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8956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4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一 概述,颅面系统的生长发育是指颅面和口腔的生长发育或颅、颌、面、牙合的生长发育,是机体生长发育的一部分,既反应了全身生长发育的总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错颌畸形是在颅面口腔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遗传及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发育畸形。牙颌畸形发生后,又可影响颅面的生长发育,二者互为因果。,正畸治疗的对象大多数是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只有很好的掌握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才能分辨异常,更好的指导临床。,因而正常的牙颌颅面生长发育成为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基础内容。掌握生长发育的知识有助错颌畸形的诊断及预测它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为制定正确的矫治计划打好基础。,颅面生长发育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2、,一 1:生长改形的原则: (1)临床上显著的生长改形只有在患者处于生长活跃期时才有可能,即在生长快速期(Adolescent Growth Spurt)之前或期间进行矫正效果最好。 (2)生长改形治疗必须持续至生长减慢至较低的水平,即直到青春后期生长基本完成。,2. 生长改形在正畸临床的应用 生长改形的原理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骨性错合,如下颌发育不足、上颌前突、上颌发育不足、骨性开合等。 二 颅面生长发育与保持治疗 现代口腔正畸学至今对获得长期稳定性没有满意的解决办法,因 : 颌面结构的持续性生长对正畸治疗长期稳定性有影响。如Nanda 发现骨性深复合病人的青春迸发期的出现要比开合患者晚1.5

3、2年。 所以前者应保持更长时间。另外男比女成熟晚等。,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生长:指体积或数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大,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 发育: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细胞脏器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生长和发育密切相关。,生长与发育是同时并进的。随着身体的长大,各部分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大小比例和相应关系均发生不断的变化。例如,全身高度和颅面高度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的发生变化。,遗传与环境,颅面口腔的生长发育与人类种系发育、演化有关,而个体发育又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为生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对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 环境指生物体出生后,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各种

4、条件。,如:(1)影响生长发育的营养因素、维生素、热量等,也包括各种疾病带给生物体不同程度的影响。 (2)机体的运动能促进生长发育;反之,不运动或运动不够,会产生萎缩,这在肌肉表现最为明显。 (3)季节、地区差异、生活方式也会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生长发育型与组织系统,生长发育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各自沿着一定的规律成长着,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比率生长发育。 一般规律-在幼小时期旺盛,逐步长大后转到衰退或停止。 。,生长型:反映了生物体的综合比例,而不是单一的比例关系,即反映了生物体在空间的比例变化。 如 : 胚胎头三个月 头长占全身的50 ; 出生时 头长占全身的

5、30 ; 到成人 头长仅占全身的12。 共分四型: 一般型:颌面部沿此型生长发育,呈“s”状进行。,神经系型:脑、颅底的生长发育属此型,在6岁时即发育完成90%。 性器官型:青春期后显示明显的生长发育。 淋巴系型:12岁达发育顶峰,以后下降。,在以上沿着一定规律发育的曲线中,与口腔正畸学关系较密切的为一般型和神经系型。 生长型的重要用途是预测生长,即按生长比例来预测个体的生长。,机体生长的快速期与慢速期,机体增长速度,并非随年龄而均衡增长,因而出现快速期和慢速期之不同。 出生(快)5、6岁(慢)女性10 岁、男性12岁(青春)女性1416岁、男性1618岁(慢)女性1820岁、男性24岁发育完

6、成。,(五)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一、直接测量 1 个体测量法(Anthropometry) 包括头测量法(Cephalometry)和颅测量法(Craniometry) 2 活体染色法 用活体染料如四环素、荧光素、欧茜草根等做染料进行动物实验。 3 组织学和细胞学方法 如组织切片,4 组织化学研究 确定酶的重要性和定位。 5 种植体研究(Implants) 将金属钉植入动物或人体生长期的颌骨中,照一系列的线头颅定位片,以金属钉为参照点进行分析来研究颌骨的生长发育。Bjork于1955年首次在丹麦使用次方法 6 分子生物学方法 介导颅面发育的分子信号的探索和相关基因表达调空的研究。 7 病

