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道系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94180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422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2页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2页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2页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2页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排水管道系统》.ppt(4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第1章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概论 第2章 管网工程规划 第3章 水力计算基础 第4章 给水管道设计用水量 第5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状况 第6章 给水工程设计 第7章 给水管道材料与附件 第8章 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9章 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第10章 排水管渠材料及附属构筑物 第11章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技术管理和维护,第一章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概论,1.1 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1.2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1.3 给水管网系统 1.4 排水管道系统,1.1 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1.1.1给水排水系统,给水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市政和消防提供 用水和废水排除设施的

2、总称。 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向各种不同类别的用户供应满足 不同需求的水量和水质,同时承担用户排除废水的收集、输 送和处理,达到消除废水中污染物质对于人体健康和保护环 境的目的。 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是保障城市居民、 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根据系统的性质不同有四种分类方法: 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和地下水(潜水、承压水、泉水等)给水系统; 按服务范围:可分为区域给水、城镇给水、工业给水和建筑给水等系统; 按供水方式:分为自流系统(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统(加压供水)和两者相结合的混合供水系统; 按使用目的:可

3、分为生活给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 废水收集、处理和排放工程设施,称为排水系统(sewerage system)。 根据排水系统所接受的废水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类。 整个城市给水排水系统如图1.1,图1.1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1.1.2、给水排水系统应具有以下三项主要功能: (1)水量保障。 (2)水质保障。 (3)水压保障。,1.1.3、给水排水系统组成:,(1)取水系统。 (2)给水处理系统。 (3)给水管网系统。 (4)排水管道系统。 (5)废水处理系统。 (6)废水排放系统。 (7)重复利用系统。 给水排水系统组成如图1.2,图1-2 城镇给水排水

4、系统示意图 1-取水系统;2-给水处理系统;3-给水管网系统; 4-排水管道系统;5-污水处理系统;6污水排放系统,1.1.4、给水排水系统工作原理,给水排水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在水量、水质和水压(能量)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他们的相互关系并有效地进行控制和运行调度管理,才能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达到水资源优化利用、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满足生产要求、保证产品质量、方便人们生活、保护环境、防止灾害等目标。,1.1.4.1、给水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给水排水系统流量关系如图1-3所示,图1-3 给水排水系统流量关系示意图 1-取水系统;2-给水处理系统;3-清水池;4-给水管

5、网系统;5-水塔 6-用户;7-排水管道系统;8-调节池;9-均和池;10-污水处理系统,1.1.4.2、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关系,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主要以各组成部分的水质标准和变化过程来体现。 作为城镇给水水源,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必须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必须达到有关行业水质标准或用户特定的水质要求 废水排放,其水质要求应按照国家废水排放水质标准及废水排放受纳水体的承受能力确定,1.1.4.3.给水排水系统的水压关系,给水排水整个过程都与能量有关 在给水系统中 : 全重力供水 一级加压供水 (当水厂地势较高 、水源地势较高 、原

6、水水质较好 ) 二级加压供水: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供水方式 多级加压供水:(一是长距离输水时需要多级加压提升 ;大型给水系统 ),在排水系统中 : 排水系统一般靠地形高差按重力输水 ,特 殊情况下采用压力输水。 排水系统提升: 埋深较大的情况 局部地势低的地方 排水系统提升有可能需要进行多次。,1.2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功能与特点,1.2.1、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功能 水量输送:即实现一定水量的位置迁移,满足用水和排水的地点要求; 水量调节:即采用贮水措施解决供水、用水与排水的水量不平均问题。 水压调节:即采用加压和减压措施调节水的压力,满足水输送、使用和排放的能量要求。,1.2.2、给水排水管道

7、系统的特点,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具有一般网络系统的特点,即分散性 (覆盖整个用水区域)、连通性(各部分之间的水量、水压和 水质紧密关联且相互作用)、传输性(水量输送、能量传 递)、扩展性(可以向内部或外部扩展,一般分多次建成) 等。同时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又具有与一般网络系统不同的特 点,如隐蔽性强、外部干扰因素多、容易发生事故、基建投 资费用大、扩建改建频繁、运行管理复杂等。,1.3 给水管网系统,1.3.1、给水管网系统的组成 给水管网系统一般是由输水管(渠)、配 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及 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 等构成。如图1-4所示。,图1-4(a) 地表水源给水

