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东南亚和南亚.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95571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东南亚和南亚.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世界地理分区 和主要国家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在哪里位置特点(纬度、海陆、相互、交通) 有什么自然(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和人文(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特点 为什么解释上述特点的形成和分布原因 如何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读亚洲图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出其特点 2、看地形图说出其地形地势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读出亚洲与欧洲及非洲的分界线名称及位置,探究一:读东亚和日本图,说出东亚及日本的位置特点,东亚:纬度跨纬广,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海陆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日本:跨亚热带和温带,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侧的岛国,一、位置和范围,探究二:读东亚地形图,描述东

2、亚的地形特征,二、自然特征 1、地形,地形类型多样, 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探究三:读日本地形图,描述日本的主要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境内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 3、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上述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壳不稳定造成的。,2、气候,探究四: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东亚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并

3、说出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探究五:比较分析东亚东部季风气候的异同;东亚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东亚东部的季风气候在成因上均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都是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其差异是,日本,探究六:根据材料归纳日本的气候特征,东京与北京在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日本的主要气候特征: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丰富,夏季东部沿海多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结合图分析原因),

4、东部夏季受太平洋来的暖湿东南风影响,且经过日本暖流经地形抬升,西部冬季从大陆来的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同时有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由上述分析可知,东亚地区由东向西气候由海洋性向大陆性的逐渐过渡,3、河流:,探究七:结合地图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并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4、资源:,探究八:右图为日本工业生产中资源的进口比重图,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日本的丰富和贫乏的资源,水力、森林资源丰富,除硫磺外,其余矿产贫乏,需大量进口,三、经济

5、特征,探究九:东亚地区的经济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地区工农业发达,西部经济落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以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分析形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 。,探究十:结合课本的P15的图,说出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

6、五大工业区 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探究十一:利用课本P15的材料,概括出日本的经济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条件,工业为主,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型”国家;农业不占主要地位,但农业发达,尤其渔业产量高。 工业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第二节 东南亚,一、位置 探究一:读东南亚图,概括东南亚的位置特点,纬度:赤道

7、两侧,10S25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亚洲的东南部,临太平洋和印度洋 交通: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探究二:长期以来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是什么?近年来马六甲海峡为什么也成为我国的海上生命线?,日本矿产资源缺乏,消费市场狭小,所需石油大部分从中东运入,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路,日本从国外运入原料、燃料,向国外出口工业品,也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故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我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大增,而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马六甲海峡成为从中东进口石油的必经之路。,克拉地峡与克拉

8、运河,克拉地峡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公里(北纬7度至10度之间)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最高点海拔70多米。,拟议中的克拉运河有10个河道方案。意见比较统一的方案是从狭长地段南部开凿,全长112公里,初步测算需耗时10年,耗资280亿美元。运河开通后,船舶无须经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至5天时间,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如果开凿克拉运河,对我国来说将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运河不仅可以运油,还可以运输其他货物,而且将改变欧亚贸易路线。它可以

9、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运输安全性得到提高。,二、地形和河流 探究三:读图概括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形成的原因,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 ,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原因),探究四:读图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概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中南半岛上有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等,这些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狭小,水位季节变化大(为什么) 马来群岛 :河流短促 ,水量变化小,探究五:观察地图,说

10、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首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原因。,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原因: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河流是水运通道,为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提供方便;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若在上游,还可提供水能资源,三、气候 探究六: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比较它们的分布、特点及成因,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终年高温多雨,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旱季吹东北风,雨季吹西南风,四、经济:,材料: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水稻主要分布

11、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探究七: 结合上述材料,说出东南亚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并分析它们形成的有利条件?,热带种植园、季风水田农业 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光热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众多,灌溉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能满足精耕细作的要求;人们的饮食习惯,市场需求大,五、新加坡“花园式城市”,探究九:结合地图,说出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新加坡扼守在马六甲海峡东口,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西亚、南亚、北非、西欧各国物资往来的必经之路(最近通道),新加坡

12、一向是东南亚各国物资集散中心和转运中心。,材料:新加坡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炼油和造船业(最大的工业部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钻井平台的制造中心)、电子电器业(第二大工业部门) ;新加坡旅游业发达 探究十:简要分析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条件,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 ;利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 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一吉隆坡一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 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

13、个方案,如表1和图9所示。,表1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1)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 分析其有利因素。 运营里程长;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且铁路主要经过平原,工程量小;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2)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 科技发达;环境整洁;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第三节 南亚,一、位置 读图说出南亚的位置特点,纬度: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海陆: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二、自然特征 1、地形:读地形图,描述南亚的地形特征,有高原、平原和山地类型,北部为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

14、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南部为德干高原 地势南北高,中部低,2、河流 从河流的主要补给、水量大小和变化等方面比较印度河和恒河的主要特征,恒河:雨水补给为主,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降水量大) 印度河:冰雪融水为主,水量较小,夏汛明显(气温高),3、气候 读图说出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大,干湿季明显)印度半岛的大部分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降水稀少)印度半岛的西北 高山高原气候(温度低,气温日变化大,年变化小)南亚北部山区,思考 1、印度半岛西北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2、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形成世界“雨极“的原因 3、印度半岛与同纬度的

15、中南半岛比较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西南季风影响不到;古代植被遭到破坏;地处印度低压的西部,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的西北风,水汽含量少(或答被副热带高气带控制也可)。,从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带来暖湿的水汽,遇北部地形的抬升产生丰富的地形雨,印度半岛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程度小,4、印度 A、对照地图说出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水稻降水较多的平原地区,小麦降水较少的地区,棉花分布在光照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地区,黄麻地势低平和气候湿润的地区,B、评价印度发展农业的条件:,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 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人口多劳动力丰富,能满足精耕细作的需要。 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C、对照地图说出印度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图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原因:M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淡水资源丰富; 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农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