7、人的观察,二、间接测量 1 模形和照片的测量 2 放射自显影 (Radioautographs) 同位素自显术 3 X线片(Radiographs) 1931年Broadbent和Hofrath提出X线测量术 4 系列头影X线片和种植体 5 有限单元分析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有限单元法是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采用计算机求解数学物理问题的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自1973年引入口腔领域。,二.颅面的生长发育,(一)出生前的颅面发育 (二)出生后的颅面生长发育,(一)出生前的颅面发育,1颅部的发育-人类的颅骨是从膜性颅(结缔组织性)开始的。,约在胚胎第三周时,头

8、部开始形成。颅部由含脑的颅脑和含面的颅面组成。在这两部分的交界处,则称为颅底部,颅基底软骨发育,以支持脑。胚胎头端形成前脑颅面的大部分。颅顶则为网状结缔组织膜。,到胚胎第二个月,颅底软骨、颅顶与颊面结缔组织开始骨化。 软骨颅对面部的发育很重要。,2.面部的发育-面部的发生是以外胚叶的一个被称作口窝或原口的浅凹陷为中心而开始的。,胚胎第四周时,构成面的7个突起出现,它们是由第一鳃弓和额鼻突形成的。 在胚胎第四周半时,口窝周围被突起包围。上界为中鼻突及两边的侧鼻突(2个)构成;下界为下颌突(2个);两侧为上颌突(2个)。口窝就是未来的口腔。,在胚胎第四周,额鼻突迅速向下伸展至左右上颌突之间;其末端

9、被2个浅凹分成3个突起,中间的为中鼻突,两侧的为侧鼻突。2个浅凹以后形成鼻孔。 第六周时,中鼻突很快向下方生长,较侧鼻突快;其末端分化成了2个球状突。,2个球状突与两侧的上颌突各自联合组成上唇。 中鼻突和侧鼻突与同侧的上颌突组成鼻翼和鼻梁。 上颌突与下颌突融合,一部分形成颊部,剩余部分为口腔,决定口的大小。,中鼻突-在深层中进行融合而产生: (1)上唇的人中; (2)容纳4个上颌切牙的前颌骨部分; (3)三角形的硬腭前部(第一硬腭)。,第5周到第8周;下颌正中部联合,形态更加清楚。,硬腭的发育:在上颌及上颌骨弓出现后,第8周末由两侧上颌突的内侧向中央长出一个侧腭突 ,其前半部分形成骨板,两侧融

10、合成第二硬腭,并与中鼻突形成的第一硬腭融合成整个硬腭部。,至第8周时,颜面部已初具人面型,但这时鼻扁而宽,鼻孔向前,分离较远,两眼位于头的外侧,两眼距离较宽。胎儿后期,各部进一步发育,形状变化,位置调整,面部才近似成人面型。,由此可见,面部发育可理解成2个下颌突,2个上颌突,2个侧鼻突和1个中鼻突的生长、分化、联合。也可以说,面部是由额突和第一鳃弓共同发育而成的。,在胚胎第6、7周,面部各个突起开始融合时期,如果受到各种影响而出现融合不全或不融合,则会出现唇、腭裂及颌、面裂等畸形。,面部发育 第一鳃弓 额鼻突 2个下颌突 2个上颌突(侧腭突) 中鼻突 (前颚突) 2个侧鼻突 2个球状突 唇裂

11、球状突与上颌突 腭裂侧腭突与鼻中隔,(二)出生后的颅面生长发育,新生儿的脑和颅底属于神经系型,咀嚼器官则为一般型,两者的发育曲线不同:,(1)前者比后者生长发育快,因此新生儿的颅部比面部大。 (2)随年龄的增加两者的比率也在发生变化。 其容量比: 在出生时为8:1; 6岁时为5:1; 成人则为2:1。 显示出生后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比例变化很大。,1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颅面骨骼的发育有三种方式 : (1)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 (2)骨缝的间质增生 (3)骨的表面增生,(1)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 (软骨性生长),软骨间质增生:在软骨中央区域,由细胞分裂增生而扩大软骨体积,于接近骨组织的软骨部分,逐渐