8、管道系统示意图 1-取水构筑物;2-一级泵站;3-水处理构筑物; 4-清水池;5-二级泵站;6-输水管;7-管网;8-水塔,1.3.2、给水管网系统类型,1按水源的数目分类 (1)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 (2)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图1.5 多水源给水系统,2按系统构成方式分类 (1)统一给水管网系统:同一管网按相同的压力供应生活、 生产、消防各类用水。 系统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 适用在工业用水量占总水量比例小,地形平坦的地区。 按水源数目不同可为单水源给水系统和多水源给水系统。,(2)分质给水系统:因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同而分成两个 或两个以上系统,分别供给各类用户。 可分为生活给水管网和生产

9、给水管网等。 可以从同一水源取水,在同一水厂中经过不同的 工艺和流程处理后,由彼此独立的水泵、输水管和管 网,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 如图,图1.6 分质给水系统,采用此种系统,可使城市水厂规模缩小,特别是可以节约大量药剂费用和动力费用,但管道和设备增多,管理较复杂。 适用在工业用水量占总水量比例大,水质要求不高的地区。,(3)分区给水系统 将给水管网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各区域管网具有独立的供水泵站,供水具有不同的水压。分区给水管网系统可以降低平均供水压力,避免局部水压过高的现象,减少爆管的几率和泵站能量的浪费。 管网分区的方法有两种: 城镇地形较平坦,功能分区较明显或自然分隔而分区,如

10、图1-7所示 : 地形高差较大或输水距离较长而分区,又有串联分区和并联分区两类 ,图1-8所示为并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图1-9所示为串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图1-7 分区给水管网系统,图1-8 并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a-高区;b-低渠;1-净水厂;2-水塔;,图1-9 串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a-高区;b-低区;1-净水厂;2-水塔;3-加压泵站,3按输水方式分类 (1)重力输水:水源处地势较高,清水池中的水依 靠重力 进入管网系统,无动力消 耗,教经济。 (2)压力输水:依靠泵站加压输水。,1.4 排水管道系统,1.4.1、排水管道系统的组成 排水管道系统一般由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 道、水量调

11、节池、提升泵站、废水输水管 (渠)和排放口等组成。如图1-10所示。,图1-14 排水管道系统示意图 1-排水管道;2-水量调节池;3-提升泵站;4-输水管道(渠);5-污水处理厂,1.4.2、排水管网系统的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 的方式,简称排水体制(制度)。 它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1合流制 所谓合流制是指用同一种管渠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根据污水汇集后的处置方式不同,又可把合流制分为下列三种情况:,()直排式合流制:,管道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排出口,混合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我国许多老城市的旧城区大多采用的是

12、这种排水体制。,特点:对水体污染严重,系统简单。 这种直排式合流制系统目前不宜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这种系统是在沿河的岸边铺设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溢流井,并在下游设置污水处理厂。,晴天和初降雨时污水,污水处理厂,排入水体或再利用,当混合污水的流量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特点: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 进,但在雨天时,仍有部 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而直 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 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适用于对老城市的旧合流制 的改造,()完全合流制,是将污水和雨水合流于一条管渠,全部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特点: 卫生条件较好, 在街道下,管道综 合也比较方便, 但工程量较大,初期投

13、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采用者不多。,2分流制,所谓分流制是指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 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 根据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分流制又分为下列两种情况:,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污水厂,排入水体或再利用,()完全分流制,既有污水管道系统,又有雨水管渠系统,雨水,排入水体,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特点:比较符合环境保 护的要求,但对 城市管渠的一次 性投资较大。 适用于新建城市。,()不完全分流制,这种体制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各种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厂,经过处

14、理后排,如城镇的地势适宜,不易积水时,或初建城镇和小区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解决污水的排放问题,待城镇进一步发展后,再建雨水排水系统,完成完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这样可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的逐步发展。,入水体;雨水沿道路边沟,地面明渠和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3)半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初降雨水,污水厂,排入水体或再利用,后续雨水,排入水体,雨水排水系统,雨水跳跃井,特点:可以更好地保护水 环境,但工程费用较大,目前使用不多。适用于污染较严重地区。,混合制,既有分流制,又有合流制,这种体制可称为混合制。,3排水体制的选择,合流制仅有一条管渠系统,对地下建筑相

