有个很古老的习俗。有钱人家死了人,就用歌诗的方式来悼念亡灵。搭起灵堂,摆下宴席,上一道菜肴,就歌一首诗。会歌诗的多是些秀才雅士:一个人,二个人,或五六个人,都行。歌诗,歌前人的诗,也歌自己新作的诗,一般的秀才雅士都喜欢歌自己作的诗。于之渔的歌诗还颇有点名气可他只歌前人的诗,他从不歌自己的诗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歌诗很有点讲究,差不多要一字一词一拖音,拖得很慢很长:故人罗西呀辞哎黄鹤个楼呃烟罗嗬花呀三月嘞下哟嗬扬州哎还真有点悲痛欲绝之势!这怎么叫歌诗呢?叫哭诗才对!做一回歌诗,能得到五六两银子(够一两个月的酒

12、钱了)比现在的稿费还可观。于之渔也死了。他在那片梅林间挖了一个形如棺状的大穴,穴的四壁,都贴满了诗稿,那全是他自己的诗稿!他就躺在了这些诗稿间,他的身上,也被他的诗稿覆盖着有谁见过这样的奇棺!于之渔从不歌自己的诗,却用它筑成了自己的坟墓。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年关时节,戏言柴米油盐都在别人家的落魄诗人,却在小草屋后那一片梅树下,悠然赏梅吟诗,足见其超然高雅的情怀。B于之渔写诗随地取材,无论是客栈、饭铺,还是田间、苇塘,皆可成为其创作的对象,被收藏于诗袋。C于之渔为亡者歌诗从来只吟唱前人的诗,从不歌自己的诗,因为他想表现出与一般秀才雅士不同的一

13、面以博得名声。D于之渔“长得丑”“真是太丑了”,道出了于之渔人生艳事失败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其外形丑陋的厌恶。5、小说中的主人公于之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6、小说结尾于之渔将平生诗稿与自己一起埋葬在了棺里,请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认知体验,谈谈你对其行为的理解。(6分)3、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4-6题 老友贺友直几年前,中国美院请友直去讲学。许江和梁平波在现场,说起他们的老师叶浅予先生曾对学生们讲:“你们要好好看看连环画,山乡巨变红日的功夫很深,可以好好研究研究,临摹一下。”友直的艺术成就与他的个性和经历分不开。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出身苦。幼年丧母

14、的他来到上海,当过兵,当过学徒,失过业,挨过饿。1956 年,上海人美社成立,友直进入连环画创作室工作,结束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但好日子没过几天,运动开始了。友直成了内控对象。许多刊物都不再找他组稿,有什么活动他都靠边站,一度还曾被控制行动。他个人遭受迫害,家庭也受牵连。红卫兵到他家抄家,荒谬地撬开地板找发报机,闹得家无宁日,胆战心惊。被下放到奉贤五七干校劳动,在这期间,友直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往来十几次,挑十几担水,装满营地的几只大水缸,任劳任怨,从不间断。晚年的友直达观开朗,诙谐风趣,人们绝想不到他“文革”期间精神上受到的折磨,摧残身心,历尽心酸。当年人美社创作员,号称有“108 将”

15、,在全国连环画界都赫赫有名。大家在画画领域各有擅长,只有友直精于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他勤于思考,形成了一套方法论,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连环画绘画“四小”:小人物、小动物、小动作、小道具,这是他多年创作经验的提炼,也是他幽默底色的秘密和诀窍。这“四小”,别人在连环画创作实践中也惯常使用,但只有他总结升华,提高到了艺术理论层面。他的另一个特点是默记能力强。一批连环画老友中,我最认可他的默记能力。他总说“心中有数,才能落笔”。在连创室,有时创作闲暇,大家聚在一起闲谈,就考他,从来考不倒。他速写本里的作品,一个轮子几根辐条?一栋房子几个窗户,几道横梁?门能容纳一个人进出,还是两个人进出?眼睛大小?颧骨高低