12、钙化为骨组织。 软骨表面增生:由透明软骨增生新骨,既由软骨外结缔组织膜的深层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并产生软骨基质而增大体积。,(2)骨缝的间质增生 (骨缝性生长),各骨缝间的结缔组织细胞分裂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及间质而成为成骨基质,后者钙化而成新骨,以增大骨体积。,(3)骨的表面增生 (骨膜性生长),在骨表面以沉积方式,外侧增生新骨和内侧吸收陈骨,保持骨的厚度相对不变。,婴儿颅面部的3个主要透明软骨分布区,(1)鼻部:此处软骨终生不钙化 (2)颅底部:蝶骨枕骨之间与枕骨各部分之间,由软骨间质增生来增加颅底前后径。 (3)下颌髁突 : 是最后停止生长活动的,有软骨表面及间质增生。,颅面部通过

13、骨表面增生及骨缝的间质增生而增长。,2颅面部划分标准,头部分为颅及面两部分。常用的颅面分界面有2个: (1)颅底线(平面) (2)面横平面,(1)颅底线(平面),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从鼻根点N(鼻额缝正中点)至Bolton点(枕骨髁后切迹的最凹点)的连线(平面),称为颅底线(平面),或Bolton-鼻根点平面。 此平面大致可代表颅和面的分界线。上为颅部,下为面部。,(2)面横平面,也称Frankfort平面,指从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上缘最高点的连线所形成的一个平面。 口腔正畸学中常以此平面作颅面分界线,,3颅面部的生长发育比例变化及特征,(1)比例变化: 出生后,整个头部与全身的长度比

14、例在不断的改变。如:头部在出生后1岁占身长的25%;17岁时仅占身长的15%18%。,而颅面部的比例也在改变:出生后12岁颅部生长速度最快,6岁时可完成成人体积的90% ,而此时的面部仍呈幼稚状 , 1012岁时颅部与成人相差很少。,(2)颅面部生长发育特点,Brodie根据头部X线片观察,发现颅面部生长发育有以下6个特点:,颅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发育的最早期即已确定,以后的增长基本上是按定型轮廓而扩大; 在增长进行的过程中,头部的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 在增长进行的过程中,鼻腔底、牙弓牙合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颅底的Bolton平面保持恒定不变的角度; 由蝶鞍中心通过上第一恒磨牙至颏部,画一

15、条直线,可以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上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任何部分更为恒定而变异甚少; 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4颅面部的生长发育,可分为颅部、颅底部和面部的生长发育。 (1)颅部的生长发育 (2)颅底的生长发育 (3)面部的生长发育,(1)颅部的生长发育,颅部前后径增长:主要是靠颅底软骨生长。枕骨大孔以前,蝶枕软骨结合的生长较枕骨大孔侧后部快,以配合面部向前下生长。 颅部上下径及左右径增大:(1)主要是靠颅骨骨缝的生长 ,许多骨缝出生后才逐渐消失。(2)其次是骨面的表面生长 颅部的三维生长比例不同,前后径比上下径及左右径增长多。,(2)颅底的生长发育,其生长发育受到

16、颌面部的一般型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脑生长发育的影响。 主要通过蝶骨间软骨结合(出生时钙化);蝶筛软骨结合(出生后7年钙化)和蝶枕软骨结合(18-20岁时仍有活动)进行生长发育。,在正畸学中常以颅底部分的蝶鞍点(S)与N点连线为前颅底(S-N) ;与颅底点Ba(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连线为后颅底 (S-Ba) 颅部畸形:颅底软骨结合早期骨化使颅底得不到充分发育出现中面部或上颌的后缩畸形并形成反颌,如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症。,(3)面部的生长发育,出生时面部以宽度为最大。 但出生后的增长以高度为最大,深度次之,宽度又次之。 总的来看是头颅按面部的宽度、高度和深度的顺序而完成。 面部的生长方向 :

