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决策与罗伯特议事规则.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94719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决策与罗伯特议事规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公共决策与罗伯特议事规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公共决策与罗伯特议事规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公共决策与罗伯特议事规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公共决策与罗伯特议事规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决策与罗伯特议事规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决策与罗伯特议事规则.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时长:02:08:08,关于举行顺德体制改革系列讲座之一 “法定机构与管理创新”,主持人(顺德区社建办吴力科长):三大改革以来,全区各级干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各部的改革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体制改革的理论和知识的缺乏,进一步增强我们区各级干部改革实践的能力,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在一月份开始就陆续推出我们改革的系列讲座,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法定机构与行政管理创新。 首先,非常大家。出席我们今天活动的有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蓝斌先生,我们区委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允冠先生,以及我们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姜远国,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及莉女士,出席的还有区社建委的委员,社建办的全体工作人员,法

2、定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组全体成员,法定机构试点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咨询评审委员会代表,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委员代表,以及区属各部门各镇街的领导和干部共130多人。,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法定机构与行政管理创新。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香港法定机构的资深人士来我们顺德,为我们介绍法定机构的运作与管理。首先让我介绍第一位的演讲嘉宾朱崇文博士,朱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他拥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他从1996年开始在香港的平等机会委员会工作,从2003年开始就担任该委员会的政策及研究主管,专门负责社会政策研究及倡导工作,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平等机会委员会作为法定机构的运作简介。下面把

3、时间交给朱博士。,朱崇文:各位领导、各位干部大家午安,好高兴今次有机会来到和大家分享我在香港一个法定机构过往16年运作的一些经验。希望就着今天的题目“法定机构与行政管理的创新”,尽量贴题,透过我们曾经经历的经验,看你们有什么地方可以取长补短让大家借鉴。 “平机会”我已做了16年,由1996年开始做时我已参加,我今天说的主要范围,我们作为一法定机构,我们如何成立,背景如何?我们运作上与政府的关系如何?有些什么东西政府可能惠及我们?因为很多人觉得“平机会”是一个比较反歧视,至少涉及到人权意味的机构,又有执法的权力,但又不属于政府一部分,刚成立时有人有很多猜疑,这样的模式是否有效?点样才能做到最好,

4、我们十多年来一直在揣摩如何才能做到最有效达到成绩。我今天讲的范围大概如此 一些背景,香港在港英时代就已经签下很多国际公约,现时回归祖国之后,国际公约也是生效的,包括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社文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歧视国际公约,最近,2008年新成立的残疾人士权利公约,另一个消除种族歧视公约亦成立于香港。,在如此背景下,1996年彭督彭定康临走前,就要在香港成立这么一个委员会,主要是推动,那时主要是说性别及残疾歧视两个条例范畴。 当年为什么会这样做?是一个取舍。香港的立法会议员是有权提一个私人草案。当时王郁(音)女士是我们的立法会员,她提出一个人权草案,包括了所有的条例,包括:性别,残疾,

5、家庭岗位,种族,年龄歧视,很多方面都有。政府觉得照单全收是行不通的,所以政府自己推一草案,就只是指性别和残疾歧视两个单元。 在此背景下,出台了这么一个东西,成立了法定机构。但当时很多的揣测和怀疑,是不是港英政府留给未来特区政府的一个炸弹呢?因为它有执法权力,又涉及人权,又不是政府的一部分,该如何运作?一会我就将我们的运作告诉大家。1996年我们只是生效性别和残疾两条例,1997年再多一条家庭岗位歧视条例,简单地说,不能因为一个人有照顾家庭成员的责任而歧视他,2009年又多一新法例就是种族歧视,你会看见我们一直在扩展着这个法例范畴。,“平机会”根据其中一条条例成立,就是1996年的性别歧视条例,

6、先成立一个机构。资源从哪里来呢?很特别的,我们是有权力去规管政府,但钱从政府那里来,百分之九十九点几都是由政府给我们,我们大概有7千到8千万的营运资金是政府给的。但我们的身份是独立于政府,这就涉及到法律的问题了。 我们的条例写明,“平机会”不会被视为政府的代理人,我们也不享有政府公务员的一些特权,但我们有执法的权力,微妙之处是:委任方面是如何的呢?就是特区的首长会委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及16位委员,办事处就负责日常的动作,我就是办事处其中一个主管。 我们的目的当然是推广平等机会的精神,消除歧视,建构一个和谐社会。我们的职能主要是几个面: 调查一些歧视投诉。如果我们调解不成功,可以申请一个法律协助