16、?人的长短?只要他画过,都牢记于心,回答不差毫厘。默记能力来自扎实的积累。如今的画家在搜集素材方面,很少像他这样踏实恭谨,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与认真。友直非常重视生活体验和下乡采风,为了创作,必要目见耳闻.解放初,组织上让友直画舞女,他画不出;画大世界,他也画不出。因为他没见过,那不是他的生活经历。为创作李双双,他去山西写生,很快融入当地生活。回来后,总结写生经历,他的表达与众不同。说,农村的生活,一天从早上“吱”一声拉开门栓开始,一天的劳动结束在晚上“噗”一声吹熄油灯声中。他观察得多深入,提炼得多形象,传递得多生动。友直晚年,连环画日薄西山,发表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连环画者的收入江河日下。他接受

17、哈哈画报的约稿,画老上海三百六十行。每次画好几张,就趁着散步的同时送过去。主编韩伍接待他,总是很愧疚,说:“老法师,我这里稿酬最高八十元,委屈您了。”他总豁达地笑笑,幽默地回答:“够打老酒了!”。但是,在人家请他在四尺中国画兰亭上写几个大字,一万元一个字时,他不写。他说:“我画连环画的,从来都是写小字,写大字不是我擅长,我不出这个洋相,这个钱不赚。”如今,友直的身价非比寻常。西泠印社拍卖的一张贺友直画的小人书封面,以五十七万元的价格成交。(选自2016- 08- 01 汪观清 / 口述 魏松岩 / 撰稿 新民晚报与老友贺友直共事,有删改) 相关链接著名画家贺友直是特定时代、特定国度造就的连环画

18、家,一直以平实白描的手法致力于人物造型、生活场景及总体构图,从而使连环画脱离了小儿科而成就了蔚为大观。恰如其好友谢春彦所言:“其为人之风格亦确如是,亦确如他笔下主要的形式白描,一根墨线儿到底,光明磊落,是绝无什么枝蔓的。”(2016- 03- 17澎湃新闻,顾村言 徐佳和贺友直:白描人生)在中国当代美术史,老头的名字是绕不开的。1963 年,长达 396 幅的山乡巨变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一等奖,被誉为中国连环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但老头自己更喜欢1977 年创作的朝阳沟。“我自己喜欢朝阳沟,是因为画的时候,我才真正懂了画连环画的要义。”照他的说法,“画出情调来了。一个场景,一组人物,举手投足都是情

19、调这才是连环画的境界。”(2016- 03- 21光明日报,颜维琦、曹继军贺友直:我是个匠人)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贺友直明白,他的连环画终有一天会身价百倍,所以,面对几十元的稿酬,面对一字一万元的请求,他都不在乎。. B. 用笔工整细致是贺友直作连环画的手法,也是他的为人风格;情调是贺友直悟出的画连环画的要义,也是他对自己达观开朗、诙谐风趣人生境界的感悟。 C. 贺友直一生命途多舛,幼年丧母,早年颠沛,后又受文革冲击,从事不景气的连环画行业,但面对不公,他总是默默承受。 D. 贺友直在人美社 108 位创作员中,是赫赫有名的,只有他注意总结创

20、作经验,升华为艺术理论;他也是其中默记能力最强的。8、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 文革中被下放到奉贤五七干校劳动,贺有直任劳任怨,为他以后作画能深入体验生活打下基础。 B. 贫苦的出身与早年的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使贺有直成为一个珍惜生活,勤勉努力的人,所以,他凡事用心,积累素材,记得牢靠。 C. 在中国当代美术史,贺有直的名字是绕不开的.他的朝阳沟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一等奖,被誉为中国连环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但他自己更喜欢 1977 年创作的山乡巨变。 D. 贺有直历经坎坷,历尽心酸而达观开朗,诙谐风趣,他画的李双双具有幽默的底色。 E. 贺有直晚年,连环画发表空间不

21、断受到挤压,连环画者的收入江河日下。因而他在中国画兰亭上写几个大字,获得报酬一万元一个字。身价非比寻常。9、贺友直创作连环画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