17、向前下方, 面宽度:出生时面部的宽度即和成人个相应部分接近。 上面宽(颧弓间距):2岁时已完成成人的70%;10岁时已完成90%。 下面宽(下颌角间距):主要在生后5年间形成,在第一恒磨牙萌出时期已完成85% 。 窄的面孔不一定牙弓变得更窄, 面高度:3岁已完成73%; 从56岁到青春期完成89%; 青春期快速期-生长11% 。 全面高度:3岁-70%; 10岁-85%90%。 后面高:7岁-占全面高的42%; 成人时-占全面高的46%。 说明后部比前部增加量大, 面深度: 3岁时-面上部已完成成人的80%; 面中部为77%;面下部则为69%。 514岁时-面上部深度增加量为15%;面中部为1

18、8%;面下部则为22%。 面部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则: 面下部面中部面上部,一般认为,面下部的深度增加1mm时,相对的面中部的深度增加为0.6mm。面下部比面中部较快的向前下方生长发育;面中部又较面上部生长发育快。 因此成人时侧面观:由突变直 正面观:由宽变苗条 鼻的高度较宽度增加的多面部变长。, 面部生长发育的预测 上述面部的生长发育量、方向以及附带提出的一些数值,是以一些群体研究调查结果的测量值而得出的平均值为基础的生长发育,即平均的生长发育,对于个体发育预测尚未取得完全可靠的研究结果 。,5颅面部发育和全身的关系,颌面部的增长基本和身体一致,也与牙齿的萌出有关。 第一快速期:3周7个月 乳牙

19、萌出 第二快速期:47岁 第一恒磨牙萌出 第三快速期:1113岁 第二恒磨牙萌出 第四快速期:1619岁 第三恒磨牙萌出 在快速期之间是缓慢期。 第二、三快速期对正畸临床意义较大。 中国儿童: 女平均910岁 男1213进入青春迸发期 。,三.颌骨的生长发育,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与颅面部的发育,包括面颌肌群、舌、牙齿的发育萌出及功能增进有密切关系。 (一)上颌骨的生长发育 (二)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三)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的调整,(一)上颌骨的生长发育,上颌骨由第一鳃弓的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上颌骨与颅骨相连。 上颌骨的生长方向: 主要是向下、向前及向外生长。 组成 : 前颌骨 上颌

20、本体 生长方式:骨的表面增生和骨缝的间质增生。 其中上颌窦的发育把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与眶底分开增加上颌骨的高度。,1.上颌骨的三维(向)生长,(1)长度的增长 4条骨缝;即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大致平行。此处沉积骨质可增加 上颌骨的长度 。,上颌骨的唇侧增生新骨 ,舌侧吸收陈骨。 在上颌结节后部区增生新骨,增加上颌骨的长度 。 腭骨后缘有新骨增生 ,维持 后鼻棘的位置 。,牙槽骨的长度 随上 颌骨的生长而增加,最多的是磨牙区。在新生儿约5mm,成人25mm。由儿童到成人上颌骨的长度增长约 2.5倍。,(2)宽度的增长,腭盖的宽度 : 婴儿出生后第一年,腭骨和上颌骨的表面增生新骨,使上

21、颌宽度增加。 牙槽骨唇面增生少许新骨。 腭宽度的生长,主要为腭盖正中缝处增生新骨,因此主要为腭后部宽度的生长,至4-5岁时,正中矢状缝开始融合,腭骨宽度即较固定。 因恒磨牙的生长牙槽骨的颊面增生新骨使腭盖加宽。,颧骨的宽度增加: 颧颌缝及颧骨侧面增生新骨 。 上颌骨前部 : 乳、恒牙在牙槽骨唇舌向的位置变化 ,使上颌骨前部 宽度增加。,(3)高度的增长,因颅基底及鼻中隔的生长而向下向前生长 牙齿的萌出和牙槽骨的表面增生新骨是高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腭盖的表面增生新骨及鼻腔底吸收陈骨,使腭盖下降。 牙槽骨的生长速度大于腭盖,腭穹隆增高。,Enlon提出的V字形原理,上颌牙槽骨呈向后方V字型扩大,内