7、,差不多以法律援助的形式去帮受屈人。我们也可以修订法例,和作出一些策略诉讼。,再说一下架构,这是最特别的了。虽然我们独立于政府,但是特区的行政长官是有权委任我们的主席及16位委员。换言之,操控权仍然在此,即是说,挑些什么人,它的取向如何,是有权委任的。有了主席和16位委员之后,底下会分开4个范畴去运作。就是法律的投诉小组,处理法律投诉和法律协助各方面事宜。 公众教育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推广平等机会最主要就是公众教育。社会参与,这又是另一种规模。我们透过从政府拿回来的资金,我们可能是给一些资助计划,让一些社区服务的组织拿一些资金去做推广活动。换言之我们虽然人员少,我们的机构只有80多人,但我们可

8、以利用这些资金去动员其它社区的人共同迈向同一目标,做同一件事,去推广平等机会条例。另外,内部的行政管理也都很要紧,也有个小组去看着。就是我们16位委员有倾向性地喜欢干某事,他就参与该小组,每个委员最多参与两个小组。,至于我们“平机会”的办事处,我就不需要去一一讲了。主席是个很特别的身份,他作为委员的主席之外,他也是办事处的行政首长。他要实际执行职务,天天上班,其它16位则是一个义务性质,每三个月或两个月开一次会,给我们一些指导意见怎么去工作。那4个委员会,大会就每三个月开一次,其中两个小组委员会就两个月一次。 法律服务那块,因为有人投诉不成功,解决不了,调解不成,是有权申请法律援助的。我们希望

9、尽快提供协助,所以就每两个月开一次会。如果有些申请上来,想拿“平机会”的协助,他们就会审议那些申请,所以就会开得紧凑些,每两个月一次。 另外一个就是政策援救专责小组就是我的那个小组。就是推动社会一些政策改革。举例来说,早两年我们有一个新的条例,就是各族歧视条例。香港有很多的南亚人士,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现在香港住了第二代,第三代。已经当香港是他的家,他们也没有移迁国籍。但因为他们皮肤和我们不一样,讲的说话跟我们不同,学中文有很大的困难,很难溶入社区。我们就要推运这方面的工作,透过小组去给意见。,你会看到我们的委员是来自五湖八方,有些是律师,有些是大学教授,有些是社工,有些是社会的活跃分

10、子,甚至是有一些非政府机构,即有时会攻击政府的,他们也都会被委任进去。这样的好处是我们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但他们没有执行的能力,可以给一个方向性、指导性的原则,让我们办事处去工作。 另外的两个小组是社区参与,拨款的计划,或者行政的会议,那些小组会就开得少些,每三个月开一次。我们与政府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钱是它给我们,但条例写得很清楚,我们不是政府的代理人,我们也不是公务员。像我这般,虽然做了十六年,但也是每三年签一次合约,是合约制。我就不是公务员,虽然我以前留在警察部是公务员,但我是要完全离职,完了合约,不再是公务员才来到“平机会”。 “平机会”的管理运作甚至是财政开支预算上,是绝对

11、自主的。就算特首不满意我们花那些钱?花在哪里?他也只能可以问。特区政府的代表开始是民政事务局,最近转到政制内地事务局管我们。管的唯一是看我们的财政,要向他们作出报告,我们用的资源花在哪里,大约多少。,但它是只可以问。觉得不满意,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只是问完就算,不能够指指点点我们怎么做。但是当主席或者委员三年或者两年的任期届满,行政长官就透过再任委其它人,或者继续延续委任他,这样规范运作模式。这就是英国人临走时交下来的运作模式。似乎又挺有效的,因为变得比较平衡。你既可以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另一方面也有些地方可以制限,透过拨款,透过询问查询开支然后去规范,也是通过委任去规范。 “平机会”与政府有

12、个行政安排的备忘录,这个备忘录建构了一个文件,就是我们行政上如何去安排,钱花在哪里,法律上也规定了我们用钱用资源时,一定是因应该法规,定给我们的工作目标。变成法例也是一个很大的框架。 日常我们与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做联系单位,即是说它是看着我们的,这就是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定期会开工作会议。在所有的活动与管理方面,我们是完全高度自主,但我们一定要跟几条条例,性别、残疾、家庭岗位及最近新增的种族歧视条例要一致,稍微偏离了题目他们就有权质问我们:“我给你们钱,钱为何用在了别处”?这样去问责的。,我们定期有不同的联络会议,例如每个季度的工作及财务报告回交给他,每六个月就是一个工作表现回顾。通过这些会议

13、,大家了解到政府的期望是什么?我们要上交工作成果,因为每年拿了它7千多8千万,我们就要有个成绩表上交。 资金方面,我们委员会就全资由政府出。比如说,最近一年,2010到2011年我们总共拿了7700万,但我们也有其它收入,因为我们做公众教育,看到如果纯粹出去跟一些机构,和一些组织部门做讲座,如果不收钱,他们是没兴趣听的,这点香港很特别。反而你让它交些钱,就会很有兴趣专心听讲,所以我们出去做讲座是会收费的。若一些弱小的社群,我们就不需要它的钱。但是雇主等大的机构,我们是收钱的。所以有些营运资金是由我们做讲座来的。比如去年的收入是150多万,也算是小小的帮助。相对于7000多万来说是九牛一毛。 我

