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8831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7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病例简介,刘彦华,女,58岁,左胫骨平台骨折,该患于2014年5月25日因车祸伤致左下肢疼痛、活动受限6小时余来我院就医,并于当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该患现病情平稳,无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心态良好,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定 义,定义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骨中下1/3易于骨折,胫骨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胫骨中1/

2、3骨折瘀血可关闭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成坏疽。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病 因,分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主要由于外来暴力作用所致,有直接和间接暴力等形式。 一 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远离暴力接触的部位,即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扭转力量在着力点的远方折断 二 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有时两小腿在同一平面折断,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易造成开放性骨折。(该患就是因直接暴力造成的损伤),临床症状,胫腓骨骨折患者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有异常活动、骨擦音,易触及骨折端,如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则可出

3、现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感觉运动障碍、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等。如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则出现患肢缺血性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皮肤肿胀明显,常起水泡,肌腹处明显压痛,肌肉被动牵拉痛,足背动脉、腔后动脉搏动减弱或触摸不清,肢体末端感觉减退甚至丧失,肌力减弱,如治疗不及时,则出现肢体挛缩畸形及神经干损伤的体征。,合并症的处理,(一)合并感染或骨髓炎的治疗 (二)单纯腓骨骨折单纯腓骨干骨折 (三)腓骨的疲劳骨折腓骨疲劳骨折,一)合并感染或骨髓炎的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由于清刨不彻底等原因,可造成感染引起骨髓炎。一般情况下应先控制感染,有死骨者要清除,伤口愈合6-12个月后,再次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 骨折

4、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的治疗:胫骨中下l3的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者较多。近来因显徽外科的发展,采用复合组织移植或带血管的骨移植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二)单纯腓骨骨折单纯腓骨干骨折:罕见。多由直接暴力打击小腿外侧所致。骨折发生在外作用力部位,骨折为横形或粉碎。因有完整的胫骨作为支架,骨折很少移位。治疗一般不需整复,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4-6周。轻微骨折只用弹力绷带缠紧,扶手杖行走,骨折即可愈合。 (三)腓骨的疲劳骨折腓骨疲劳骨折:多发生于中下13,多见于运动员、战士或长途行走者。发病原因多次重复的较小的暴力作用于腓骨,使其骨小梁不断的断裂,局部修复作用的速度赶不上骨小梁的破坏,终于在无较大暴力的情

5、况下产生骨折,亦称慢性骨折。 治疗腓骨疲劳骨折多无移位,确诊后应停止运动、长途行走和工作。症状明显的石膏托固定。,护理问题,(1)焦虑:与学习工作中断或顾虑肢体伤残等因素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肢疼疼、肢体固定及医嘱要求卧床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时间卧床缺少活动及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有关。 (4)疼痛:与肢体受伤有关 (5)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时间卧床、肢体制动、畸形愈合诸因素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时间卧床及使用外固定有关。 (7)便秘:与长时间卧床有关。 (8)知识缺乏:缺乏康复知识。,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开放性骨

6、折、骨折合并小腿皮肤撕脱伤和其他合并伤病人。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时,应立即投入抢救,输血、输液、输氧等。 2患肢的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及小腿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发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触及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通知医乍,做出紧急处理。患肢抬高30度,保持中立位,严禁外旋,为防止足跟压伤,可住踝部垫小软枕,以使足跟悬空。 3.疼痛的护理:确定疼痛原因,对症处理,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 4.加强基础护理: 病室保持空气新

7、鲜,环境清洁,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使病人舒适 鼓励病人进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饮食为主 协助病人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防止膝、踝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同时,在外固定坚强牢固的情况下,早期下床,适当给予骨折端以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方法:骨折后2周內主要锻炼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膑骨的被动活动,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伴跖屈伸,以及足趾每日屈伸300次。术后第12天酌情减缓,3天后恢复锻炼。踝、膝关节暂固定,有跟骨牵引的患者在做上述锻炼时应练习三点撑抬高上身和臀部。患者两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每隔2小时做1次,夜间睡眠时间隔稍长些,每隔34小时做1

8、次,每次抬起至少15秒,患者因跟骨牵引翻身不便,骶尾部易发生褥疮,这项锻炼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措施,但应注意患肢不要单独用力伸膝,以免受牵引力的影响,使骨折前后成角。 2周后除进行患肢肌肉锻炼外,可逐渐活动骨折上下关节,但动作要轻。主要做抬腿练习和膝关节屈伸活动。采用夹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可早期锻炼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可以早期扶双拐活动,但必须注意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禁止旋转大腿。一般稳定性的骨折患者,大多是在复位固定3周后,持双拐下地,患足下地,但不负重,不可悬起,4周时改用单拐(去掉健侧拐杖),5周时弃拐。 伤后68周解除外固定:外固定祛除后,进行全面的肌肉及关节活动,加大活动量及范围,并练习行走,必要时进行理疗,按摩。,出院指导,1.定期复查,发现患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异常,及时就医。 2.坚持功能锻炼 。 3.保持心情愉快,劳逸适度。 4.加强营养,以促进骨折愈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