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85899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莆田砼实验室培训课件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 黄启龙 2016年8月,1,目录,目录 概述 34 设计要领 5 设计流程 6 设计参数及运算 727 试配、调整及确定 2835 配合比的管理 36,2,概述,3,普通混凝土的定义 目前我国普通混凝土的定义是按干静观密度范围确定的,即干表观密度为2000Kg/m32800Kg/m3的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等均属于普通混凝土范畴。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 设计原则 经济性、和易性、强度、耐久性 设计依据 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华润混凝土管理手册之“配合比管理指引”,概述

2、,4,设计原理 水灰比(水胶比)定律:对于给定的材料,强度只取决于一个因素即水灰比(水胶比) 设计公式 fcu,o=Afce(C/W-B) 设计的工作内容 为什么称之为“配合比设计”而不叫“配合比计算”呢?这是因为混凝土是多材料组合,它要满足以下要求: 1、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结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和耐久性 2、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留隐患的工作性; 3、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 4、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 5、在达到要求的同时,设法降低成本。,设计要领,5,四种基本材料 水、胶凝材料、砂子、石子 三个比例 水胶比:水和胶凝材料

3、之比 砂率:砂子和总骨料之比 胶骨比:胶凝材料和骨料之比 基本规律 1、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因素是水泥(胶凝材料)的强度和水胶比,胶凝材料确定之后,水胶比是决定因素; 2、水胶比确定后,由用水量决定水泥(胶凝材料)的用量; 3、砂子和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架,是主体,其用量占混凝土用料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砂率由石子的空隙率和水胶比确定。,设计流程,6,第一阶段 根据设计图及施工单位的工艺条件,结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提出要求,为第二阶段作准备。 第二阶段 选用材料、选用设计参数,这是整个设计的基础。材料和参数的选择,决定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 第三阶段 计算材料用量。可用重量法或体积法计算。 第四阶段

4、对配合比设计的初步结果,进行试配、调整并加于确定(生产前,应根据库存的砂石含水率作必要的调整,并根据搅拌机的规格确定每盘的投料量)。,设计参数及运算,7,各参数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 三个基本参数:水胶比、用水量、砂率 三个主要性能:强度、耐久性、和易性 水胶比 强度 用水量 耐久性 砂率 和易性,注:粗实线表示直接关系,细实线表示主要关系,虚线表示次要关系。做配合比设计时要掌握主线照顾次线,做好选择。,设计参数及运算,8,强度标准差 1、近13个月强度资料,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不小于30组 强度等级不大于C30时,标准差取计算值或3.0Mpa; 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不小于C60时,标准差取计

5、算值或4.0Mpa。 2、当没有近期强度资料时,标准差按下表取值:,设计参数及运算,9,配制强度 1、当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例如:C30,配制强度30+1.6455=38.2Mpa 2、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例如:C60,配制强度1.1560=69.0Mpa,设计参数及运算,10,水胶比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水胶比按下式计算,设计参数及运算,11,回归系数的确定 1、通过试验建立强度与水胶比关系式确定; 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资料时,可按下表选用:,设计参数及运算,12,胶凝材料28天强度的确定 1、通过试验实测确定; 2、当无实测

6、值时,可按下式计算:,设计参数及运算,13,3、粉煤灰和矿渣粉的影响系数:,设计参数及运算,14,例如: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所用水泥为P.O42.5;粉煤灰为II级灰,掺量为20%;矿粉为S95级,掺量为20%;粗骨料为碎石。试计算水胶比参数。 解:1、回归系数 分别为0.53和0.20; 2、配制强度 为301.645538.2 Mpa ; 3、胶凝材料28天强度为 0.851.0(1.16 42.5) 41.90(Mpa) 注:粉煤灰和矿粉影响系数可以保守取值,如:0.80和0.95,设计参数及运算,15,4、水胶比为: (0.5341.90)/38.2+0.530.2041.9 22.