15、互间的矛盾较小,占地少,施工方便。分流制管线多,对地下建筑的竖向规划矛盾较大。,(2)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采用; 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城镇和地区,更是无法采用;,(1)从城市规划方面看:,在老城市的改造中,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

16、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而且也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 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半分流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区等)采用。,(3)从投资方面看:,分流制比合流制高。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20%40%,但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70%80%,所以总的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如果是初建的城镇和小区,初期投资受到限制时,可以考虑采

17、用不完全分流制,先建污水管道而后建雨水管道系统,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发展,且工期短,见效快,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逐步建设雨水排水系统。,(4)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只是部分流,流速较低,容易 产生沉淀,据经验,管中的沉淀物易被暴雨水流冲走,这样以来合流制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可以降低,但是,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也易于控制。,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宜采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老城镇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在干旱少雨地区;或街道较窄地下设施较多而修建污水和雨水两条管线有困难的地

18、区,也可考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而定。,第2章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2.1 规划原则和工作程序 2.2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2.3 城市用水量预测计算 2.4 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2.5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给水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内容: 给水水源; 给水处理厂; 给水管网; 排水管网; 排水处理厂; 废水排放与利用。,规划任务: 确

19、定服务范围、规模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 主要构筑物位置 水处理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 管网规划和干管定线 废水处置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规划的技术经济比较,2.1 规划原则和工作程序,2.1.1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1) 执行相关政策、法规 (2) 服从城镇发展规划(以城市规划作为给排水系统规划的依据) (3) 合理确定远近期规划与建设范 (4) 一般按远期规划、按近期设计和分期建设 (5) 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 (6) 规划方案尽可能经济、高效,2.1.2 规划工作程序 (1) 明确规划任务,确定规划编制依据 (2) 收集资料,现场勘察 (3) 确定用水定额,

20、估算用水量和排水量 (4) 制定工程规划方案 (5)根据规划期限,提出分期实施规划的步骤和措施 (6) 编制规划文件,绘制规划图纸,完成规划成果文本,2.2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技术经济分析是在满足工程建设目标的条件下 (技术上可行),计算方案的经济费用。,2.2.1 静态年计算费用法,方法简单,确定T比较困难,且此法不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经济概念不够清晰。 2.2.2 动态年计算费用法 动态年计算费用法是针对不同时间的经济因素的变化,对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投资、运行成本等费用折算成当前的现值作为经济比较的指标,称为折现计算。,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常采用复利法,动态法更能反映项目经济效

21、益的真实性。工程项目的年计算费用值为,【例】某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投资为5800万元,年运行费用为245万元,求:1)投资偿还期为20年的静态计算费用值;2)利率为5.5%,还款期为20年的动态年费用值。,【解】 静态年计算费用值为:,动态年计算费用值为:,2.3 城市用水量预测计算 是决定水资源使用量、建设规模、投资额的依据。 包括: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部分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量的 总和,2.3.1 用水量及其变化 一、 用水量的表示 (1)城市用水量包括: 1) 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 3) 消防用水量

22、4) 市政用水量,主要指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5) 未预见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2)表示方法 1) 最高日用水量Qd:用水量最多一年内,用水量最多一天的用水量。m3/d 2)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d/24,m3/h 3) 平均日用水量Qad:用水量最多一年内平均每天的用水量 4) 最高时用水量Qh:用水量最多一年内,用水量最多 一天中,用水量最大的一小时的用水量。 二、 用水量变化的表示,一般日变化系数Kd 1.12.0 2) 时变化系数Kh,(2)用水量变化曲线 表示一天24小时的变化情况,(1)用水量变化系数 1) 日变化系数Kd,2.3.2 城市用水量预测计算 (1) 分类估算法

23、按照用水的性质分类(生活、生产等)确定用水量标准确定各自用水量总用水量 用于设计阶段 (2) 单位面积法 根据城市用水区域面积估算用水量 104m3/km2 d (3) 人均综合指标法 城市人口平均总用水量称为人均综合用水量。,(4)年递增率法(指数曲线的外推模型),(5)线性回归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6)生长曲线法,2.4 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241 给水管网布置原则与形式,1给水管网布置原则 (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布置 (2)主次明确 (3)尽量缩短管线长度 (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关系 (5)保证供水安全可靠 (6)尽量减少拆迁,少占农田 (7)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8)