14、也说说香港现有的反歧视法例的范畴包括什么,有性别、残疾、家庭岗位、种族,暂时是这四块。香港还有其它范畴也歧视严重,比如年龄歧视很犀利,年纪大找不到工作,后生的没经验找不到工作。,有些性倾向,比如同性恋者可能面对很多的困难,现在是没有法律保障的。性别歧视条例很特别,除了男与女的区别外,不同的婚姻状况如果因为这样而受到歧视,原来也受性别歧视条例保障。另外怀孕很重要,香港三分一在性别歧视方面的投诉是怀孕生了BB之后,一回来复职就让雇主解雇。我不知国内有没有这问题,香港就很奇怪,雇主是不喜欢别人大肚的。 违法的歧视行为在这里我也不会一一去读,但是你会见到,无论在职场,或者一些教育机构,或者一些政府活动

15、也好,如果他们歧视了一些市民的话,我们是有权去执行法规。所以我们虽然不是一个政府组织,但我们有执法的权力,我们就是一个执法的机构。这四条法例包括的范畴都很广阔,在雇佣范畴,提供货品服务设施,举例:地铁,或者巴士,原来一些残疾人士是用不了,就等于间接歧视了,是可以起诉的。通道处所,譬如一些场所入口有几级楼梯,轮椅入不了,这也是违规的。少数人的教育,有让他学,但学不成,你又不想好的方法去教他,这也是间接歧视。,我们“平机会”曾告过政府,虽然我们定期开会,关系良好,但有时也需要用到我们那条鞭。在1997年,香港的教育局中学派位时,男女分两队,即50%给男,50%给女。但问题在于有些女生成绩真的很好,

16、比男生要好,而因为她是第51个,就不能选她心仪的那所学校。我们觉得这样也是一种歧视,因为应该按她能力、成绩去给个位子,而不是按她性别,我们就去告了政府,结果赢了那场官司,那时关系都挺恶劣的。 但是我们做这样的法定机构,希望放一个权给它,让它去做一些创新思维,或者做一些模式去超越之前的想法,有时也会有风险。我们曾经告过政府,也赢了那场官司,政府也因为这样而去修订修改某些现行的政策。 一些细微的我就不说了,我们处理投诉,简单来说重点是做调解,主要不是告人,我们的责任是调解,即做和事佬中间人,如果双方同意的话,可以自己解决。赔钱行,道歉也行。调解不成功我们才提供一个法律援助。,你会看见我们调查以后,

17、协助调解,调解之后,成功就最好。如果我们查了之后发现没案的,或者该样东西不成立的,我们就终止调查。调解的性质是自愿的,双方如果肯坐下来就谈,不肯坐的话,我们就算完了一单案子。但完了案子没结果的话,受屈人是有权向我们申请一个法律援助。调解的好处主要是保密,一个免费的服务。 如果上法庭的话,浪费时间,也有个风险,要么赢要么就是输。但调解就不一样,双方坐下,去想一个双赢的方案去解决问题。结果可以是金钱赔偿,最高的试过是300万的赔偿,是一桩性骚扰。有些能简单到一句道歉,也能解决一件事,这就是调解的好处。 法律协助我们也会考虑有没有牵涉到原则性问题需要我们提供协助?案件是否复杂?复杂到投诉人自己一个人

18、办理不了?策略性考虑,譬如刚才提到的中学派位,策略性影响整个系统的,我们就一定要帮这个投诉人。有一些不同的考虑,我们透过不同的活动去发挥平等机会的概念。我简略的说了“平机会”的工作。,我想再重温一次“平机会”的运作里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你会发现我们成立这个条例这个会的时候,是通过法例,法例是很重要的,他有一个框架。政府一些重大的原则性政策,如果和我们有抵触,写法例时已经写下去,有些是通过豁免又或者通过一些例外的情况写进条例,变成了有些原则性的东西政府不能变更时,已经在主体法例写明。说明你这个机构是管不到的,这是第一个关卡。 第二个关卡是通过委任主席、委员,方向上有一个指导。第三个就是行政安排,资

19、金是全资给付的,但运用上是需要两个月,三个月或者六个月定期作出不同方面的报告,可以作出质询。当然它不可以指点我们,但它可以质询,为什么会这样。,最后,通过“平机会”有一个好处,如果我是一个政府部门的,那些知名人士,或者一些不同社区人士,未必愿意给意见我们,因为觉得我们是官。但作为独立机构,他们就愿意。16位委员,有大律师、有专业人士、有教授,他们愿意贡献时间,给我们很多意见,甚至出手去帮我们去社区听取意见,这有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吸纳,因为我们是独立于政府,给人信心,大家的互信更强更高。这是我十多年在“平机会”工作看到的弹性,我们有别于政府部门,就是因为我们有弹性。我今天主要说的就这些,多谢大家