22、面骨质增生,外面骨质吸收,各自向其敞开的两端生长,从而上颌牙槽弓向后方及下方移动,即长度及高度增加。,2.鼻部生长,鼻部由上颌骨的额突与相邻的鼻骨构成。 其侧面、前面、上面的三个方向是向外面的,主要以表面骨质增生为特征,而内面则进行吸收,使鼻整体向前移动,深度也有所增加。 在上颌附近向下方移动时,鼻逐渐变高。 鼻侧面的骨质增生使其向侧方移动,鼻背部增大使鼻腔向下方扩大。 垂直向的大小与硬腭的向下方移动和额颌缝的持续生长有关。,3.眼窝底部生长,与鼻腔一样,面向侧方及前方,骨的表面增生而内面吸收使骨向侧上前方移动; 侧方的生长使眼窝间分离、鼻腔宽度增大; 眼窝底部的向前方发育有助于上颌向前方移动

23、。 在额颌缝的软组织生长的同时,带动眼窝底的组织显著向上方移动。 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是包括上颌复合体的多数骨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二)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下颌骨是由下颌体、下颌支及牙槽骨三部分组成。 出生后11.5岁下颌骨左右两半的骨融合才完成。 两种生长方式:即软骨成骨及骨表面增生 。,下颌骨大小的增加,除髁突有软骨生长,都是由骨膜下的骨表面基质的沉积所形成。这种沉积与肌肉的作用、髁突的生长和牙齿的萌出有关。 Scott认为下颌骨原本是由髁突延伸至颏联合的管状基础部分。因咬肌、翼内肌、颞肌等运动功能形成了下颌角及喙突;因牙齿的萌出而形成齿槽骨。,1.下颌骨的三向生长,(1)长度的增长 下颌支前

24、缘吸收陈骨,后缘、外侧增生新骨使长度增加。 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側吸收陈骨,使下颌骨体的长度增加,下颌角距离增加、向四周扩大。 下颌骨的增长以磨牙区为最多。如:第二磨牙至下颌角的距离:在新生儿为10mm,6岁时20mm,成人时45-50mm。,(2)宽度的增长 外侧面增生新骨、内侧面吸收陈骨 。 髁突随颞窝向侧方生长使下颌支宽度增加。 下颌尖牙间宽度在11岁以后几无增加。 (3)高度的增长 下颌支:髁突 、喙突 的生长下颌骨高度增加 下颌体:下颌牙齿的萠出牙槽突增高、 下颌骨的下缘少量增生新骨,因此,下颌骨的生长有几个不同区域: 髁突的生长导致显著的高度及长度的增长; 下颌支后缘增生新骨,以

25、增加其长度; 牙槽突的牙龈缘增生新骨,以增加其高度; 下颌的前部表面少量增生新骨以增加其宽度。,2.关节部,髁突由于软骨的增殖性生长而向后上方移动,形成头部大颈部细的形态 。 Enlow的V字形原理 面向生长方向的内面为骨的增生,离开生长方向的外面为骨的吸收。 髁突的位置根据V字形原理,向V字开阔的侧方,连续变化。 髁突是生长区而不是生长中心。,3.喙突,舌侧的骨增生与外侧的骨吸收使其向舌侧移动。 顶端是向上、侧向移动,使突起的水平距离增加,下颌宽度增加。 基底部则持续向舌侧骨质增生内侧移动,使喙突基底间距减少。 喙突下方舌侧吸收唇颊侧增生而向唇颊侧移动。,4.颏部,灵长类中只有人才具有颏的特

26、征 由骨的吸收和增生配合进行 颏基底部和牙根尖部因骨的增生而突出 颏上部在尖牙牙槽附近为吸收向内侧移动 对侧面外形具有较大的意义,5.下颌角的变化,同时向多方向移动 因人种、年龄、性别等而有所不同 年龄递增的变化 :新生儿140-160,3岁130-140,12岁120-125,20岁125 ,老年时下颌角又变为钝角。 性别差异 : 女性比男性下颌角小。,(三)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的调整,3个月以前的胎儿-舌发育,口鼻腔未分开,上颌生长较快使上颌前突 。 3个月的胎儿- 下颌迅速发育,上下颌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7个月的胎儿-鼻腔上颌窦的发育,上颌超过下颌呈前突状。 新生儿-下颌因吸吮逐渐前移,上下