22、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

23、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

24、/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丁内艰”,意为遭逢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

25、,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国相,管王国内外的各种事宜,包括外交等。其职权相当于郡之太守,均由朝廷任命。王国之下,也有辖县及侯国者,侯国也设相,其职权与县令相当。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坚持原则,注重礼节,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皇帝也认为梁曾只是以口舌之利,大胆妄为。 C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

26、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筹笔驿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注】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简书:指军令。储胥:指军用的篱栅。上将:指诸

27、葛亮。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E.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

28、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意韵深微;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15、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月”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个体,其吸附、融汇了诸多情感要素,月之形,在赤壁赋中“ ”化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月之色,在记承天寺夜游中“ ”呈现为澄清。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其中表现“声乐与市井言语”相比较的句子是“ , ”。 (3)曹操观沧海中“ ”写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海中的岛屿高高矗

29、立。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B.2016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C.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 ,深感有负他的嘱托。D.“台球神童”丁俊晖恐怕已经家喻户晓了,他从初一就辍学开始专“修”台球,曾公开宣称“打球有钱挣,读书没啥用”,因此他的成功不足为训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气污染防治

30、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治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B.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D.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江南的蟹以阳澄湖所产最为出众,其名为“大闸蟹”。_,_。_,_。_,_。大闸蟹给人们带来口福,更给阳澄

31、湖带来骄傲。其蛋白质含量远在老鳖之上阳澄湖因大闸蟹而格外秀色可餐大闸蟹因阳澄湖而身价倍增得之于阳澄湖优越环境的恩泽大闸蟹的三大特点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大闸蟹味道鲜美A B C D20、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5分)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_。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省政府,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国务院。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

32、运动的过程,_,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因此,可以这样问答: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_。21、 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6分)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

33、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六、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自2014年9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目前,已有近20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北京、海南、湖南、辽宁、吉林等省份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江苏、内蒙古、安徽的高考综合改革时间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此外,还有部分省份定于2019年。已出方案的各地,改革方案的方向大体一致,内容包括高考实行“3+3”模式、不分文理科、英语等部分科目提供

34、两次考试机会、减少高考加分项、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实行走班制等,不过具体方案上各地也有细微差别。 对于“高考改革”,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高三语文答案1、D 项“提倡误读”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并没有提倡误读,于文无据。故选D。2、B项“他们都认识到读者释义无论是真误读还是假误读都对阅读有益处。”错误,说法绝对,真误读是不能有益处的。3、D 项“因此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性”表述错误,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这样的结论。故选D。4、A B、原文说“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意思是客栈、饭铺、田间、

35、苇塘都是他寻得佳句的场所,不是将这些作为诗歌的对象。C错在“他想表现出与一般秀才雅士不同,从而博得名声”,于之渔不是为博名声而故意与众不同,而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换取生活费用的无奈,只能用“从不歌自己的诗”的方式来坚守内心的精神信仰。D错在“表达了对其丑陋的厌恶”作者并没有厌恶于之渔,“长得丑”是客观描述其外貌,而“真是太丑了”,是作者对世人不识人才,只看外表的批评,为于之渔的命运感到不平和惋惜。5、于之渔是一位志趣高雅、清高孤傲、淡泊名利、怀才不遇、生活散漫、爱饮酒的落魄诗人。(1分)情趣高雅。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家里很穷却爱种梅花;收藏了许多印章,墓穴四周贴满了自己的诗稿。(2)清高孤傲(

36、淡泊名利)。他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他写的诗都很“寒”;他厌恶与官道上的人来往,他很厌恶许县尉;与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2分)怀才不遇。他长相丑陋却满腹文才,曾被员外家的小姐痴恋;他时运不济,生活懒散,沉湎饮酒,难以自拔。(2分)(后面分析只要写到两点即可)6、这是于之渔进行“自我祭奠”的一种方式,他用诗墙筑成自己的墓穴,是在完成一生的不掺杂任何俗念的艺术修为,是为了固守孤傲的内心对于生活的执着信念。这种信念渗透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为之中:喝茶只品清淡纯味之茶;不近女色,醉辞权贵,与梅为邻;从不歌自己的诗,绝不让自己的心血沦为自己被迫谋生的工具。古往今来,或因性格孤傲或因