20、。,主持人:非常多谢朱博士精彩的演讲。在朱博士的演讲里,我们知道香港的法定机构和我们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它有一个平台,吸纳社会各界的精英去参与管理,充分体现了“协同共治”的精神。“协同共治”也是我们这次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精神,也是我们法定机构事业点的重要道路之一。 下面我们请香港工业总局的理事兼香港小轮公司主席何志盛博士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作为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委员,是如何义务地参与法定机构的工作,有请何博士。,何志盛:各位顺德区的领导大家下午好。首先很多谢大家邀请我来与大家分享一些法定机构的成立及作为一个参与者,分享一些经验。 今天我纯粹以个人身份与大家分享一些学术评审局

21、的经验,我不代表学术评审局的立场。正如朱博士提过所有法定机构成立都有其目的,事实上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成立主要是因应香港社会的需要。 大家觉得奇怪,为什么评审局到1990年才正式成立,香港的大学发展已经有段很长的历史,香港大学刚刚庆祝成立100周年,但香港大学的成立过程也是比较缓慢,香港大学在一百年前成立到1960年代才有第二间的政府中文大学,陆续发展到现时有八间政府全资资助的大学。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过往高等教学的把关和资素保证就靠英国类似的学术评审机构来香港帮政府做一些学术评审,保证有关的课程达到一个水平。,随着1997的回归,我们不应该再借助外面的机构

22、或者其它国家的机构去帮我们把关,制定一些我们高等教育的制度和水平,课程等等情况出现。所以1990年代开始成立香港了香港学术评审局。到了1997年因为有新的工作,包括职业架构加了进去,所以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叫做学术及职业资历架构评审局,透过法例去成立的。 这个法例很清楚规范了这个局的组成,功能,目的,财政运作及组成成员,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框架。因为通过立法以后,除非你退立法会,将法例改变,否则你就要根据法例的框框去运作整个局,也不可以做出一些超越你范围以外的事,或者没有授权的事。 学术评审局的主要目标是为香港高等教学的评审做出把关工作,提高学术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运行着资历架构,资历架构作为一个评

23、审机构及资历课程认可的注册局。帮教育局负责做这一项工作,事实上整个学术评审局对口的单位是香港教育局,政府对这些法定机构的成立相当认真,评审局里面的成员全部都是行政长官任命,透过“香港宪报”刊登,立法通过委任那些人士成为评审局的成员,在法例里讲得很清楚任期如何,职能如何,主席、副主席的任命,如何去处理等等很清晰的界别。,这些委员的任期通常都是固定两年,我现时踏进第二个任期,在2009年9月被委任第一次,我们的任期最多不可以超过六年,我现在是第二个任期的第一年开始。评审局的组成有13位本地委员和6位海外委员,主席、副主席全都不是官方的人士,局里除了总干事外,也有教育局的副秘书长坐镇做法定代表,但他

24、们两位都不担任评审局的主席或者副主席的工作,而是由一些被委任的人士出任主席或副主席。 大家觉得奇怪,香港的事应该由香港负责处理,为什么要请6位的海外人士加入评审局?主要是为了保证香港达到一个国际水平,评审局请这批海外人士回来主要希望通过他们在专业领域,保证香港的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和要求,进一步令到香港的大学水平和学术得到国际承认和认可。这批海外人士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澳洲。还有中国,中国就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钟教授,校长出任委员。13位管理委员跟我们一样,都是没有工资的。不过因为他们要从海外飞来香港,所以所有的旅费、食宿费都是由香港政府资助,当然有一个规范的使费了。但大家都是无偿

25、的工作,是义务的。,评审局有一个很简单的架构。除了评审局本身一个大会等于董事局外,下面分了三个的工作委员会:负责资历评审委员会,人事行政委员会,财务委员会,以及下面一个投资小组。为什么设一个投资小组,因为问题是评审局是靠一个基金去自行运作,也都蕴存了一些钱,现在差不多有4000万港币现金在局里。这些钱它是不会闲置,用一些容许的方法进行投资,让它有一些利息的收入。但我们是不许拿去炒股票,不许拿去买房地产,也不可以做高风险的投资,因为这笔是属于人民的钱,不可以乱来,很多规范着我们怎么做。 这三个委员会也是由这十几位本地及非本地委员自由参与,最多可以参加两个委员会。我参加了头两个,资历评审委员会和人

