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9236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QC--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QC--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QC--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QC--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发表人:王 茹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02车间菌种QC小组 2006年6月,河北省第二十七次QC小组 代表会议交流材料,概述,2005年,我车间在青霉素-87菌种的生产中取得了巨大成绩,胜利地完成了股份公司下达的攻关任务,成本最低降至39元/十亿,而且在多项技术指标中已经赶超国内同行业其它厂家。菌种是抗生素生产的基础,其优劣决定着生产水平的高低,而菌种的优良特性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选育才能稳定在一个高水平。本课题围绕着优化选育青霉素菌种展开。,一 小组概况,表1. 小组成员一览表,小组 成员,菌种优化选育工艺流程图,砂土孢子,双碟菌落,斜面孢子,摇瓶接种,摇瓶培养,

2、菌种验证,二 发表对象简介,理由一,理由二,我车间青霉素的发酵水平与同行业 其他厂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车间方针目标:优化选育新菌种 力争产率1:1.6,根据上述理由,本小组确定以青霉素-87菌种的优化选育为本次活动的课题。,三 选题理由,图1 .我车间与其他厂家发酵单位对比图,调查 结果,2005年我车间开始使用-87菌种,生产水平稳步提高,1-6月份平均发酵单位59971u/ml,但与国内其他厂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平均单位:59971,平均单位:62959,调查12005年上半年车间月平均发酵单位情况,四 现状调查,调查 结果,青霉素-87菌种的孢子形态杂,弱孢子比例偏多,而且菌落的

3、放射线纹发散,说明菌种高产基因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要想完成车间的攻关目标,就必须对青霉素-87菌种进行优化选育。,图2. 孢子镜检形态,图3. 菌落形态,调查2孢子显微镜和菌落形态观察,2%,五 制定目标,目标值确定依据:,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前提下,青霉素生产菌种发酵水平必须较原菌种提高2%以上,方可鉴定升级为新菌种。,菌种控制程序 HY/QP 0901-2000 新菌种标准 华北制药股份 有限公司,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小组活动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可行性分析,菌种优化选育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成功率低的工作。尽管车间在菌种选育工作投入较多,自2002年以来一直没有选育出新菌种。,1

4、.菌种通过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其基因将产生可稳定遗 传的变异。再通过菌种筛选和菌种优化,选育到高单位突变菌株是可行的。 2.从车间生产实际来看,组织了多次技术攻关。生产菌种优化选育后,发酵单位同比都有2%以上的提高。 3.小组成员由车间主任、工艺员、种子组组长及技术员 、技师等组成,专业技术素质高,选种经验丰富,管理到位,责任心强。,挑战性,可行性,为了提高优化选育效率,我们小组成员对影响优化选育的因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绘制出因果分析系统图。,优化选育效率低,选育效率低,优化效率低,出发菌株不纯,诱变对象不适,诱变方法选择不适,摇瓶筛选周期不适,培养基成分不适,操作误差大,样品检测精度不

5、高,筛选工艺不适,六 原因分析,针对系统图的7条末端因素,小组成员逐项进行了验证。,验证一:出发菌种不纯,我们对0405年度所用过的出发菌种进行了纯度试验,结果显示所用过的出发菌种的纯度均高于95%。,表2 菌种纯度试验表,验证人:王群 付应艳,结论:不是要因。,七 确定要因,验证二:诱变方法选择不适,我们对0405年度所做过的诱变育种结果统计分析,-87谱系菌种的选育随着三种诱变方法使用次数的增加,致死率也随着下降,说明三种诱变方法对-87谱系菌种具有了一定的饱和效应,造成诱变效果的降低。,表3 致死率统计表,验证人:张小双 王世雯,结论:是要因。,验证三:诱变对象不适,-87谱系菌种诱变处

6、理对象一直采用休眠孢子。小组成员以87-44-117菌种的萌发孢子、不同生长阶段的菌丝、单菌落作为诱变对象,得到的变异率都明显低于休眠孢子。,表4 -87菌种在不同状态下的诱变结果表,验证人:康自力 王世雯,结论:不是要因。,验证四:操作误差大,操作人员共进行了4批次、每批30瓶的相同菌株发酵对照实验。以连续瓶的发酵单位作为样本经统计计算并分别做平均值-极差控制图,未出现超出控制界限的点子,也未出现点子排列有非随机的迹象,可认为操作误差处于受控状态。,验证人:王群 康自力,结论:不是要因。,验证五:摇瓶筛选周期不适,-87菌种原有摇瓶筛选实验的周期是6天,我们对87-44-117菌种在5天、6