27、颌间关系调整到正常,四.牙列与牙合的发育,(一)牙合的建立 (二)建牙合的动力平衡 (三)牙合的发育阶段 (四)牙龄,(一)牙合的建立,婴儿的口腔在牙齿未萌出之前,无牙合关系可言 。 约在婴儿第6个月乳牙萌出时开始建牙合,直到第三磨牙萌出时才完成建牙合。 影响正常牙合建立的因素:牙的正常发育、萌出、排列;面颌肌肉的动力平衡。,(二)建牙合的动力平衡,向前的动力 :颞肌、咬肌、翼内肌、舌肌。 向后的动力 :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颊肌、颏肌、颧肌。 前后向动力平衡使上下牙弓适当向前发育,不至于前突或后缩。 内外的动力 :内有舌,外有唇颊肌。 内外向动力平衡使牙弓宽度适当发育,不至于过宽或过窄。 垂

28、直向的动力:闭口肌如颞肌、咬肌、翼内肌;开口肌如翼外肌等,可维持牙槽高度。 垂直向动力平衡使牙弓高度适当发育,不至于产生深复颌或开颌。,(三)牙合的发育阶段,1.萌牙前期的颌间关系 2.乳牙牙合期 3.替牙牙合期 4.恒牙牙合期,1.萌牙前期的颌间关系,新生儿的上颌龈垫,在前方及两侧都覆盖着下颌龈垫;此种龈垫的覆盖关系与萌牙后的上下牙弓间的覆盖关系相类似。 婴儿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龈垫完全分离而无接触,其间有一间隙,与萌牙后的息止颌间隙相类似。,2.乳牙牙合期,(1)乳牙的萌出时间及顺序 (2)乳牙牙冠的大小和形状 (3)乳牙列的间隙变化 (4)终末平面的类型 (5)乳牙的异常 (6)正常

29、乳牙牙合的特征,(1)乳牙的萌出时间及顺序,萌出时间:始于78个月-下颌中切牙; 终于23岁-上颌第二乳磨牙 萌出顺序:I I II II IV III V V 。 生理特征 : 每个牙的萌出时间比较肯定 萌出有一定的顺序 左右两侧同名牙一般成对萌出,(2)乳牙牙冠的大小和形状,男孩比女孩大,特别是乳尖牙较明显。 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一般特征。 乳磨牙则颈部突出,牙合面缩小,颈嵴突出以第一乳磨牙较明显;上下第二乳磨牙均与上下第一恒磨牙相似,因此应特别注意临床上的鉴别。,(3)乳牙列的间隙变化,生长间隙 : 一般在前牙部分,36岁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的牙列间隙,没有一定的类型。 灵长间隙(Prima

30、te space): 在上颌乳侧切牙与乳尖牙之间以及下颌乳尖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空隙,是灵长类动物的特征。 有间隙的对恒牙列建颌有较好的影响。,(4)终末平面的类型,垂直型: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呈一直线,在一个垂直平面上 。 近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近中阶梯) 远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位置(远中阶梯),以上三种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关系对恒磨牙建牙合有着重要作用 : 因为第一恒磨牙紧邻终末平面,因此终末平面关系对第一恒磨牙建牙合有重要临床意义 上下颌的向前生长也是牙合关系调整的重要因素,(5)乳牙的异常,可分为牙齿萌出时间及数目