26、力及行政事务委员会。这些委员会都有它们不同的工作,资历评审委员会主要是审查,审查一些处理过程和水平,一定的标准,监察评审局日常的工作,如何去评审等等工作,是一些相当烦琐的东西。当中包括一些除了本地课程外,也有海外的大学来香港办这些课程。如何去处理这些课程,让不让在香港开办,都是要进行评审,达标后才可以让它在香港开办。,例如什么叫学位课程,文凭,证书课程都要讲清楚。另外香港也有个持续进修基金,2000年那时因为经济不好,特区政府将一笔钱大约十亿港元,让香港的永久居民可以申请去读,年过十八岁到七十岁的居民都可以一次性申请最高一万元港币拿去进修。进修的课程一定要得到评审局评审过,摆上网页里大家可以翻

27、查哪些是有资格可以去修读,然后可以申请要求拿回学费,最高是七成,或者是不多于一万元的学费,鼓励香港特区市民可以多些进修和提升工作能力。 也有其它的工作包括学历评审等,什么叫学历评审呢?很多海外读完书的人士包括香港居民,或者外国的居民想来香港工作。例如参与政府工作,或教育工作,包括当老师,他在海外得到的学历是否在香港认可,通常都要拿来评审局作一个人评审,看看他所修读的课程得到的学历究竟有没资格在香港担任公职和教师。 你想做一个学校老师,你要在教育署注册。注册时他会看清楚你的学历,是否有这么一个资格在香港担任老师。如果怀疑你的学历,根本你是不可能担任这类工作。包括公务员,要很清楚你的学位是怎么得回

28、来的,以及你达到什么水平。,人事行政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事结构和招聘,薪酬等活动。评审局对人事聘用是相当严谨,请任何职员,都要得到评审局委员超过半数同意才可以聘任,所以委员工作也相当繁琐,虽然不通常开会,但收到很多电邮,比如说有人离职,你要重新聘请一个职员,要秘书处轮选完后,会将最后建议的人选交给所有委员去审查,看究竟能不能通过,是否值得聘任,或者薪酬水平付不付合,也都是超过半数委员同意,评审局才可以聘任这位朋友。 财务委员会当然最主要是说“钱”,整个机构的运作一定是需要有钱才行得通,最初成立时政府是提供了一笔基金作为营运基金,但评审局最主要还是一些服务上的收费,例如教育机构要做一个教育课程评审是

29、收费的,这就回收了成本。另外,个人的资历评审,你的学历在香港进行比聘是属于什么级别,也都是要收费,这些收费就作为收入的来源。财务委员会要负责每年的财委预算案,向政府提交,也要跟踪每个季度的开支,是否有多用或少用钱,钱用在哪里,有没乱花钱等等,都要计算清楚。 要负责聘任独立的核数师,每一年都要核数,每一年都出一本年报,报告当年都做了什么,有什么大事发生,和钱花在了哪里,剩下的有多少,一份很详细的报表,向公众交代,也向政府回交以审核情况。,有个资金管理小组委员会,管理那四千多万怎么用,要小心处理,因为都是公家的钱,如果拿去炒股票,买物业亏了的话,都很大件事。但也不愿意只是放在银行做定期,现时香港的

30、息口几乎为零。所以这个委员会工作也艰难经营,要找些外面的投资机构,找一些保本的投资项目,希望有些小收入补助回财政预算。 评审局有这么多工作量,当然不只是靠那十多二十位委员,除了总干事和副秘书长坐在委员会里,其它那二十多位都是非受薪非全职在这工作。我们只是一名委员,开会时我们会提一些政策一些处理事务。由秘书处负责日常运作,到2011年3月份,秘书处大约有68位全职职员,他们有不同的级别,负责日常运作,包括评审,处理投诉等,相当繁忙。 但人数比初期成立时增加了很多,因为工作量已经大增,我们多了很多间大学。现时香港走的路线会成立一些私立大学,有海外的,也有香港已经成立的,都会成立一些叫社区学院,社区

31、学院会承办一些学位课程,这些课程都要经过评审局评审,认为达到水平才让开办和收薪,颁授学位。否则不可以随便在香港颁授学位,也不可以叫自己大学。,秘书处会分几部分从事不同的工作,课程评审、个人资历评审,也有个部门专做学术研究,观察香港的水平和外国比较,差距如何,怎么样提高香港高等教育的水平,和国际接轨。香港很重视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大家每年都看到不同的机构有大学群雄榜,香港的八所大学的排名近年都爬升得很快,部分在亚洲区排名靠前,位置十大等,就算在世界范围内,香港大学,科技大学都会排在前一百名内,这水平要维持一定水准,有一定公信力,才会得到这么高的排名,要不排名就会下降。 这是一个非谋利的法人团体,