7、天、7天、8天的筛选结果进行了比对,发现摇瓶实验中7天的发酵单位同最终筛选结果的吻合率最高。,表5 吻合率统计表,验证人:王群 付娟,结论:是要因。,验证六:培养基成分不适,小组成员对-87菌种在现有培养基的代谢情况进行了考察。,由上图可知,试验菌种的碳源利用全程快于对照菌种。,由上图可知,试验菌种的氮源利用全程快于对照菌种。,可见,试验菌种的碳、氮源利用都全程快于对照菌种。所以培养基中碳、氮源的不足,是造成试验菌种发酵后期单位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验证人:张伟 付娟,结论:是要因。,验证七:样品检测精度不高,实验室现用美国O.I.Analytical公司ALPKEM牌FS-IV型流体分析仪来

8、测量效价,允许误差范围在1%之内。用标定好的青霉素溶液(25000u/ml)分成一百个相同样品进行检测,均值为24862u/ml,标准差为25.6 u/ml,过程能力指数为1.42,说明过程能力充分,具备表达试验正确结果的能力 。 验证人:饶阳宾 付娟,结论:不是要因。,经调查论证,最终确定优化选育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主要 原因,1、诱变方法选择不适,2、摇瓶筛选周期不适,3、培养基成分不适,针对影响优化选育效率的主要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表6 对策表,八 制定对策,实施一:确定适宜的优化育种方法,第一步:以现生产菌种87-44-117为出发菌种,先加入化学诱变因子5-FU,再 通过高能

9、电子照射,然后分离到含有一定青霉素浓度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图9 菌种复合处理示意图,九 对策实施,自然培养,新菌种分离,斜面孢子,砂土孢子,图10 菌种纯化过程,第二步:通过自然分离培养的方法,结合摇瓶筛选试验, 对复合诱变得到的高产菌株进行优化稳定。,实施一:,第一步 复合处理所得高产菌落形态,第二步 通过自然优化后的菌落形态,效果:优化后菌种的高产特性非常明显,菌落形态纹理细密,呈现螺旋状。,图11 菌落形态示意图,实施一:,图12 孢子形态镜检图,效果:优化后菌种的孢子形态大小整齐,弱孢子比例明显减少,显示高产特性更加稳定。,为了使优化选育后的生产菌种具有代谢快、生长

10、周期长、耐低通气量等优良性状,决定延长初筛摇瓶发酵周期(从原有的6-7天延长到7-8天);将原有的摇瓶装量从50ml/瓶增加到60ml/瓶。,实施二:设计具有定向选育功能的摇瓶试验,表7 筛选结果统计,效果:新方案的定向选育效率高,吻合率达到50%以上。,实施三:优化选育培养基配方,为了寻找合适的培养基配方,我们设计了L9(34)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配方中的碳、氮源进行了调整。,表8 因素水平表,表9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由上表正交试验结果可得 1、直观最佳组合A1B2C2D1为配方1 2、通过计算所得的最佳组合A2B3C2D1为配方2 3、各因素间的主次顺序由其极差R可知为CADB,效果:

11、依验证试验结果确定配方2为最优培养基成分。,图13 验证试验,1菌种的生产能力提高,完成小组目标。,表10 摇瓶试验结果,十 实施效果,1菌种的生产能力提高,完成小组目标。,表11 优化选育前后生产菌种的发酵单位对比,通过对生产菌种-87的优化选育,其摇瓶单位较实施前提高10.5%,发酵单位也较实施前提高4.6%,巩固期较实施前提高6.6%。,结论,1菌种的生产能力提高,完成小组目标。,表12 优化前后-87菌种数理统计检验表,(1)F检验:设H0:12=22 查表F/2(200,200)1.643 FF0.01 接受假设:方差齐性,(2)u检验:设H0:12= 22 查表u/2(500)2.

12、82,UU0.005 拒绝H0,菌种在优化前后有极显著差异。,结论,1菌种的生产能力提高,完成小组目标。,2005年7月-12月G-87菌种共放罐256批,滤液产量36808亿单位/罐批,提炼收率80.17%,结晶收率91.41% 1-6月单位成本:43.729元/十亿,成果期成本:43.340元/十亿。 经济效益=(活动前成本-活动后成本) 工业盐产量 =(43.729-43.340) 690538.31 =26.86万元 本课题系数为0.7,则经济效益为: 26.86 0.7=18.8万元 利润=18.8万元,2效益,此效益已获公司 财务部门认证,表13 巩固措施表,十一 巩固措施,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它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全员参加,激发了员工掌握科学技术的积极性,灵活运用数理统计工具解决生产中一个又一个问题,实现了高质量,低成本,同时提高了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参与意识、改进意识。QC小组下一个课题是优化单菌落的挑选,提高生产水平,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十二 体会与打算,谢谢大家,人类健康至上 质量永远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