24、远近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2给水管网布置基本形式,(1)树状网:,特点: 管线长度短,构造 简单,投资省 安全可靠性差 水力条件差,易产 生“死水区”,末端水 流停滞影响水质,适用:对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小城市和小型工业企业。,(2)环状网:,特点: 管线长度长,投资大 安全可靠性好 水力条件较好,不易 产生“死水区”,水锤 危害轻。,适用:对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大、中城市和大型工业企业。,242 输水管渠定线,1特点 (1)距离长 (2)障碍物多,地形、地质复杂 (3)易损坏,维修困难 (4)一旦出现故障,易引起供水中断,2原则 (1)尽量缩短管线长度,减少拆迁,少占农田 (2)选择

25、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尽量沿现有道路定线,以利施工和检修 (3)减少与铁路、公路和河流的交叉 (4)避免穿越滑坡、岩层、沼泽、高地下水位和河水淹没冲刷地区,3输水方式,2. 4. 3 给水管网定线,(1)内容: 包括干管和连接管(干管之间),不包括从干管到用户的分配管和进户管。,(2)管网定线要点, 以满足供水要求为前提,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 干管延伸方向与管网的主导流向一致,主要取决于 二级泵站到大用水户、水塔的水流方向, 沿管网的主导流向布置一条或数条干管 干管应从两侧用水量大的街道下经过(双侧配水), 减少单侧配水的管线长度;, 干管之间的间距根据街区情况,宜控制在500800m左右,连

26、接管间距宜控制在8001000m左右;,1)分配管: 敷设在每一街道或工厂车间的路边,将干管中的水送到用户和消火栓。直径由消防流量决定(防止火灾时分配管中的水头损失过大),最小管径为100mm,大城市一般150mm200mm。 2)进户管:一般设一条,重要建筑设两条,从不同方向引入。,(3)分配管、进户管, 干管一般沿城市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 或重要道路下通过; 管线在街道下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应符合城镇或厂区 管道的综合设计要求。,25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251 排水管网布置原则与形式 1排水管网布置原则 (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布置 (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

27、后布置排水管 网,按从主干管到干管到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 (3)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并 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 (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关系 (5)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6)远近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2排水管网布置形式,排水管网一般布置成树状网,根据地形、竖向规划、污水厂的位置、土壤条件、河流情况以及污水种类和污染程度等分为多种形式,以地形为主要考虑因素的布置形式有以下几种:,正交式: 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最短距离沿与水体垂直相交的方向布置。,特点: 干管长度短,管径小,较经济,污水排出也迅速。由于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会使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影

28、响环境。 适用:雨水排水系统。,截流式: 沿河岸再敷设主干管,并将各干管的污水截流送至污水厂,是正交式发展的结果。,特点:减轻水体污染,保护环境。 适用:分流制污水排水系统。,(3)平行式: 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可使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基本上平行,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成一倾斜角敷设。,特点:保证干管较好的水力条件,避免因干管坡度过大以至于管内流速过大,使管道受到严重冲刷或跌水井过多。 适用:地形坡度大的地区。,分区式: 在地势高低相差很大的地区,当污水不能靠重力流至污水厂时采用。分别在高地区和低地区敷设独立的管道系统。高地区的污水靠重力流直接流入污水厂,而低地区的污水用水泵抽送至高

29、地区干管或污水厂。,优点:能充分利用地形排水,节省电力。 适用:个别阶梯地形或起伏很大的地区。,分散式: 当城镇中央部分地势高,且向周围倾斜,四周又有多处排水出路时,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常采用辐射状布置,各排水流域具有独立的排水系统。,特点: 干管长度短,管径小,管道埋深浅,便于污水灌溉等 但污水厂和泵站(如需设置时)的数量将增多。 适用:在地势平坦的大城市,(6) 环绕式: 可沿四周布置主干管,将各干管的污水截流送往污水厂集中处理,这样就由分散式发展成环绕式布置。,特点:污水厂和泵站(如需设置时)的数量少。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小。,252 污水管网布置,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