37、怀才不遇或因命途多舛有过不少在行为方式上放荡不羁的文人墨客,譬如“醉卧三年”的刘伶,“铁铺问答”的嵇康,“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而于之渔只是以极端怪癖的方式坚守自我人生价值取向的一员而已,值得我们敬佩。(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联系自我认识2分)7、C(A项传主当时所想并非考虑钱物,而是坚持原则进行创作。B项白描是贺友直作连环画的手法,也是他的为人风格。D人美社创作员中不只是贺友直赫赫有名;记忆能力最强,是在作者所认识的一批连环画老友中,而非人美社的所在创作成员中,是作者的主观认可,也并非实际如此。)8、AB(C朝阳沟与山乡巨变对换。D应为贺有直画的四小人物具有幽默的底色。E拒绝了给兰亭写字。

38、)9、精于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如总结“四小理论”。勤于积累素材,并且牢记于心,如他的速写本里对于所见对象记录非常详细,所画过的内容记得清楚。深入体验生活,提炼形象,传达生动,如画李双双去山西写生,融入当地生活。一直运用平实白描的手法。画出情调来,如画朝阳沟一个场景,一组人物,举手投足都是情调。(一点1分)10.C(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11.D(相国主要管理国内的民事。)12.B(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13.(1)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

39、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边鄙,边疆地区;岁,每年;赋:征收;苦,感到困苦、痛苦。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2) (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就)写成法令。(补出主语,莫:通“暮”,夜晚;鞫,审问;是,认为正确;著,写。每点1分,共5分。)【参考译文】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任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被授予南阳府知府。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三十年正月梁曾到达安南。其国

40、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门,左边的叫日新门,右边的叫云会门。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将从进日新门进入。梁曾特别生气地说:“奉皇帝命令而来,不从中门进入,这是我有辱君命。”立即回到驿馆。不久,该国又打开云会门请梁曾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从阳明门迎诏进城。梁曾要求陈日燇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世子陈日燇深为感动佩服。三月,让安南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朝廷请罪。并献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还拿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交还陶子奇。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燇往来议事的记

41、载。皇帝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右丞相阿里认为这样不对,皇帝生气地说:“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言辞平息了战争,你怎么敢这样呢?”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他于是乘驿站的车马赶回淮安上任。他到任后在淮安兴办学校,整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这之前,守孝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赴任。

42、不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14.A、E(答A得3分,答E得2分。A项“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有误,应为“把猿鸟、风云人格化(比拟)”;E项“雄浑豪迈”有误,应为“慷慨悲凉”)15.(1)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之情。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或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苦闷之情。(每点2分)(2)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

43、)16、 抱明月而长终,庭下如积水空明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山岛竦峙17、A(A.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用在本句中,对象误用。B.因噎废食:因为吃饭噎住过,索性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C.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D.不足为训:指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18、C(A.搭配不当,“趋势”与“治理”不搭配,将“治理”改为“控制”;B.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一幅画”;D. 【解析】通过梳理,后半句是“为起点”,完整的表述应该为“以为起点”这样我们判断这个句子缺介词。在“得到”后加上“以”即可通顺19、B(承接上文话题,总说大闸蟹与阳澄湖相互依存的关系;介绍大闸蟹的特点及其成因;介绍大闸蟹的鲜美味道,与下文“大闸蟹给人们带来口福”相呼应。)20.答案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权威的政府部门”)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或“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是有规律的”)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或“应该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但现在还无法做到”)21、【答案】本公司为广州一家中日韩合资企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本科毕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驾照、会英语粤语。电话168168,8月31日海心大厦908面试。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