32、财务状况上政府希望能收支平衡,所以每年的预算案很难做,因为处于被动式的状态,别人拿课程来评审才有收入,不可以主动找别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就职人士要做学历评审来达到收入,有些课程评审不是一次就完结,需要三五年后重新评审,看是否维持原有水平才发出批准,该课程才可继续营运下去。钱方面要很小心,评审局累积了些资金,避免每次都要政府拨款。,发现营运收入不足以抵偿支出,政府也会拨款,让其可以继续运作,避免运用储备基金。储备基金尽量避免运用,除非很特别的事情。例如近十年出生人口减少,很多小学招生不足,所以被封校,空置了校舍。为了减轻租金,拿了其中一间校舍,改装成评审局办事处,这次就从基金里拿了一笔钱,评

33、审局搬进去后,就不用再租商业楼业办公,每年省回一笔租金。长远来说,对评审局有好处,因为租金升得快。 评审局大部分的钱是从街外来,政府只是给很小一部分,仅仅五百多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这个是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参加评审局的工作,希望有时间与大家再做详细交流,多谢大家。,吴力:多谢何博士。下面有请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的樊志明先生。樊先生曾经在香港贸发局任职超过二十年,他对法定机构有很深的了解,请樊先生介绍香港贸发局作为法定机构运作的基本情况。 樊志明:蓝常委,李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多谢大家出席,一起分享这个研讨会。 本人服务香港贸易发展局超过二十年,刚刚在两三年前退休,所以这次纯粹以私人身份与

34、大家分享贸易发展局方面的情况,让大家有所了解。 相信大家有去过香港,见到过金紫荆广场。大家知道否,金紫荆广场原来是由香港政府填的,填完以后,以香港政府的名誉持有,然后以1元的象征性租费租给香港贸易发展局。交给贸易发展局经营。政府为什么这样做?希望籍此减少对机构的资助,让其直接自己营运。收入所得全部归贸易发展局,不需要上缴政府。,我们为什么要去成立法定机构,该流程如何,怎么去达成目的。先说说贸易发展局为什么会成立。贸易发展局成立于1966年,当时它的主要职责是推广香港的对外贸易,整体的贸易都是它负责去推广,同时向政府提交,改善出自贸易方面的建议。最初,香港贸易发展局的一小部分工作是在工商署,这是

35、很早期的,在这部门里面,有些小推广。工商署负责签证、报关等。有了扩大这方面的工作和有这需要,所以政府后期经过各方面的咨询后,就成立了香港贸易发展局。 香港贸易发展局是一个法定机构,但又不是政府部门。它叫什么呢?我们主席曾经形容过,它是三不像。既不像官,它不是政府部门;又不像商,它不是一个商业机构;也不像民,也不是一个民营机构,它是个半官方机构,我们称之为法定机构。它成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以民为本,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最主要是协助。它成立后发展相当迅速,令当时香港的经济彭胀很快,人数上由当时的十多人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一千人,这一千人当中,其中的八百个是本地人,即是香港人。,其它的二百个是从海外

36、聘请的。本人曾经代表过贸易发展局,派驻过广州,上海。在广州出任过首席代表,做了三年的首席代表,负责华南地区的事务,所以我对珠三角方面的朋友比较熟悉。因为有这网络关系,大家经常携手,谋求推进贸易方面的事情。 我们如何管理这贸易发展局呢?原来首先有个主席,现时的主席是苏泽光曾经做过的包括邓联宜(音),施祖长(音),冯国经。主席是经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去建议,由特首,原来叫港督,直接委任。主席委任期是两年,最多可以做三届,三届之后是否可以继续去延长,就纯粹看特首,看需要的情况,但通常三届之后就完结了。 下面有个理事会,目前的理事会有19人,理事会分别来自什么人选呢,分别来自香港的四大商会,如总商会,厂商

37、会等,另外包括银行工会代表,旅游发展局,还有两个来自政府的代表,分别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香港政府新民署长或代表,政府再委任多6名业界人士,所谓业界,就是负责推广香港,与贸易、企业有关系方面的代表。这一批人士的任期是两年,两年后是否续任就要看当时的情况决定,通常两年一任。四大商会的是当然委员。,举个例子,中华厂商会选举做了会长,这一届还是他继续坐在贸易发展下面的委员会或理事的位置上。在委员会里,为了分管其它事务,再次有15个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要对应行业有关系的,比如电子业咨询委员会,玩具业咨询委员会,服装业咨询委员会等等。由委员会的主席和委员为分别主管的企业提供意见。这就比较清晰了。 刚才说

38、的理事或者委员会,全部人士都是义务工作,包括我们的主席在内,没有任何工资,全部献身于社会服务工作。那么,贸易发展局的款项来源,怎么去经营?谁支持它的成立和营运?它的营运大概是这样,到今年最新的年度为止,每年大约营运资金25亿港元,以前贸发局的主要经费来源靠一个叫进出口从价税,这笔费用由香港海关代我们收,大约收多少?我们所有产品出口税的万分之五,给了贸发局,当是贸发局的经营费用。这万分之五,约占海关收入的60%,贡献给了贸发局。 以最新来说,这60%大约是十亿港元。鉴于此,政府慢慢更改资助的费用,下调到大约15%来自政府的拨款,大约三亿七千万,另外的85%靠贸易发展局自己经营赚取。,哪一些是自己