30、域; 选定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进行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 确定需要抽升区域的泵站位置; 确定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等。 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1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设置的界限。它是根据城市规划的设计规模确定的。 在排水区界内,一般根据地形划分为若干个排水流域。,(1)在丘陵和地形起伏的地区:流域的分界线与地形的 分水线基本一致,由分水线所围成的地区即为一个 排水流域。 (2)在地形平坦无明显分水线的地区:可按面积的大小 划分,使各流域的管道系统合理分担排水面积,并 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的情况下,各流域的绝大部 分污水能自流排出。,每一个排水流域内

31、,可布置若干条干管,根据流域地势标明水流方向和污水需要抽升的地区。,2选定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现代化的城市,需将各排水流域的污水通过主干管输送到污水厂,经处理后再排放,以保护受纳水体。在污水管道系统的布置时,应遵循如下原则选定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1)出水口应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当城市采用地表水源 时,应位于取水构筑物下游,并保持100 m以上的 距离。 (2)出水口不应设在回水区,以防止回水污染。 (3)污水厂要位于河流下游,并与出水口尽量靠近,以 减少排放渠道的长度。,(4)污水厂应设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与城 市、工矿企业和农村居民点保持300 m以上的卫生防 护距离。 (5)

32、污水厂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不受雨洪水威胁的地 方,并有扩建的余地。,3污水管道定线,在城市规划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称为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 主要原则: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尽可能在管线最 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 自流排出。 影响因素:城市地形、竖向规划、排水体制、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水文地质、道路宽度、大出水户位置等。,(1)主干管 地形平坦或略有坡度,主干管一般平行于等高线 布置,在地势较低处,沿河岸边敷设,以便于收 集干管来水。 地形较陡,主干管可与等高线垂直,这样布置主 干管坡度较大,但可设置数量不多的跌水井,使 干管的水力条件改善,避免受到严重冲刷。

33、 避开地质条件差的地区,(2)干管 尽量设在地势较低处,以便支管顺坡排水; 地形平坦或略有坡度,干管与等高线垂直(减小埋 深) 地形较陡,干管与等高线平行(减少跌水井数量) 一般沿城市街道布置。通常设置在污水量较大、地 下管线较少、地势较低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 车道下,并与街道平行。当街道宽度40m,可考虑 在街两侧设两条污水管,以减少连接支管的长度和 数量。,(3)支管 取决于地形和街坊建筑特征,并应便于用户接管排水。布置形式有:,1)低边式: 当街坊面积较小而街坊内污水又采用集中出水方式时,支管敷设在服务街坊较低侧的街道下。,2)周边式(围坊式),3)穿坊式 当街坊或小区已按规划确定,

34、其内部的污水管网已按建筑物需要设计,组成一个系统时,可将该系统穿过其它街坊,并与所穿街坊的污水管网相连。,当街坊面积较大且地势平坦时,宜在街坊四周的街道下敷设支管。,4泵站位置,(1)中途泵站:当管道的埋深超过最大允许埋深时, 应设置泵站以提高下游管道的管位; (干管或主干管中途) (2)局部泵站:地形复杂的城市,往往需要将地势较 低处的污水抽升至地势较高地区的污 水管道中;(局部低洼地区) (3)总泵站(或终点泵站):污水管道系统终点的埋深一般都很大,而污水厂的第一个处理构筑物一般埋深较浅,或设在地面以上,这就需要将管道系统输送来的污水抽升到第一个处理构筑物中。(污水厂起端),4泵站位置,(

35、1)中途泵站:当管道的埋深超过最大允许埋深时, 应设置泵站以提高下游管道的管位; (干管或主干管中途) (2)局部泵站:地形复杂的城市,往往需要将地势较 低处的污水抽升至地势较高地区的污 水管道中;(局部低洼地区) (3)总泵站(或终点泵站):污水管道系统终点的埋深一般都很大,而污水厂的第一个处理构筑物一般埋深较浅,或设在地面以上,这就需要将管道系统输送来的污水抽升到第一个处理构筑物中。(污水厂起端),泵站设置的具体位置,应综合考虑环境卫生、地质、电源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并征得规划、环保、城建部门的同意。,5确定污水管道在街道下的具体位置,在城市街道下常有各种管线,如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煤气

