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81810 上传时间:2019-07-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实验一 熟悉实验系统及51指令练习 实验二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练习 实验三 MCS-51内部接口实验 实验四 MCS-51外部接口实验 实验五 综合实验,实验一 熟悉实验系统及51指令练习,一 实验要求 1. 指定存储器中某块的起始地址和长度,要求能将其内容置1。 2. 将给定的一个二进制数转换成BCD码。 3. 给出一个十六进制数,将其转换成ASC码值。 二 实验目的 1. 熟练运用Keil开发软件调试汇编语言程序。 2. 掌握存储器读写方法。 3. 掌握简单的数值转换算法。 4. 了解十六进制数和ASC码值的区别。,三 程序框图,二进制数转换成BCD码流程图,存储单

2、元清零流程图,十六进制数转换ASC码流程图,实验报告要求,1. 写出51汇编程序运行过程(简单些)。 2. 写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包括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至少3条)。 3. 简单叙述三个程序运行结果的正确性。,实验二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练习,一 实验要求 1. 将指定源地址和长度的存储块移到指定目标位置。 2. 在多分支结构的程序中,能够按调用号执行相应的功能,完成指定操作。 3. 给出一组随机数,将此组数据排序,使之成为有序排列。 二 实验目的 1掌握内存块的移动方法。 2了解程序的多分支结构。掌握多分支结构程序的编程 方法。 3了解数据排序的简单算法。,三程序框图,内存块的移动流程图,

3、分支结构程序流程图,数据排序流程图,排序程序 1. 在程序运行前, 在20h单元开始随机存放10个数。 2. 程序运行后,查看20h开始的10个单元的数据是否有序。,ORG 0H LOOP3:MOV R0,#20H MOV R2,#9 CLR 0F0H LOOP: MOV A,R0 MOV 30H,A INC R0 MOV A,R0 CJNE A,30H,LOOP1 LOOP1:JNC LOOP2,XCH A,30H MOV R0,A DEC R0 MOV R0,30H INC R0 SETB 0F0H LOOP2:DJNZ R2,LOOP JB 0F0H,LOOP3 SJMP $ END,实

4、验二报告要求:,在结果分析中: 1.写出调试程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3处)。 2. 对3个程序运行结果分析是否正确。 3. 写出第二个程序运行过程的pc值。若(20H)=8,结果如何?能不能实现多分支转移?,实验三 MCS-51内部接口实验,一实验要求 (一)P1口输入/输出实验 1. 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 P1口既做输入又做输出,将两个开关的状态在四个发 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二)外部中断实验 用单次脉冲申请中断,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对输出信号进行反转。 (三)定时器实验 用8031内部定时器,每0.1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P1口的P1.0P1

5、.7分别接发光二极管的L1L8。要求编写程序模拟一循环彩灯。,二实验目的,1掌握p1口的使用方法和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及使用。 2进一步学习多分支结构程序的编程方法。 3学习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使用及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 4学习8031内部计数器的使用和编程方法,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方法。,三 实验说明 1. P1口做输出口的实验说明,2. 延时程序编写 (1)软件延时 本实验系统晶振为6.144MHZ,则一个机器周期为126.144us即10.512us=2us。现要写一个延时0.1s的程序,可大致写出如下: MOV R7,#X 2us DEL1:MOV R6,#200 2us DEL2:D

6、JNZ R6,DEL2 4us DJNZ R7,DEL1 4us RET 4us (2us+4us200+4us) X+2us+4us=0.1 106us (2)硬件延时,3. P1口既做输入又做输出实验说明,程序运行后输入与输出的关系,4. 中断程序实验说明,5. 定时器实验说明,由8031内部定时器1按方式1工作,即作为16位定时器使用,每0.1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P1口的P1.0P1.7分别接发光二极管的L1L8。要求编写程序模拟一循环彩灯。彩灯变化花样可自行设计。例程给出的变化花样为: L1、L2、L8依次点亮; L1、L2、L8依次熄灭; L1、L2、L8全亮、全灭。 各时序间隔为

7、0.5秒。让发光二极管按以上规律循环显示下去。学生可以任选一个变化花样。,四程序流程图,八只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流程图,P1口既做输入又做输出流程图,INT0初始化流程图,INT0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定时器初始化流程图,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实验四 MCS-51外部接口实验,一实验要求 (一)利用74LS244做为输入口,读取开关状态,并将此状态通过发光二极管显示出来。 (二)利用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重复(一)的内容。实验可用B通道作为开关量输入口,A通道作为显示输出口。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在单片机系统中扩展简单I/O口的方法。 2. 学习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的编制方法。 3.

8、了解8255A芯片的结构及编程方法。 4. 掌握通过8255A并行口读取开关数据的方法。,三实验原理及说明,1. 74LS244的IN0IN7接开关的K1K8,片选信号CS244接CS1。,2. 74LS273的O0O7接发光二极管的L1L8,片选信号CS273接CS2。,3. 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输入输出,四程序流程图,74LS244做输出端口流程图,8255A做输出端口流程图,实验五 综合实验,一实验要求 通过8255A 的PA口输出段码,PB口输出位码。编程动态显示“012345”。 二实验目的 1复习巩固8255接口芯片的应用。 2掌握八段数码管的使用方法,及动态显示的编程方法

9、。,三实验原理及说明,PA0PA7接ADP,PB0PB5接SLED1SLED6,8255片选信号接CS0,LED位控制,LED段码控制,四程序流程图,8255A 控制八段数码管显示流程图,相应程序: MOV A,#80H MOV DPTR ,#0CFA3H MOVX DPTR ,A LOOP1: MOV R2, #6 MOV R0,#20H MOV R1,#0FEH LOOP: MOV A,R0 INC R0 ADD A,#25 MOVC A,A+PC MOV DPTR,#0CFA0H MOVX DPTR,A MOV A,R1 INC DPTR MOVX DPTR,A RL A MOV R1,A LCALL DELAY DJNZ R2, LOOP SJMP LOOP1,DELAY: MOV R6,#4 DEL:MOV R7,#200 DJNZ R7,$ DJNZ R6,DEL RET DB 3FH,06H,5BH DB 4FH,66H,6DH DB 7DH,07H,7FH DB 6FH,77H,7CH DB 39H,5EH,79H,71H END 程序运行条件: 在内部RAM20H单元开始送6个0-15的数。 实验报告要求: 修改程序,使显示由右到左显示。 修改延时程序,查看显示变化。写出变化的原因。 如果希望程序能显示0-F以外的数值如何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