39、营经的费用呢?例如现时搞很多的刊物,这是相当成功的。这85%收入来自刊物,筹办展览会及一些上网的费用。据我所知,每年的费用收入相当庞大,足以支付日常开支。 我想说一下贸发局这种法定机构的模式,这种模式很好,政府不需要投大量的资金,只需要刚才所说的15%,那是很少的费用。既可以自力更生,又可以赚到钱,由于贸发局的推动,还可以给香港其它行业带来大量的收入,包括旅游业等其它经济收入。我们单是展览会,以上一年来说,最新的数字,已经吸引了三万一千个参展商和六十五万七千个买家到场,这令到当地的经济逢勃,又不需要政府拨大量的金钱来成立,也可以带动就业市场。 贸发局以前有部分可以作为香港政府的一个公关部门,我

40、依稀记得当年英女王来香港访问,所有皇室的活动,搞接待方面都是由贸发局去做,换言之,我们由于有这人手,也有这力量足以应付,所以贸发局在这方面是不遗余力。总结一下,贸发局成立到现在,已经有41个海外办事处,在内地有11个办事处,在欧洲、美国都有,我们很重视这网络,对我们推广海外的贸易或者形象,都大力配合到。我觉得可以和顺德在这些方面分享,所说的就这么多,谢谢大家。,吴力 :多谢樊先生。下面进入与会人员提问和讨论的环节。各位领导,在这里我想着重介绍何博士还是我们顺德决咨委的委员,樊先生是我们社建委的顾问,多谢两位为我们顺德的建设不遗余力,作出很大贡献。 下面的环节,我首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朱博士:在香

41、港成立一个法定机构,基本流程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们顺德现在也推行法定机构试点工作,这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想问香港在这方面是怎么样的,希望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一个借鉴作用。 朱崇文:法定机构顾名思义,就是一定是法定,通过立法去做这件事。香港的流程是立法会委员通过法例,香港法例的通过模式很固定,由政府行政单位提出,透过行政会议通过后,提交法例草案给立法会,立法机关再通过后,就成为一个法例。以前港英年代,立法会委员自己有私人草案,自己交个草案出来,就不需要通过行政机关,但这种模式已经没有了。现在一定是透过行政机关,特区政府的长官回到行政局,摆个草案出来,立法会三步通过后才成为法例。在立这个

42、法时,行政、立法两方面都要认同了这个工作模式或者方向。,朱崇文:至于法例里面摆的东西,换句话说,一定要得到立法机关的首肯,觉得这样东西是行得通,这模式是对的,例如一些例外情况,豁免的情况,原则性的框架问题一定要大家有个共识。 吴力:我想补充一下,比如通过了这条例后,一班人去组建,找地方装修,去招兵买马,这工作由哪些机构去推进? 朱崇文:这就是微妙之处。回想当年在警察部我是公务员,为什么会去了“平机会”,是谁请我的呢?那时候是委任了一个教授,张冠清(音)教授是中文大学一心理学教授,做主席。于是他就组班,委员包括林(01:01:23)女士等,社会知名人士成立一个知名委员会。委员会的委员负责聘请,至

43、于秘书处由政府借撬一些政府公务员去负责筹备工作小组去支援,入职条件各样东西由他们提交给主席和委员去审批。当年注重的选择条件是配合公务员的模式,没有公务经验是很难进“平机会”,记得当年进去,差不多有七成同事是由政府部门进入“平机会”。,吴力 :您有公务员不做,进“平机会”是否收入会高一些呢? 朱崇文:这是其中一个考虑,另一个考虑是因为自由度高些。因为在政府公务规范里面模式很紧,没有弹性。而“平机会”可以预见将来是有发展。 吴力 :多谢朱博士。下面有个问题请教何博士,香港的法定机构很多那种委员都是非受薪人士,都是社会的精英专业人士,香港是如何选定这些专业人士来担任委员呢?有什么机制保证这批委员可以

44、尽心尽力的为一个法定机构服务。 何志盛:事实上,如何去挑选这些业务无偿人员参与活动,通常都是有筛选机制。据我了解,政府找这批人,都有一堆名单。那一些人对社会有贡献,有工作或者是跟业界有关。举个例子,1980年代中期开始参与类似活动,最初跟工作有关的是海事署,因为我公司就是做渡轮,海事署下面有些咨询委员会、营运委员会由署方担任主席,他也需要找些业界人士给意见。,当时招募了包括我在内一批工作人员去做咨询委员会的委员,经过几年任期后,继续有不同的委员会开始上门找我有没有兴趣帮忙做一些有关工作,比如是训练局,运输物流训练会委员。政府就会从中观察这些人的表现,做得怎么样,是不是真的有心帮政府做一些工作,