36、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电讯电缆等。此外,街道下还可能有地铁、地下人行横道、工业隧道等地下设施。这就需要在各单项管道工程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各种管线在空间的位置,以利施工和维护管理。,由于污水管道为重力流管道,其埋深大,连接支管多,使用过程中难免渗漏损坏。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污水管道的施工和维修难度,还会对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造成危害,甚至污染生活饮用水。 因此,污水管道与建筑物应有一定间距,与生活给水管道交叉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的下面。污水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或构筑物的最小净距可参照附录101确定。,管线综合规划时,所有地下管线都应尽量设置在人行 道、非机动车道和绿化带下

37、,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考 虑将埋深大,维修次数较少的污水、雨水管道布置在 机动车道下。 各种管线在平面上布置的次序一般是,从建筑规划 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依次为:电力电缆 电讯电 缆 煤气管道 热力管道 给水管道 雨水管道 污水管道。 若各种管线布置时发生冲突,处理的原则是:未建让 已建的,临时让永久的,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无压 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在地下设施较多的地区或交通极为繁忙的街道下, 应把污水管道与其它管线集中设置在隧道(管廊) 中,但雨水管道应设在隧道外,并与隧道平行敷 设。,253 雨水管网布置,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1)基本原则: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 置,

38、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 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2)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布置在地形低处或溪 谷线上; 当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 以便于支管接入,尽量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 围。,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当地形平坦,且地面平均标高低于河流的洪水位标高时,需将管道适当集中,在出水口前设雨水泵站,经抽升后排入水体。尽可能使通过雨水泵站的流量减到最小,以节省泵站的工程造价和经常运行费用。,3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布置及街坊或小区内 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使街坊或 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距离排入街道低侧的雨水

39、管 道。,雨水干管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考虑与其它地下管线 和构筑物在相交处相互协调,以满足其最小净距的要 求。排水管道与其它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见附 录101。市区内如有可利用的池塘、洼地等,可考 虑雨水的调蓄。在有连接条件的地方,可考虑两个管 渠系统之间的连接。 雨水管道应平行道路敷设,宜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 带下,不宜布置在快车道下,以免积水时影响交通 或维修管道时破坏路面。当道路大于40 m时,应考 虑在道路两侧分别设置雨水管道。,4采用明渠或暗管的选择,(1)暗管:在城市市区或厂区内,由于建筑密度高,交 通量大,一般采用暗管排除雨水。 特点-卫生条件好、不影响交通,造价高。,(2)明渠

40、:在城市郊区,建筑密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地 方,一般考虑采用明渠。 特点-造价低;但明渠容易淤积,孳生蚊蝇,影响 环境卫生,且明渠占地大,使道路的竖向规划 和横断面设计受限,桥涵费用也增加。 在地形平坦、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的地区,可采用暗渠(盖板渠)排除雨水,5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顺畅排除,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致漫过路口。 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此外,在道路上每隔2550 m也应设置雨水口。,此外,在道路路面上应尽可能利用道路边沟排除雨水,为此,在每条雨水干管的起端,通常利用道路边沟排除雨水,从而减少暗管长度约100150

41、 m,降低了整个管渠工程的造价。,6雨水出水口的布置 (1)分散出水口: 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就近排放管线短、管径小,造价低。 (2)集中出水口式: 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的出水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就复杂,因而造价较高,此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7排洪沟的设置,对于傍山建设的城市和厂矿企业,为了消除洪水的影响,除在设计地区内部设置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超过设计地区设置排洪沟,以拦截从分水岭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并将其引入附近水体,以保证城市和厂矿企业的安全。,8调蓄水体的设置,可调节洪峰流量。,第3