31、异常和形态及结构异常,但均较恒牙为少见: 时间-乳牙早萌;乳牙滞留 数目-多生牙;无牙畸形 形态-锥形牙;弯曲牙;融合牙 结构-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 牙本质发育不全,(6)正常乳牙牙合的特征,前牙的牙合关系:覆盖很浅,有较深的覆牙合。 前牙部分具有生长间隙及灵长间隙。 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对恒牙牙合的建立关系较大。 上颌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保存乳牙及乳牙列的完整对咀嚼、颌骨的增长、恒牙的萌出十分重要。,3.替牙牙合期,从6岁到12岁期间,在牙列中乳牙与恒牙并存。“丑小鸭阶段” (1)恒牙开始钙化的时间及顺序 (2)恒牙开始萌出的时间及顺序 (3)替

32、牙间隙(Leeway space)的意义及作用 (4)替牙期间的暂时性错牙合,(1)恒牙开始钙化的时间及顺序,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在出生时即开始钙化 ,直到第三磨牙于810岁开始钙化为止 ; 影响钙化的因素 全身和局部因素 未萌出的恒牙在其牙根形成一半以前保持静止,3/4牙根形成时开始萌出。,(2)恒牙开始萌出的时间及顺序,上颌:6124537 下颌:6123457 (或为) 上颌:6124357 下颌:6124357 萌出顺序的差异往往导致错颌。,(3)替牙间隙(Leeway space)的意义及作用,替牙间隙 : 替牙间隙=(III+IV+V)(3+4+5) 上单侧为0.9-1mm,下颌单侧为

33、1.7-2 mm。 说明当乳磨牙脱落后,第一恒磨牙有前移的可能。因此保持乳磨牙脱落前的牙列周长是有临床意义的。,乳牙恒牙交替过程中差量的补偿(六个方面): 1)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 2)恒牙萌出时更偏向唇侧。 3)尖牙间的牙弓宽度增宽。 4)前磨牙萌出时较乳牙偏向颊侧,增牙弓的宽度。 5)乳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 6)替牙间隙的协调作用。,(4)替牙期间的暂时性错牙合,一般可在生长发育中自行调整,不必矫治。 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恒切牙萌出初期,可能因较乳牙大,而出现轻度拥挤现象。 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关系。 上下恒切牙萌

34、出早期,可出现前牙深覆牙合。,4.恒牙牙合期,从12岁7萌出到18岁8萌出,恒牙列形成并建颌。 恒牙列的特征: 上下颌牙的咬合关系 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2)牙弓大小的变化: 牙弓的长度和周长从青春期晚期到青年期有显著的减少;,Fisk 9-16岁,下颌的周长减少5mm,Knott 9-16岁,下颌的周长减少3mm, 同一时期上下颌的牙弓宽度增加1-2mm。,(四)牙龄,牙龄可以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确定: (1)据牙齿萌出的阶段。 (2)据牙齿在X线片上显示的矿化阶段。,1.牙齿的生长发育,牙齿的生长始于胚胎35天,先后经过生长期(又可分为开始生长与繁殖、组织分化、釉质添加三个阶段)、钙化期

35、、萌出期,最后在口腔内行使功能,其间存在磨耗。,Demirjian(1973)曾将牙齿大发育分为0H 9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值评价系统来确定牙龄: 0:牙胚没有钙化迹象; A:仅有牙合面单独的钙化点且彼此没有融合; B:矿化点间融合,牙合面外形可以辨认; C:牙冠钙化完成;牙本质开始沉积; D:牙冠发育至釉牙本质届; E:牙根长度短于牙冠; F:牙根长度长于牙冠; G:牙根形成结束,根尖孔尚未闭合; H:根尖孔闭合。,2.Hellman牙龄分期,Hellman根据牙齿的萌出进度,将牙龄分为以下若干阶段,在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时,根据不同的牙齿萌出期选用正常值标准,则更为准确。,I 乳牙牙合完成前期 II A 乳牙牙合完成期 II C 第一恒磨牙开始萌出期 III A 所有的第一恒磨牙及前牙萌出完成期 III B 乳磨牙脱落、后继前磨牙开始萌出期 IIIC 第二恒磨牙开始萌出期 IV A 第二恒磨牙萌出完成期 IV C 第三恒磨牙开始萌出期 V A 第三恒磨牙萌出完成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