7、21/42.64 0.52,设计参数及运算,16,水胶比的限制 同时应符合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参数及运算,17,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的限制,福建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标准中的规定,设计参数及运算,18,用水量(未掺外加剂),设计参数及运算,19,用水量(掺有外加剂) 注:外加剂中水的成分须计算到用水量中 用水量的限制: DBJ/T13-42:,设计参数及运算,20,胶凝材料用量 胶凝材料用量的限制:见下页,设计参数及运算,21,胶凝材料用量的限制: 最小: 最大:,设计参数及运算,22,外加剂用量 概念:注意“外加剂用量”与“外加剂掺量”的区别,后面说到的矿物

8、掺合料也一样。,设计参数及运算,23,矿物掺合料用量 水泥用量,设计参数及运算,24,砂率 1、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的历史资料确定 2、当无历史资料时,可按以下方式选取:,设计参数及运算,25,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粗骨料用量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有“质量法”和“体积法”,大家明确一点的是:无论是质量法或体积法,均是在计算完以上材料用量之后再进行计算。 质量法,设计参数及运算,26,体积法 下面看个体积法的例子,设计参数及运算,27,体积法例子(各材料的静观密度经实验确定) 360/3100+80/2400+mg/2640+ms/2640+175/1000+0.0

9、1=1 ms/(ms+mg)=0.45 计算结果:水泥360;掺合料80;水175 砂792;石966 注:举例为了简化,掺合料未区分煤灰和矿粉,外加剂未计入,因为计算过程都是一样的。,试配、调整及确定,28,试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试配,其作用是检验配合比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如不相符,应进行调整。试配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用的设备及工艺方法应与生产时的条件相同; 2、所使用的骨料应处于干燥状态(砂 0.5%,石 0.2%); 3、每盘的拌合量应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大于公称容量,最少不能小于20L; 4、试验项目次序:稠度强度用料量,每个项目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下个项目的

10、试配和调整。,试配、调整及确定,29,调整 塌落度调整 如塌落度小,则一是可以维持原水胶比不变,略微增加用水量(即水泥用量也相关增加);二是略微提高砂率。 如塌落度大,则调整方法与上述相反。 粘聚性调整 粘聚性不好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粗骨料过多,水泥砂浆不足;二是水泥砂浆过多(应该是说砂率过大)。应对原配合比仔细分析,针对原因采取调整方法。,试配、调整及确定,30,调整 泌水性的调整 泌水性大,有可能会降低混凝土强度,调整措施是减少用水量,但不减水泥用量。 注意调整幅度:调整时,每次调整幅度应以1%为限,一次未能解决的,则多次逐步调整,直到符合要求,且每次调整后应重新计算各材料用量。 和易性调

11、整合格后,即作为基准配合比,另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以水胶比0.05再各拌制一组试件(砂率可视情况调整),该3组试件的强度将作为后期确定最终水胶比的依据。,试配、调整及确定,31,配合比的确定 水胶比的确定 根据上述制作的三组试件的28强度(也可按早期强度推定),绘制强度与胶水比关系图(也可用插值法计算),从而确定水胶比,试配、调整及确定,32,配合比的确定 水胶比的确定 结果为0.529, 稍保守取0.52,38.2Mpa,胶水比1.89,即水胶比0.529,也可用这个公式计算,结果也是胶水比1.89,即水胶比0.529,试配、调整及确定,33,配合比的确定 各材料用量的计算 根据以上确定的水

12、胶比(即0.52),计算各原材料用量,并以本配合比拌制验证拌合物表观密度,如实测的表观密度与计算表观密度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2%时,则计算配合比不用调整,若大于2%,则需将各原材料用量再乘以校正系数进行调整。,试配、调整及确定,34,配合比的确定 水溶性氯离子的测定 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且其含量应符合下表要求:,试配、调整及确定,35,配合比的确定 一些特殊要求 对于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需注意规范中对诸如骨料含泥量等指标的特殊要求。,配合比的管理,36,日常管理 规范要求 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原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在启用过程中予以验证和调整,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双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注:福建省质量管理标准还要求,每半年进行不少于一次验证。 管理手册要求 半年验证、标准差高时验证、平均值低时验证,谢谢大家!,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