45、是不是与政府的理念相同,有什么意见提出来,一些有帮助有建设性的意见可以帮到政府的忙,然后陆续提升到去做些更加重要的,有决策能力,有执行能力的一些咨询委员会,或者法定机构等重要组织。 政府也会督察着这批人士的表现,事实上,每一个人被委任后都会看看工作范畴和服务条件,在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就要申报利益,这个法定机构水平如何,扮演的角色和工作,与你自己本身日常的工作或者家庭亲友有没利益冲突。如果有,就要申报,申报后由主席决定你是否适合继续担任这份工作。 在开会的时候也有些议题或者需要决策的议程,如果发觉和你的工作或者私人利益或者家属私人利益有关,就要即时申报,由主席决定你是否需要离席,不要参与这些讨论或

46、决策。,因为有很多的定案需要委员会或者理事会过半数的理事投票通过,如果你有利益冲突,就不应该参与讨论,看文件,也不应该参与投票活动。 因为两年一任,这两年来政府也会看到究竟你是否适应,去不去开会。年报里也说得很清楚,大会开了几次,委员会开了几次,你做了什么事情,每一个人都有表记录你出席了几次。如果你的出席率是少于半数的话,自己也知道下一任要离开,因为你对委员会、议会没有贡献,碍了位置也影响了决策。很多时候要投票通过某些事,人数不够的话就会出现“流会”情况。即会开不成,人要散了,再定日子。会开不成了,大家也或都有班要上,就很混乱了。所以在委任过程中也会问清楚是否有时间、能力、兴趣参加这个工作。

47、另外,香港有个会制,每一个委员不可以做多过6个的委任工作。,吴力 :想问樊先生,香港贸发局有个很好的经验,我们顺德在推进法定机构建议过程中,你觉得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的借鉴,或者我们特别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哪里。 樊志明:最紧要是考虑成立目的,是否有需要成立这一类型的法定机构。第二,个人认为要考虑财政负担,会不会有个包袱在,因为很可能存在包袱问题。以贸易发展局来说,去年大概25亿元的营运费用,15%的费用来自政府,另外85%靠自己经营所得,靠搞展览会什么的。那么25亿元去了哪里?有些是职员方面的费用,大部分用于补贴回展览会,帮展览会推广,就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中小企业不需要拿那么多钱出来,由贸易发

48、展局营运费用补贴回给他们。我们有两个市场,一个叫推广贸易,一个叫成熟市场。如欧洲、美国、日本,我们叫成熟市场,成熟市场不需要很多补贴,因为卖家会自带。我们需要拿这笔费用去津贴新兴市场。,何谓新兴市场,如内地、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很多中小企业想去拓展海外市场,但政府不拨款补贴,他们的负担就大了,就可以靠这笔营运资金去应付日常开支。我举这个例子,可以借鉴成为你们成立的目标,也可能解决了职员方面的费用。我们贸发局的职员既不是公务员,香港的公务员要承担很大的包袱,很大笔的退休金等。现时我们法定机构采用公积金、强积金,他们自己供一些,我们帮一些,减少对政府方面的沉重负担,这种模式,费用方面可加以考虑。

49、,吴力:台下领导有很多问题问三位嘉宾,下面把时间交给各位领导。 与会人员(顺德区委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允冠) :据前期对香港法定机构的理解,法定机构是政府的目标,通过市场化手段,社会人士参与这样一种专业化,参与度高的组织形式。我想问,香港法定机构的理念、运作机制和社会参与,对我们现在珠三角,顺德在整个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方面会带来什么启示,或者我们有什么经验可以吸收的。 第二,法定机构不是完美的,你们觉得它有什么不足,需要我们顺德在下一轮推进法定机构试点里,吸取什么教训和注意事项,因为毕竟顺德和香港的政制、文化不一样,谢谢。 朱崇文:我做了十多年的法定机构,有些自己的心得。做法定机构的好处是多元化,真的可以吸纳到不同的声音。我做警察十多年,思想行为所有模式是一套,因为你在那时长大,在那里工作,你不会想到用不同的角度去想问题,但加入“平机会”后,我发现看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角度,就算你告诉别人这事你明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但是事实上你看不到的。,如果你有其它的委员,由于是你的领导,将他考虑的模式,考虑的点,逼你跟他去做一样事,变成我看事情很全面,这个就是好处。 第二,可能的不足之处在哪里,我做了十多年,发觉每一次委员或者主席完成任期,要换人时,这永远是最危险和最痛苦阶段。新的委员可能不明白,或者不相识,很多时候可能引至混乱,需要时间去磨合,这个衔接很重要。开始“平机会”每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