42、章 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3.1 给排水管网水流特征 32 管渠水头损失计算 33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 34 管道的水力等效简化,3.1 给排水管网水流特征,311 流态特征,312 恒定流与非恒定流,水量变化非恒定流(复杂)按恒定流计算,313 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水流参数往往随时间和空间变化非均匀流,314 压力流与重力流,1压力流:hfn、l、v;与H、I无关(压能克服水流阻力) 2重力流:靠水的位能克服,315 水流的水头与水头损失,水头是指单位重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HZP/v2/2g,水头损失:流体克服流动阻力所消耗的 机械能,32 管渠水头损失计算,321 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43、管渠沿程水头损失用谢才公式,圆管满流,沿程水头损失也可以用达西公式表示:,C、与水流流态有关,一般采用经验公式或半经验公式计算。常用:,1舍维列夫公式,适用:旧铸铁管和旧钢管满管紊流,水温100C0(给水管道计算),2海曾威廉公式,适用:较光滑圆管满流紊流(给水管道),3柯尔勃洛克怀特公式,适用:各种紊流,是适应性和计算精度最高的公式,4. 巴甫洛夫斯基公式,适用:明渠流、非满流排水管道,5曼宁公式,曼宁公式是巴甫洛夫斯基公式中y=1/6时的特例,适用于明渠或较粗糙的管道计算。,322 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的比较与选用 巴甫洛夫斯基公式适用范围广,计算精度也较高,特别是对于较粗糙的管道,管道水

44、流状态仍保持较准确的计算结果,最佳适用范围为1.0e5.0mm; 曼宁公式亦适用于较粗糙的管道,最佳适用范围为0.5e4.0mm; 海曾威廉公式则适用于较光滑的管道,特别是当e0.25mm(CW130)时,该公式较其它公式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舍维列夫公式在1.0e1.5mm之间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对旧金属管道较适用,但对管壁光滑或特别粗糙的管道是不适用的。,323 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式中 hm局部水头损失,m; 局部阻力系数。,给水排水管网中局部水头损失一般不超过沿程水头损失的5%,常忽略局部水头损失的影响,不会造成大的计算误差。,324水头损失公式的指数形式,有利于管网理论分析,便于计算机

45、程序设计。,1沿程水头损失公式的指数形式为:,式中 k、n、m指数公式参数; a比阻,即单位管长的摩 阻系数,,2局部水头损失公式的指数形式为:,3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式中 Sm局部阻力系数;,式中 Sg管道阻力系数;,。,33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水力计算目的:确定,331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公式,1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公式,常用的均匀流基本公式有:,式中 Q 流量(m3/s); 过水断面面积(m2) v 流速(m/s); R 水力半径(); I 水力坡度(即水面坡度,等于管底坡度)。 n 管壁粗糙系数(见表)。,排水管渠粗糙系数表,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基本公式,v、q、D、h/D、I

46、五个变量,已知三个,求另两个。,简化: 水力计算表,按两个公式制成图表。简单,精度较差,且只适用于一种管材。 借助满流水力计算公式并通过一定的比例变换进行计算。假设一条满流管渠与待计算的非满流管渠具有相同的D和I,满流时,,332 非满流管渠水力计算方法,1常采用水力计算图或表进行计算,水力计算图适用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管道,其粗糙系数 n0.014。每张图适用于一个指定的管径。图上的纵座标表示坡度 I,即是设计管道的管底坡度,横座标表示流量 Q,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流量、坡度、流速和充满度间的关系。当选定管材与管径后,在流量 Q、坡度 I、流速 v、充满度 h/D四个因素中,只要已知其中任意两

47、个,就可由图查出另外两个。 2.借助于满流水力计算公式并通过一定的比例变换进行计算。,34 管道的水力等效简化,管网简化:利用水力等效简化原理,水力等效简化原则:简化后,等效的管网对象与原 来的实际对象具有相同的水力 特性。,341 串联或并联管道的简化,1串联,2并联,当并联管道直径相同时,342 沿线均匀出流的简化,干管配水情况,假设沿线出流是均匀的,则管道的任一断面上的流量,沿程水头损失,沿程水头损失,将 移至两端点,分别为,管道内流量为,根据水力等效原则,343 局部水头损失计算的简化 一般忽略,特殊情况下,局部水头损失必须进行计算。,4.1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42 设计用水量变化,第

48、四章 设计用水量,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定额 (1)居民生活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包括公共设施生活用水量)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工业企业 1),4.1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2),(3)消防用水: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4)其他用水 1)浇洒道路:12 L/m2 次,每日23 2)绿化:1.54 L/m2 d,2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计算Qd,(1)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公共设施 生活用水量),(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3)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量,(4)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最高日设计用水量,(5)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量,3消防用水量(校核时使用),42 设计用水量变化,1设计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确定 可用变化系数(粗略)或变化曲线(比较精确)。无详细资料时,可供参考。 (1)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Kh宜采用 1.31.6,日变化系数Kd 1.11.5; (2)工业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