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77042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著名设计师作品赏析.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著名设计师及作品,冈特兰堡,人物简介,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见图1)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GI)。同年,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199

2、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冈特兰堡作品探析,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的平面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静而执着。兰堡承认自己是左翼激进分子,他执着地用理性主义、弗洛伊德

3、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会的进步。他的这种执着直接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作品赏析:土豆,作品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弄中获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如图a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而图b中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背景上写出出版社

4、的名字,宣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空间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的字母上。图c中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视觉引导式的宣传方法让人过目难忘。图d将光线巧妙地运用在书籍的投影上,似乎书籍由内向外透着一股亮光。书上的窗户和灯泡都是将书从平面转换到空间的一个过渡,这些过渡让人们更想探寻亮光后面的另一个空间,书籍设计,设计中张力的凸显,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图中的社会文化招贴就是兰堡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我们在感知这些画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到了一种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图

5、中密密麻麻的人头让人感觉压抑,人群似乎在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向纸边涌出的运动趋势。这种“不动之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幅静止的平面作品的运动感往往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的骨架有关,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构造骨架的主轴方向一致,这两图能更好的解释这种张力的本质。其中基本元素的环形聚集,构成了画面中螺旋的空洞,这种圆形构成具有的运动特征就是以圆心为中心向外呈发射状运动。图4c中锥形聚集的运动特征则是从顶点向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方向呈发射状运动。因为具备了这种运动的倾向性,平面中的画面不再单调,反而凸显出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如此,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

6、。,其他作品赏析,靳埭强,靳埭强1957年定居香港,做学徒,满师后当裁缝师,如此10年之外。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屡获奖项,享负盛名;1967年创办设计公司,作品受高度评价,成为驰名中外的设计师。靳埭强曾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数百项;其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历年展优异奖;于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在香港,靳氏于1979年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84年更是唯一

7、的设计师给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又于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之设计师年奖,1992年被选为90年代风云男士之一;1998年再获杰出成就奖。其作品被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物馆收藏。 靳埭强曾出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三任主席、汕头大学长江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现任香港艺术馆荣誉顾问、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荣誉教授、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会副主席、比利时国际商标中心荣誉大使及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出版有平面设计实践、商业设计艺术、海报设计、广告设计、日本设计师对谈录及商标与机构形象。,这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招贴设

8、计,很好的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思想的巧妙结合。 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大家熟悉的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以及多幅招贴,都能体现这一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此作品提取了中国的传统元素:毛笔的笔触,结合日式的构图,巧妙的体现了沟通交流的主题。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对话。,在靳埭强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元素红点,一个朱红而鲜亮的红点。他说“红点是我在八十年代开始衍生的一个视觉元素,也是精神元素,它可以融汇我的设计意念,有生命地传递着丰富的讯息。,福田繁雄,福田繁雄,1932年生于日本,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

9、大学,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曾任日本平面设计协会主席、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四川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广告研究设计中心名誉主任,2009年1月11日晚上10:30时于东京因脑溢血过世。,福田繁雄的作品在其设计作品中,他所运用的置换元素不仅仅是对图形形态的简单更换,而是对置换元素进行反复推敲,始终保持着整体风格的一致性,达到其设计意图。 其著名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

10、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从一定距离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在这里,音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跑

11、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作品集欣赏,美国观念形象设计大师 西摩切瓦斯特,消除口臭(End Bad Breath)是切瓦斯特在1968年(37岁)设计的反战海报,反对美国在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中对河内进行轰炸。这幅海报以浓郁的色彩、简洁的标语、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反战主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海报里男子口中描绘的正是飞机轰炸的战争场面,而标语“End Bad Breath”中的“Bad Breath”在英文中是“口臭”的意思,以“消除口臭”来影射“反对战争”,传递热爱和平的愿望。海报以标志美国的“星条旗”为背景,以此来讽刺美国对越南的无理干涉,并激发美国民众考虑受战争侵袭的越南人民的感受,从中可看得出切瓦斯特作为一名艺术家其热爱民主、和平的人文主义情怀。,三分钱的歌剧(The Three Penny Opera)是切瓦斯特的一幅画册封面作品,他利用平面设计中不同的风格,如德国表现主义的木刻、超现实主义的空间布局以及大胆的色彩表现与画册的宣传功能、歌剧的音乐调性相呼应。这种打破以往传统刻板的写实面貌,将个人的歌剧观念通过形象来体现,正是其观念与形象融合的魅力所在。,作品赏析,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